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特稿 | 林奕含自杀了,她是被纯洁杀死的
林奕含自杀了,她是被纯洁杀死的
文 | 张洪
林奕含自杀了。
她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记录了她从13岁开始,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被补习老师“李国华”性侵的经历。然而这本书的真诚丰满之处在于,它并不是对性侵者的简单控诉。作者在反思自己、身边的人和这个社会,尝试去弄清楚一切是如何发生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又为何令她感到如此痛苦。她笔下性侵者的嘴脸固然可恶,但她也没有把自己描述成一个洁白无瑕的符号,而是一个有情感和欲望,活生生的花季少女。这本书的力量,正在于此。
她说自己不是个会把阴茎误认成棒棒糖的小女孩。然而,她还是沉沦了。她很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可是,她又实在是过于柔软,从始到终,她都没能长出盔甲,更不消说是利剑。她的心中充满温情,甚至把小说命名为初恋乐园,甚至希望人们能在她的小说里看到美。她的柔软,她对于美的执念,终于没能支撑她找到这一切问题的答案。
在我看来,她死于自己的困惑。
但归根结底,她死于社会对于青春期少女对爱情的渴望和性的欲望的否定。
她不明白,一个女人,不应该是因为“纯洁”而被保护。甚至,所谓的“纯洁”,本身就是对女性的一种物化;她不明白,好孩子并不是一张学校里的高分试卷,好孩子也会向往爱情,也会有身体的欲望;她不明白,她不是馊掉的浓汤,也不是爬满虫卵的百合花,她从来都没有变质。她一身伤痕,可是伤痕并不是她本身。她依然是美的,丑的只是那只趴在别人的伤痕上高潮的蛆。
她那么聪慧敏感,可是却至死也没能从这个社会设定的牢笼中跳将出来。她太年轻了,太孤立无援了。她已经看到,将房思琪推入李国华身下的,是整个世界。悲哀的是,她却还是放不过自己。
父母们
她与父母之间的交谈是这样的:
“刚刚在饭桌上,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以教育不就是这样吗?’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思琪在家一面整理行李,一面用一种天真的口吻对妈妈说:‘听说学校有个同学跟老师在一起’。‘谁?’‘不认识。’‘这么小年纪就这么骚。’思琪不说话了。她一瞬间决定从此一辈子不说话了。”
在父母眼里,好女孩必须天真。她不需要性教育,因为好女孩不需要性,如果一个女孩子有欲望,那么就是她很骚。好像这世上女孩子只分为两种,纯洁的处女或是淫乱的荡妇,自家姑娘则最好永远作无性别的小儿态。曾经见过一个上高中的女孩依然扎着两个高高的羊角辫,据说是妈妈要把她打扮得幼稚些好让她不早恋。可惜父母所勾画的没有生殖器和性激素的纯净空间,终究不是这个世界真实的模样。
将性等同于禁忌、肮脏和羞耻,是贴在房思琪身上的一道禁语符。从此她只能捂着自己的伤口直至溃烂,再也无法暴露在最亲爱的亲人面前。
我常常想我们的文化是多么习惯自欺欺人。父母不跟孩子谈论性,学校不进行性教育,年轻人上到大学仍然要跟数位同性住在一起。可神奇的是,电视里却可以大肆播放无痛人流的广告。
路人们
父母尚且如此,那么路人只会更恶毒。
当小说中的另一个受害者晓奇在网络上公布李国华的行径时,得到的是这样的回应:
“所以有爽到”
“鲍鲍换包包”
“当补习班老师真爽”
“第三者去死”
如果你怀疑这些话的真实性,可以看看网友是如何消费林妙可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人们丑化受害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维护所谓的公正世界假设。因为世界是公平的,所以受害人有那样的遭遇是因为她本身的特质,比如卖弄风骚或是爱慕虚荣,而我跟她不同,所以那样的事情是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的。
但这个社会对女性的恶毒,远不仅如此。
如果一个女性被迫跟男性发生性关系,即使女性不被当成负罪的那一方,她也绝不是无辜的。如果不是她发出某种信号,对方怎么会盯上她?她跟对方在一起,是不是自己也很满足?就算不是享受性本身,也一定有自己的小算盘吧?
即便是对女性抱有同情的人,也会认为一个女人如果有了性行为,那么她从此就“脏”了,她因为没法再做纯洁的处女,要是没有“老实人”肯娶她,便只剩淫乱的荡妇这一条路了。
男人这么看待女人,是为了自己便宜行事;女人这么看待女人,大抵是出于嫉妒吧。人们总能从对美好的毁灭中,获得邪恶的快感。
可是,无论女性在被迫接受的性行为中有怎样的感受,也不能改变这是强暴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女性不是一件供人观赏把玩的物品,更不是一张白纸,只需一滴墨汁就会被玷污。她是拥有全部意志、情感和灵魂的独一无二的人。她纯洁与否,并不取决于别人违背她意志而对她所做的那些事。
从进化上来讲,男性要求女性洁白无暇,天真烂漫,只不过是为了确保自己对她的占有是独一无二的。男性所假想的理想女性,她最好永远美丽纯真,不谙世事,乐于奉献自己。而这也是好女人对自己的标准。
你那么美,那么可爱,怎么能有獠牙。
林奕含就活在这样的信念里,至死。
李国华们
不得不说,保守的社会环境真是李国华们的土壤。
他们掌握着阅历、权力和资源上的优势,他们拥有道貌岸然的外表、蛊惑人心的学识、年轻女生的崇拜和无知家长的信任,他们善于利用受害人对爱的向往和对性的羞耻心。他们如此轻易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吃干抹尽,那一个个破碎的美好生命只不过是他们的战利品。
我们往往对陌生人感到恐惧,可是实际上,绝大部分的性侵都是熟人所为。在校园,在职场,在社会的角角落落,有各式各样的李国华们在狩猎。除了儿童性侵,约会强奸也很常见,而高权力者对属下的性侵更是不胜枚举。
我相信遭遇过不同形式性骚扰的女性的比例很大,只是我们不习惯公开谈论这件事。
李国华们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良心不安吗?我并不这么认为。我常常告诫自己,不要将人分成好人和坏人那么泾渭分明。可是有时却又不得不承认,有的人是真的很恶心。我们相信正义,但不代表就能否定邪恶的存在。
可问题是,房思琪们疯了,李国华们却在阳光中继续搂抱下一个美少女。到底是谁制造了这样的游戏规则?而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消灭这个李国华,而是让下一个李国华没有机会成为李国华。
如何才能做到?
关于性教育和性侵
在我看来,性教育不仅应该加强对性侵的防范意识和对性侵行为的识别,也应该包括正视和接纳性,以及如何获得安全而美好的性体验。
性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它只是人类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欲求。我们对它的讳莫如深,反而成为李国华们的保护屏。
只是,性必须以两情相悦为前提。在与异性相处的过程中,只要对方出现令你感到不舒服的带有性暗示的言语或行为,那么就构成性骚扰,性骚扰不仅指不当的肢体接触,也包括言语上的猥亵。在美国和香港的学校里,均设有防性骚扰委员会,可是我们没有,我们好像太忙了,顾不上这件小事。
如果在与异性交往中有任何令你感到困扰的情形出现,请一定记得告诉那些你最信任的人。如果身边没有这样的人,也可以向其他正直有力的人求援。请相信你不需要孤军奋战。
万一有任何事情发生,请尽量减少对自己的伤害。
永远记得,不管发生什么,这一切不是你的错。你绝不该是那个被钉在耻辱柱上的人,凶手才是。
愿人间再也没有林奕含式的悲剧。
张洪教授
张洪
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博士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教授
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
是一个学了一些理论,做了一些研究,但仍行事天真的心理学家。喜欢思考与自我、关系和幸福感有关的问题。
美编︱吕新月
半城编辑部
感谢张洪教授在美国访学期间拨冗赐稿半城
转载请联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