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批判性思维在今天尤其重要 | 蓝方 @ TEDxXiguan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TEDx西关 Author 蓝方
| 2018年8月,C计划主创蓝方在TEDxXiguan做了一场演讲,关于信息甄别与公共理性。在自媒体时代,我们时常听说“反转”和“打脸”。我们如何才能不被舆论操纵,不盲目地成为跟随者?蓝方认为其关键在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在这次演讲中,她带我们分析近来的公共事件,并提醒我们为什么批判性思维在今天格外重要。
本文由TEDxXiguan 团队挑选整理之后发布。以下是演讲视频和全文。点击“阅读原文”观看画质更佳。
The talk
如果有一天,你在你们家的微信群里面看到一条这样的信息,你会相信它吗?
这是一则来自妇幼保健院的紧急通知,是说现在得白血病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多,主要的原因是这么一系列的饮料里面都含有肉毒杆菌。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请紧急转发!
我看到很多人都笑了,一看就是一条假消息对吧?但你怎么判断出它是假的呢?例如我们可以看它的信息源——国际妇保办——这是一个什么机构?如果是真的国家机关发的官方的通知,它肯定不会是这样的一个语气对吧?你看它这么多的感叹号,这么急切地求转发,还用不着你动脑子去想一想肉毒杆菌和白血病是什么关系,你就能很快地断定,这多半是一条假消息。如果你更严谨一些,你还可以打开你的手机,打开微信,向下拉,搜到一款叫做“较真辟谣神器”的小程序。然后你在这个小程序里面,输入“肉毒杆菌”这四个字,就能看到这些年所有和肉毒杆菌相关的假消息,以及具体的辟谣的信息。
我们每个人,每一天,在我们的微信群,在我们的朋友圈,多多少少都会看到一些这样的消息对吧?被辟谣辟多了,科普科多了,我们也觉得自己对它是有一定的抵抗力、免疫力的。但是如果有一天你读到的是这样的一篇文章呢?
这篇文章,说的是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郊区多瓦尔市有一群穆斯林家长、穆斯林移民,他们要求从学校的食堂菜单里面废除猪肉类的菜肴。多瓦尔市的市长拒绝了这样的一个要求,然后写了一封公开信。这封公开信的核心的观点就是,宗教应该停留在私人领域,穆斯林移民需要尊重当地人的世俗生活,说得特别有道理对吧?所以你看这篇文章的最后转发的人也说:“请分享这个故事,在世界上推进宽容。”
那当你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你会去为它点赞,去分享它,也去推进宽容吗?
事实上,这篇文章在我们中文的社交网络上转发是非常非常地广泛,有上百家营销号进行了转载,而且阅读量动不动都是 10 万 +。在我自己的朋友圈里面,也有很多的记者、学者为它点赞。我还看到了一位传播学教授写了这样的一句话来称赞这封信:“对极端不宽容的文化教义的宽容就是对宽容文化的极端不宽容。”说得特别有道理对吧?我也很赞同这句话。但是,多瓦尔市的市长真的写了这封信吗?当地的穆斯林移民真的做出过这样的一个请求吗?我怎样才能知道它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既然说是多瓦尔市长写的信,那我就去多瓦尔市的官方网站上看一看呗。
那首先我得知道多瓦尔市的英文是怎么拼的,接着呢,我就在这个搜索框里面输入这封信的关键词,例如我写的是“穆斯林家长”,“Muslim parents”,然后马上我就会看到一则官方的声明,这则声明说,这封信不是市长写的,任何其他的官员也没做出过类似的评论。
而且这封声明还指出,这个谣言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谣言了,早在 2013 年它就在网上传播,而且当时说的是比利时的一个市长写的。于是,我按照同样的方式追溯到比利时的这个城市的官方网站上,也能看到一则官方的声明。市长说,他没有写过这封信,而且当地也从来没有任何人提出过要废除猪肉类菜肴的请求。你看,这样的一则假消息 2013 年在法语世界;2015 年把事发地变到了加拿大,于是来到了英语世界;2016 年它终于进入到了我们的中文世界。
为什么这则谣言它的传播会这么广泛,得以跨越国境,跨越语言?为什么连很多的记者、学者、传播学教授都会被它忽悠?一个非常直接的答案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迷惑性,而且有很高的查证的成本。你看这封信它的措辞,理性、平和、充满了浓浓的翻译腔,一看不像是随便编造的。你要去查证它的真伪呢,你得会科学上网吧?然后你得会读得懂外语吧?光是这两条对很多人来说就是非常高的门槛。我一个普通人,谁会吃饱了撑着没事儿花这么大的力气去查证一条其实跟我自己没有什么关联的信息呢?
第二个原因更为重要:这样的一条信息它在迎合我们的情绪。随着难民危机的升级,随着反恐战争的胶着,不管是在美国,在加拿大,在欧洲,还是在中国,人们都对这种极端伊斯兰教的传播感到恐慌,对我们的世俗生活,对我们的多元文化,担心它受到侵蚀、受到侵略。这样的一封信,它就在迎合我们的担忧。
当一条假消息给了人们最想听到的话,谣言就像长了腿一样的飞奔。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放下警戒,去相信那些我们本来就想相信的东西。而这样的一种本能、这样的一种感觉实在是太容易被人利用了。
例如,这是去年 11 月在中国的社交网络上被广泛讨论的江歌刘鑫案。江歌、刘鑫都是留日的大学生,刘鑫和她的前男友陈世峰分手之后,就借住到了好闺蜜江歌的家里面。一天,两个女孩下班回家,刘鑫先一步进了家门,然后江歌在家门口遇上了前来纠缠的陈世峰,之后被陈世峰残忍地杀害。事发当时,刘鑫躲在门背后,锁上了门,为求自保。事发之后,她也没有处理好和江歌妈妈的关系,双方交恶。于是,一个拉闺蜜为自己挡刀,事后拉黑闺蜜母亲的故事就此被演绎。
这是一个太容易让人感到悲伤,太容易让人感到愤怒的故事了。我们都希望那些背信弃义的小人能够得到法律上的、道义上的审判和惩罚。当我们的这样的一种情绪被调动起来之后,构筑起这个故事的诸多细节究竟是真是假,也显得不再重要。例如这张照片,如果你去年关注过这件事,是一定看到过这张照片的,被很多的自媒体引用。
说的是什么呢? “江歌尸骨未寒,刘鑫就开开心心地去和朋友们聚会,比着剪刀手,然后在那里欢度新年。”但是事实上,刘鑫很快地就在她的微博上做出了一个澄清,她贴出了这个照片的原片,当中被挡住脸的那个人,正是江歌。
这是事发前两个人一起去拍摄的。可是,我一个普通的读者,如果我没有关注刘鑫,我没有看到她的澄清,我怎么会知道这个信息是真是假?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等一等。
在自媒体时代,我们经常都会听到“打脸”、“反转”这样的词对吧?一方发布一个消息,另外一方否认,整个事情好像就此反转。然后这一方又提供一些更新的消息,然后整个事情又二次反转。但是我们可以想一想,在传统媒体鼎盛的时代,其实我们是很少会看到某一个新闻事件如此密集地反转的。因为专业的记者他必须要去充分地采访当事双方,然后对一些重要的证据进行交叉验证,最终将争议的事实平衡地呈献给受众。所以现在,每当我只听到一方的观点的时候,我会选择等一等。等到另一方也说话,等到一个更全面、更平衡的报道出来之后,我才去做出我的判断,尤其是道德判断。
那第二个办法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更主动一点,可以自己去验证这个照片的真伪。例如我看到很多的自媒体引用这张图片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他们怎么知道的,他们从哪得到这个照片的?大家仔细看这个照片的右下角,有一个水印,上面写着“苦咖啡-夏莲”。你去年关注过这个事的话就会知道,这是江歌妈妈的微博的账号,这说明这张图片是从江歌妈妈的微博上来的。
可是如果我直接就去江歌妈妈的微博上搜,会非常非常地崩溃,因为大家知道微博上沉淀下来的信息图片是非常非常多的,那我可以怎么办呢?我可以使用百度或者 Google 的图片反向检索。我把我要搜的这个图片,拉到这个相机的图框里面,然后我马上就可以看到网上所有类似的图片它们究竟出自哪里。
例如这里显示,都来自于一篇叫做“泣血的呐喊”的帖子。那江歌的妈妈到底有没有写这样的一个帖子呢?我这个时候再回到她的微博上去,我以“泣血的呐喊”作为关键词去搜,那我就能看到江歌妈妈确实是在 2017 年 5 月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尽管这篇文章后来被删了,但是网上有大量的转载。通过这些转载,我可以看到江歌妈妈在那个时候确实发布了一系列和刘鑫有关的图片,但她并没有说这些照片是在江歌去世之后刘鑫去拍的。她曝光刘鑫的长相,为的是让网友和她一起去人肉,去谴责刘鑫。
但遗憾的是什么呢?大量有着非常大影响力的自媒体他们使用这个照片的时候却并没有去查证它的出处,反而对它进行了一个肆意的诠释,歪曲事实,煽动情绪。在整个事件中,刘鑫确实有做得非常糟糕的地方,确实应该被就事论事地质疑和谴责,但是这样一些基于虚假信息的煽动,最后却让刘鑫这个女孩成为了被全网捕猎的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我们再看一个更新一点的案例。这是上个月的疫苗危机。在这个时候有一篇以“兽爷”的名义发布的文章,标题是《铁证!所有的证据都指向武汉生物和长春长生》。这篇文章它列举了 180 多个婴儿痉挛症患者的案例,然后所有这些患病孩子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之所以得病是因为注射了疫苗。这篇文章的发布有一个什么样的背景呢?
7 月份的时候,人们发现这两家公司,武汉生物和长春长生,有 65 万支百白破疫苗被查出效价指标不合格,而且这些不合格的疫苗全部都流入了市场。“效价指标不合格”它意味着这个疫苗它没有办法有效地对人体形成一个保护的作用,但是它并不是说注射了这个疫苗就立刻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这一篇文章它在暗示什么呢?它在暗示这两家公司生产的疫苗,不仅仅是有效性有问题,而且安全性有问题。注射了疫苗之后,孩子会得婴儿痉挛症。
那发表这篇文章的“兽爷”他又是什么人呢?他是一个自媒体的运营者。在 7 月份的时候他率先写了一篇文章,叫作《疫苗之王》。从这篇文章开始,才引爆了整个舆论、整个网络对于疫苗问题的关注。所以很多人一看,《铁证》这篇文章也是兽爷写的,觉得具有一定的公信力背书,所以马上就去转发了。但事实上,兽爷在第二天马上就做出了一个声明,强调这篇文章并不是他写的,是一篇伪作,是一篇不实信息。我不知道听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有点困惑。我一个普通读者,我怎么分得出来这篇文章到底是真兽爷写的还是假兽爷写的,这是不是对我们的要求有点太高了?
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回到一个更本质的问题上来。我们去点赞一篇文章,去转载一篇文章,究竟看中的到底是什么?是这篇文章能不能说服我们,有没有说服力对吧?
所以我们具体地来看这篇文章,180 多个案例,每一个都有细节,有地址,有父母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我自己去读这 180 多个案例的时候真的心里也是非常非常地难受,而且我也相信这些案例都是真实的。但是我能据此得出一个结论,这些孩子得病是因为接种疫苗吗?
要在两个事物之间建立起充分的因果关系,有四个条件:两件事一前一后发生,具有数据上的相关性,排除了其他变量的影响,而且有合理的因果机制的解释。在医学上有一个词叫做“偶合症”,说的是接种疫苗的时间和某一种疾病的潜伏期相重合了。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孩子生下来都要接种疫苗,而婴儿痉挛症它本身也有万分之三到万分之五的发病率。这就意味着有一些孩子的发病会和接种疫苗在时间上会呈现出一前一后的关系。
但是,从数据的相关性上来看,文章里的188个案例,注射的是不同批次、不同公司生产的疫苗,孩子的发病并没有与某个特定批次的疫苗显现出相关性。国外也有一系列实证研究,并没有发现注射疫苗会导致婴儿痉挛症的发病率升高。而针对这些病例、病因的研究则显示,绝大多数声称自己的孩子是在接种之后发病的这些患者,他们都有明确的致病因。接种疫苗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会诱发一些病症的提前发作,但它并不是婴儿痉挛症的根本原因。仅仅根据两件事一前一后发生就试图在它们之间建立起一个因果关系,这样的推理是不充分的,这样的结论也是有误导性的。
但是,这样的一篇文章,它恰恰又击中了我们的情绪:对这些患者家属的同情,对黑心厂商的憎恶,以及对疫苗安全的担忧和恐慌。于是短时间内,这篇文章也是呈刷屏之势,广泛传播。
我们每一天会看到多少类似的谣言和谬论,它们当中有些是纯粹的恶作剧,有的是一些营销号去骗点击、骗流量、骗打赏,还有一些是恶意的中伤、诽谤,对仇恨偏见刻意的挑拨和煽动。当然还有一些,是这些作者基于他所相信的事实而诚恳地做出了一些偏颇的、甚至荒谬的推论。我们简单地相信了这样的一些言论、这样的一些信息会怎样?有的可能无伤大雅,对吧?如果你相信白血病是由肉毒杆菌导致的,让你的孩子少喝点饮料,那好像少喝点饮料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有些信息,却非常重要。如果你相信百白破疫苗会导致孩子得小儿痉挛症,你还会让你的孩子接种这一款疫苗吗?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在英国和日本,都有媒体报道百白破疫苗导致了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这样一个很不严谨的报道导致这两个国家的疫苗接种率在短时间之内大幅度地下降,而整个国家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甚至一度形成了疫情。而当这样一种迎合受众情绪、非理性的言论在我们的公共话语空间大肆传播,它对我们的公共理性而言,也是巨大的灾难。
当我们的公共讨论都是被这样一些虚假信息所主导的时候,真相不再被追问,重要的话题被转移,严肃讨论的意义也被彻底消解。而当这样一种巨大的社会情绪被导向具体的个人和群体的时候,网络暴力、仇恨言论将充斥我们的话语空间。我们见证过多少场像围猎刘鑫一样的人肉搜索、网络审判,但很少有人去反思道德谴责它的边界究竟应该在哪里。
一封又一封多瓦尔市长的信,它煽动的是对整个穆斯林群体的偏见、歧视和仇恨。这样的煽动行之有效,所以我们才会在网络上看到大量类似的反难民、反人道主义的言论大肆横行,看到大量基于种族仇恨、宗教仇恨的暴行在世界各地蔓延。
非常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一点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因为身上的某一个标签,而成为歧视、仇恨、偏见、暴力的受害者。那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呢?有一些团队非常棒,他们去和谣言赛跑,去抨击谬论,想方设法地给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而我和我的团队“ C 计划”,我们在做的是另一个方向的事情。我们试图通过一系列的课程、一系列的活动,去帮助人们提升明辨真伪是非的能力,也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让我们不再被欺骗,不再被忽悠,不再被洗脑,不再被煽动。
具体怎么做呢?其实就像我们刚才在这几个案例里面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如果我面对的是一条事实信息:这封信到底是不是多瓦尔的市长写的?刘鑫到底是和谁照的相?如果是一条事实信息,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它的出处是什么。如果它没有出处,那我存疑,或者我等待更全面的信息出来之后我再做出判断。我一定要使用这条信息的话,我就一定会去追溯它的原始信息源,同时会对这个信息源的可信度有一个判断。它的公信力、它的专业度、它的中立性究竟如何。必要的时候我还会去搜索更多的旁证,证实或者证伪。
那如果我面对的是一条观点信息,例如我们刚才提到的,认为百白破疫苗会导致婴儿痉挛症,这是一个观点。我不会因为这个观点它正好说到了我的心坎儿上,或它正好迎合了我的某种情绪而去简单地相信它。我会去检查它的论据是不是真实,论据和论点是不是相关,它的整个推理是不是充分。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会要求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就事论事,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不同的观点,以建设性的态度去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始终相信,只有一个又一个具有理性思考能力的公民、能够明辨真伪是非的公民,我们才有可能建设一个更加理性、更加良善的社会。
改变,始于思辨。
谢谢大家。
About the speaker
蓝方 | 记者,教育者
蓝方,思辨教育推广机构 C 计划联合创始人,原财新传媒、《财经》杂志公共政策资深记者。毕业于法国巴黎政治大学人权及人道主义行动专业。长期关注教育公平、社会保障、少数群体权利等议题,长期记录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致力于公民教育推广与公共理性建设。
该演讲视频属于 TEDxXiguan 并受版权保护,我们欢迎非商业形式的转载和分享,但需遵从以下条件:
署名 TEDxXiguan 为该演讲视频的所有者,并包含文章的原始链接。
不可以将该视频用作任何商业用途,包括换取广告收入、纳入收费培训等。
不能对该视频做任何形式的剪辑或混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