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读本 | 不询问他人的爱情标准是一种良好的风度

女性阅读新力量➤ 半城会 2024-04-15



半 城 大 话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1969年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毕业于剑桥大学,现居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及散文作品《旅行的艺术》、《哲学的慰藉》等。他左手小说,右手散文,在文学、艺术、哲学、评论中自由进退、恣意穿插。他的小说思想丰瞻、才情纵横;他的散文和评论意象丰沛、妙笔生花。

半城整理了30句来自阿兰·德波顿的话,作为关于情感、旅行、阅读及人生的建议,它未必正确,但或许能走入你的某些心事里。







阿兰·德波顿语录

半城编辑部

 爱  情

1. 恋人分手之际,还能把话说得平和得体的,肯定是已然变心的那一个。


2. 指责对方时的声嘶力竭,以及这些指责的不合情理表明不是因为彼此怨恨而是彼此相爱。我们恨自己爱对方爱到现在这个程度。我们的指责实际上承载着一个复杂的下文:我恨你,因为我爱你。我恨自己别无选择,只能冒险爱你。


3. 你越不喜欢一个人,你越能够信心百倍,轻而易举的吸引他。强烈的欲望使人丧失了爱情游戏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漫不经心,你如被人吸引,就会产生自卑情结,因为我们总是想把最完美的品质赋予我们深爱的人。



4. 不成熟的爱是一个在理想化和失望之间摇摆不定的故事,一个狂喜、幸福与溺毙般感受和无比憎恶夹杂的不稳定状态,在这状态中,最终找到心上人的感觉伴随着从来没有过的迷失感。不成熟的爱,其逻辑终点就是死亡,或是象征性的死亡,或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5. 不询问他人的爱情标准是一种良好的风度。理想的爱情是,不因一个人符合标准而产生爱恋,而只是爱上这样一个人,无关财产和身份地位的本体的人。爱情如同财富一样,忌讳人们探询是如何获得并保持感情/财产的。



photo by Giulia Bersani


6. 要想停止注意某件事物,最快的方法就是将它购买到手——就如同要想停止欣赏某个人,最快的方法就是与其结婚。


7. 情人间过于矜熟,结果往往是滋生出厌倦,因对对方知道得太多而生厌倦。反讽的是,问题也许出在我们对对方还不够了解。始入爱河,我们惟有新奇之感,对彼此的关系自然茫然无知,定情之后终日厮对,朝朝暮暮的日子又让我们生出幻觉,以为一切不过如此,实在平淡无奇。最大的错觉莫过于因日日晤对而自以为对对方已无所不晓,诺亚在世上活了六百年,若非洪水降临让他以别样眼光看世界,他还不知此理。


 旅  行

8. 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呆在自己的房间里。


photo by Bernard Plossu


9. 拍照可以稍稍满足那种拥有的渴望,这种渴望是被一个地方的美丽所激起的;我们对将要失去一幅珍贵的图景的焦虑,会随着快门的每一次闪动而逐渐消失。


10. 一个人从旅行中得到多少不在于他去过多少美丽的地方,而在于他在一个地方发现了多少美丽的故事。


photo by Ag Adibudojo


11. 独自旅行似乎有一个优点。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通常在极大程度上受到我们周围人们的影响,我们调和自己的求知欲去满足别人的期待。他们或许已认定我们是怎样的人,因此我们不得不有意识地隐藏自己身上的某些东西。“我没想到你是那种对公路路桥感兴趣的人,”他们也许会以一种让你不自在的口吻说出他们的看法。被一个同伴近距离的观察会阻止我们观察别人,我们忙于看上去更正常,这样一来便影响了我们的求知欲。


12. 旅行的一个危险是,我们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观光,而造成时机错误。正如缺乏一条链子将珠子串成项链一样,我们所接纳的新讯息会变得毫无价值,并且散乱无章。



 阅  读

13. 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离我们而去之际,正是我们自己的智慧萌发之时。作者所能做的一切是激发出我们的欲望,我们却盼望他提供答案……这是阅读的价值,同时也就是它的局限。要让原本只是一种激发的事情变成一项训练,这是强使阅读扮演它担当不起的角色。阅读是通向精神生活的一扇门,它可引导我们进入精神世界,却不构成精神世界本身。


14. 一种难懂的文风多半是出于懒惰而不是聪明;晓畅的文章很少这样写的。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种文章掩盖了内容的空虚;让人看不懂是对空洞无物再好不过的掩护。



photo by Marta Bevacqua


15. 伟大书籍的价值,在于能够以比我们更加完美的方式描述这些感情和人物,它能够提供一些感受,我们虽然能明确认识到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感知,但却无法自己将其表达出来。


16. 我们为自己还有那么多书尚未阅读而惶恐不已,但看不到自己已比奥古斯丁或但丁多读了很多很多,也因此看不到,我们的问题纯粹就是自己吸收的方式问题,而不是自己消费的范围问题。


17. 人类近来对于信息前所未有的获取,是以我们的专注力为代价的。



 人  生

18. 对不公正抱怨的本身就暗含着一种信念:坚持认为这个世界基本上是公正的。


19. 自尊取决于我们的现状与我们所认为的潜力的比例。


20. 我们的“自我”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充入他人的爱戴才能保持形状,而经不起哪怕是针尖麦芒大的刺伤。


21. 哲学的任务是教会我们在愿望碰到现实的顽固之壁时,以最软的方式着陆。


22. 回忆和期待一样,是一种简化和剪辑现实的工具。现时的生活正像是缠绕在一起的长长的胶卷,我们的回忆和期待只不过是选择其中的精彩图片。



photo by Сhristophe Hue


23. 怒气来自于一种信念,认为某种挫折没有写进生活的契约中,这种信念发源于近乎戏剧性的乐观,但其后果却是悲剧性的。


24. 财富并不代表占有物的多少,而是拥有多少我们渴望得到的东西,它是相对的,相对于人们的欲望。在任何时候,不管我们占有的财物多么丰富,只要我们还在追求某种我们不可能得到的东西,我们就谈不上富有;相反,如果我们总是满足于我们现时的拥有,不管我们实际占有的东西多么匮乏,我们是富有的。


25. 上帝的建议是,不要强调自己多么重要,受了多少委屈,也不要一心想着去改变个人的屈辱,我们应该努力去理解并且欣赏自己本质上的微不足道。在一个无上帝的社会里,生活中的重大危险就是,它缺乏对超然存在的提醒,因此,一旦遇到扫兴的事情乃至最终的毁灭,我们难免手足无措。



photo by Aernout Overbeeke


26. 坚定地相信人生皆苦,是人类几百年来得宝贵财富,是对抗痛苦的壁垒,是梦想破碎的防线——然而人生皆苦的思想却被现代观念培育出的期望值无情地摧毁。


27. 假如你相信这个社会当中的成功者理应成功,那也就等于相信这个社会当中的失败者活该失败。


28. 如果我们做不到这样的泰然自若,如果我们听了几句对我们的性格或业绩的严厉批评就忍不住掉眼泪,那可能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正确的能力主要是由他人的赞许构成的。我们对于不受世人喜爱很在意,不仅是出于实用的理由——例如生存或升迁,更重要的是世人的嘲弄似乎是一种信号,毫不含糊地表明我们已误入歧途。


29. 智慧是教不出来的,只有我们通过自身的经历去发现,没有人可以分担,任何人也不能代劳。


30. 悲观主义是我们往往避之不及的一大生活特色,但是因为逃避得太快,我们失去了拥抱黑暗的机会,错过了黑暗带来的经验教训,切断了我们与他人之间可能结成的最深切联系,也就是通过坦诚苦难经历而结成的联系。





半城荐书


《旅行的艺术》


阿兰·德波顿是一个知识渊厚且富有逻辑思辨能力的作者,在论及“旅行”这一充斥着陈词滥调的题材时,他不仅时时表现出理性的悟觉,而且还能结合福楼拜、波德莱尔等文学家的创作,参照凡·高等画家的作品,多方位地观察“旅行”、剖析“旅行”。《旅行的艺术》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





文编:车俊铭

美编: 陈茜茜

音乐:范丽甍

半城编辑部整理

转载请联系平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