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牛郎织女的故事(三):织女回天上去了

张一南 张一南 2024-04-06
明仇英《乞巧图》(局部)


前一篇(牛郎织女的故事(二):织女的原型)讲到织女是普通的农家女孩子,但对于放牛种田的农家男孩子来说,她就是他的仙女。

那么,织女最后为什么又离开了呢?王母娘娘又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解释说,虽然织女愿意嫁给牛郎,但是织女的娘家妈嫌贫爱富,又把女儿接回去,嫁给有钱人了。也有人说,织女看穿了牛郎家没什么好待的,跟人跑了,甩锅给娘家妈。这样的解释,不能说没有现实原型,可以算是一种人生经验的注入,但我总觉得不够满意。

让我们再反复念诵传说里的一句话:“后来,织女回天上去了。”

什么叫回天上去了?如果爸爸跟两个孩子说:“你们的妈妈回天上去了。”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在中国的语境下,“妈妈回天上去了”,往往是“妈妈死了”的隐语。如果孩子还特别小,就更容易跟孩子这么说。

在旧中国的农村,卫生条件是不怎么好的,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去世了。特别是育龄女性,很有可能因为生孩子而送命。

放牛娃娶到了他的仙女,织女嫁到了她心仪的小伙子,他们生了一儿一女,本来正是幸福的时候,但幸福是短暂的,织女突然撒手人寰,回天上去了。

像牛郎这样的农村小伙子,一旦妻子去世,是没有财力再娶一个媳妇的。特别是如果已经有了孩子,他一般会选择带着孩子过日子,就此终老。

妈妈去世后,爸爸带着年幼的孩子们,会度过一段非常艰难的日子,一般人对这样的家庭都是同情的。

所以,在牛郎织女的故事里,是牛郎挑子,把两个孩子带在身边。这其实是中国农民的一个典型形象。妈妈死了也好,走了也好,剩下爸爸在家带孩子,这样的组合,在旧中国的农村是很常见的。

这时候,爸爸就会编一个神话安慰自己:“你们的妈妈本来就是天上的仙女,我配不上她。现在她回到天上去了,去过属于她的好日子了,人间的这种日子,是我本来就该承受的。”

所谓王母娘娘把织女接走,其实是织女死了。

不要说没有文化的农民,就是饱读诗书的士大夫,也会用这样的神话安慰自己。明末有一位才女,叫叶小鸾,她就是马上就要结婚的时候,不幸生病去世了,这是很可惜的事。

她父亲就说,因为小鸾是天上的仙女,不该给凡人做妻子,所以会在结婚前去世。她父亲哪里是真的相信叶小鸾是仙女,哪里是真的觉得结婚不好,他是太伤痛了,这样安慰自己罢了。

后来,人们本着“中国故事绝对不BE”的原则,给牛郎织女的故事安上了一个稍微能给人一点安慰的结尾,说七夕的时候喜鹊会给他们搭桥,织女能回来,跟丈夫孩子再见上一面。

我在国文第一课讲过,李商隐写过诗,还有秦观那首著名的《鹊桥仙》,都是在羡慕牛郎织女,一年还能见上一面,而人间的诀别,却是绵绵无绝期的。

其实,哪有什么鹊桥相会,而人间夫妻的生离死别,却是到处可见。有多少小孩暗暗盼着七夕能再见妈妈一面,却终究会明白,那只是安慰人的故事而已。

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民阶层的生活图景:男的老老实实种地,女的老老实实织布,没有什么大富大贵,只图个日子安宁平稳。男的知道自己是普通人,在平凡的日子里尽量地宝贝自己的老婆孩子。但是因为穷,他们不能白头到老,只剩下男的艰难地抚养着孩子们。

有人说,中国的四大传说,《牛郎织女》《梁祝》《孟姜女》《白蛇传》,恰好可以代表中国的士、农、工、商四个阶层。这个说法有点意思。

细想起来,确实这四个故事正好是这四个阶层的典型生活图景,里面有他们的劳动和生活,有他们的爱情,有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美梦破灭的原因最后还会设法给他们的苦难以救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