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鸣镝 | “全脑开发”又来忽悠,家长需摒弃“神童情结”!


▲某培训机构让孩子蒙着眼睛感知颜色。


编辑 | 申志莹
图源 | 新华每日电讯

“你的孩子与天才的距离,只差一套潜能开发方案!”“只需两天时间,就能获得‘超感知力’。”“让你的孩子实现‘蒙眼识字’‘闪电阅读’‘过目不忘’。”……


近日,在山西多地一种号称“全脑开发”的培训班号称都能做到以上这几点。这么神奇的课程,自然收费不便宜,一个班下来动辄要一两万,据说还是因为疫情原因打了折扣的。

这到底是一场科学盛宴还是骗子狂欢?

难道通过潜能开发,孩子就能真的蒙眼识字和辨色,在这背后有科学依据吗?

该培训机构的老师表示,人的大脑有140亿到200亿神经元,其中右脑的信息储存能力、运转速度、深层记忆能力是左脑的100万倍,“但普通人右脑的使用率为3%到5%,所以每个孩子都具备成为天才的潜力。”

“只要是物体就会散发波,也就是能量。基于这一理论,孩子通过‘超感知力’培训,就能接收到物体发出的能量,从而可以轻易做到‘蒙眼辨色’‘蒙眼认字’。”一位“全脑开发”培训机构负责人这样说。

物理学家和医学专家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

山西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张云波教授说,微观世界需要一套新的理论来描述,这就是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波函数是量子力学中描写微观系统状态的函数。这里的波和能量没有直接关系。

“目前的自然科学研究表明,眼睛之外的身体部位,是无法看到事物的。”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学教授张策表示。

“现代分子神经科学和脑功能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大的进展,但并没有开发出革命性的教育途径,更没有缔造神童的能力”,浙江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康利军表示,有些机构宣称的“超感知力”,国内外都没有相应的科学理论支撑,也不符合人类感知原理,更没有确切的实验证据能够证明。

从“量子波动速读”到“全脑开发”,骗子们为何屡屡得逞?

总有套路得人心。

“全脑开发”这样的培训风靡大江南北的中小城市,所展示的“超能力”大同小异,比如蒙着眼睛就能“感知到”扑克牌上的数字。这样的花招,号称是利用了“量子力学”,其实不过是早年街头变魔术的变种。但是,它对家长的暗示却是直接的,有这样的“神功”,各种辅导班还有什么必要呢。

套路就是那么清晰。弄一些稀奇古怪的测试或仪器,测试出你家孩子有一点小问题,“他现在成绩还不行,那是因为潜力还没发挥出来”,这既是“否定”,又是暗示和鼓励,接下来就是现场演示(示范效应)。在制造出焦虑后,马上给出解决焦虑的方案。这样的“教育培训”宣讲,已经从传销中学到很多现场技巧,只要被忽悠进场的家长,想“逃脱”出来并不容易。

试想,如果真的存在“超能力”,只能存在于少数孩子身上,而不可能是普遍的、靠花钱就能“激发出来”的。如果你仅仅是花了一万多块,就能在两天内培训出孩子的“超能力”,那几乎不可能是什么和天分开发有关的东西,要么是赤裸裸的骗局,要么是通过死记硬背和作弊获得的短期“才艺展示”。

监管盲区待填补,“神童情结”需摒弃。

相关专家表示,近年来,一些前沿科技经常被不良商家利用,成为圈钱工具,比如“量子项链”“量子面膜”“引力波鞋垫”等,都曾在网上热卖。

“对于这些前沿科技,公众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甚至还有误解,这就给不良商家打着科学旗号干伪科学的事,提供了可乘之机。”专家表示,这也表明相关部门的科普工作还不到位,公众科学素养亟待提高。

对此,专家建议,应从国家层面建立具有影响力的科普平台,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向公众介绍相关科学理论。另外,还应调动专业人士积极性,利用节假日,在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场合举办专题系列讲座,让社会上的伪科学无处藏身。

尽管培训内容真伪难辨,但由于所属监管部门不明确,对此类机构的监管一直存在困难。

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从事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但教育部门基层工作人员对“全脑开发”培训是否应该由自己监管,存在不同看法。如“道蒙开智”所在的太原市迎泽区,当地教育局认为,该机构从事的并非文化课培训,不应由教育部门监管。

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也表示,对于有工商营业执照的培训机构,如果所从事的业务在其经营范围内,他们只能监管其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很难对培训内容的科学性进行鉴定。

此外,也有专家表示,“全脑开发”之所以能遍地开花,本质上源于家长的“神童情结”。

此前“蒙眼识字、听声音识字”也曾红遍全国。彼时,培训机构大多宣称可以通过开发大脑潜力,让孩子具备蒙眼识物、超速记忆甚至过目不忘的特殊能力。但此后通过公开测试等方式证明,所谓“蒙眼识字、听声音识字”不过是通过偷看等作弊手段完成的“奇迹”,业界也早有辟谣声音出现。

类似机构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本质上的原因还是因为部分家长在面对孩子教育问题时太过焦虑,在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态下,就会有想让孩子一夜之间拥有超能力的冲动,相关培训也因此应运而生。

“机构利用量子波动四个字,打造所谓神乎其神的概念,用来忽悠家长,赚的就是没有科学素养的家长交的智商税。即使告诉家长这个东西没有用,他们可能也会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怀着宁滥勿缺的心态,去报名。在家中看来,培训哪怕有一点用,就能对孩子有一些帮助。”专家表示,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习方法时,还是应该更加理性,不要幻想可以走捷径。

(参考:新华每日电讯、人民网、光明论等)

推荐阅读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多多关注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向社会长期征集未公开发布的原创稿件,一经采用,会在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旗下全媒体平台发布。欢迎投稿:neirong1@peopledigital.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