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三联 | 罗素:缺少你所向往的某种东西,是人生快乐的必要条件
一位富翁,可能常常觉得一切皆空,但是遇到破产时,他便觉得下一餐饭绝不是虚空的事了。人的空虚之感,是在人的天然需要太容易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人这个动物,正如别的动物一样,适宜作各种各样的生存斗争,一旦人依凭了大量的财富,毫不费力地满足了他所有的欲望,快乐的要素就会随着他的努力一起向他告别。
缺少你所向往的某种东西,是人生快乐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
罗素的快乐哲学
罗素的观点是:任何一种对他人不造成危害的快乐都应得到珍视。
一个人的行为只要不危害社会、不伤害他人,他所做的不应该受到指责。罗素在他享受生命的同时,创造出卓著的成就。或许,快乐就是这个奇迹的谜底。
对于罗素来说,似乎有不少"不快乐"的因由。一是年幼即丧父丧母,二是中老年时期逢"二战"。孤寂的童年,乱世的沧桑,在常人来说都是难以摆脱的伤痛。是什么使他超越了孤独和绝望呢?会不会就是因他有了"快乐哲学"这个武器。1950年,78岁的伯特兰·罗素因积极参加世界和平运动,反对核战争获诺贝尔文学奖。
快乐,是人类的一种共同追求
通常情况下,人们所进行的一切活动的目的,归根结缔都是希望从中获得快乐。快乐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如果金钱、权力、地位、荣誉、友谊、爱情不能带给人快乐,我认为它们就毫无价值可言。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不可能纯粹的自私自利,不可能撇开他人只为自己活着。但是,人应该给自己留出一些独立的时间、自我的空间。
正如一个哲人所说的:"这一天是我的"。当然这样说,并不表明我认同"他人即地狱"的观点。与人共处也是能够获得快乐的。人在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时,是可能也应该从中得到快乐的。
快乐,是一种激情
在生命的湖泊中,快乐就如平静水面上微涌的波纹、泛起的浪花。快乐,也如夜空中不时绽放的礼花,给我们的生命带来光明和温暖。作为哲学家的罗素,对生命的理解既有其出世脱俗冷静的思考,又始终怀着不可遏止的激情。
他说:"我的一生始终为以下三种激情所支配:对真理的不可遏止的探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对爱情的不可遏止的追求。"探求真理,关切人类苦难,追求美好爱情,使我们对这个充满伟大人性光辉的智者敬仰不已,又觉真诚可亲。
如何获得快乐
罗素也给了我们清晰而简洁的答案。他说:“一个幸福的人,以客观的态度安身立命,他具有坦荡宽容的情爱和丰富广泛的兴趣,凭借这些情爱与兴趣,使他成为许多别人的情爱与兴趣的对象,他便获得了幸福。”一个人应该有足够的智慧去认识世界才有可能获得快乐与幸福。认识世界需要观察,更需要思考。对世界有了真正客观的认识,才有可能以出世的态度来入世,找到自己的位置,确立适合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根本上来说,快乐或幸福还是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问题。情爱和兴趣,是快乐发生的源泉。智慧的局限使我们的生命经常在狭隘的斤斤计较和患得患失中无谓地消耗。坦荡和宽容,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智慧。爱自己,设法满足自己,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是人必须使自己变得可爱。对生活充满激情并拥有智慧的人才有可能得到他人的欣赏。一个懂得爱他人的人才有可能得到他人的爱。一个懂得欣赏他人并从中汲取养分的人才有可能得到他人的欣赏。
在论及"美好的人生"时,罗素说:"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他说:"有爱而没有知识,或有知识而没有爱,都不可能产生美好的人生。"由此看来,美好的人生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困难事情。只要心中满怀真诚的爱意并有足够的智慧去实现它们,就够了。
而事实并不如此简单,因为"爱和知识都是没有止境的;无论一种人生如何美好,总还能想像出更美好的人生。"现实往往并不能尽如人意,经常会让人感到困惑、无奈、迷茫、苦闷、厌倦。对现实不满诱发人们对超现实的向往。超现实大多具有梦幻的特征,短暂的迷醉终归要化作泡影。挣扎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人们,想拥有一份美好的人生何其难也。
快乐应该得到珍视
所以,快乐应该得到珍视。值得珍视的事物,其价值自然超乎寻常,也不能唾手可得。快乐或幸福感的引发,有时候是个人自己的事,更多的时候会牵扯到他人。如果一个人的快乐妨碍了他人,或而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这样的快乐是应该受到指责和鄙视的。当然,这样的快乐也不可能持久,因为痛苦必然会在不远的地方等候他。
罗素身体力行自己的快乐哲学,在对真理的求索中,他从无门户 之见,善于向各方面学习,善于自我省察,不断修改自己的观点,不轻易对他人的见解轻意作道德评判。追求快乐,担负责任,善待他人,或许就是罗素式快乐哲学的真谛。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参与一个核裁军的游行后被拘禁了7天。他反对越南战争,和萨特一起于1967年5月成立了一个民间法庭(后被称为"罗素法庭"),揭露美国的战争罪行。1968年发表声明抗议苏联入侵捷克。1970年抗议以色列发动中东战争。
1970年2月2日,这个伟大的智者卒于梅里奥尼斯郡彭林德拉耶斯。他的光辉将在更长远的时间里照耀我们的生命旅程。
微课推荐
普通人学习哲学,并不是要做学问,而是想从哲学中获得启示,再匹配到自己的人生经验上,不断地思索、怀疑、反思······从而组织成自己的哲学,找到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
这门哲学课程将围绕人生中有关孤独、爱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个“大问题”展开,每个“大问题”分为5讲,为你讲述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柏拉图、萨特等20位古今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策略。
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主讲人会为你解析《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录》《会饮篇》等20本经典哲学著作的精华内容。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意志古典哲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
每堂课程开始,主讲人都会以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一首乐曲切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从鲜活的感情经验和体悟出发,再上升到哲学性的疑问和反思,让听众更轻松地打开哲学思考大门。
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背后还包含着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
点击试听专栏
《姜人生哲学到底——20位哲学家的生命策略》
大 咖 推 荐
▽
来半城 读灿烂的书
欢迎加入半城书友会
添加好友 邀请入群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