SolarWit

其他

疫情之后,光伏产业将迎接200GW时代

一如既往,我先把本文的核心要点罗列出来,然后我们再逐步阐述1、技术方面:过去两年是光伏技术进步最为迅速的时期(没有之一),一块72版型组件的主流功率由2018年的325瓦提升至现在的450瓦,并且在180mm大硅片的普及下有望在明年迎接组件550瓦的时代,迅猛的技术进步带来的LCOE成本的下滑,并支撑疫情之后的光伏产业迎接200GW时代。2、供求方面:根据我从制造端了解的情况,纵使疫情肆虐,组件制造端也丝毫没有放慢扩张的步伐,其背后的原因是组件技术正处于5BB整片向MBB半片切换的关键时期,预期到2021年上半年全行业就会完成切换,组件环节正在迅猛扩张但其他环节并没有,其结果是以硅料、玻璃为代表的产能周期很长的产业环节,将会在疫情之后迎来最紧缺的时期,其紧缺程度将不会弱于2017年,尤其考虑到单晶硅片100%普及下硅料的被动去产能,我们将会毫无疑问再度迎接“硅料”的超级紧缺。硅料供应的保障方面企业家们要早做思考(隆基、中环、晶科、晶澳)3、价格方面:疫情加速了价格的下滑,一鼓作气把组件价格杀到了1.4~1.6元的区间,疫情之后猛烈的需求反弹将会对产业链诸多环节产品价格有长期支撑,展望2021甚至2022年,组件价格都仍将保持在这一区间内波动,就是说,现在疫情带动下砸出的组件价格底部可能是未来两年都难以击穿的底价。专业从事电站开发的朋友们要尤其注意这一点,电站开发者过于激进的电价报价可能会使得自己陷于不利境地(晶科、阿特斯)正文开始:一、2018~2020,光伏产业毁灭式创新的两年再过十几天,便是2018年531政策两周年的日子,让我们把记忆回拨到两年前的531政策前的产业,彼时光伏产业硅料以海外和中国东部区高电价低品质老产能为主,硅片环节以多晶硅片为主,硅片掺杂以掺硼为主,硅片尺寸以156.75mm为主、电池片技术以BSF技术为主、组件封装以5BB整片为主,一块72版型的大组件出货功率主流档位在320瓦~325瓦之间。让我们离开回忆,把目光注视到当下的光伏产业,就会惊奇的发现光伏产业在短短的两年期间几乎在所有产业环节发生了彻底的颠覆性的变化,当前的光伏产业硅料主要集中于西部低电价地区、几乎均是全新产能、高品质硅料占比普遍突破80%甚至90%;硅片环节以单晶硅片为主,硅片掺杂以掺镓为主,硅片尺寸以158.75mm和166mm为主,并且很快会迎接全面的18x的尺寸、电池片技术以Perc+se激光技术为主、组件封装以9BB半片为主,一块166mm、72版型的大组件出货功率主流档位在440瓦~450瓦之间,并且在18x全新硅片尺寸助推下很快普遍达到530~550瓦。可能很多朋友对于2018~2020两年时间组件功率从325瓦进步到450瓦并且可能再用1年时间提升至550瓦无感,但我要告诉您2012~2018整整六年时间,多晶72版型组件才从300瓦勉强进步到325瓦。在多晶技术还在统治这个产业的历史时期,一块组件功率每年提升5瓦已算是使出吃奶的力气,而现在一块组件一年功率提升达不到30瓦都没法去参与竞争,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见人,新产能来不及折旧便已被淘汰、新知识来不及去学习便已过时,这就是对光伏产业过去两年最好的注解。回顾总结一下,过去两年技术之所以进步如此迅速是因为产业技术路线由多晶硅片切换到单晶硅片过程中在产业方方面面引爆技术革新浪潮,如果我流落荒岛两年并有幸得救回来再度关注产业,那么这两年行业的变化足以使我像一个白痴,为了能让大家也感同身受,我准备花一些篇幅再详细的阐述过去的两年间产业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变化,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只有深刻理解过去两年产业内的变化,才能理解疫情之后产业猛烈的需求何来!1、硅料:硅料产业环节过去两年的变化主要是国内产能替代国外产能(REC、Hemlock已经退出,Wacker、OCI正在退出)、国内产能中西部低电价地区、低人力成本地区产能替代东部高电价地区、高人力成本产能。在2017年下半年的硅料出乎意料的涨价刺激下,仅仅半年时间,全行业就抛出了总计40万吨的扩产计划,这些产能在2019年集中投入运行,使得成本曲线大幅向右移动,主流制造厂商的成本为3、4、5,即30元的现金成本、40元的包含折旧的生产成本、50元的包含三项费用的管理成本。在产能翻倍增加的同时行业需求依旧维持在50万吨/年,其结果便是产品价格从2017年年底的165元下滑到现在的56元,56元售价剔除增值税以后为49.55元,对于成本最领先的厂商可能还有一定毛利润,但不足以覆盖三项费用,就是说现在硅料正在陷入全行业亏损中。但不管怎么说,硅料为光伏行业的平价化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过去两年硅料价格的下滑为疫情之后的需求大爆发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在产业格局方面,短短两年期间,硅料产业消失了十几家竞争对手,参与竞争的企业从2018年初的20余家迅速缩减到现在的5大一小,行业快速向头部集中,寡头格局初现。(两年间,硅料产业值得关注的企业名单减少了三分之二)2、硅片:产业中,硅片技术由多晶向单晶的切换是对产业影响最为深远,提效最为显著的一次变化,而这场技术变革就是在刚刚过去的两年间才完成深度普及,两年前的2018年531前,毛估估单晶硅片的市场占有率仅为35%左右,而现在市场占有率几近100%,价格方面两年前一张156.75单晶硅片售价要达到5.6元,而现在虽然隆基股份的单晶硅片价格还2.68元的位置,但其实二线厂商的实际成交价格普遍介于2.3~2.5元间,这意味着隆基股份的硅片价格近期还得再降,因为其价格高于行业,就意味着行业的库存在往隆基身上累积,在今年7月份前,单晶硅片价格下滑至2.3元一点也不令人意外。在硅片尺寸方面,过去两年也是变化最为迅速的阶段,从市场的156.75mm到晶科的158.75mm、到隆基的166mm、到中环的210mm,最终再到市场的180mm(五月份,晶澳、晶科、隆基分别举办三场发布会,均发布基于180mm尺寸硅片的组件,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硅片尺寸在行业过去的两年中,硅片尺寸就经历了一次由统一变得混乱,再到相对统一)。大硅片带来的大组件能带来通量价值、饺皮效应、个数相关成本摊低等效应,在为提升电池效率的情况下依然能带来LCOE成本的降低,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们对大硅片的产业价值进行了一轮疯狂挖掘。但是,硅片并不会一直大下去,大硅片所创造的价值也有边际效应,早先的一篇文章我分析过,这个边界就在18x这一尺寸上,再大就没有更多的意义了。和硅料一样,从多晶到单晶的这一轮切换过程中,单晶硅片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在多晶硅片占主流的过去,全行业大大小小、能生产多晶硅片的企业多达130余家,而现在隆基、中环、晶科、晶澳四家企业占据单晶硅片产业85%以上的市场份额。3、电池:Perc电池技术由来已久,相关专利多已过期,但是一直没有得到产业化的普及直到单晶硅片的崛起,Perc与多晶硅片并非不可结合,但提升效果欠佳,Perc+多晶硅片效率值提升0.8%,而Perc+单晶硅片效率提升达到了1.5%,再叠加SE激光技术后提升幅度更是能接近2%,可以说Perc电池片技术与单晶硅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单晶硅片渐成主流的趋势才引发了Perc大规模替代BSF电池技术的浪潮,反过来,也正是Perc电池技术成为主流才进一步拉大单晶硅片与多晶硅片的价值差,单晶造就了Perc,Perc成就了单晶。在没有Perc的2016~2017年,市场上对单多晶硅片能接受的最大价格差一般不超过0.8元,而在Perc占据主流的当下,单晶硅片比多晶硅片卖贵1.5元都还合理,Perc的放量进一步放大了单晶硅片的内在价值。对于Perc电池技术与单多晶硅片结合的效果差异我曾用“老太太赛跑”的例子做比喻解释:老太太和年轻人参加100米赛跑比赛,年轻人冲过终点的时候老太太才挪了10米,差距90米,以输告终,老太太不服气,要求加长赛程,把比赛距离拉长到1000米,最终结果是:年轻人冲过1000米终点的时候,老太太才跑了100米,差距拉大到了900米。这些年一系列新的电池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就如同赛程越来越长,最初由硅片体质不佳所引发的效率差异自然也就被不断放大。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过去两年电池和硅片的技术变化:是电池越来越复杂对硅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硅片品质越来越好使得新电池技术应用的效益放大,即使没有隆基股份的推动,也会有B公司、或者C公司去推动单晶硅片成为市场主流(当然时间点上会再迟一些),这是我们国家这些年来设备精进的必然。5月份,四大硅片厂中的三家:隆基、晶科、晶澳都将站队180mm的硅片尺寸,而且由于这三家公司均为主流组件厂商,
2020年5月20日
其他

210可能并非最优尺寸

前言:今天这篇文章的内容是来自源于许久前我写给一位行业中德高、望重、有影响力前辈的一封信,写这封信的动机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210这一硅片尺寸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倘若我发现的210组件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确实如此并且难以解决,那么当下行业热火朝天的210热潮反倒可能会给行业带来伤害,而且我们在210中投入越多,这种潜在的伤害会越大。深感忧虑,于是奋笔疾书,写下了这封信。自去年以来我从金融行业中跳入行业,彻底成为光伏行业中的一份子,在我深感骄傲的同时也发现我在行业中有了更多的利益相关,在写文章时经常发现过于犀利、直白的观点可能会伤害到我身边的朋友,就比如今天这篇《210可能并非最有尺寸》,很显然它会对中环股份有着不一样的触动,于是雪藏至今只准备把它作为一份私下交流的内容。直至昨日,一位友人席间发表了和我一样的观点,共鸣之余他不断鼓励我既然认为是正确的,就不妨把相关210的观点发表出来。回想起我创立Solarwit这个公众号时写下的座右铭:“做光伏产业有灵魂的分析师”。那时的我青葱年少、意气风发,只关注什么是“正确的”而不顾虑什么是“合适的”。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已不知不觉中变了很多,变得圆滑世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的召唤最终给了我以勇气,进而有了今天这篇文章与大家见面。相信中环股份的朋友们也能理解,我只是想为这行业继续献上有灵魂的思考。亲爱的
2020年4月3日
其他

海外疫情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及应对

是我针对疫情对光伏产业影响的第二篇点评,之所以要罗里吧嗦的再次点评疫情,是因为相较于2月4日的点评《本轮疫情对光伏产业的影响》,当前的情况已经发生彻底变化,对产业的影响也有着天壤之别。简单来说不同点如下:1、站在2月4日时点看,疫情在国内,海外还算风平浪静,光伏产业全球85%以上产能在中国,疫情影响的是产能端而需求还在,只要允许复工,就可以马不停蹄的生产,因为有订单在手企业主也相对乐观。甚至因为疫情导致中国生产不顺畅,在二月底三月初的时候还有组件供不应求、全行业抢代工产能的现象。2、站在今天这个时间点看,国内疫情基本过去,大家纷纷复工生产,而海外则疫情蔓延,需求不再。结果便是:产能上来了,需求下去了,供过于求现象将至,产品价格即将下跌,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组件产品降价并不能唤醒需求,诸多产业环节的价格将会直接杀到现金成本以逼停产能达到新的供求平衡,挑战相较于前更为严峻。一、二季度很不好,三季度不知道谈疫情对光伏产业的影响首先就要谈谈对疫情本身的判断,我自己认为不容乐观,纽约是武汉,意大利是湖北,现在全世界各地已经出现多个远比当时湖北疫情更严重的国家,即便参照武汉经验,从严厉应对措施开始到疫情完全过去也得需要至少两个月的时间。但在我看来欧洲国家要想在两个月的时间取得类似于中国的抗议成果近乎天方夜谭,武汉能获得全国超过4万医护人员的支援以及无数的医疗物资支援,而意大利的欧盟小伙伴们则都是自顾不暇,甚至是争抢扣押防疫物资。近期看海外各国政要发表的观点,他们追求的结果已经不再是完全把病毒消灭,而是有限度的传播以保障医疗系统不要瞬间崩溃。这一次疫情很凶猛,病人感染初期还可以健康的四处走串传播病毒,而一旦起病在没有妥善医疗救助的情况下重症率又极高,所以即便要想实现有限度的传播也是以经济活动活性大幅损失为代价。二、光伏需求的主心骨是海外自2018年531以来,中国市场需求连续两年下滑而海外则连续迅猛增长,以2019年全年需求为例,中国装机量30GW,海外装机量95GW,海外需求占比超过75%,成为咱们光伏产业真正的主心骨。而现在这个主心骨动摇了,类似于2018年中国市场531带来的动荡一样,最终的冲击只会更大不会更小。和531不一样的地方是,当年政策文件黑纸白字、明明白白,市场上很快形成了一致预期,迅速转入悲观价格崩跌。而现在疫情对产业的影响则是需要边走边看、不断琢磨才能渐渐形成一致预期,这便是为什么当前资本市场和产业内还略显平静的重要原因,但这个平静不会持续太久,因为不断减少的现金流和不断累积的库存终会在某个时间点引发悲观情绪。三、暂停!暂停!暂停!疫情虽然严峻但不是世界末日,它终将会过去经济活动也终将会再度正常,它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影响无非是一个暂停键而不是终止符。而我们需要做的则是顺应这种暂停,把自己的工厂按下暂停、按下休眠,等待疫情过去市场转暖,再恢复一切也不迟。作为小企业主之一,我很能理解企业想要保持很高开工率的冲动,因为高开工率可以有效地摊低折旧、摊低财务成本以及摊低管理成本。而疫情当下,高开工率则是极其有害的,因为在需求停滞的大环境下,高开工率就意味着高库存,而各种原材料价格是随时可能迎来大幅下跌的,在当前这种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存货价值损失将会远大于高开工率带来的收益。高开工率导致的高库存还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那便是对现金流的占用,现在海外疫情的情况是失控的,谁都不知道会持续多久,库存累积对现金大幅消耗以后,最终会在企业中内心中累积起不安的感觉,极端情况下会出现为了获得现金流而不计成本的抛售库存的情况。这种现象我们在2018年见证过,在日常产品价格的分析预判中,我常常以现金成本为基准,产品价格很难击穿现金成本,但如果是全行业高库存堆积+疫情不知什么时候过去悲观情绪,产品价格在某个时间段产品击穿现金成本也不是不可能。组件厂还会有一种自我安慰的思路,那便是我生产的都是订单库存,是为了给客户交付做准备而生产的,只是当前物流不畅罢了。在这种思路的安慰下,这些企业敢为人先,大屯库存。对此我想说:这是极其愚蠢的,很多组件订单预付款只有10%,倘若组件市场价格下跌了20%,毁约收益已经大于毁约成本,客户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完成与你的承诺?所以,既然市场需求暂停了,那我们也要顺应市场,把相关生产暂停。或者起码等到产业链产品价格水分挤尽,价格相对安全再生产也不迟。四、产能灵活性小的产业环节最受伤由于生产装置的特性,并不是所有的产业环节都能轻易的按下暂停建,这些低灵活性的产业环节面对需求断崖,供求再平衡的机制只能是通过极端的价格逼停那些高成本产能。处在这样产业环节的业者,此时要尤其紧张、早做应对。五、硅片啊、硅片!最近我听到了太多的抱怨,其实这笔账算算也很简单:对于一个外面采购单晶硅片的厂商以及当前海外惨不忍睹的组件价格,无论电池和组件环节成本把控多么优秀都是不赚钱的。这种现象是不会长期持续的,能长久的只有合作共赢。
2020年3月29日
其他

本轮疫情对光伏产业的影响

疫情突然降临,搅扰了光伏人的平静生活,为了评估本轮疫情对咱们光伏产业的影响,我拨打了许多电话各处请教,相较于以往,这一次大家分享的观点和得出的结论分歧很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于疫情本身就处在于高度不确定状态中,所以这篇文章所谈及的观点连我自己都不是特别自信,如有纰漏,还恳请大家能予以谅解。之所以写下来,权当是在分享一下我当前的思考,为大家打发漫长休假时光提供些消遣,所以除去具体的结论,思考的过程或许更有意义。一、此次疫情对光伏产业的影响,我有如下判断:1、受疫情的影响,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收缩,但供给的收缩大于需求的收缩,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的基地,全世界80%的硅料、90%的硅片、90%的电池片以及接近100%的光伏玻璃是中国制造或最起码中国企业制造,中国受疫情影响后,产能缩减多于需求减少,反倒会导致组件供不应求的现象出现,自去年8月以来持续到年前的漫长的组件降价过程,将会就此告一段落,这对于神心慌慌的光伏人来讲,或许是一个好消息。不过,我这里特意强调我所指的是组件产业环节价格见底,其他产业环节则情况则会很不同。2、和以往不同,这一次疫情对光伏产业不同环节的影响将极为不同,由于恰逢过年期间疫情大爆发,导致了现在停工的继续停工,开工的继续干活,那些年前没有停工的产业链环节开工率较高,而停工了的企业则复工困难,这就导致了不同产业链环节的开工率相差很大。3、光伏玻璃和多晶硅料的生产具有典型的大化工属性,生产装置的开停动辄数月,所以这些产业环节的生产部门历来就没有过年停工的习惯,今年依旧如此,即便过年期间依旧在厂区保留了足以维持生产装置正常运转的工人,好处是这两个产业环节至今保持较高开工率,坏处是相对于其他产业环节显得相对过剩,若疫情持续下去,相关产品会有供过于求的压力。单晶硅片是光伏产业另外一个开工率较高的产业环节,由于年前单晶硅片十分紧缺,所以即便过年期间,以隆基、中环为代表的单晶硅片产能均保持在较高运行水准,若疫情持续下去,单晶硅片的产能过剩可能会提早到来。4、在光伏电池片环节,由于年前相关厂家对年后行情预判悲观,电池片产业环节过年开工率下调蛮多,且电池片产能很多集中在江浙沪地区,属这次疫情重灾区,复工困难。按照先前的政府文件,2月10日会迎来复工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有些产能恢复的时间还要往后。以浙江省为例,今天又有了新的规定,即返工人员到浙江后会依据不同情况要求不同时间长度的居家自我隔离,少则7天,多则14天。这都会使得2月10日正式复工并保持高开工率的希望变得渺茫,而且现在还有一个严峻问题是电池片网版厂家难以复工,可能很多现在正常运行的产能都会在2月10日以后面临电池片网版断供的风险。乐观看,电池片产业环节要想恢复到年前的开工率需要到3月往后,甚至是3月15号往后。这会同时有两个影响:①电池片的紧缺;②硅片的相对过剩。5、这一次要尤其关注小材料的供求情况,这是一个典型的水管效应,100米长的水管只要有1cm堵塞,就都不会通畅。有一些光伏非主序产业的材料可能会影响所有人的产能发挥,例如组件边框、接线盒、电池片印刷网版等。我们以组件边框为例来讲解为什么这些大家以前都不会特别关注的产业环节现在如此关键:切割边框工艺简单、设备开停简单,如有需要,人员到位的情况下一个上午就可能恢复生产。正是因为如此,这些企业往年过年期间的处理办法就是提前赶工生产出足够多的边框放在仓库,然后大比例的员工就可以放假开开心心回家过年了。但今年不一样,过完年后发现很多员工回不来,政府也强制要求企业不能复工,年前提前准备好的产成品很快会被用光,再往后可能就要傻眼了。而且生产边框的多是一些中小企业,要想让这些企业凭着自己的实力让政府为自己的复工复产保驾护航的可能性很低。但组件没有边框怎么能行呢?组件厂因没有边框会停工,多米诺骨牌就此引发,电池、硅片、玻璃、胶膜等环节的需求会因组件的停工而需求减小,小小边框便可能会给所有产业链环节的需求造成负面影响。6、物流是所有人的软肋,我最早听到抱怨物流问题的人竟然是来自于硅片厂家,抱怨硅料运输不畅通,我国的硅料五巨头分别位于新疆、内蒙、四川等地区,地处西北、西南等疫情不是特别严重,而且硅料单位重量价值高,1吨硅料价值7~8万元,一货车硅料价值可能会高达几十万上百万元,如果这样的超高价值原材料都会有物流运输的问题,那么所有的其他环节的原材料物流运输当下都会面临严峻问题,尤其是光伏玻璃的运输问题最为严重,经过一番求证,果不其然。这一次的问题又重新涉及到“光伏玻璃&组件工厂”的区位协同问题,我最早开始探讨这一问题主要着眼点是在于组件厂挨着玻璃工厂建设可以节约玻璃的运输成本,现在看来,二者的区位协同还有利于保障供应链的安全。按照现在的情况,疫情对物流的影响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2月10日上班日期愈加临近,可是各个地方的管控却愈加严格,谈及疫情对光伏产业更进一步的影响就不得不谈谈我对疫情的认识。二、我对疫情的一些粗浅认识:1、这一轮疫情对我们的影响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这几乎是废话),原因是这一次病毒感染性强、致病率弱、存在大量的无症状或轻微症状感染者,这就使得防控极其困难,而且全社会已经存在大量的感染者,截止今日确证病例20471人,疑似病例23214人,尚在接受医学观察超18万人。疫情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防治的目标或许已经不再是完全消灭这个病毒,而是如何更有效的救治。当前我们有四种常见的冠状病毒,均只是能引起一些小感冒,或许这一次疫情过后,我们的教科书要修改为:常见的冠状病毒有5种,而且随着传播,人群中体内存在相应抗体的人数比例也会不断提升,最终的结果就是新冠不新。2、对人流、物流的严苛管控也会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这也几乎是废话),虽然我们不再以完全消灭病毒为防控目标,但仍需严格限制人流、物流,这主要是因为担心疫情失控。我们以近乎奇迹般的速度花了十多天在武汉建设了两所医院共新增2300张床位,而今天(2020年2月4日)湖北省一天新增的病例就高达2345人,现在还算理想的一点是全国各地的医疗资源还可以驰援武汉,但倘若全国都像武汉一样,那也就谈不上谁帮助谁了。这个病不难治,但怕就是怕没得治,最不乐观的讲,如果疫情进一步恶化,那些其他各地区驰援武汉的医疗人员都有可能会被纷纷召回来应对各省区越来越多的病人,湖北已经存在大量的流浪病人,我相信谁都不会愿意看到全国范围内的病人在流浪,所以全国范围的严格的人流、物流管控毫无疑问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3、特效药的研发、更适合的诊疗方案以及合格疫苗的出现将会是我们的转机(我认为需要3~6个月),我再次强调,这个疫情并不可怕,我们人类科学技术已经强大到完全可以应对这一切的程度,只是需要给医疗科研人员一些时间、给特效药物和特效疫苗量产化一些时间。随着我们对这个疾病认识的深入以及合适药物的出现,我们将不再会谈“新冠病毒色变”,患者将不慌不张的来到医院,医生将从容自信的写下药方,并且随着体内具有抗体的人数不断上升,人们也将会由普遍易感变为普遍不易感,我们最终会把这个疾病当做一场普通的重感冒来看待,每个人都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我们对这个即便能原来越有效救治的过程,便是对人流、物流管控越来越放松的过程,
2020年2月4日
其他

2020年光伏产业年度展望:平平淡淡

展望2020年的光伏产业,单晶路线将成为绝对的主流,Perc电池也会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没有了技术路线的纷争;没有了政策的摇曳不定,也不会有全行业洗礼,需求将稳步发展(150GW),行业毫无疑问地继续向寡头集中,就连光伏产品的价格也将会是降幅最小的一年,或许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2020年的光伏产业,那就是:平平淡淡。一、光伏行业魔咒,组件价格×GW数=产值十年未增长1、光伏行业的周期本质这是一个令光伏人心痛的事实,多年来我一直未敢予以揭露,那就是从2008年至今,光伏产业的产值是未有增加的,2008年全球组件出货量突破10GW,当年组件价格>20元/瓦;2019年组件出货量超过120GW,而当下组件价格<1.8元/瓦。十多年间出货量增加十余倍,但组件价格也只有当年的不到十分之一,很多人把光伏产业当做成长行业来看待,但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它其实是周期性行业,过去几年一些公司的成长性是来自于产业格局的变迁以及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而并非行业自身的成长。倘若明白这一点,就应当能意识到:无论过去几年的成长多么令人艳羡,作为光伏人我们终将难逃周期的宿命。我时常感慨,在我精力和脑力最高峰的现在,我把我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于光伏产业的研究和实践,纵使我在这个行业内干的再好,我的最高成就也只能是以振国总、钟董这样的人物为榜样,而与马云、任正非这样的企业家还有相当的距离,这便是从我选行、入行之初就定下的天花板,不可逾越。我想这不是悲观,而是知天命。2、2020年需求可达155GW以上理解光伏行业周期属性,以及明白组件价格×GW数=十年未变的函数关系的作用不只是让我们悲观地知天命,还有利于让我们分析2020年的光伏产业,对于2020年全世界的光伏需求至少有155GW,我甚至都不用分析每一个具体的市场,都可以乐观的拍脑袋说出结论。理由也很简单,Perc组件价格从2019年初的2.2元下滑到了现在的1.7元/瓦,下滑幅度超过20%,那么GW数的需求也起码要增长25%以上才能满足行业产值恒定的等式。这个结论得出的过程看似随意,但是根据我过去三年对行业的预测实践大家就会发现,它的准确性要远高于那些一本正经、逐一市场分析的机构的预测结论。根据今年组件价格的降幅来预测第二年行业的增幅,这一简便又看似偷懒的预测方法,我却屡试不爽。3、2021年将会是组件辅材的小年我们再次利用行业产值十年未变的函数关系来分析2020~2021年的行业趋势,由于2020年光伏行业不再会有显著的技术变革,除了单晶硅片其他主辅材料降价空间十分有限,2020年极有可能是整个光伏产业史上光伏产品价格降幅最小的年份。现在Perc组件1.7元,到2020年底的组件价格可能依旧顽强的保持在1.55元/瓦的位置,全年下来降幅<10%。再次依据前面的函数关系,这就意味着2021年全行业的需求增速会很差,增幅也会小于10%。虽然2020年我们组件出货量就可以取得155GW的成就,但是到了2021年出货量可能也仅是维持在170GW的水准。当下我调研得知很多辅材厂生意好得不得了,纷纷按下了扩产快进键,很多辅材产能释放时间点是2021年,快速释放的产能叠加缓慢增长的需求终会使得辅材在2021年的某个时间点迎来小年。凭心而论,过去四年真正受益的玩家是辅材,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个主序产业环节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带来的是效率提升、产能革新、成本下滑,最终的结果是一轮又一轮的价格厮杀,硅料从2017年的160元下滑到现在的70元;硅片从2017年的6元下滑到现在的不到三元;电池从2017年的2元下滑到0.9元,而辅材整体价格并未有显著下滑,辅材在组件中的成本占比越来越高,多晶组件辅材成本占比终于在今年历史性的突破50%,光伏辅材才是过去几年真正的成长行业。辅材厂过去几年的好日子本质上是来自于硅料、硅片、电池片的自我牺牲,轰轰烈烈的价格战带动行业需求的快速增长,进而给辅材企业带来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日子,而2020年平平淡淡的光伏产业也会使得辅材厂的日子归于平静。顺便吐槽一句,近期我看到有机构一本正经的预测2022年组件价格会低于1元/瓦,这纯粹是毫无根据的胡说八道,现在光伏组件的辅材价格成本占比已经超过了50%,而玻璃、EVA、铝边框等组件辅材具有大宗商品属性,它的价格趋势更多的会和经济大环境相关,且降价空间有限,我们不能根据过去组件降价很快就想当然的认为未来的降价速度依旧很快,正如2020年的产业主题是平平淡淡一样,没有技术革命何来降本空间?没有成本大幅度下滑何来<1元/瓦的价格?二、硅料与硅片的跷跷板:三十年河东西1、2020硅料先蹲后跳、否极泰来对于硅料,2019是否极的一年,全年产能释放不断,价格阴跌不停,面对通威、大全、新特、协鑫史无前例的超过20万吨的新增产能,我们又见证了一轮硅料产业洗牌式的周期低谷。2020是泰来的一年,得益于今年阴跌的价格,整个2019年硅料环节没有一例新增扩产规划,没有一个新开工项目,反倒目送了很多产业同仁黯然离去,同时得益于Perc电池片1.3~0.9的让利,硅片从3.1~2.5(预期价格)使得2020年硅料预期需求增速可观。总体看2020年硅料产业环节,虽有东方希望产能开出的不利因素,但需求增速大于产能增速,且单晶硅片产能过剩,占据绝对主流以后会导致部分老旧硅料产能被动退出,硅料产业整体看应当是先蹲后跳、否极泰来。上述表格是我汇总的明年硅料产能和预期产出,明年有新产能释放的企业为新疆协鑫2万吨技改提升、东方希望5万吨五彩池二期项目。这里对明年产业格局会有重大潜在影响的企业是东方希望,倘若它明年5万吨产能顺利释放且品质能满足单晶硅片使用需求,那么总体产能还略显过剩;反之则产能不足。2、单晶硅片产能191GW,普及率100%自2018年7月份单晶硅片价格调整至3.15元的价格后,单晶硅片价格已经有17个月未出现显著变化,唯一的一次价格变动是今年四月份从3.15元调整到3.07元/片,出现这次价格调整的原因是增值税由16%降低到13%,也就是说单晶硅片不含税价格已经维持17个月未降价。而这期间致密硅料价格从96元下滑到72元;金刚线直径由65um下降到55um甚至更细,金刚线价格由0.2元+/米下滑到0.1+,其结果是隆基股份单晶硅片毛利率已经从最低时的15%+爬升到了35%+,17个月的时间,单晶硅片由薄利、微利变为厚利、暴利。超额利润导致的结果是我们正迎来单晶硅片史无前例的扩产狂潮,展望2020年单晶硅片将会是产业上最过剩的环节,产能将会超过191GW,实际产出也会达到280.6亿片,纵使明年需求再好,也挡不住单晶硅片过剩的步伐。过剩的单晶硅片产能会给明年的产业格局带来如下影响:1、预期最快明年2季度单晶硅片价格开始出现松动。祛病如抽丝、病来如山倒,一旦价格出现松动,价格的变动往往是断崖似的、雪崩式的。这主要是因为在过剩产业格局下,价格必然寻求边际现金成本最高的厂商做支撑,而由于明年硅片产能太过剩了,价格战极有可能一鼓作气杀到新产能的现金成本,这将是一个极低的价格,2020年单晶硅片<2.5元是可期的。2、过剩的产能还有另外一个影响,那就是方单晶将得到普及,方单晶的经济价值我已分析过多次,站在电站端角度测算方形单晶硅片具有经济性,这一结论是鲜明的、正确的、毫无疑问地、无可辩驳的,方单晶在2019年未能得到普及并非我的分析出了问题,而是因为整个2019年单晶硅片产能是紧缺的,生产方单晶会造成8%以上的产能损失,若此时推广方单晶会耽误赚取更丰厚的利润,而放到2020年单晶硅片过剩的产业格局看,方单晶的普及将会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因为2020年推广方形单晶硅片标准将会是龙头公司主动去产能最行之有效的法宝,还可以顺带拉开一二线硅片厂商的成本差距,所以无论是158.75、还是166,乃至210都将迎来方片时代。3、单晶硅片过剩第三个影响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单晶硅片的普及率将会达到100%,注意我想强调100%,不是90%,也不是95%,而是100%。临近年底,各个光伏智库都要对来年进行展望,我看到的对明年最乐观的预测是单晶市占率达到90%。而我认为大家还是太保守了,既然明年全年的需求是也才155GW,而单晶硅片的产能会达到191GW,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大胆预测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单晶将会实现100%的普及呢?!面对价格可能只有2.3元的单晶硅片,30元/kg的菜花料也不能拯救多晶路线,那些不能满足单晶硅片使用需求的硅料的命运或许只能是回炉再造,这里要需要注意一点哦:那些不得不回炉再造的硅料本质上相当于硅料去产能,这是我对2020年硅料产业格局乐观的重要原因。4、正是因为单晶硅片普及率将会达到100%,未来我们将无需再区分单晶硅片、多晶硅片。未来,硅片=单晶硅片,当我们提起硅片,其背后一层的隐含意义便是单晶硅片。人的天性是懒惰的,当我们没有必要在区分硅片的不同技术路线时,人们便不会再去区分。这一点我还真是非常佩服隆基,它硬生生的把自己的主营业务产品由“单晶硅片”四个字变为“硅片”两个字。或许2020年底才新入行的光伏产业分析师将不知多晶硅片为何物,因为他所有的研究工作将无需再对比单多晶的优劣,所研究的产业上市公司也都没有多晶硅片相关业务。他们唯一可能接触到“多晶硅片”这一名字的机会便是听我这样的被他们拍在沙滩上的老人的絮絮叨叨:Long
2019年12月22日
其他

166&210mm:光伏大硅片到底为我们节省了什么?

这是一篇否定自我的文章,因为之前我并不看好大硅片带来的应用价值。在此之前,我以面积相关成本为圣条,固执的认为:仅是增大组件面积而不提升组件效率无法为产业创造价值。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回顾我的错误,我错就错在没有详细的精算大硅片带来的成本节约,而是想当然的认为,轻易的下判断。作为致力于为光伏行业传播正确而有用信息的我,对行业如此重要的产业方向发生如此重大的认知错误,我深感惭愧。大硅片带来的成本节约的机理比较复杂,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总是有人对大硅片节约成本的问题嗤之以鼻(包括之前的我自己),近期有幸获得了隆基166华山论剑会议的诸多报告资料,也有幸参加了中环在天津举行的210大硅片推广会,正是这些会议以及会议资料让我对大硅片带来的成本节约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也感谢朋友们为我提供的详尽的数据资料,使我构建出能令自己信服的精算模型。根据这个精算模型,大硅片带来成本节约的机理至少有三种:通量价值、饺皮效应、块数相关成本。让我们正式开始详尽剖析大硅片的成本节约吧O(∩_∩)O各种硅片尺寸的介绍对比(各种尺寸硅片面积)M2尺寸是当前市场占据绝对主流的尺寸,在2015年由隆基&中环联手制定的尺寸标准,其边长为156.75mm,对角线长度为210mm,每张硅片的面积是24432平方毫米,当下市场占有率约为85%;G1是由晶科能源于2018年首发主推的产品尺寸,特色是边长为158.75mm的方形单晶硅片,硅片面积是25199平方毫米,比M2硅片面积大3.14%。既有产能技改最为方便,同时能实现最组件面积的最高效利用,是兼顾老产能的良好尺寸,当前市场占有率约为10%M6是隆基股份主推的产品尺寸,预计在2019年四季度开始产业化应用,其边长为166mm、对角线直径为223,硅片面积为27412平方毫米,比M2尺寸大12.20%,得益于隆基股份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在2019年新增形成的50GW的全新电池产能均为166这一尺寸做了兼容考虑,我认为其未来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2021年达到50%?)M12是中环股份在8月16日首发推广的基于12英寸硅片技术的硅片,是把半导体技术应用于光伏产业的新一轮尝试,M12是边长为210mm的方形单晶硅片,硅片面积达到了44092平方毫米,比当前常规产品M2大80.47%,由于最近电池片环节刚刚完成了一轮产能个性且M12技术跨度过大,我调研的结果是产业内现有产能短期内难以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对M12的兼容。硅片产业环节已经实现双寡头格局,硅片变大确实能带来成本节约,我认为伴随着下一代电池技术的产能革新的浪潮,新建产能有可能直接为210硅片设计,进而迎来大范围的普及,大硅片代表着未来产业的方向,这一点现已不用怀疑。大硅片节约成本的三种机理分析一、“通量价值”带来的成本节约在大硅片、大组件带来的成本节约的机制当中,“通量价值”是最好理解的一类,也是推广大硅片过程中被提到的最多的一类。所谓“通量价值”是指大硅片带来产能提升但无需增加设备、人力和管理成本,进而使得单瓦成本降低的机理。能体现通量价值的具体产业环节有:1、硅片制造环节:我们以M2硅片升级到M6为例,M6刚刚导入实际量产,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单台炉子的产能和生产M2一致,但是M6有更大的优化空间,其单位时间生长的晶体数量会更多,未来量产优化好以后,在人员和设备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生产M6会使得产能最多增加7%,这就意意味着人力、折旧、三项费用有潜力最高被摊低7%,毛估估在硅片环节通过导入M6的尺寸可最终使得硅片单瓦成本降低1.6分。2、电池片制造环节:电池片的生产按照节拍来计算,例如最新一代电池产线产能是5500片/小时;倘若从生产M2变为生产M6并且生产节拍保持不变,由于硅片面积变大了12.2%,就意味着产能也增到了12.2%,而这一过程当中所需要的人力和折旧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电池片产业环节的这一提升会使得“单瓦”成本降低1分钱。3、组件封装环节:组件封装环节也有通量价值的效应,例如EL和功率测试仪器,均是按照节拍来计算,测试一块组件无论组件大小所需消耗的时间和人力均是一样的。但是组件环节投资成本低,折旧消耗少,通量价值在组件环节体现不明显,经测算通过通量价值在组件环节节约的成本仅为0.4分钱。4、总结:大硅片在不增加设备、不增加人力消耗的情况下增加了现有设备的产能,进而使得单瓦组件所需要摊销的:人力、折旧、三项费用等成本相应的降低,这一成本节约机理使得那些投资成本高、产能折旧大的产业环节明显受益,这也就是为什么硅片、电池环节的成本节约明显大于组件环节的原因。等等,讲到这里似乎有些不对的地方,按照一大帮券商和隆基股份的详细而严谨的分析资料,组件环节的成本节约是最大的,为治雨何根据“通量价值”测算组件环节节约是最少的呢?到底是谁算错了呢?O(∩_∩)O哈哈~其实我们都没有算错,这所以出现如此的偏差,是因为在组件和电站环节还有其他的成本节省机理。二、“饺皮效应”带来的成本节约让我们做一个思想实验以方便大家更容易理解“饺皮效应”,我们假设一张饺子皮所能包下的馅儿的分量是“1”,那么我们把三张饺子皮揉在一起做成一个面积是原先三倍的大饺皮,那么这个“大饺皮”能包下的馅儿的分量是原先的多少倍呢?答案是九倍!(根据球体的表面积公式4πr²和球体体积公式(4/3)πr^3测得)。饺皮效应在组件和电站环节有诸多的体现,是大硅片带来成本节约的“最”重要机理。1、边框的成本节约:我们按照相同的爬电距离、电池片间距、串间距测算组件尺寸,生产156.75边长72片版型组件所需要边框长度为6.01米;倘若生产166边长72版型组件,有效电池片面积增大12.2%,但是所需要的边框长度仅为6.33米,边框长度增加6.33÷6.01-1=5.3%。与之相应,边框所需要的密封胶也只需要增加5.3%的用量即可。由于边框是组件封装中成本仅次于电池的第二大材料,成本高达60元/套,所以仅边框的“饺皮”效应就给组件环节带来1.06分钱的成本节约。2、玻璃、背板、EVA的成本节约:我们还是以M2的72版型与M6的72版型对比为例,电池片的总面积从24432mm²×72增加到了27412mm²×72增加了12.2%,但是组件所需要的玻璃、背板、EVA并没有相应的增加,经过精算分析,在爬电距离、电池串间距、汇流条间距等条件设定一致的情况下,从M2到M6所需要的玻璃、背板、EVA的面积仅需增加11.47%,这是典型的大馅儿薄皮而效应。聪明的读者这时或许会发现另外一个现象,由于从M2到M6电池片面积增加了12.2%,但组件面积只增加了11.47%,是否意味着大硅片在电池效率一致的情况下会提升组件效率呢?没错的,精算模型告诉我们,对于同样电池效率的组件,M6组件效率可比M2提升0.134%。仔细分析上面数据,我们甚至会惊讶的发现M6带倒角的电池片最终能实现的组件转换效率竟然略超158.75方单晶。166大硅片通过大馅儿薄皮效应提升了组件转换效率,这也是为什么其能在电站端节省成本的原因。经过我的精算分析,由于M6电池片面积增加12.2%,但是所需要的玻璃、EVA、背板等材料面积仅增加11.47%,最终使得单瓦组件成本节约0.19分钱。3、焊带汇流条的成本节约:这两个材料也存在“饺皮效应”,电池片面积增加12.2%,但是汇流条长度仅需增加5.5%;焊带用量也仅增加5.5%。出现这样现象是因为电池片面积增加是“长和宽”两个维度共同变化,而焊带和汇流条仅需要增加“长或宽”一个维度,所以实际用量的增加仅为电池片面积增加量的平方根关系。经过我的精算模型的分析,M6组件焊带、汇流条的饺皮效应带来每瓦成本节约0.2分钱。4、托盘和包材的成本节约:相信大家根据前面的案例对托盘和包装材料的成本节约机理能更容易理解,为了运输M6组件,托盘长度需要增加,但实际上仅需增加5.3%即可,纸箱也存在饺皮效应,但是纸箱的作用机理稍稍复杂一些,最终测算下来纸箱面积需要增加7%就可以装下大了12.2%的M6组件,由于近些年环保压力越来越大,纸浆和木材的成本越来越高,这一环节的饺皮效应给单瓦成本带来较大节约,为0.43分钱。5、支架和桩基的成本节约:支架和桩基又是一个典型的“饺皮效应”,组件面积增加12.2%,但是支架长度只需要增加5.2%,单个子阵列的桩基数量也是相应的增加5.2%。考虑到大组件的风压载荷、动压载荷需要满足更高需求,支架强度需要适当增加,强度增加部分会使成本增加1~2%。最终测算下来,单瓦支架和桩基分别节省1.3分和2.4分,两者合计节省了3.7分钱。6、总结:“饺皮效应”是大组件能带来成本节约的最核心机理,它体现在组件和电站的多个环节,合计给产业带来了5.58分钱的成本节约。其实“饺皮效应”去测算分析,我们就会轻而易举的得到一个结论:硅片越大越好,组件越大越好;但这种成本节约机理并不会这样的持续下去,因为它本质上是利用了材料的“余量价值”,例如挖掘了边框的强度余力、挖掘了支架的强度余力;倘若因组件变大我们需要加厚边框,倘若因组件变大我们需要加厚纸箱,那么这条机理就会失效。三、“块数相关”的成本节约所谓“块数相关成本”是指那些和组件的“块数”相关而和组件的面积大小无关的成本。此类型成本节约机理的本质也是利用了相关材料的余量价值,而且这类型成本只和块数相关,从M2升级到M6,该类型成本项下的成本几乎不增加,成本节约比例最大,下面我们就进行详细测算:1、接线盒、灌封胶的成本节约:接线盒以及封装接线盒的灌封胶是非常典型的“块数相关成本”,由于接线盒的设计标准普遍可以承载15A甚至20A的电流,而M2组件电流仅为9.9A左右,即便是M6组件的电流最高也仅是11.2A,硅片面积的增大带来的电流增加利用了接线盒的余量价值,接线盒应用于M6组件上,成本“零”增加。与接线盒封装相关的灌封胶成本自然也就“零”增加。在接线盒余量能力以内的硅片面积增大,均不增加接线盒的成本,经测算此部分带来的组件封装环节的成本节约为0.68分钱。2、汇流箱的成本节约:和接线盒一样,汇流箱是电站建设环节非常典型的“块数相关成本”,本质上也是在利用汇流箱电流承载能力的余量价值,我们以格尔木一个55MW电站阵列为例,如果使用M2
2019年9月10日
其他

多晶硅料需出清“顽固产能”,高电价地区的技改硅料产能应尽早退出

首先分享给大家三个数据就能清晰感受到高成本硅料产能的顽固性。2018年8、9、10三个月的国内硅料产出分别为1.56万吨、1.87万吨、2.06万吨,此处朋友们可能会疑问,十月才刚刚过半为何已经有产出数据?这是因为硅料厂都会有排产计划并且会和下游企业沟通,十月份的产出数据是根据大家的排产计划得出的预期值,虽然是预期值,但也能说明诸多问题:8、9、10三个月间,我们并未见到硅料价格出现明显反弹,但是硅料产出却在稳步提升,说明大批硅料产能在三季度的检修结束以后纷纷恢复满产状态,仅有少部分退出,这其中有很多企业在当前硅料价格下已经处于亏现金状态,依然决定复产不是经济理性的决策,也正是因为这些经济不理性决策者的存在,硅料价格将会在12月份的时候被推入深渊。回顾过去三个月的硅料价格和产出,发现在价格处于持续的下滑通道的同时硅料产出却在持续的增加。说明许多国内的硅料产能不顾艰难的市场情况,在三季度检修完成之后毅然决然地亏着现金、流着血杀回了市场当中而非理性地关停退出。一、7、8月国内硅料产出下滑是假摔并非真退出我们首先回顾一下国内5~10月硅料产出情况:5月份的时候行业内一片欣欣向荣,国内在抢630和分布式装机,需求旺盛,硅料均价依旧维持在128元的高位,5月硅料产出2.45万吨,对应年化产能为2.45×12=29.4万吨,2017年底全国硅料产能29.7万吨,所以5月份的产出量相当于全行业处于满产的状态。随后就是5.31新政导致的行业急刹车,硅料产出在6/7/8三个月持续下滑,到8月份的时候产出仅为1.56万吨,全行业的产能损失率高达40%。当时我还在和我的分析师朋友们讨论,认为硅料行业的企业家经历过周期后都学聪明了,懂得及时退出止损。然而事实证明我们错了,8月份的极低产出仅是假象,是大家面对糟糕市况以检修的方式暂时性的减产而非真正的退出。于是乎就有了文章开篇描述的现象,在8、9、10三个月硅料价格处于下滑通道中,国内硅料产出却一再创新高,产出分别为1.56、1.87、2.06万吨。二、盈利情况恶化,三类产能在亏现金生产如果大家清楚各个硅料企业的成本情况,就会发现8、9、10这三个月国内硅料产出提升并非“经济理性”的决策,当前价格已经低于诸多企业的现金成本,依然决定复产是因为心存市场回暖的期待。然而如果我们细心分析未来供给格局,面对2018年四季度和2019年一季度北半球寒冬带来的全行业淡季和通威、新疆协鑫、大全多达13万吨的产能陆续投产,当前亏现金产能所期待的回暖注定只能是虚幻。为了能更方面的让读者朋友们理解行业供求与成本,我这里讲一下硅料成本的分类法。为了方便研究,我把硅料产能分为三类,分别是:一类产能:低电价地区的全新产能,此类产能电费成本低(通常介于0.2~0.3之间),全新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单位产出电力消耗仅为58kwh;成本构成为3、4、5,即现金成本35元、包含折旧的生产成本43元,包含三项费用的全成本50元。是全行业成本最低的产能,以通威乐山、包头新产能;新疆协鑫;大全新能源;新特能源和东方希望为代表。当前此类产能5.3万吨,2018年底此类产能将达到16.3万吨;预计2019年底此类产能将达29.3万吨。接下来的两年间是一类产能快速扩充的时期。二类产能:低电价地区的技改产能,此类产能多数形成于2010年光伏行业火热发展时期的前后,由于他们恰好布局于低电价地区,生存能力较强,随后又进行了多次技术升级改造,所以在2011年的光伏行业洗礼中生存了下来并最终成为现在硅料供应的中流砥柱。此类产能由于设备较老,生产1kg硅料的电耗约为70度电,人力消耗为每万吨400人,成本结构为4、5、6,即:45元的生产现金成本;58元的包含折旧的生产成本;66元包含三项费用的全成本。此类产能的典型代表是大全新能源的老产能,也是历史中第一个成功从高电价地区迁移往低电价地区的企业,此外内蒙古盾安光伏、青海亚洲硅业也都属于此类;江苏中能徐州工厂由于配备了自备电厂,用电成本也可以控制到0.4元以内,也可算作此类产能。二类产能合计16.9万吨。三类产能:高电价地区的技改产能,在2010年前后,硅料价格高达700元/kg,电力成本在硅料生产成本结构中微乎其微,于是很多企业在新产能布局时并未不考虑电费因素,由此形成了一批位于高电价地区的硅料产能,此类产能用电价格通常介于0.45~0.8元之间,技术改造之后单位kg硅料产出耗电量为70~80度之间,此类产能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江西赛维、徐州协鑫(外购电力部分)、韩国OCI、江苏康博等,三类产能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这些产能当时造价高,导致折旧费用比新产能高出不少,负债率高,导致利息支出大进而管理费用大,此类产能的成本结构为7、8、9,即70元的现金成本,包含折旧后83元的生产成本;包含管理费用后的全成本93元。除去一类二类产能其他均为三类产能,总数多达30万吨,很多公司已经停产沦为无效产能,根据10月份各家开工情况,目前三类产能还在维持生产的约为9万吨。
2018年10月19日
其他

2019年Perc产能将破100GW,Perc电池价格走势分析

前天我的文章《Perc产能扩张超预期,年底达75GW,淘汰赛发令枪响起》收到了读者朋友们的关注和反馈,根据朋友们增补的数据我今天再一次把数据列表更新,发现2018年年底Perc电池总产能会突破80GW!一、2018年底Perc总产能超过80GW被新添加入数据表格的产能分别为浙江鸿禧2GW、协鑫集成1.6GW、阳光中科1.5GW,浙江鸿禧目前主要以多晶perc产能为主,主要用来满足领跑者项目对多晶组件的需求,据悉目前多晶perc供应更加紧缺,295W的多晶perc电池售价和单晶perc一致,所以利润较高,但是这是供求格局导致的短期现象,长期看单晶perc依旧是绝对主流。协鑫集成在原先统计中仅录入200MW的产能,但根据协鑫集成朋友最新的反馈,其年底产能也会来到1.6GW;阳光中科是一家新晋产能,1.5GW的电池产能在今年四季度投产。把上述三家企业加入列表中我们会发现年底Perc产能突破80GW达到了80.9GW之多。在原本就超预期的基础上再次超预期。二、2019年底Perc产能将会超过100GW由于今年年底Perc产能就已经达到了80GW,再考虑2019年上半年即将投产的爱旭天津5GW产能;隆基宁夏5GW的产能,2019年年中以前Perc产能就已经可以超过90GW,与此同时,现有的perc产线也可以通过优化升级继续提升产能,目前新建设的Perc生产线Se激光、背钝化、丝网印刷等关键设备都是按照6000片/小时的生产节拍设计的,目前实际生产中厂商还未优化到这样的水平,现在新电池产线普遍保持在5000片/小时的生产节拍,但是伴随着大家的调整优化,尤其是在艰难市况下大家将会更加积极的优化产能以降本增效,明年在不增加任何新产线的情况下仅通过提升生产节拍预期就会使得全行业的产能会再提升6~10%;除此之外,Perc电池片功率还在不断提升过程中,每张Perc单晶电池片的功率已经由去年底的5W提升至现在的5.15W,按照此前爱旭太阳能的宣传,2019年年底可优化至每片5.35W(以上所指均为单晶Perc封装后功率),通过功率提升可带来约3%的产能提升。所以考虑既有产线的种种升级改造和隆基、爱旭2019年的新产能,展望2019年年底Perc产能将会轻松破100GW,要特别注意的是:这还是在假设其他所有企业2019年不扩产的情况下得到的结论。三、多数新产能将会在2018年四季度末投产庞大的产能和业内朋友们的实际感受可能不尽相同,毕竟现在Perc电池片还是一片难求,尤其最近两周由于领跑者项目到了集中交货的时间,Perc电池片价格在光伏行业一片哀鸿声中甚至出现了连续上涨,满足领跑者需求的21.5%效率的电池片价格已经高达1.15元/W,比0.85元/W的18.6%的多晶电池高了0.3元。这又是为何呢?这个问题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解答。1、首先是需求方面:多达5GW的领跑者项目,除了白城领跑者在930之前完成了并网安装,其他项目均需要在四季度、更准确的说是四季度的前两个月完成交付。根据这一次领跑者的项目要求,大家需要在12月31日前及时完成并网,否则上网电价就会按照晚并网一季度递减5%作为惩罚。由于电站并网后续还需要有很多过程,所以对于Perc组件而言,至少要在11月底之前完成交付才能赶得上十二月底前并网。短短两个月时间要交付4GW的perc组件,对应年化Perc产能需求为25GW,这是造成当前Perc电池涨价的最重要原因。第二个原因是5.31以后Perc电池价格出现更快下跌,促使其他市场的需求部分转向了Perc。回顾5.31以后单晶perc和多晶电池价格走势就会使得这一点一目了然:5.31之后Perc电池价格(图中黄色曲线)进入了更加陡峭的快速下滑趋势中,然后整个7~8月间,高效率的perc电池片与常规多晶的价格差维持在0.15~0.19的区间内。再考虑更高功率的Perc电池在封装环节每瓦可有7分钱的优势,使得彼时Perc电池片具备十分突出的性价比,进而促使下游需求纷纷转向,这也是Perc电池片与多晶电池片最近价格差重新拉大的重要原因。2、供给方面2018年底预期产能虽然庞大,但是绝大部分产能的投产时间点落在了2018年12月这个时间点。如果再考虑新的电池产能的调试周期,高效Perc电池产能的释放高峰期应当在农历新年前后。以通威股份为例:虽然规划中它年底产能高达10GW,但实际上目前在产的有效产能仅为3.3GW,正在建设当中的34条产线共计6.6GW的产能在11月份才会陆续投产,在接下来的3~6个月的时间内,通威Perc产能将会扩张3倍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电池供应商;再以润阳悦达为例,目前在产产能2GW,二期项目正在建设当中,真正地释放产能并给市场供求格局形成影响需要等到2019年初。而晶科、阿特斯、天合等一系列垂直整合厂商的技改产能目前也正处于技改高峰,总之,单晶Perc产能将会在四季度、更准确的说是2018年12月前后迎来释放高峰,站在当下这个领跑者交货的高峰时期,全市场在产有效产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这是最近Perc涨价的供给方面的原因。四、极端情况下,单晶Perc组件会与多晶组件同价相信大家看完上面的分析,就会对接下来Perc电池的供给格局更加清晰,如果我们把时间点放在2018年12月,我们会面临如下情况:领跑者项目需求骤减的同时有效产能快速增加。在供需的一多一少间,我们可以想象今年年末Perc电池片的价格战必将是十分惨烈的。那么单晶Perc电池价格何处是底部呢?虽然我的文章曾经分析过单晶Perc具备极高的性价比,对比310单晶perc对比275多晶组件的合理价格差在0.2~0.3元之间,但是这只是基于所有人都是“经济理性人”的假设下的判断,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组件需求方都能理性的认知高功率组件的价值,所以为了促使这些缺乏认知的客户也能接受Perc组件,需以极端的价格唤醒他们的认知,即:高功率的单晶Perc组件可能出现与多晶组件同价的现象。也唯有如此,才能快速地实现终端市场需求由多晶转向单晶perc。由于更高功率的单晶perc组件在封装运输等成本方面有单瓦7~10分的优势,所以测算到电池端,2018年12月开始可能会出现单晶perc电池可能只比多晶电池贵7~10分的现象。愚以为在当前多晶电池还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单晶perc产能虽多,但还不至于出现以现金成本杀价格战的情况,单晶perc电池的价格底部应当是=多晶电池价格底部+市场能接受的合理价差。假设多晶硅片1.9元/片的情况下,成本管控最优秀的多晶电池厂商的现金成本介于0.74~0.78之间,那么届时单晶perc电池价格可能会跌破9毛钱。最近很多朋友能否抄底光伏产业的股票,看完上述分析后相信大家心里的结论就很明显了:需求的低点会出现在2019年1季度(彼时北半球天寒地冻,多数北半球国家需求很低),而无论是电池片还是硅料产能都会在今年四季度迎来释放高峰,光伏产业价格寻底的过程将会继续。五、特
2018年10月13日
其他

Perc产能扩张超预期,年底达75GW,淘汰赛发令枪响起

Perc产能得益于核心关键设备国产化突破、单位设备产出提升、效率提升、SE激光超预期效率提升以及传统主流厂商的认知跟进等多方面因素,2018年年底Perc产能总量将会大幅超过市场预期达到75GW的水平,2019年Perc将成为标配,那些无法技改成为单晶perc的产能将会面临淘汰。5.31光伏新政引发的产业周期并未减缓主流厂商Perc产能的布局,相反的,5.31新政后多晶电池代工费直接杀向现金成本水平,常规多晶电池片代工费1.7元人民币/片(亏现金价格),单晶perc电池2.7元代工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残酷的市况加速大家认知的提升,目前perc将成为主流已没有什么异议。直接后果之一便是以阿特斯、天合、晶科、晶澳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大厂加速购置perc设备,技改提升产能。前十家Perc电池厂商产能合计50.9GW,几乎可以满足世界一般需求,虽然电池片环节还未像硅料、硅片那样形成寡头垄断的格局,但是产业集中度已经大幅提升。考察前世界Perc电池产能企业的竞争实力,发现均是积淀良好、颇有实力的老牌厂商,预期3年内Perx电池片产业环节难以形成寡头垄断格局,即虽然集中度已经有大幅提升,但是集中度如果想继续提升将会是一场惨烈的战斗,头部企业很难轻易退出。本次产能更新最大的变化时阿特斯,阿特斯凭借着略有激进的技改计划,一举成为Perc产能第二大厂商,2018年年底Perc产能预期高达6GW。阿特斯Perc产能之所以提升如此迅速,主要是因为阿特斯是基于原有电池产能的技改提升。阿特斯原有6GW的电池产能,均将技改。不过阿特斯的领先是暂时性的,爱旭太阳能的天津项目将会在2019年上半年投产,届时爱旭太阳能Perc产能将会达到8.85GW,成为产能仅次于通威的电池片厂商。通威太阳能原先预估年底Perc产能为9GW,但是近期了解到,得益于技术进步、效率提升等因素,通威太阳能在为增加资本支出的情况下产能继续提升1GW总量达到10GW水平,成为全世界最大的Perc电池片供应商,一家公司取得全部台湾产能的市场占有率。与通威、爱旭电池产能崛起想伴随的就是台湾电池产能的覆灭。然,由于此轮产业周期结束后海外产能已被消灭殆尽,接下来将会是国内厂商自己的淘汰赛,通威、爱旭要想再进一步提升电池片的市场份额将会难上加难。尾部电池厂商升阳光电、元晶光电、航天机电、中电光伏等perc产能小于200MW的厂商将没有必要再关注,现在一条全新电池线的产能就高达260MW兆瓦,这些企业的总产能都不如一条电池线的产量大,成本管控水平完全不具备竞争能力。最后一点也是最不能忘记的一点:由于多晶硅片叠加在Perc设备上效果不佳,Perc产能的快速提升本质上是对多晶路线的毁灭性打击。预期明年perc产能不会放慢扩张的步伐,2019年留给多晶硅片的市场份额可能小于30%。2019年下半年留给多晶硅片的市场份额甚至可能会小于20%。产业内厂家要认清行业发展趋向,积极准备应对,硅料企业要提升硅料品质满足单晶硅片的使用需求;电池片企业要及时技改跟随时代步伐;不能技改的电池产能要及时淘汰以免扩大损失。根据我的压力测算模型,即便是多晶电池片成本管控能力最优秀的企业通威股份,其合肥的2.4GW的多晶电池产能明年都会面临亏损。所以对于不能技改的多晶电池业者,愚以为放弃才是最优选择。
2018年10月9日
其他

结合硅料实例通俗解释可变成本、生产成本、全成本、含税成本等概念

下面是通威股份乐山和包头新建硅料产能的成本结构:一、基本概念解释上面的成本结构表中:1、可变成本=电费+金属硅+人力+蒸汽+其他;
2018年5月23日
其他

用一个公式清晰明了地计算高低功率组件合理价差

500÷(300×1.1)+0.245=0.548元同样道理,这个公式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解释:1、500÷275
2018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