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社会进步的见证者 | 2020口述历史大赛征文启事
不靠一顾倾城的美貌征服世界,我们是推崇独立、自由、美好、有趣的半城女性。
每个人都是社会进步的见证者
2020口述历史大赛征文启事
文 | 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而我们每个人的家国记忆既是一份文化遗产,也是一种精神财富,它让我们更好地思考过去,创造未来。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是社会变迁的见证者,也就可以成为我们民族历史的记录者。为此,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发起“口述历史征文大赛”,邀请所有立志用自己及亲友的个人生活史为共和国宏大的历史画卷补齐一角的朋友,参与到我们的事业中来。
1引子
时光呼啸,农历庚子新年的曙光笼罩大地。而紧随着新年的喜悦接踵而至的肺炎疫情,注定了我们将迎来一个不平凡的春节。对于我们这个民族而言,有多少困难,就有多少希望。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庆典。70年,25550个日日夜夜,对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人来说,无论其生活在皑皑北国还是锦绣江南,无论其从事什么职业,也无论其年龄大小、学历高低、地位高下、财富多寡,都以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参与到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之中,既有收获,更有付出。我们既是历史的亲历者,同样也是历史的见证人。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认为,记录历史,记录社会变迁的轨迹,从来都不仅仅是包括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内的专业工作者的志业和使命,也是历史的参与者与见证人的责任和权力。每一个普通人,只要用心,都能记录下自己、亲朋好友、家庭、单位、社区、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经历与记忆。相对于宏大而正式的历史叙事,这些个人记录,更加鲜活、更加多元、更加具体,因而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反思的意义。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而我们每个人的家国记忆既是一份文化遗产,也是一种精神财富,它让我们更好地思考过去,创造未来。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是社会变迁的见证者,也就可以成为我们民族历史的记录者。为此,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发起“口述历史征文大赛”,邀请所有立志用自己及亲友的个人生活史为共和国宏大的历史画卷补齐一角的朋友,参与到我们的事业中来。
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脱身于2001年成立的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这是中国大陆最早建立的当代中国研究机构。
2018年末,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南京大学正式开启“卓越研究计划”,并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先后举办了“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知青与铁姑娘口述史工作坊”、“国家与社会治理的历史逻辑”及“口述历史、集体记忆与社会认同”等学术研讨会;陆续展开“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与“新中国人物群像口述史”两大研究计划,完成了400位以上的历史亲历者的口述历史访谈,积累口述历史音频资料1200小时,文字整理稿件数百万字,第一批口述历史文献《农业机械化的中国想象——第一拖拉机厂口述实录(1953-2019)》《工人阶级劳动传统的形成与嬗变——洛阳矿山机械厂口述实录(1953-2019)》《重建中国社会学——40位社会学家的40年口述实录》等著述,将于2020年出版发行。2019年11月,当代中国研究院“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研究项目荣获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2019 “年度十大口述历史项目”之殊荣。
研究院项目组在洛阳原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访谈
未来十年,研究院将全面梳理社会学理论的基本脉络,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以本土化的眼光尝试理论创新;深入分析七十年来的中国道路,以紧迫的历史责任感和丰富的社会学想象力,锻造中国研究的国际化平台,在更高层次上打造当代中国研究的学术团队,以包括社会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有方式留存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八十年的风雨历程。
本次口述历史征文大赛,是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2019年推进的“新中国人物群像”口述史研究的延续。有鉴于在共和国70年的风雨历程之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社会群体,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和辛勤汗水缔造了我们民族今日的辉煌,我们立志用十年的时间,收集他们的口述历史,为他们雕塑值得留存的人物群像。这些群像包括但不限于:劳动模范、女兵(战士)、知青、赤脚医生、“铁姑娘”(“三八”红旗手)、工作队员、工农兵大学生、“七七级人”、个体户、“农民工”、企业家、知识分子(学者)、“海归”、“白领”(中产)……,他们的个人生活史,就是我们民族的当代奋斗史。
2020年春节,我们假中华民族传统的阖家团圆之时,借亲朋好友围炉叙旧之机,率先以“劳模”与“女兵”两大人物群像开启我们的征文大赛:
1.“劳模”口述史“劳模”即劳动模范制度自1950年代起,即成为当代中国生产劳动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劳模们活跃在各行各业,成为普通人可以企及的典范,他们所享有的荣耀也激励身边的普通民众不断追赶和超越。正是劳模和普通民众的辛勤劳动,使得这个国家的经济得以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深刻地认识中国,“劳模”与“劳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视角。要书写个体的历史,最有价值的无疑是亲历者们的口述历史。只有理解劳模的成长过程、劳动经历、劳动态度,理解他们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才能够更好地认识我们所身处的国家和时代。
人们常说,“战争让女人走开”,但自中国革命风起云涌之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却始终存在一批活跃于前线或后方的女兵,她们为争取民族独立、保卫国家安全,以医疗兵、文艺兵、话务兵、飞行员等身份克服生理、心理上的困难,适应“去性别化”的军营生活,严格执行军队任务,生动诠释了“男女都一样”的新社会观念。我们理解今天的女性以及性别关系,有必要回到那个群情激昂的年代,追溯前辈们在新的性别秩序建立初期所行进的轨迹,以便理解新中国的性别关系以及性别规范的塑造模式。我们希望在男性主导的军事史之外,通过口述历史的方式让女兵群体发声,书写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故事,使女性不再是历史的缺席者和失语者,重新展现共和国历史画卷中英姿飒爽的女兵形象。
1、访谈群体:考虑人力及精力所限,2020年大赛限于对以下两类人物群体进行口述访谈,并按规定整理达到出版要求的正式文稿:
(1)“劳模”群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至2019年在各行业当选的各级各类劳模,尤其是2000年前当选的那些老劳模、老英雄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2)“女兵”群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至2019年参军当兵的女性,以及参与“民兵”等准军事群体的女性,例如“进疆”女兵、“抗美援朝”女兵、女民兵,以及女飞行员、女坦克手、女报务员、女军医、女文艺兵……等。
2、成稿要求:在报名之后,通过预选的参赛者,应按大赛要求逐步提供:(1)参赛表格;(2)访谈录音、原始逐字记录稿、整理稿;(3)亲历者本人或群体的历史照片(含“劳模”获奖证书、入伍通知等等实物照片)、口述访谈时的图像与视频文件。
3、成稿文本:我们将从来稿中选取60-100位劳模口述史,30-50位女兵口述史,编辑出版:
(1)《戴花要戴大红花——××位“劳模”口述实录(1949-2019)》(上下卷);
(2)《飒爽英姿五尺枪——××位“女兵”口述实录(1949-2019)》
1、参赛人:
(1)本次大赛,面向全体读者开放,对年龄、职业、教育背景、居住地不作限制;
(2)我们既欢迎亲历者本人动手撰写口述实录(或本人口述,请晚辈或其他亲友代为撰写),更鼓励年青一代尤其是青年学生访问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双亲或其他亲朋好友,为我们民族雕塑值得留存的人物群像。
2、参赛时间:
2020年1月25日至6月25日
具体程序为:
(1)欲参与大赛者,敬请于2020年2月25日之前,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填写报名表,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将组织专家进行初选;
(2)通过初选者,我们将于2020年3月25日前,通过邮件告知参赛细则及稿件撰写的具体要求;
(3)进入初选者,于2020年7月25日前按照要求一次性提交口述史稿及相关材料,包括与亲历者相关的“劳模”获奖证书、入伍通知等等实物照片;
(4)大赛时间充足,敬请大家在积极参与的同时,注意在春节期间提防肺炎疫情,不要单纯为了完成访谈跨地区流动。
3、文本评选:
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将组建由国内一流口述历史专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新闻传播学家等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初审通过者提供的稿件进行评审,并于2020年9月30日前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所有奖项总数:劳模60位左右,女兵30位左右)。
4、奖金及其他奖励形式:
(1)所有入选优胜奖以上的作者,都将获得奖励证书,并获得数额不等的奖金(金额:一等奖5000元,二等奖3000元,三等奖1000元,优秀奖500元);
(2)所有入选优胜奖的文稿,都将收入上述两部口述史实录;
(3)所有入选优胜奖的作者,都可以参加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的口试历史研习营或颁奖大会。
5、垂询支持
为使我们的口述史收集能够持之以恒,为使我们的口述历史征文大赛能够年年开赛,我们希望本项赛事能够获得有历史责任感的企业或个人的冠名资助。谢谢支持!
联系邮件:cnstudy@nju.edu.cn
口述记录人生,历史照亮未来,欢迎与我们携同行!
主办单位
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
支持单位
群学书院 | 社会学吧 | 半城读书
历史是天子游戏,千百年的苦难和欢歌,千百年的坎坷和辉煌
为什么历代社会精英都要拼命学习历史?
会客厅 | 南京,在历史的裂痕处,散发光芒
半城日历丨2月6日,忌遗忘历史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