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鸣镝 | 虚假广告,“曝光了,之后呢?”
图源 | 网络
眼里岂能只有利益,没有底线?
专家子虚乌有、疗效神乎其神、点赞好评无数……近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360搜索存在医疗广告造假链条、UC浏览器涉及为无资质公司投放虚假医药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令人大跌眼镜。
据报道,此次在360搜索、UC浏览器上搜索“减肥”“降血糖”等关键词,结果的前几条都是标注着“广告”字样的“病友自述”,在这些自述文章中,会不断地推荐“老师”的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号可购买产品。而号称两个月内全效解决各种更年期症状的“御橼膏”,其实只是一款普通食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三条: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对于需要长期接受科学治疗的糖尿病等疾病患者,此类广告不仅“谋财”,还有“害命”的可能,性质极端恶劣。
近几年,3·15晚会针对互联网中的虚假广告问题进行过多次报道,曝光了大量不法商家以各种方式欺骗、坑害消费者的手段。
通过“套户”投放广告
“套户”就是将审核过但不再运营的闲置账户利用起来,给到没有资质的广告主。这些代理公司还有大量的类似账户,随时应对被查封的风险。
流水线产出虚假内容
代理公司通过微信号和产品类型就可制作与其产品相关的自述广告,和一篇有问必答、快速问医师的专家答疑广告,评论也是事先写好的,就连点赞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定。
根据精准信息流进行推广
不需要用户主动搜索,通过分析用户上网的行为习惯,就能将这样的广告推送到用户手中。
那些披着经验分享的外衣,实为医药广告,究其本质仍是“竞价排名+医疗”的“变种”。只要投放资金到位,广告代理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从广告的资质到内容、网页设计、账户维护等一条龙服务。对于这种“寄生”于搜索引擎的虚假医疗广告,熟悉而又变本加厉的伎俩,令网民深恶痛绝。
此做法将百度的前车之鉴抛诸脑后,再度做起了曾引发悲剧的“危险生意”,无疑是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网络医疗广告这块“肥肉”究竟有多么诱人。
尽管在此次曝光后两家企业连夜发表道歉声明,北京、上海市场监管机构连夜介入,多个应用市场对两款APP做下架处理,各方行动迅速展开。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仍有网友追问,“曝光了,之后呢?” 互联网平台多次出现虚假广告事件,显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生存的利益土壤。虚假广告造假的整个链条或许就是广告买家、代理公司和互联网平台共同谋划的“钻空子”行为。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7.70亿,使用率为77.8%;手机搜索用户数达7.68亿,使用率为77.9%。 这么大的数据和体量,足以证明搜索引擎特殊的社会角色。 但对用户来说,搜索引擎是信息入口,甚至是求助对象,基于种种信息不对称,对消费者的迷惑性非常大。 事实上,虚假广告不仅仅存在于“搜索之病”里,投放虚假广告的行业也不只有医疗。其中,化妆品、在线教育、投资理财等虚假广告的存在比医疗广告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何种行业而言,利益都是最好的驱动者。可企业要走的长久,岂能心中只有生意、眼里只有利益? 挥霍信任、丢掉责任的企业走不远,无论是失职还是失责,都难以逃避惩处。 唯有重典治乱,从严打击,才能有效遏制各路人马对巨额不当利益的渴望,使其真正感受到切肤之痛,形成足够的震慑。 (参考: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等)
推荐阅读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多多关注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向社会长期征集未公开发布的原创稿件,一经采用,会在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旗下全媒体平台发布。欢迎投稿:neirong1@peopledigital.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