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鸣镝 | 相亲平台乱象频发需治理
图源 | 网络
“我对宇宙如此渺小,我对相亲平台如此重要,重要到骗钱又骗情。” 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其中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我国独居成年人或过亿。
据极光大数据《2019年单身人群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在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有47%的人单身是由于交际圈窄很难遇到合适的人。
百合网、珍爱网、伊对等相亲类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发展,受疫情影响,“云相亲”更成为很多单身成年的重要选择。 “云相亲”听起来很高效,大数据匹配、视频直播互动、红娘牵线、快速脱单……不少单身男女都纷纷慕名尝试。但尝试后的体验也出现很多负面评价,相亲平台乱象频发,信任度成为很多用户关心相亲平台的重点。
“云相亲”平台鱼龙混杂、吸金套路多、信息真假难辨、侵财案件频发,已成电信诈骗高发地。
相亲平台“坑”多 让真爱贬值
珍爱网官方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珍爱App活跃人数达1000万,同比增长39.3%;参与视频聊天的人数较2019年同期增长37.8%,总连麦时长超18万小时;打招呼互动人数较2019年增长197.1%。此后,用户活跃度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如此热度的相亲平台却频现套路,让真爱贬值。
多项信息并未核实 线上平台审核机制不严,造假成本低,用户的工作、学历、身高等信息不实,尤其收入更无从分辨。大多平台用手机号码即可注册,且只需要填写性别、年龄、学历等个人基本资料,个人照片也可随意设置。除此之外,在使用过程中,系统虽然会对用户资料进行审核,并要求用户完善资料,比如提供户籍信息来证明婚否。但是调查发现一些用户注册会员一段时间后,却并没有被要求上传相关资料。 多种形式吸金 据了解,中国网络婚恋服务商盈利模式分为企业端和用户端,其中,企业端线上部分以网络广告展示、电商等网站导流来盈利,线下部分主要包括合作商特许经营费、合作商销售分成和直营店营收等;而用户端线上收入部分为会员服务及增值服务,线下部分含电话红娘、一对一服务和线下活动等。目前在所有盈利模式中,会员费和一对一服务费是网络婚恋企业主要盈利模式。 这些相亲平台上一般会存在三种角色:男嘉宾,女嘉宾,红娘。直播时很多女嘉宾和红娘会一起怂恿男嘉宾送礼物,很多人会觉得送礼物很正常,前提是真的很喜欢那个女嘉宾,但是越到后面就会发现一些女嘉宾和红娘是托儿,只是为了骗礼物拿提成,根本不存在真心寻找真爱。
有很多人表示婚介行业是暴利行业。
据调查,一些平台会员入会起步价是6888元,仅提供两个月的婚介服务。然而这个等级的会员一般不会得到公司重视,大部分会员到期后还会被诱导续费。他们会尽量说服会员办理时间更久的、服务更多的定价为18888元和28888元的会员服务,甚至还会建议会员办理价值十多万更高端的私人订制服务。 涉黄信息频出现 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婚恋和社交平台甚至成为黄色信息的排污口,为招嫖卖淫、售卖淫秽色情音视频提供推广平台。有人把招嫖的微信号和QQ号发布在头像和签名上,有人则在交友过程中明目张胆地售卖淫秽色情视频。所以微博上就有网友直言:“有的婚恋交友App上面全是卖淫工作者、酒托、时时彩托、主播拉客、游戏托……”
真爱不贬值 多管齐发来治理
“云相亲”的“坑”需要法律填平。
一方面监管部门须严厉打击涉及线上相亲的不法行为。要加强对“云相亲”的监管力度,一是要对“云相亲”的营业资质进行审核审查,不具备营业资质的要坚决予以取缔,防止有人浑水摸鱼,侵害相亲者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对具有营业资质的相亲平台进行有效管控。严格按照广告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条款进行法律约束,发现违规违法的立刻敦促整改,拒不整改的吊销其营业执照。
有些骗子利用“云相亲”进行花样繁多的欺诈,相亲者一旦发现上当受骗要立刻进行举报,不能做“沉默的羔羊”;相关部门也要严惩不法分子,全方位打击扰乱正常婚恋市场秩序的行为。
再者,相亲者要学会理性相亲。
结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不可盲目与盲从,更不能听信婚介的一面之词。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最好还是线下进行,通过接触查看对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可能对相亲对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否则,只在线上“雾里看花”,不仅容易看走眼,还容易步入不法婚介设下的圈套,损失钱财,得不偿失。
总而言之,“云相亲”的“坑”需要用法律之手进行钳制,唯有拿出法律重器有效打击,才能最大限度地揭穿“云相亲”的套路骗局,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一方面,监管单位和平台提供方均责无旁贷,必须守土有责。
(参考:人民网、艾瑞网、经济参考报)
推荐阅读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多多关注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向社会长期征集未公开发布的原创稿件,一经采用,会在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旗下全媒体平台发布。欢迎投稿:neirong1@peopledigital.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