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蒋介石:思念美妹,平生未有之爱情

女性阅读新力量➤ 半城会 2019-08-29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353p6v7tm&width=500&height=375&auto=0




半 城 大 话今天是宋美龄诞辰120周年,她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做出的巨大的贡献,厥功至伟。


她是“中国空军之母”;她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关键人物;她是第一位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中国人;她是开罗会议的“第四巨头”;她是二战中唯一一位多次亲临前线的元首夫人;她终生没有生育,但很多孤儿都叫她妈妈。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所长、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陈红民先生,在中山陵永慕庐发表了题为【性、身份认同、政治权力——蒋介石婚姻的社会学解读】的讲演。半城在此摘编讲演内容,以供分享。





除了身份和权力,宋美龄还给蒋介石带来了什么?

讲 | 陈红民   整理 | 吕新月




那些在宋美龄之前的女人们

不同于现代人热衷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民国时期的中国,男人结过好几次婚、有过好几个老婆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而那些名声在外的大人物,一段又一段的风流韵事就更加在所难免,甚至成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那么作为一代政治风云人物的蒋介石,在最后一次与宋美龄的婚姻之前,都有过哪些“前任”?又是什么使他放弃了这些女子、而最终选择宋美龄与他共度一生?

蒋的第一次婚姻发生在1901年、他年仅14岁的时候,母亲为他选中的妻子是一个大他五岁的村姑——毛福梅。孝顺的儿子当然不敢违抗母意,纵使在生理和心理都极不成熟、也极不愿意的情况下,蒋介石仍然完成了婚事。而这种仅仅为了传宗接代需求、没有任何爱情的婚姻,当然无法拴住一个男人的心,更何况蒋在当时还是一个顽皮的孩童。


1912年前后,蒋介石在上海结识了与他同岁的姚冶诚。两人并没有真正结婚,但是确实有“在一起”的一段生活。在繁华大都市里,姚冶诚只是一个都市的中下层市民——风月场所的“姨娘”,但是相对于毛福梅来说有了极大的提升。不难看出,在这一段恋情当中,蒋所需要的除了性,还有身份地位的提高,以及在大都市里安全自保的慰藉。

1921年,蒋介石逐渐从一个“无业游民”成长为一个革命军将领,他在革命策源地——广州与小家碧玉陈洁如产生了爱恋。年轻美貌的陈洁如是当时“新式学堂里的女学生”,比蒋小了整整19岁。对陈的疯狂追求,体现出蒋对“新文化”“新力量”的渴望,以及伴随着自身地位提升,随之而来的社交需求。

而最终与蒋介石携手人生的,是广为我们所熟知的大家闺秀宋美龄。这段真正的婚姻发生在1927年,即蒋介石下野之时,他不久后就将成为统一国家的领导人。宋美龄仍然比蒋年轻10岁,但是更重要的是,她是“留过洋的大学生”,是连接蒋和新世界的一座桥梁。与宋的婚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蒋赢得社会尊重、实现自我的一部分。



思念美妹,“平生未有之爱情”?


日记,是最为私人的文字。一个人的日记不仅可以反映他的生活,更可以从中窥见其内心。从蒋介石自己的日记当中,我们可以看到1927年蒋对宋的追求过程:

3月21日今日,思念美妹不已。

5月28日 (在醉翁亭)水声潺潺,令人心静,风景平平 卡券也。……终日想念梅林不置也。

● 9月28日(启程往日本)六时起床,整装往别。三弟情绪绵绵,何忍舍诸?不惟外人不知三弟之性情,即中亦于此方知也。……下午,发三弟电……。夜,以有浪早眠。致三弟两电,不知其今夜早能安眠否? 

在蒋介石的深情追求下,两人关系不断升温,从最初只有蒋一人的“单相思”,逐渐发展成为你侬我侬的“情绪绵绵”。出行一日,便发电报四封,其关系可想而知。 

而到大婚之日,蒋介石更是激动得难以言表,在日记中写下了如下文字:

● 12月1日(结婚日)上午写信,撰勗爱妻文。……下午一时至孔宅换礼服,三时到宋宅,行教会婚礼。四时到大华礼堂,行正式婚礼。见余爱姗姗而去,如云飘霞落,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不置余身是何处矣。

● 12月2日今日在家与爱妻并坐拥谈,乃知新婚之蜜,非任何事所可比拟。

讲演现场,半城读书会永慕庐。


除此之外,蒋还在《大公报》上专门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们的今日》的文章,记述自己的大喜之日:

余今日得与余最敬最爱之宋美龄女士结婚,实为余有生以来最光荣之一日,自亦为余有生以来最愉快之一日。余奔走革命以来,常于积极进行之中,忽萌消极退隐之念,昔日前辈领袖常问余,汝何日始能专心致志于革命,其他厚爱余之同志,亦常讨论如何而能使介石安心尽革命之责任。凡此疑问本易解答,惟当时不能明言,至今日乃有圆满之答案。余确信余自今日与宋女士结婚以后,余之革命工作必有进步,余能安心尽革命之责任,即自今日始也。 


也许你会说,新婚燕尔,甜甜蜜蜜是正常现象。但是继续阅读蒋介石的日记,我们会发现这个男人对“结婚纪念日”的认真,以至于每年的12月1日,无论身在何处,是否与爱妻同处,都一定会在日记里仔细记录下这特别的一天,我们挑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来看: 

 1928年  今日为吾结婚周年纪念。于此一年中,任事不少,颇足自慰也。

● 1929年 今日为我俩二周结婚纪念日也。……结婚二年,北伐完成,西北叛将溃退潼关,吾妻内助之力,实居其半也。

● 1937年  结婚已十足年,党国前途艰难,重生以后第二之十年究不知如何变化,惟竭尽吾两之心力,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期达吾人结婚之目的而己。

● 1939年  今日为我夫妻结婚第十二周年纪念日。反省吾俩当日结婚之初愿,与共同革命建国,贡献于民族与主义之目的,皆能履行不渝,而夫妻之情感与精神亦日日增进,久而弥笃,此乃上帝之所赐,实非人力之所为。自余信奉基督以来十年间信道愈坚,知心益切,无论任何艰险,皆由吾俩共同祈祷与努力以达成目的也,可以对总理、可以对俩母而无愧于心乎?

……正午与妻散步,……中午夫妻对吃火鸡,其味无穷,一乐也。 

● 1947年  本日为余夫妻结婚二十周年纪念日,初醒时夫妻即互相道贺。常以爱情密笃与年俱进。若以结婚初时相比,敬爱亲睦之精神则今日不啻增加十倍也。夫妻在一生艰钜困穷之中,惟有引此自慰而已。感谢天父之恩赐不置。……下午……乃与妻车游汤山,途中密语,爱情弥笃也。

● 1949年  本日为余结婚第廿三年纪年日,夫妻未能相聚一堂为憾也。

无论是北伐节节胜利之时,还是党国前途艰难之时,这个政治场上的大腕儿其实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暖男”,他坚持认为“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也有夫妻二人同心协力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从这些甜蜜的日记里,我们便不难想象出蒋宋二人的婚姻的幸福。如果我们觉得这样的“政治婚姻”里不存在爱情,那大概世界上90%的婚姻都充满不幸了。


女人是男人的镜子、男人的学校


而在这段婚姻当中,宋美龄给予蒋介石的,不仅仅是甜蜜的爱情,还有其他能够令所有男人梦寐以求的、作为“贤内助”的本领。

首先是宋美龄对蒋介石政治权力的助力。在国民政府推行的“新生活运动”中,蒋介石任命宋美龄为“新生活运动妇女总会”的指导长。宋深知妇女才是改造家庭生活的原动力,她向全国女性呼吁:“知识较高的妇女,应当去指导她们的邻舍,如何管教儿女,如何处理家务,并教导四周的妇女读书识字。”可以说,宋美龄的个人魅力为“新生活运动”的推行助力不少。

除此之外,宋美龄还凭借自己优秀的英文水平,在抗战时期多次陪同蒋介石参加国际会议,并亲自撰写给美国总统的信件,由此为中国的抗战争取到了大量的美援,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而在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宋美龄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她建立了“中国妇女反共抗俄联合会”,使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站稳脚跟,促进了台湾安定局面的形成。

我们并不否认蒋宋联姻是“政治婚姻”,然而这样的婚姻确实使蒋在政治上如虎添翼。不仅如此,宋美龄对蒋的“形塑”也不容小觑。和具有“国际范儿”的宋美龄站在一起,原本看起来严肃甚至于有些木讷的蒋介石也增添了几分“文明气息”。这个智慧的女人,在开罗会议谈判中所表现出的机智和得体,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蒋介石的古板木讷所带来的尴尬,缓和了局面,也化解了不少危机。

当然,宋美龄在调和蒋介石与张学良的关系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逢年过节,宋总是给张家送去美食和礼品,并以“蒋家女主人”的身份给张学良写亲笔信表示关心。


晚年的蒋介石十分信仰基督教,这当然也是受留过学的宋美龄所影响的。宗教给了蒋巨大的鼓励和支持,尤其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作为一个政治大人物,有些话不能够向妻子和儿子倾吐,而蒋便在宗教当中找到了依托。

由于蒋的特殊地位,他的形象与性格,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的中国,也影响了国民党的执政风格。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宋美龄——这个站在男人背后的女人。可以说,宋美龄是蒋介石独具的“软实力”。

讲演结束,永慕庐合影。

这或许就是,“爱妻狂魔”蒋介石婚姻与爱情的真相。

注意看喔!影片2分28秒处,蒋夫人的“笑场”十分有趣,自然不造作,而一旁的蒋中正先生也跟着微笑点头,夫妻间温馨的关怀互动表露无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158b2eu40&width=500&height=375&auto=0


文编丨车俊铭 美编丨陈茜茜 视频丨刘 青

半城编辑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