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鸣镝 | 要“拼”不要“拚”才是奋斗的正确打开方式


编辑 | 武雯婧

制图 | 徐阳


如何定义硬核奋斗,如何保护奋斗者,如何划清“拼搏”和“拚命”之间的红线?最近陷入舆论漩涡的某电商平台,因其管理机制造成的职场内卷问题再次引发多方讨论。


互联网时代形成的畸形加班文化,早已成为打拼者们“不可承受之痛”。逐梦得拼搏,成功须奋斗,但让劳动者以透支健康为代价超时工作,无疑是对奋斗精神的背离。


曾经以“全员开启硬核奋斗模式”为企业文化的某电商平台,被爆出每个月硬性要求工作时间不低于300小时。超长的工作时间纵然可以换来远高于其他行业的薪酬,但以“焦虑”为代名词的时代之殇,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迫陷入“用命来换高薪”“你不干,还有大把的人等着干”的自我说服中。


 “当一种文化模式进入到最终的固定状态时,便逐渐局限于自身内部不断的复杂化和精细化,从而止步不前,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 年轻人在互联网大厂里经历的一切,指向了一个在今年突然被广泛使用的词语:内卷。


当群体压迫成为习惯,保持规则成了笑话时, “内卷”常被用来描述激烈却无效的竞争。


早年“因996住进ICU”事件引爆网络时,有条热评这么说:“我讨厌996,却又是它的践行者,这就是人生吗?”在内卷仍在进一步加剧的今天,企业家们鼓励年轻人开启“硬核奋斗模式”,看似是正向的激励,实则引发了过度透支健康的恶果。


因为这一刻,“硬核奋斗模式”与“拿命换钱”真的划上了等号。


鼓励奋斗的前提是保护好奋斗者,拼搏不是拚命,勤劳不能过劳,要“拼”不要“拚”才是奋斗的正确打开方式。漠视劳动者权益、透支劳动者健康的所谓“奋斗”既违反劳动法,更背离奋斗精神,其社会危害性不可小看。


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是弘扬奋斗精神的正确打开方式。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以奋斗为幌子,行竭泽而渔的畸形加班问题,必须依法加强监管,敢于动真碰硬,让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长出“牙齿”,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员工健康工作,企业健康发展,这才是奋斗本来的样子,也是发展该有的温度。


推荐阅读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多多关注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向社会长期征集未公开发布的原创稿件,一经采用,会在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旗下全媒体平台发布。欢迎投稿:neirong1@peopledigital.com.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