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从学会提问开始

C计划-叶明欣 C计划 2023-12-29


注:本文节录自C计划3月27日讲座《如何培养独立思考的孩子》。


独立思考的第一步,是质疑。如果能提出合适的问题,引领孩子思考,那么在日积月累中,孩子的思辨能力将越来越强。


下面,我将分享批判性思维领域中常用的8个问题,来启发孩子思考。


问题1

是事实还是观点?


这个陈述是事实(fact),还是观点(opinion)?这是许多国家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就要了解的知识点。


事实有唯一的判断标准,有真假,但观点却是多元的。


例如,“孩子穿的衣服是绿色”,这是一个事实陈述。而“绿色很好看”,是一个观点陈述,有的人也许觉得好看,有的人不觉得。



当我们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注意自己说的是事实,还是观点。如果家长在买衣服时认为“肯定是绿色好看啊,这么明显看不出来吗?”,不顾孩子的审美坚持买绿色的衣服,其实是错把观点当事实。这种观点和事实不分的行为,容易给我们的人际关系带来矛盾。


家长也可以提醒孩子判断:“你说的是事实陈述,还是观点陈述?”


例如,孩子说“这同学也太烦了,话那么多,不要跟他玩”,这是一句事实还是观点?其实,也许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眼里,这个同学性格活泼、积极发言,是个有想法的孩子。区分事实和观点,让我们增添了理解他人和外部世界的新视角。


在参与公共讨论时,区分事实和观点也是非常实用的技巧。


曾有家长求助,孩子问:“孙杨被禁赛8年,网上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孙杨是被西方势力坑了,有的说是被他自己坑了。到底该相信谁呢?”


这时,我们就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找出事实层面有什么信息,哪些说法其实是观点。基于事实信息,再来探讨各种观点——比如行为是否违规,对规则的解释是应该有利于运动员权利保护,还是有利于反兴奋剂检查机构的效率。


这样的分析方法,让孩子不再淹没在各种观点里,而是基于事实进行更独立的判断。


问题2

是真的吗?


谈到事实,我们就要问一个关键问题:真的吗?


当我们面对海量信息,要形成一个条件反射,要探究这些说法是否都是真实、可靠的。甚至面对经典,我们都要保有质疑精神。


C计划思辨读写课上,老师带着孩子们读《史记》的时候,也会启发孩子们问“真的吗”这个问题。比如,看到“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一旦开启“真的吗”这个阀门,孩子们质疑的问题源源不断。而现代历史学家经过考证,也确实认为这个故事的可信度比较低。



问题3

符合常识和逻辑吗?


在判断事实陈述真伪时,有一个很实用的提问:这符合常识或者逻辑吗?


最近出现了一条新闻:“为了迫使民众回家隔离,普京在街上放了800只狮子和老虎。”



看到这样的消息,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来判断:是真的吗,从尝试和逻辑来看的话,会有什么问题?


例如:“老虎和狮子放出来真的伤害到民众怎么办?”“狮子老虎放出来以后抓不回去怎么办?”“老虎狮子本身是珍稀动物,应该被保护,怎么会放出来呢?”“有没有这么多狮子老虎?”这都可以帮助孩子来进一步推断信息是否真实。


问题4

信息从哪里来的?

信息源可靠吗?


信息源意识至关重要,是帮助我们判断事实真伪的重要依据。时常提问“这条信息来源是哪里?发布者是谁?他们值得信赖吗?”,将帮助我们筛选掉90%以上的谣言。


从权威、专业和中立的渠道获取信息是首选。比如,学校究竟何时复学,比起小道消息,教委的官方通知才更为可靠。


人们往往容易轻信一些自媒体大号,认为“十万加”就是很可信的。但有不少流量大号也发布了不少谣言,并且受众很广。比如“某某留学生日报”就发布了很多从国外编译过来的假新闻,往往通过煽动民族情绪、散播阴谋论等来吸引眼球、增加流量。《纽约客》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来起底这些谣言大号如何收取智商税。



也有的人也容易盲信外媒,其实外媒里也有不同的层次。最近很多人转发了《比尔盖茨:新冠病毒是一次“伟大的纠错”》这篇报道,但是第二天大家又纷纷删除,因为这篇推文并非真的来自比尔·盖茨,而是杜撰出来的。报道的信源是《太阳报》,它是一家发行量大却可信度不太高的外媒。


如何检验外媒是否靠谱?在这里我们也给大家推荐一个由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学助理教授方可成开发的微信小程序,叫“”,可以手动输入媒体网址,检索不同外媒的可信度。如果可信度评价是两星或更低,那对于这家媒体提供的事实信息,我们就要更谨慎一些。


问题5

这个观点我理解得对吗?


讨论完事实问题,我们来看观点。当我们接触到一个观点的时候,可以先下意识地问自己一下:他表达的这个观点,我理解到位了没有?我有没有扭曲了对方的观点?


比如一位家长向我们咨询为什么孩子又和他发生矛盾了,对话是这样的:


家长:“再多做一些练习。”

孩子:“不用了,不用考得那么好。”

家长:“考30分都无所谓?”

孩子(开始生气):“我没有这么说!”


其实这里就是家长把孩子的“不用考那么好”的观点,理解为“考30分也可以”,所以发生了沟通上的冲突。信息传递的一致性,是我们顺畅沟通的基础。


在公共讨论中,曲解他人观点的做法,有一个专有的谬误名词“稻草人谬误”。就是别人的观点是A,你在反驳A时却树起了一个稻草人一样的靶子B,对这个B进行猛烈的攻击。稻草人B不堪一击,你好像也赢得了对A的胜利。


例如,我们曾经有一篇文章讨论教师对孩子的惩戒权,提倡“老师对孩子罚跑罚站不应该被合法化”,有网友留言反对说“如果老师完全不管学生,学生不就废啦!”这其实就是对原观点的一种曲解,因为只是说不用罚跑罚站这种方式来管理学生,并非让老师什么都不管。


问题6

观点背后有理由支持吗?

理由有道理吗?


在忠于原意地梳理了对方观点之后,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去思考:他们提出的这些观点,背后有没有理由支撑?理由有没有道理呢?


很多时候,当你真的去追问的时候,可能会得出一个不同的选择和判断


早些年大家在出火车站的时候,在检票后的出口外面总会有一个人不停地伸手让大家把旧火车票给他。很多人也都无意识地把票交给他。但是你如果问一句,他让把票给他的理由是什么呢?就会发现这完全是没有理由的一个要求,我们可以保留自己的旧火车票。后来媒体也进行了曝光,这些人其实就是把票收走当作报销凭证来卖。



一些理由可能也没有太多的道理。比如,经常在公园里听到家长说孩子:“别玩土,土很脏!”但是“土很脏”这个判断真的很有道理吗,孩子是多接触自然更健康,还是远离自然更健康呢?


还比如,当孩子想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遭到父亲的否决。父亲并没有给出实质的不应该做这件事情的理由,而只是说“我是你爸”。这样并不是提出有道理的理由,而仅仅是在用不相关的身份在说话


问题7

还有其他相反的意见和可能性吗?


即使观点后面的理由有一定的道理,我们还要注意有没有其他相反的意见和可能性。当讨论一个公共话题,大家有自己的观点、各执一词的时候,更要注意这一点


比如国外有的地区讨论关于疫情期间要不要关闭学校,支持关闭的一方会说:“当然要关闭学校,要保障公共健康”。但是,会不会有不同意见呢?这时候我们不要认为自己绝对正确,就不让人家说。还是要听别人讲自己反对的理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一些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只有在公立学校才能有免费午餐;家长要在家照顾孩子,就不得不停止工作,造成经济负担;还有一些医生家庭,家长必须外出工作,如果学校关闭了孩子无处可去;如果让老人来照顾孩子,也可能增加老人患病的风险等等……


面对这样的不同意见,市政才可能会去推出给低收入家庭提供免费餐饮、延迟房贷、发放补助、给医务人员孩子提供照料服务等措施。


了解不同的意见,去协商、寻求更多的可能性,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和孩子发生不同意见时,家长容易理所当然地以为孩子不能理性去分析这些问题。


诸如,C计划曾在线下课和孩子们讨论“要不要打游戏”的问题。我们以为孩子的意见会一边倒,结果却惊喜地发现,他们非常公正地提出了不应该打游戏背后的理由:“打游戏会伤眼睛”、“会减少学习时间”、“减少和家人相处的时间”等等。他们也学着提出各种不同的方案,寻求更好的方案,例如“我们可以限时打游戏,既能达到想要的娱乐,也能让家长安心”等方案。


当我们从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中走出来,倾听彼此的理由,一定能一起想到更多的可能性,更好的解决方案。

问题8

为什么?


最后一个关键问题,是“为什么”。对于前面所有的事实、所有的观点,我们都可以去问“为什么”,打开思路。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现象存在?面对自然的或者社会的现象,我们都可以陪伴孩子去发掘问题,开启好奇心。为什么会发生疫情?病毒的发展历史是什么样的?我们和野生动物、自然的关系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为什么非典期间建立的传染病报告机制,在17年后仍然没有第一时间发挥作用?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假新闻?它的制造者是怎么想的?它的土壤又是怎么样的?


为什么人们的观点会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的观点会引发如此多的争论甚至冲突?



以上8个问题不仅仅面向别人,也面对自己。我提供的是真实的信息吗?我提供的是审慎的意见吗?我作出的是缜密的判断吗?


开启提问,开启质疑,期待我们与孩子,一起踏上独立思考之路。


最新课程


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提问,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C计划推出第一期《儿童批判性思维养成课》,适合7-13岁孩子。6节音频课,教会孩子区分事实和观点,认识多元价值,告别从众和盲信权威。扫一扫,开启孩子的独立思考之旅吧👇


更多信息,请扫右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小阅微信咨询。



推荐阅读


▷ 与孩子深度讨论疫情,这里有8个具体操作指南

▷ 反对者都在想些什么

▷ 美国留学印象:思辨与行动


点“在看”,传播理性的声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