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留学 | 考古专业留学常见问题解答

沈劼 六把铲 2023-06-25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bunch of questions.
—来自当初纠结了很久的我

上次发消息介绍了一下我的背景,并提到可以给大家解答留学问题之后,确实也收到了不少学妹学弟的问题,有的已经有了offer,很快就要起航,有的还在纠结自己以后的选择。但一些问题是共通的,对所有人都有参考价值。所以这一篇推送里我整理了一些考古专业留学的常见问题,希望对有志于留学的同学们提供一点帮助。

再次声明,我的回答都是基于个人经验,必然存在片面之处,大家仅作参考就好。

Q:在国外读硕士和博士的优势在哪呢?
A:优势就在于可以接触和国内不同的教育和文化环境,课程体系会有所不同,更偏向理论和思辨性的培养,也会包含很多考古中跨学科方法的应用。同时可以扩展国外学者的人脉。不仅是学术上提升,也是人生经历的丰富。

Q:留学申请的总体流程大概是怎样的呢?
A:留学基本是从大三开始准备,大四上学期进行申请,这样毕业后正好入学研究生。具体流程和所需准备如下:

1 量化考试成绩:语言方面考托福或雅思,另外还要考GRE(也就是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最好比申请截止日期前提早至少一个月出结果。

2 择校:从美国高校官网中找到Graduate Admission的网页,并从项目介绍中挑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和项目。再到项目对应的院系官网中去查看Faculty来寻找预期的导师。一般来说,考古的MA或者PhD项目都在人类学系(Anthropology),或者在东亚语言与文明系(East Asian Language and Civilization, EALC)。也有部分类似于“东亚地区研究(Regional Studies-East Asian)”的项目,不隶属一个单独的院系,而是由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直接管理。

3 时间表:美国申请一般九月左右开始,十二月底结束。最好在申请季开始时根据学校的申请要求,确定申请和提交材料的时间点,以免错过申请截止日期。

4 写文书:根据自己的背景写简历(CV)及个人陈述(SOP or PS),并找人润色修改。

5 推荐信:联系校内或校外导师,请求帮忙写申请的推荐信(3封)。

6 Writing sample:根据申请学校的要求,写论文或者短文章以体现你的学术能力。

7 成绩单:打印自己本科(及硕士)期间的中英文成绩单。

8 套磁:联系预期导师,询问是否招生,对你是否有兴趣等。

9 申请:在学校申请系统中提交材料,并等待面试通知或录取结果。


Q:美国留学对语言考试和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的要求是怎么样的呢?

A:一般来说学校会对语言成绩和GRE有最低要求,但申请者的成绩大多远超出这个最低线,所以理论上建议托福110+GRE310+但实际情况中并非如此,很多学校并不过分看重语言成绩或者GRE,太低减分,高不加分,更多关注学生的专业背景。相比语言成绩,申请中所提交的文书的学术水平和英文水平,是更重要的东西。


Q:语言能力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要怎么提高?

A:说实话,这是个我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我的外语水平也并不算高。考过了托福,但是刚到美国的时候还是会觉得自己什么也听不懂,也说不出来。但是学语言这事就跟学游泳一样,把自己扔进水池,只要努力挣扎,或快或慢,总是会慢慢成长和提高的。而且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口音和语法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够达成沟通目的,就够了。所以想提高的同学,先给自己报个班把语言考试考过,然后剩余的就交给真实语言环境来练习提高吧。


考古作为社科类的学科,词汇量和对语言的应用能力要求还是稍高的,至少要熟悉本专业或者自己研究方向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


Q:从哪可以获得留学相关的信息呢?

A:想要获得留学相关信息渠道很多,首先可以问自己认识的留学的学长学姐,或者问我hhh。我申请的哈佛的硕士项目,就是一个学长介绍给我的,所以多联系自己的前辈们,可以获得很多一手信息。同时和专业内的老师多交流一下也有好处,特别是有留学背景或者和海外合作背景的老师们,他们对国外学校的学术情况和导师情况更清楚,能从较高的层面上给我们指导。


此外知乎随手就能搜到一堆帖子介绍相关流程,“寄托天下”这个论坛也可以,此外如果附近有留学中介,也可以上门咨询一下,他们为了拉学生会免费给你介绍一些留学常识。


Q:科研经历和交流经历对于申请有帮助吗?一些中介机构推荐的科研项目可靠吗?有用吗?

A:有科研经历当然好一些,但不一定是正经的科研项目或者需要发论文,最重要的是你在参与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中,所展现的问题意识、学习能力、组织和写作能力等,并将这些能力体现在你的申请文书里。所以所谓的“科研”,可以是老师指导下的一篇课程论文,一个小的project,一段田野经历等,只要展现了个人能力和成长性,最终学术成果不是特别重要。所以建议大家抓住本科期间的机会,积极参与大学生科研项目或者田野发掘和调查项目,带着问题意识去学习和做事。


我对中介机构推荐的项目不算了解,建议看一下是否和自己的研究方向匹配,以及咨询一下之前参加过的人项目体验怎么样,然后再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不建议盲目参加一些和自己方向无关的项目来刷背景,招生官是看得出来的。总的来说,先利用好自己学校内老师的资源来给自己找科研机会会更靠谱一点。


访学或者交流项目的话,有机会当然可以去。并且可以多接触交流学校里自己方向的导师,了解系里的情况,留个好印象,这样可以在申请的时候获得一部分优势。还可以请老师给你写推荐信。

Q:疫情会影响留学吗?
A:疫情必然是会影响留学的。从负面影响来说,国内疫情控制确实比国外更好,出国途中和在国外生活都有一定的风险。而且由于目前变异病毒横行,美国高校虽然都说了秋季线下开学,但也有疫情恶化再次转为线上的可能性,想必大多数同学并不想上天价网课。

但从正面的角度来说,疫情使得很多学校免除了申请时对语言成绩甚至是GRE成绩的要求,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大家准备申请的负担,给一些不擅长刷分但专业实力够强的同学们留了一线希望。另一方面,线下开学的大学几乎都要求打疫苗外加每周核检,能感受到学校在尽力维持正常运转。所以求学心切的同学可以稍微减轻一点担忧吧。


Q:经济方面,不知是否方便分享一下学费以及日常生活开销费用?
A:美国博士基本都有奖学金,包含学费和每个月的生活费,公立学校奖学金少一些,私立学校会多一些。但是节省一些花的话,基本可以达成自己养活自己不必向家里要钱的成就。但是硕士项目就很难说,一般来说没有奖学金或是奖学金很少,需要自己承担学费和生活费,一年的开销大概会在六十万人民币左右(以在哈佛为例),节省一点生活的话也可以更少一些。

但如果是国内读本科或者硕士的同学,申请某些项目的时候,也许可以获得全额奖学金(比如哈佛的RSEA项目,包含了硕士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并且生活费是按照博士的标准给的)。所以家庭困难的同学在申请的时候,也可以在官网上看一下有没有类似的奖学金资助,或者问一下项目负责人相关信息。


后记:

因为很快要开学了,我这边回复消息可能不是很及时,如果超过两天没有收到我回复的,麻烦再发一遍问题。因为微信的设置是如果两天内未来得及回复我就不能回复了,只能麻烦大家再发一遍。或者可以在留言中留个微信号,这样即使我错过了回复时间,也可以加微信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