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标】《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全文)

洋柒郎霸羹 两拐丨交通安全知识传播者
2024-11-09

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谢绝转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TG H11—2004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Code for Maintenance of Highway Bridges and Culvers







2004-06-28发布

2004-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发布


目次

1总则 

2术语 

3桥梁检查与评定  

4桥梁上部结构养护  

5桥梁下部结构养护 

6通道、跨线桥与高架桥养护 

7桥梁抗震加固 

8超垣车辆过桥措施

9漫水桥、漫水路面养护

10调治构造物养护

11桥梁灾害防治与抢修

12 涵洞

附录


前言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96)颁布执行以来,在指导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九五”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公路呈现超常快速发展的局面,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根据部公路工程标准规范体系的要求,将原《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中第四章的桥涵养护作为《公路桥涵养护规范》进行修改,单独成册。按交公路发[1996]1085号文下达的任务,其编写工作由陕西省公路局主持长安大学,上海市公路管理处,黑龙江、四川、广东省公路局,西安公路研究所参加。

编写工作从1997年5月开始,9月将评审通过的大纲正式下发。1998年2月形成初稿、1998年10月完成第二稿、1999年底完成第三稿(征求意见稿),由交通部公路司发文在全国交通系统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反馈的意见进行修改后于2000年7月完成第四稿(送审)报部。2001年12月,交通部公路司在宁波主持召开《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审查会,编写组根据审查意见再次进行修改,于2002年完成编写任务。

为了达到“内容全、技术新、重实用”的要求,编写组广泛收集、整理了各地公路桥涵养护的实践经验,征询各方专家意见,力求本规范能反映出近年来桥涵养护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新的研究成果。由于各地的条件差异较大,桥梁技术发展较快,在执行本规范中应注意结合实际特点,并将出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陕西省公路局。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含光北路110号,邮编:710068,网站:http://www.sxhighway.gov.cn),以便修订时参考。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01

总则

1.0.1为了加强公路桥涵养护管理工作,保持桥涵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保证行车畅通、 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国道、省道、县道的桥涵养护,其他公路的桥涵养护可参照使用。 对于特殊桥梁,可遵循本规范的原则,针对不同情况与要求制定专门养护管理规程。

1.0.3公路桥涵养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建立、健全公路桥涵的检査、评定制度。对公路桥涵构造物进行周期性检查,系统 地掌握其技术状况,及时发现缺损和相关环境的变化。按桥梁检查结果,对桥梁技术状况 进行分类评定,制定相应的养护对策。

2建立公路桥梁管理系统和公路桥梁数据库,实施桥涵病害监控,实行科学决策。 逐步建立特大型桥梁荷载报警系统,地震、洪水和流冰等预防决策系统。

3公路桥涵养护应做到:桥涵外观整洁,桥面铺装坚实平整、横坡适度,桥头连接顺 适,排水畅通,结构完好无损,标志、标线等附属设施齐全完好。

4桥涵构造物的养护,首先应使原结构保持设计荷载等级的承载要求及设计交通量 的通行要求。根据交通发展的需要,也可通过改造和改建来提高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

在确定改造或改建工程方案时,应注意新旧结构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原有结构的作用。

5养护作业和工程实施应注意保障车辆、行人的安全通行及环境保护。

6桥涵构造物养护应有对付洪水、流冰、泥石流和地震等灾害的防护措施,同时备有 应急交通方案。

7新建或改建桥梁交工接养,应有完备的交接手续并提供成套技术资料。特大、大 桥应配置养护设施、机具,设置养护工作通道、扶梯、吊杆、平台,设计单位应提供养护技术 要点及要求。未配置或配置不能完全满足养护工作需要的,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增添。

8桥涵构造物的检查及技术状况评定、养护对策,维修、加固、改建的竣工验收等有 关技术文件,均应按统一格式完整地归入桥梁养护技术档案及数据库。

1.0.4公路桥涵养护应遵循下列技术政策:

1公路桥涵养护工作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桥面养护为中心,以承重部 件为重点,加强全面养护。

2推广应用先进的养护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改善养护生产手段,提高养护技术 水平,大力推广和发展公路桥涵养护机械。

3公路桥涵的养护按其工程性质、规模大小、技术难易程度划分为小修保养、中修、 大修、改建和专项工程五类。

专项抢修工程是指采用临时性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交通的工程措施。专项修复 工程是指采用永久性措施恢复桥涵原有功能的工程措施。对于阻断交通的桥涵修复工 程,应优先安排。

4桥涵养护工程应重视经济技术方案的比选,并充分利用原有工程材料和原有工程 设施,以降低成本。

5重视环境保护和环境综合治理。

1.0.5桥涵养护管理工作,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及行业颁发的有关 标准、规范的规定。

02

术语

2.0.1 养护 Maintenance

为保持桥涵及其附属物的正常使用而进行的经常性保养及维修作业;预防和修复桥涵的灾害性损坏及为提高桥涵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而进行的改造。

2.0.2 加固 Strengthening of structure

当桥涵构造物局部损坏或承载力不足时进行的修复和补强工程措施。

2.0.3 抢修 Etneigency repair of road

当桥涵因水毁等自然灾害及超载、意外事故造成中断交通或严重影响通行的破坏时,所采取的迅速恢复交通的工程措施。

2.0.4 小修保养工程 Routine maintenance

对公路桥涵及其附属构造物进行预防性保养和修补其轻微损坏部分,使其保持完好 状态的工程项目。

2.0.5 中修工程 Intermediate maintenance

对公路桥涵及其附属构造物一般性磨损和局部损坏进行定期的修理加固,以恢复原 状况的小型工程项目。

2.0.6 大修工程 Heavy maintenance

对桥淄及其附属构造物的较大损坏进行周期性的综合修理,以全面恢复到原设计标 准的技术状况,或在原技术等级范围内进行局部改善和个别增建,以逐步提高其通行能力 的工程项目。

2.0.7 改建工程 Mad improvement

对桥涵及其附属构造物因不适应交通量、荷载、泄洪要求而提高技术等级,或因公路 局部改移需要重建,或为了显著提高通行能力而进行的较大型、大型工程项目。

2.0.8 主桥 Main bridge

多孔桥梁的主要跨段。由设计时根据渲泄设计流量、通航要求或结构构造等确定。

2.0.9 引桥 Approach bridge

桥梁中连接主桥和路堤的部分。

2.0.10 上部结构 Supemtructure

桥梁支座以上(无饺拱起拱线或框架底线以上)跨越桥孔部分的总称。

2.0.11 桥面系 Bridge deck system

上部结构中直接承受车辆、人群等荷载并将其传递到主梁(或主拱、主索)的整个桥面 构造系统,包括桥面铺装、桥面板、纵梁、横梁及人行道等。

2.0.12 桥面铺装 Bridge deck pavement

用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材料铺装在桥面上的保护层。

2.0.13 下部结构 Substructure

支承桥梁上部结构并将其荷载传递至地基的桥墩、桥台和基础的总称。

2.0.14 调治构造物 Regulating structure

为引导和改变水流方向,使水流平顺通过桥孔并减缓水流对桥位附近河床、河岸的冲 刷而修建的水工构造物。

2.0,15 危桥 Dangerous bridge

处于危险状态,不能达到通行安全的桥梁。

03

桥梁检查与评定

3.1桥梁检查的一般规定

3.1.1桥梁检查分为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

1经常检查:主要指对桥面设施、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及附属构造物的技术状况进行的检查。

2定期检查:为评定桥梁使用功能,制定管理养护计划提供基本数据,对桥梁主体结构及其附属构造物的技术状况进行的全面检查,它为桥梁养护管理系统搜集结构技术状态的动态数据。

3特殊检查:特殊检查是查清桥梁的病害原因、破损程度、承载能力、抗灾能力,确定桥梁技术状况的工作。

特殊检查分为专门检查和应急检查。

1)专门检查:根据经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的结果,对需要进一步判明损坏原因、缺损程度或使用能力的桥梁,针对病害进行专门的现场试验检测、验算与分析等鉴定工作。

2)应急检查:当桥梁受到灾害性损伤后,为了查明破损状况,采取应急措施,组织恢复交通,对结构进行的详细检查和鉴定工作。

桥梁管养单位应对辖区内所有桥梁建立“桥梁基本状况卡片”(附录A),将有关信息输入数据库,建立永久性档案。

3.2经常检查

3.2.1经常检査的周期根据桥梁技术状况而定,一般每月不得少于一次,汛期应加强不定期检查。

3.2.2经常检查采用目测方法,也可配以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当场填写“桥梁经常检查记录表”(附录B),现场要登记所检查项目的缺损类型,估计缺损范围及养护工作量,提出相应的小修保养措施,为编制辖区内的桥梁养护(小修保养)计划提供依据。

3.2.3经常检査中发现桥梁重要部件存在明显缺损时,应及时向上级提交专项报告。

3.2.4经常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外观是否整洁,有无杂物堆积,杂草蔓生。构件表面的涂装层是否完好,有无损坏、老化变色、开裂•、起皮、剥落、锈迹。

2桥面铺装是否平整,有无裂缝、局部坑槽、积水、沉陷、波浪、碎边;混凝土桥面是否有剥离、渗漏,钢筋是否露筋、锈蚀,缝料是否老化、损坏,析头有无跳车。

3排水设施是否良好,桥面泄水管是否堵塞和破损。

4伸缩缝是否堵塞卡死,连接部件有无松动、脱落、局部破损。

5人行道、缘石、栏杆、扶手、防撞护栏和引道护栏(柱)有无撞坏、断裂、松动、错位、缺件、剥落、锈蚀等。

6观察桥梁结构有无异常变形,异常的竖向振动、横向摆动等情况,然后检查各部件的技术状况,查找异常原因。

7支座是否有明显缺陷,活动支座是否灵活,位移量是否正常。支座的经常检查一般可以每季度一次。

8桥位区段河床冲淤变化情况。

9基础是否受到冲刷损坏、外露、悬空、下沉,墩台及基础是否受到生物腐蚀。

10墩台是否受到船只或漂浮物撞击而受损。

11翼墙(侧墙、耳墙)有无开裂、倾斜、滑移、沉降、风化剥落和异常变形。

12锥坡、护坡、调治构造物有无塌陷、铺砌面有无缺损、勾缝脱落、灌木杂草丛生。

13交通信号、标志、标线、照明设施以及桥梁其他附属设施是否完好。

14其他显而易见的损坏或病害。

3.3定期检查

3.3.1定期检查的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定期检查周期根据技术状况确定,最长不得超过三年。新建桥梁交付使用一年后,进行第一次全面检查。临时桥梁每年检查不少于一次。

2在经常检査中发现重要部(构)件的缺损明显达到三、四、五类技术状况时,应立即安排一次定期检査。

3.3.2定期检査以目测观察结合仪器观测进行,必须接近各部件仔细检査其缺损情况。定期检查的主要工作有:

1现场校核桥梁基本数据(桥梁基本状况卡片,附录A)。

2当场填写“桥梁定期检查记录表”(附录C),记录各部件缺损状况并做出技术状况评分。

3实地判断缺损原因,确定维修范围及方式。

4对难以判断损坏原因和程度的部件,提出特殊检查(专门检査)的要求。

5对损坏严重、危及安全运行的危桥,提出限制交通或改建的建议。

6根据桥梁的技术状况,确定下次检查时间。

3.3.3特大型、大型桥梁的控制检测。

1设立永久性观测点,定期进行控制检测。控制检测的项目及永久性观测点见表3.3.3特大型桥梁或特殊桥梁还可根据养护、管理的需要,增加相应的控制检测项目.

2新建桥梁交付使用前,公路管理机构应事先要求桥梁建设单位在竣工时设置便于检测的永久性观测点。大桥、特大桥必须设置永久性观测点。测点的编号、位置(距离、标高和地物特征)和竣工测量数据,均应在竣工图上标明,作为验收文件中必要的竣工资料予以归档。

3应设而没有设置永久性观测点的桥梁,应在定期检查时按规定补设。测点的布设和首次检测的时间及检测数据等,应按竣工资料的要求予以归档。

4桥梁主体结构维修、加固或改建前后,必须进行控制测量,以保持观测资料的连续性。若控制点有变动,应及时检测,建立基准数据。

5桥梁永久性观测点的设置要牢固可靠,当永久控制测点与国家大地测量网联络有困难时,可建立相对独立的基准测量系统。

6特大、大、中桥墩(台)旁,必要时可设置水尺或标志,以观测水位和冲刷情况。

3.3.4桥面系构造的检查:

1桥面铺装层纵、横坡是否顺适,有无严重的裂缝(龟裂、纵横裂缝)、坑槽、波浪、桥头跳车、防水层漏水。

2伸缩缝是否有异常变形、破损、脱落、漏水,是否造成明显的跳车。

3人行道构件、栏杆、护栏有无撞坏、断裂、错位、缺件、剥落、锈蚀等。

4桥面排水是否顺畅,泄水管是否完好、畅通,桥头排水沟功能是否完好,锥坡有无冲蚀、塌陷。

5桥上交通信号、标志、标线、照明设施是否损坏、老化、失效,是否需要更换。

6桥上避雷装置是否完善,避雷系统性能是否良好。

7桥上航空灯、航道灯是否完好,能否保证正常照明。结构物内供养护检修的照明系统是否完好。

8桥上的路用通信、供电线路及设备是否完好。

3.3.5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检査:

1梁端头、底面是否损坏,箱形梁内是否有积水,通风是否良好。

2混凝土有无裂缝、渗水、表面风化、剥落、露筋和钢筋锈蚀,有无碱集料反应引起的整体龟裂现象。混凝土表面有无严重碳化。

3预应力钢束锚固区段混凝土有无开裂,沿预应力筋的混凝土表面有无纵向裂缝。

4梁(板)式结构的跨中、支点及变截面处,悬臂端牛腿或中间皎部位,刚构的固结处和桁架节点部位,混凝土是否开裂、缺损和出现钢筋锈蚀。

5装配式梁桥应注意检查联结部位的缺损状况。

1)组合梁的桥面板与梁的结合部位及预制桥面板之间的接头处混凝土有无开裂、渗水。

2)横向联结构件是否开裂,连接钢板的焊缝有无锈蚀、断裂,边梁有无横移或向外倾斜。

3.3.6拱桥的检查:

1主拱圈的拱板或拱肋是否开裂。钢筋混凝土拱有无露筋、钢筋锈蚀。用工拱桥砌块有无压碎、局部掉块,砌缝有无脱离或脱落、渗水,表面有无苔薛、草木滋生,拱饺工作是否正常。空腹拱的小拱有无较大的变形、开裂、错位,立墙或立柱有无倾斜、开裂。两拐微信公众号编辑整理

2拱上立柱(或立墙)上下端、盖梁和横系梁的混凝土有无开裂、剥落、露筋和锈蚀。中、下承式拱桥的吊杆上下锚固区的混凝土有无开裂、渗水,吊杆锚头附近有无锈蚀现象,外罩是否有裂纹,锚头夹片、楔块是否发生滑移,吊杆钢索有无断丝。采用型钢或钢管混凝土芯的劲性骨架拱桥,混凝土是否沿骨架出现纵向或横向裂缝。

3拱的侧墙与主拱圈间有无脱落,侧墙有无鼓突变形、开裂,实腹拱拱上填料有无沉陷。肋拱桥的肋间横向联结是否开裂、表面剥落、钢筋外露、锈蚀等。

4双曲拱桥拱肋间横向联结拉杆是否松动或断裂,拱波与拱肋结合处是否开裂、脱开,拱波之间砂浆有无松散脱落,拱波顶是否开裂、渗水等。

5薄壳拱桥壳体纵、横向及斜向是否出现裂缝及系杆是否开裂。

6系杆拱的系杆是否开裂,无混凝土包裹的系杆是否有锈蚀。

7钢管混凝土拱桥裸露部分的钢管及构件检查参见钢桥检查有关内容,同时还应检查管内混凝土是否填充密实。

3.3.7钢桥的检查:

1构件(特别是受压构件)是否扭曲变形、局部损伤。

2節钉和螺栓有无松动、脱落或断裂,节点是否滑动、错裂。

3焊缝边缘(热影响区)有无裂纹或脱开。

4油漆层有无裂纹、起皮、脱落,构件有无锈蚀。

5钢箱梁封闭环境中的湿度是否符合要求,除湿设施是否工作正常。

3.3.8通道、跨线桥与高架桥的检查:

通道、跨线桥与高架桥的结构检查同其他一般公路桥梁。通道还应检查通道内有无积水,机械排水的泵站是否完好,排水系统是否畅通。跨线桥、高架桥还应检査防抛网、隔音墙是否完好。通道、跨线桥与高架桥下的道面是否完好,有无非法占用情况等。

3.3.9悬索桥和斜拉桥的检查:

1检查索塔高程、塔柱1成斜度、桥面高程及梁体纵向位移,注意是否有异常变位。

2检测索体振动频率、索力有无异常变化,索体振动频率观测应在多种典型气候下进行。每观测周期不超过6年。

3主梁或加劲梁的检查,按预应力混凝土及钢结构的相应要求进行。

4悬索桥的锚碇及锚杆有无异常的拔动,锚头、散索鞍有无锈蚀破损,锚室(锚洞)有无开裂、变形、积水,温湿度是否符合要求°

5主缆、吊杆及斜拉索的表面封闭、防护是否完好,有无破损、老化。

6悬索桥的索鞍是否有异常的错位、卡死、辐轴歪斜,构件是否有锈蚀、破损,主缆索跨过索鞍部分是否有挤扁现象。

7悬索桥吊杆上端与主缆索的索夹是否有松动、移位和破损,下端与梁连接的螺栓有无松动。

8逐束检测索体是否开裂、鼓胀及变形,必要时可剥开护套检查索内干湿情况和钢索的锈蚀情况。检查后应做好保护套剥开处的防护处理。

9逐个检查锚具及周围混凝土的情况,锚具是否渗水、锈蚀,是否有锈水流出的痕迹,周围混凝土是否开裂。必要时可打开锚具后盖抽查锚杯内是否积水、潮湿,防锈油是否结块、乳化失效,锚杯是否锈蚀。

10逐个检查索端出索处钢护筒、钢管与索套管连接处的外观情况。检查钢护筒是否松动脱落、锈蚀、渗水,抽查连接处钢护筒内防水垫圈是否老化失效,筒内是否潮湿积水。

11索塔的爬梯、检查门、工作电梯是否可靠安全,塔内的照明系统是否完好。

3.3.10支座的检查:

1支座组件是否完好、清洁,有无断裂、错位、脱空。

2活动支座是否灵活,实际位移量是否正常,固定支座的锚销是否完好。

3支承垫石是否有裂缝。

4简易支座的油毡是否老化、破裂或失效。

5橡胶支座是否老化、开裂,有无过大的剪切变形或压缩变形,各夹层钢板之间的橡胶层外凸是否均匀。

6四氟滑板支座是否脏污、老化,四氟乙烯板是否完好,橡胶块是否滑出钢板。

7盆式橡胶支座的固定螺栓是否剪断,螺母是否松动,钢盆外露部分是否锈蚀,防尘罩是否完好。

8组合式钢支座是否干涩、锈蚀,固定支座的锚栓是否紧固,销板或销钉是否完好。

9摆柱支座各组件相对位置是否准确,受力是否均匀。

10根轴支座的辗轴是否出现不允许的爬动、歪斜。

11摇轴支座是否倾斜。

12钢筋混凝土摆柱支座的柱体有无混凝土脱皮、开裂、露筋,钢筋及钢板有无锈蚀。

3.3.11墩台与基础的检查:

1墩台及基础有无滑动d顷斜、下沉或冻拔。

2台背填土有无沉降或挤压隆起。

3混凝土墩台及帽梁有无冻胀、风化、开裂、剥落、露筋等。

4石砌墩台有无砌块断裂、通缝脱开、变形,砌体泄水孔是否堵塞,防水层是否损坏。

5墩台顶面是否清洁,伸缩缝处是否漏水。

6基础下是否发生不许可的冲刷或淘空现象,扩大基础的地基有无侵蚀。桩基顶段在水位涨落、干湿交替变化处有无冲刷磨损、颈缩、露筋,有无环状冻裂,是否受到污水、咸水或生物的腐蚀。必要时对大桥、特大桥的深水基础应派潜水员潜水检查。

3.3.12调治构造物是否完好,功能是否适用,桥位段河床是否有明显的冲淤或漂浮物堵塞现象。

3.3.13桥梁检査中发现的各种缺损均应在现场用油漆等将其范围及日期标记清楚。发现三类以上桥梁及有严重缺损和难以判明损坏原因和程度的桥梁,应作影像记录,并附病害状况说明。

3.3.14桥梁定期检查后应提出下列文件:

1桥梁定期检查数据表。当天检查的桥梁现场记录,应在次日内整理成每座桥梁定期检查数据表。

2典型缺损和病害的照片及说明。缺损状况的描述应采用专业标准术语,说明缺损的部位、类型、性质、范围、数量和程度等。

3两张总体照片。一张桥面正面照片,一张桥梁上游侧立面照片。桥梁改建后应重新拍照一次。如果桥梁拓宽改造后,上下游桥梁结构不一致,还要有下游侧立面照片,并标注清楚。

4桥梁清单。

5桥梁基本状况卡片。定期检查完成后,应将本次检查的桥梁各部件技术状况评定结果登记在桥梁基本状况卡片内。

6定期检查报告。该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辖区内所有桥梁的保养小修情况。

2)需要大中修或改建的桥梁计划,说明修理的项目,拟用的修理方案,估计费用和实施时间。

3)要求进行特殊检查桥梁的报告,说明检验的项目及理由。

4)需限制桥梁交通的建议报告。

3.4特殊检查

3.4.1特殊检査应委托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单位承担。

3.4.2在下列情况下应作特殊检查:

以下四种情况应作专门检查:

1定期检查中难以判明损坏原因及程度的桥梁。

2桥梁技术状况为四、五类者。

3拟通过加固手段提高荷载等级的桥梁。

4条件许可时,特殊重要的桥梁在正常使用期间可周期性进行荷载试验。

桥梁遭受洪水、流冰、滑坡、地震、风灾、漂流物或船舶撞击,因超重车辆通过或其他异常情况影响造成损害时,应进行应急检查。

3.4.3特殊检查应根据桥梁的破损状况和性质,采用仪器设备进行现场测试、荷载试验及其他辅助试验,针对桥梁现状进行检算分析,形成鉴定结论。

3.4.4实施专门检査前,承担单位负责检查的工程师应充分收集资料,包括设计资料(设计文件、计算所用的程序、方法及计算结果)、竣工图、材料试验报告、施工记录、历次桥梁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报告,以及历次维修资料等。原资料如有不全或疑问时,可现场测绘构造尺寸,测试构件材料组成及性能,勘查水文地质情况等。

3.4.5桥梁特殊检查应根据需要对以下三个方面问题做岀鉴定:

1桥梁结构材料缺损状况。包括对材料物理、化学性能退化程度及原因的测试鉴定;结构或构件开裂状态的检测及评定。

2桥梁结构承载能力。包括对结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的检算、试验和鉴定。

3桥梁防灾能力。包括桥梁抵抗洪水、流冰、风、地震及其他地质灾害等能力的检测鉴定。•

3.4.6桥梁结构材料缺损状况鉴定,可根据鉴定要求和缺损的类型、位置,选择表面测量、无破损检测和局部取试样等有效可靠的方法。试样应在有代表性构件的次要部位获取。

3.4.7桥梁结构检算及承载力试验应按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

3.4.8桥梁抗灾能力鉴定一般采用现场测试与检算的方法,特别重要的桥梁可进行模拟试验。

3.4.9原设计条件已经变化的,所有鉴定都应针对当时桥梁的实际状况,不能套用原设计的资料数据。

3.4.10特殊检查报告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概述检查的一般情况。包括桥梁的基本情况、检查的组织、时间、背景和工作过程等。

2描述目前的桥梁技术状况。包括现场调查、试验与检测的项目及方法、检测数据与分析结果和桥梁技术状况评价等。

3详细叙述检查部位的损坏程度及原因,并提出结构部件和总体的维修、加固或改建的建议方案。

3.5桥梁评定

3.5.1一般规定

桥梁评定分为一般评定和适应性评定。

1一般评定是依据桥梁定期检查资料,通过对桥梁各部件技术状况的综合评定,确定桥梁的技术状况等级,提岀各类桥梁的养护措施。

2桥梁适应性评定包括以下内容:依据桥梁定期及特殊检查资料,结合试验与结构受力分析,评定桥梁的实际承载能力、通行能力、抗洪能力,提出桥梁养护、改造方案。

3一般评定由负责定期检查者进行,适应性评定应委托有相应资质及能力的单位进行。

3.5.2一般评定

全桥总体技术状况等级评定,宜采用考虑桥梁各部件权重的综合评定方法。亦可按重要部件最差的缺损状况评定,或对照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表3.5.2-3)进行评定。

1桥梁各部件技术状况的评定方法如下:

1)根据缺损程度(大小、多少或轻重)、缺损对结构使用功能的影响程度(无、小、大)和缺损发展变化状况(趋向稳定、发展缓慢、发展较快)等三个方面,以累加评分方法对各部件缺损状况做出等级评定。评定方法见表3.5.2-1。

2)重要部件(如墩台与基础、上部承重构件、支座)以其中缺损最严重的构件评分;其他部件,根据多数构件缺损状况评分。

3)推荐的各部件权重见表3.5.2-2。各地区也可根据本地区的环境条件和养护要求,采用专家评估法修订各部件的权重。

2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等级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桥梁总体及部件技术 状况评定标准见表3.5.2-3。

3梁、拱、墩台裂缝的最大限值规定如表3.5.2-4。裂缝超过表列数值时应进行修补或加固,以保证结构的耐久性。

3.5.3桥梁适应性评定

对桥梁的承载能力、通行能力、抗洪能力应周期性地进行评定。评定周期一般为3~6年。评定工作可与桥梁的定期检查、特殊检查结合进行。

承载能力、通行能力的评定一般采用现行荷载标准及交通量,也可考虑使用期预测交通量。承载能力、通行能力评定方法见《公路旧桥承载力评定规程》。抗洪能力评定的具体要求见本规范第11章。

3.5.4养护对策

1对一般评定划定的各类桥梁,分别采取不同的养护措施:

一类桥梁进行正常保养;二类桥梁需进行小修;三类桥梁需进行中修,酌情进行交通管制;四类桥梁需进行大修或改造,及时进行交通管制,如限载、限速通过,当缺损较严重时应关闭交通;五类桥梁需要进行改建或重建,及时关闭交通。

2对适应性不能满足的桥梁,应采取提高承载力、加宽、加长、基础防护等改造措施。若整个路段有多座桥梁的适应性不能满足,应结合路线改造进行方案比较和决策。

04

桥梁上部结构养护

4.1桥面系的养护与维修

4.1.1桥面铺装

1桥面应经常清扫,排除积水,清除泥土、杂物、冰棱和积雪,保持桥面平整、清洁。

2沥青混合料桥面出现泛油、拥包、裂缝、波浪、坑槽、车辙等病害时,应及时处治。当损坏面积较小时,可局部修补;损坏面积较大时,可将整跨铺装层凿除,重铺新的铺装层。一般不应在原桥面上直接加铺,以免增加桥梁恒载。

3水泥混凝土桥面出现断缝、拱胀、错台、起皮、露骨等病害时,应及时处理。损坏面积较大时,应将原铺装整块或整跨凿除,重铺新的铺装层。

4桥面防水层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

4.1.2排水系统

1桥面的泄水管、排水槽如有堵塞,应及时疏通,并经常保持畅通。

2桥面应保持大于1.5%的横坡,以利于桥面排水。

3桥梁上设置的封闭式排水系统,应保持各排水管道畅通,排水系统的设备如水泵等应工作正常,若有堵塞应及时疏通,若有损坏则应及时更换。

4.1.3人行道、栏杆、护栏、防撞墙

1人行道块件应牢固、完整,桥面路缘石应经常保持完好状态。若出现松动、缺损应及时进行修整或更换。

2桥梁栏杆应经常保持完好状态。栏杆柱应竖立正直,扶手应无损坏、断裂,伸缩缝处的水平杆件应能自由伸缩。栏杆柱、扶手如有缺损,应及时补齐。因栏杆损坏而采用临时防护措施时,使用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

3钢筋混凝土栏杆开裂严重或混凝土剥落,应凿除损坏部分,修补完整。

4钢质栏杆应涂漆防锈,一般每年一次。

5护栏、防撞墙应牢固、可靠,若有损坏应及时修理或更换。钢护栏与钢筋混凝土护栏上的外露钢构件应定期涂漆防锈,一般每年一次。

6桥梁两端的栏杆柱或防撞墙端面,涂有立面标记或示警标志的,应定期涂刷,一般一年一次,使油漆颜色保持鲜明。

4.1.4桥上灯柱应保持完好状态,如有缺损和歪斜,应及时修理、扶正。灯具损坏应及时更换,保证夜间照明。

4.1.5伸缩装置

1应经常清除缝内积土、垃圾等杂物,使其发挥正常作用,若有损坏或功能失效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2以下几种伸缩装置出现下列病害时,应及时进行更换。

1)U形锌铁皮伸缩装置的锌铁皮老化、开裂、断裂。

2)钢板伸缩装置或锯齿钢板伸缩装置的钢板变形,螺栓脱落,伸缩不能正常进行。

3)橡胶条伸缩装置的橡胶条老化、脱落,固定角钢变形、松动。

4)板式橡胶伸缩装置的橡胶板老化开裂,预埋螺栓松脱,伸缩失效。

3更换的伸缩装置应选型合理,伸缩量应满足桥跨结构变形需要,安装应牢固、平整、不漏水。两拐微信公众号编辑整理

4维修或更换伸缩装置时,应采取措施维持交通。

4.1,6桥头搭板脱空、断裂或枕梁下沉引起桥路连接不顺适,出现桥头跳车时,应进行维修处理。

4.1.7标志、标线和交通安全设施

1桥上的交通标志应齐全、醒目、牢固,标志板应保持整洁、无裂纹和残缺。若有损坏应及时整修。

2交通标线应经常保持完好、清晰,定期进行标线重涂。

3桥上的防眩板应保持齐全、整洁,若有损坏应及时整修。

4桥上的防护隔离设施应完整、牢固,若有损坏应及时修理。

5桥上设置的航空灯、航道灯及供电线路、通信线路必须保持完好状态,如有损坏应立即修复。避雷设备要经常保持完好,接地电阻要符合要求,接地线附近禁止堆放物品,禁止挖取接地线的覆土。

4.1.8用于桥梁观测的标点、传感器、接线等应保持完好。如有损坏或故障应及时维修。

4.2钢筋混凝土梁桥的养护与加固

4.2.1日常养护与维修

1钢筋混凝土梁桥日常养护维修内容:清除表面污垢;修补混凝土空洞、破损、剥落、表面风化以及裂缝;清除暴露钢筋的锈渍、恢复保护层;处理各种横、纵向构件的开裂、开焊和锈蚀。

保持箱梁的箱内通风,未设通风孔的应补设。梁体的污垢宜用清水洗刷,不得使用有腐蚀性的化学清洗剂。

2钢筋混凝土梁桥常见病害及采用的处理方法:

1)对梁(板)体混凝土的空洞、蜂窝、麻面、表面化、剥落等应先将松散部分清除,再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水泥砂浆或其他材料进行修补。新补的混凝土要密实,与原结构应结合牢固、表面平整。新补的混凝土必须实行养生。

2)梁体若发现露筋或保护层剥落,应先将松动的保护层凿去,并清除钢筋锈迹,然后修复保护层。如损坏面积不大可用环氧砂浆修补,如损坏面积过大可用喷射高强度等级水泥砂浆的方法修补。

3)梁(板)体的横、纵向联结件开裂、断裂、开焊,可采取更换、补焊、帮焊等措施修补。

4)钢筋混凝土梁桥的裂缝处理:当裂缝的宽度大于限值及裂缝分布超出正常范围时,应作处理。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最大限值见前表3.5.24,

当裂缝宽度在限值范围内时,可进行封闭处理,一般涂刷环氧树脂胶。

当裂缝宽度大于限值规定时,应采用压力灌浆法灌注环氧树脂胶或其他灌缝材料。

当裂缝发展严重时,应加强观测,査明原因,按照本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加固处理。

3空气、雨水、河流水中含有对混凝土和钢筋有侵蚀的化学成分时,应对桥梁结构进行防护。

4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修补。

1)在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Y的冬季维修桥梁时,对修补的混凝土构件应采取保温措施,保证混凝土的凝固硬化。

2)用于修补加固的混凝土、钢材,其强度和其他质量指标应不低于原桥材料。修补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在pH值小于5.6的地区,所用水泥应根据环境特点釆用耐酸的硅酸盐水泥、抗铝硅酸盐水泥等。

3)受拉区修补用的混凝土宜用环氧树脂配制,受压区修补用的混凝土可用膨胀水泥配制。用水泥混凝土或砂浆修补的构件应加强养生,有条件时宜用蒸汽养生或封闭养生。

4.2.2加固方法及适用范围

梁桥加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浇筑钢筋混凝土加大截面加固法。用于加强构件,应注意在加大截面时自重也相应增加了。

2增加钢筋加固法。用于加强构件,常与方法1共同使用。

3粘贴钢板加固法。是普遍采用的方法,钢板与原结构必须可靠连接,并作防锈处理。

4粘贴碳纤维、特种玻璃纤维加固法。主要用于提高构件抗弯承载力。使用此法加固几乎不增加原结构自重。

5预应力加固法。对于提高构件强度、控制裂缝和变形的作用较好。

6改变梁体截面形式加固法。一般是将开口的t形截面或n形截面转换成箱形截面。

7增加横隔板加固法。用于无中横隔或少中横隔梁的加固,可增加桥梁整体刚度、调整荷载横向分配。

8在桥下净空和墩台基础受力许可的条件下,采用在梁(板)底下加八字支撑加固法。

9桥梁结构由简支变连续加固法。

10当支座设置不当造成梁体受力恶化时,可釆用调整支座标高的加固方法。

11更换主梁加固法。

12其他可靠有效的加固法。

4.3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养护与加固

4.3.1日常养护与维修

1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日常养护维修范围及内容见4.2.1条,此外应对预应力锚固区的破损及开裂、沿预应力钢束纵向的开裂进行修补。

2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常见病害:

1)混凝土表面剥落、渗水,梁角破碎、露筋,钢筋锈蚀、局部破损等。

2)预应力钢束应力损失造成的病害。

3)预应力混凝土梁出现裂缝。全预应力及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正常使用条件下不允许出现裂缝,只有B类构件允许出现裂缝。裂缝的类型除了同于钢筋混凝土梁桥外,还有沿预应力钢束的纵向裂缝,锚固区局部承压的劈裂缝。

3常见病害的维修同钢筋混凝土梁桥。对于不允许出现裂缝的桥梁,不论裂缝宽窄,都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或加固。

4.3.2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加固方法。

1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一般加固方法及适用范围参见4.2.2条。

2因为预应力部分失效而进行加固时,若原结构有预留孔,可在预留孔内穿钢束进行张拉;采用无粘结钢束的可对原钢束重新张拉;或增设齿板,增加体外束进行张拉。

3腹板抗剪切强度不够时,可采用加竖向预应力加固。

4.4拱桥的养护与加固

4.4.1日常养护与维修

1经常清除表面污垢及坊工砌体因渗水而在表面附着的游离物。

2经常疏通泄水管孔,保持桥面及实腹拱拱腔排水畅通。如发现拱桥桥面漏水应及时修补,空腹拱的主拱圈(肋)若发现渗水,应对拱背进行清理,清除可能积水的残渣、堆积物等,并用砂浆等材料抹平或堵塞裂缝。实腹拱若发现主拱圈渗水,应检查拱腔排水系统,必要时可挖开拱上填料,修补防水层,修理排水管道。

3主拱及拱式腹拱的拱钗及变形缝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清除弧面饺及变形缝内嵌入的杂物,保持能自由转动、变形。填缝材料如油毛毡,浸渍沥青的木板等,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4构件表面缺陷及局部损坏的修补,主要有以下几类:

1)埒工砌体的边角压碎、砌块断裂,干砌石拱桥砌缝张口等,可用水泥砂浆修补。若个别块体压碎或脱落,应用新的块体填塞更换,更换时应保证嵌挤或填塞紧密。砌缝砂浆若发生脱离,应凿除后重新用干硬性砂浆或微膨胀砂浆填筑,表面重新勾缝。

2)钢筋混凝土拱构件的表面缺损与裂缝修补参见4.2钢筋混凝土梁桥有关部分。

3)钢管混凝土拱钢构件表面的防锈涂层应保持完好,并定期重涂,养护工作参照4.5钢桥有关部分。

4)实腹拱的侧墙若发生较大变形、开裂,应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若是填料不实,或拱腔积水,应挖开拱上填料,修补防排水系统,拆除鼓凸部分侧墙后重新砌筑,重新回填拱上填料及重做路面,也可酌情换用轻质填料或加大侧墙尺寸。

若发现侧墙与拱圈之间脱开,或侧墙上有斜向(若是砌体通常沿砌缝成锯齿状)开裂,应检查墩台与主拱的变形。开裂轻微且不再发展的,可作一般修补裂缝处理。若开裂严重或裂缝在发展中,应考虑加固、改造方案。

5中、下承式拱桥的吊杆养护参见4.7斜拉桥的拉索养护部分。

系杆拱桥的系杆混凝土裂缝应用环氧砂浆等材料进行处理。系杆采用无混凝土包裹的预应力钢束时,应定期对钢束的防锈保护层进行养护、更换防护油脂等。系杆的支承点如有下沉要及时调整。

6冬季月平均气温低于-20勾的地区,对淹没于结冰水位的拱圈,应在枯水期从结冰水位以上50cm开始至拱脚涂抹一层防冻环氧砂浆,砂浆表面再涂刷沥青进行保护。

4.4.2加固方法及适用范围

1拱桥的主要病害有:

1)主拱圈抗弯强度不够引起拱圈开裂。裂缝主要发生在拱顶区段的拱圈下缘与侧面,拱脚处的拱圈上缘与侧面。

2)主拱圈抗剪强度不够引起拱圈开裂。裂缝主要发生在拱脚,空腹拱的立柱柱脚。

3)拱圈材料抗压强度不够,引起劈裂或压碎。

4)两拱脚墩台不均匀沉降引起拱圈开裂,一般出现在拱顶区段,横桥向贯穿全拱圈,裂缝宽度上下变化不大,且两侧有错动。

墩、台基础上、下游不均匀沉降引起拱圈及墩台出现顺桥向裂缝。

5)墩台沿桥梁纵向发生向后滑动或转动引起拱圈开裂,裂缝规律同1)。当向桥孔方向滑动或转动时,裂缝在拱圈上、下缘的位置与1)相反。

6)肋拱、刚架拱、桁架拱、双曲拱的肋间横向联结如横系梁、斜撑强度不够引起开裂。

7)拱上排架、梁、柱开裂,短柱的两端开裂,侧墙斜、竖方向开裂,侧墙与拱圈连接处开裂。开裂的主要原因分别为构造不合理、强度不够、施工质量不好,以及由于拱圈变形、墩、台变位对拱上结构造成不利影响所致。

8)预制拼装拱桥或分环砌筑的坊工拱桥,沿连接部位或砌缝发生环向裂缝。双曲拱桥的拱肋与拱波连接处开裂。拱肋接头混凝土局部压碎。

9)双曲拱桥的拱波顶纵向开裂。多为肋间横向连接偏弱,采用平板式填平层使拱横截面刚度分配不均,墩台横向不均匀沉降等原因引起。

10)桁架拱、刚架拱、系杆拱的节点强度不够引起节点及杆件端部开裂。

11)中、下承式拱的吊杆锚头滑脱或钢丝锈蚀、折断。

12)拱皎失效或部分失效,引起拱的受力恶化而开裂。

13)钢管混凝土拱的钢管因厚度不足,或节间过大造成钢管出现压缩状折皱。

14)桥面板(平板、微弯板、肋腋板等)开裂。引起开裂的原因主要有局部承受车辆荷•载强度不够,参与主拱受力后强度不够,肋片发生较大位移,板与肋连接破坏,或在施工中已开裂未予彻底处理等。

2加固方法及适用范围

1)主拱圈强度不足时,可加大拱圈截面

从拱腹面加固时,可采用下列方法:粘贴钢板;浇筑钢筋混凝土加大拱肋截面;布设钢筋网用喷射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加大拱圈截面;在拱肋间加底板,变双曲拱截面为箱形截面。条件许可时,也可在腹面做衬拱及相应的下部结构。

从拱背面加固时,可在拱脚区段的空腹段背面加大拱圈截面;或拆除拱上建筑,在全拱圈背面加大截面。一般使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材料。

2)拱肋、拱上立柱、纵横梁、桁架拱、刚架拱的杆件损坏可用粘钢或复合纤维片材加固。粘钢时可粘贴钢板,也可在四角处粘贴角钢。

3)用粘钢板或复合纤维片材加固桁架拱、刚架拱及拱上框架的节点。

4)用嵌入剪力键的方法加固拱圈的环向连接。剪力键一般采用钢板或铸件,按一定间隔布置,其间的裂缝用环氧砂浆等处理。

5)用加大截面的方法加强拱肋之间的横向连接。采用横拉杆的双曲拱,可把拉杆改为系梁。

6)更换锈蚀、断丝或滑丝的吊杆。若原构造许可,可以用收紧锚头的方法张拉松弛的系杆或吊杆来调整内力。

7)在钢管混凝土拱肋拱脚区段或其他构件的外面包裹钢筋混凝土。

8)改变结构体系以改善结构受力,如在桥下通航许可的前提下加设拉杆。

9)更换拱上建筑,减轻自重,更换实腹拱的拱上填料为轻质填料。

10)用更换桥面板,增加桥面铺装的钢筋网,加厚桥面铺装,换用钢纤维混凝土等方法维修加固桥面。

11)因墩、台变位引起拱圈开裂时,应先维修加固墩台,然后修补拱圈。

12)加固拱桥时,应注意恒载变化对拱压力线的影响及引起的推力变化,对各施工工序应进行检算,并作出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设计的工序施工。

4.4.3拱桥的拆除

1拱桥拆除应进行拆除方案设计。对于大、中拱桥及多孔拱桥应对拆除的各工序进行检算,并有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一般拆除顺序按加载倒装考虑。多孔拱桥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连拱作用的不利影响。

2拆除时实行现场管制,禁止人员进入拆除爆破的影响范围内。

4.5钢桥的养护与加固

4.5.1日常养护与维修

1清除钢结构的表面污垢,保持杆件清洁,特别应注意节点、转角、钢板搭接处等易积聚污垢的部位。清除的污垢不要扫入泄水孔或排水槽中,以免堵塞。

2更换所有松动和损坏的例钉。更换过的钾钉在检验之后,均应涂上与桥梁结构显著不同的颜色,并记入桥梁记录簿,注明其数量和位置。

在更换钾钉前,应仔细察看钉孔位置是否正确。如钉孔不圆或偏位大于2mm时,必须扩钻加大孔径。在钏接杆件时,如钉孔不合适,严禁采用强力钻进的伽接方法。更换钾钉后,应对其所有相邻而未更换的倒钉加以敲击,检查是否受到损伤。

3普通螺栓或高强螺栓连接的构件,若发现松动应及时加以拧紧,对于高强螺栓必须施加设计的预拉应力。为了便于螺栓的更换,应防止丝口锈蚀,如接合杆件表面有角度时,则应在螺帽之下垫以楔形垫圈。

4焊接连接的构件,焊缝处若发现裂纹、未熔合、夹渣、未填满、弧坑等缺陷时,应进行返修焊,焊后的焊缝应随即铲磨匀顺。

5钢杆件受到冲击造成局部弯曲时,可用撬棍、弓形螺旋顶或油压千斤顶进行冷矫,禁止用锻钢烧材的方法来矫正。

钢杆件如有不同方向的弯曲,应对导致弯曲的原因作调查分析以确定矫正方法,矫正时按不同的弯曲方向分别进行。如杆件同时有扭转和弯曲,应先矫正弯曲,再矫正扭转。若由于杆件强度、刚度不足或稳定性差等原因引起弯曲的,矫正后应进行加固处理。如需拆卸杆件修理时,可安装临时杆件替代被拆卸杆件,以保证行车安全。

6钢梁木桥面板的保养,可抽换破损桥面板,加铺轨道板或加设辅助横梁(木梁或钢梁),经计算允许增加恒载时可把木桥面改为钢筋混凝土桥面。

7装配式钢桥的养护

1)在桥两端竖立鲜明的限速、限载标志,严禁超速、超载。

2)对各部件接合点的销子、螺栓,横梁夹具、抗风拉杆等进行检查。如有松动和缺损,应及时拧紧和修补更换;销子周围应涂油脂,防止雨水进入销孔缝隙;外露的螺栓丝扣应涂油,防止锈蚀。

3)木桥面板出现破裂、弯曲及不平整时,应及时抽换。若经常有履带车通过,则应加铺轨道板。

8装配式钢桥使用后拆卸进仓之前,应进行油漆,并对拆下的部件进行全面检査和修理。如杆件有局部变形,应进行矫正;如有细裂痕和暗裂纹,应修理加固或更换;销子和栓钉应仔细检查是否有裂缝、脱皮、弯曲、压损等,发现缺陷应及时消除或更换。最后涂抹黄油,用蜡纸包好装箱入仓。

9装配式钢桥的储存应符合下列要求:

1)构件应分类按规格堆放,下面需用木料或石块垫高,以防受潮;堆置高度不宜过高,以防下层构件被压弯变形;桁架片应单层竖向堆放;堆放时应将架设时先用的部件放在外部。

2)所存放的钢构件应保持清洁,定期涂抹油脂,防止锈蚀。一般每年检查一次,每三年全面检查一次。如发现变形和脱漆,应及时矫正和补漆。

3)所有销子、螺栓等零部件应每年开箱清点、加涂黄油防锈。

4)专用架设工具应注意配套保存,防止丢失,并加强维修保养。

4.5.2对整座钢桥,应视油漆失效情况,定期进行涂装防锈;部分油漆失效应及时除锈补漆。

钢桥杆件的油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涂漆之前,对铁锈、旧漆、污垢、尘土和油水等,均应仔细清除。对所有易锈蚀的部位,如凹处、缝隙、纵横梁及主桁架的弦杆等,尤应仔细清理。

2除锈应做到点锈不留、除锈彻底、打磨匀亮、揩擦干净。可采用在浓度10%的无机酸中加入0.2%-0.4%的面粉、树胶或煤焦油等缓蚀剂来清洗锈蚀,也可采用喷砂除锈法或其他更有效的除锈方法。

3油漆层数一般为底、面漆各两层。对于易遭受损坏或工作条件困难的部位应多涂一层面漆。在第一层底漆干燥后,应对裂缝、不平整处和局部凹痕的部位用油性腻子腻塞,并对腻封质量进行检查,发现缺陷应予消除。

4钢桥油漆工作应在天气干燥和温暖季节(不低于+5Y)进行。油漆时的气温应与’被漆钢构件表面温度相近。在风沙天气、雾天、雨天不应进行油漆,对表面潮湿的钢构件也不应进行油漆。

5钢桥的防腐可釆用镀锌、铝等阳极防腐的金属涂层。金属涂层的制作工艺有喷涂、热镀、电镀、电泳、渗镀、包覆等方法。关键部位及维修困难的部位,可采取在喷、镀金属层上再涂防腐涂料的复合面层或涂玻璃鳞片涂料等防护措施。

4.5.3钢桥的杆件加固法

1钢板梁由于穿孔或破裂削弱断面时,可补贴钢板或用钢夹板夹紧并钾接来加固,这时钢板的边缘应鲤平,使之结合紧密。如钢板受到了较短和较深的创伤,宜用电焊填补。

2采用增设水平加劲肋、竖向加劲肋的方法加固钢板梁。

3钢桁梁加固一•般用补加新钢板、角钢或槽钢来加大杆件截面。加固可用栓接、fP接或焊接。

4加设加劲杆件,或增强各杆件间的联系。

5在结合处用贴板拼接,加设短角钢加强桁架杆件与节点板的连接。

6如桥梁下挠显著增加,销子与销孔有损坏或上下弦强度不足,应停止交通进行检查修理或更换。

7钢结构杆件在修理加固之后,应涂漆防锈。

4.5.4恢复和提高整桥承载力的加固方法及适用范围

1增设补充钢梁,可装在原有各梁之间,也可以紧靠在原有各梁的旁边。

2用加劲梁装在原主梁的下缘或下弦杆上。加劲梁加固方法,适宜于不通航的桥孔或桥下净空足够的小型桥梁。

3用体外预应力加固,预应力施加在下挠后的下弦杆截面上。预应力加固法对桥下净空的影响较小,施工方便,但预应力钢索的防锈工作较困难。

4用拱式桁架结构装在原主梁的上面,拱脚和原主梁固接或較接,适宜于下部结构能承受所增加恒载的通航桥孔的加固。

5用悬索结构加在原主梁上面,可使被加孔的恒载转移到悬索上,以改善结构的变形。这种方法可在运营状态下进行,适宜于下部结构能承受所增加恒载的通航桥孔的加固。

6在不影响排洪和通航的情况下,可在桥孔中间添建桥墩,缩短跨径,减小桁梁杆件的内力。为了承受新增支点处的剪应力,在新桥墩墩顶处的上部结构中,必须加置竖杆及必要的斜杆。

7对于多孔简支桁架,分联将其转变为连续桁架,可釆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使被连接的主桁上弦杆在墩顶处得以补强。

4.6钢一混凝土组合梁桥的养护与加固

4.6.1日常养护与维修

钢一混凝土组合梁桥的日常养护参见钢筋混凝土桥和钢桥的有关部分。应注意对其结合部位的保养维修,防止桥面水渗漏造成钢构件锈蚀及钢和混凝土之间的联结失效。

4.6.2加固方法及适用范围

1钢一混凝土组合梁桥的钢结构部分加固,可采用钢桥的加固方法。

2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可按下列方法加固。

1)若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小范围开裂,将开裂部分及周围一个板厚范围内的混凝土凿除,用高强度等级微膨胀混凝土填补。

2)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大面积开裂,可参照原桥的施工工艺采用更换预制板或重新浇筑混凝土板的方法。

3)采用更换预制桥面板的方法,应在拆除旧桥面板4~6个月前将预制板预制完成。宜对预制板施加临时预压应力,待接缝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再释放临时预压应力。

4)釆用重新浇筑混凝土桥面板的方法,应在拆除旧桥面后,使钢梁产生反拱,再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必须设置强度足够的临时支架,以减小浇筑过程中恒载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

5)在钢梁顶面增设剪力键,加强桥面板与钢梁的整体性,这种方法可与以上方法联合使用。

4.7斜拉桥的养护与加固

4.7.1日常养护与维修

1斜拉桥梁体和索塔部分的养护,视其结构类型可按钢筋混凝土桥、预应力混凝土桥及钢桥的相关规定进行,参见有关章节。

2拉索的养护

1)拉索两端的锚具及护筒应经常保持清洁和干燥。塔端锚头若漏水、渗水应及时用防水材料封堵,梁端锚头若漏水、积水应及时将水排出并封堵水源。

2)定期更换拉索两端锚具锚杯内的防护油。

3)定期更换钢护筒与套管连接处的防水垫圈及阻尼垫圈,做好搭接处的防水处理。

4)定期对索端钢护筒做涂漆防锈处理。

5)若拉索护套出现开裂、漏水、渗水应及时处理。可剥开已损坏的护套,将已潮湿的钢索吹干,对已生锈的钢索做好除锈处理,再涂刷防护漆及防护油,并用玻璃丝布或其他防护材料包扎严密。

6)斜拉索的减震装置要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发现异常或失效要及时维修。

3桥上附属设施的养护

1)索塔的爬梯应每年保养一次,包括除锈、油漆、修理损坏的部件。进出口检査门应经常保持完好。有工作或观光电梯的,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保养。

2)空心索塔的塔内应经常保持通风干燥。塔内通风照明系统每年至少检査保养一次,损坏的灯具应及时更换。

4.7.2斜拉索的调整和更换

1对因钢索、锚具损坏而超出安全限值的拉索应及时进行更换。

2对索力偏离设计限值的拉索进行索力调整。张拉的顺序、级次和量值应按设计规定进行,并测定索力和延伸值,同时进行控制。

3拉索的更换按改建工程进行,应对各方案技术经济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比选,确定安全、简便的施工方案。竣工后必须对全桥斜拉索的索力和主梁高程进行测定,检验换索效果,并作为验收的依据。

4.8悬索桥(吊桥)的养护与加固

4.8.1日常养护与维修

1悬索桥梁体和索塔部分的养护,视其结构类型可按钢筋混凝土桥及钢桥的相关规定进行,参见本规范有关章节。

2主缆各索股的受力应保持均匀,经检查若个别索股受力出现明显偏差、松弛或过紧,应通过索端拉杆螺栓进行调整。

3防止主缆索股的锚头、锚杆、裸露索股、分索器、散索鞍等锈蚀,涂装防锈油漆的部分应定期涂刷,涂抹黄油的部分应定期更换黄油,发现剥落、锈蚀应及时处理。

4主缆索的防护层如有开裂、剥落,应尽快修复,必要时可切开防护层检查主缆是否锈蚀并作相应处理,处理完毕后应及时修复。采用涂敷黄油防锈并用简易包裹做防护层的,应定期更换黄油及防护层,并保持其完好状态。

5网格式悬索桥,肢杆拉索应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若发现松弛,可调整端头拉杆螺母使其复位。

6索鞍应经常清扫,防止尘土杂物堆积、积水(雪)及锈蚀。索鞍的辐轴或滑板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7锚室及封闭的索鞍罩内应保持干燥。有除湿设备的应保持设备正常工作,岀现故障及时检修。

8索夹、索鞍、吊杆等的紧固螺栓应保持其原设计受力状态,视其工作情况,每半年至两年定期紧固,若发现松动应及时紧固。

9若吊杆有明显摆动、倾斜或检査发现其受力变化,应查明原因。若索夹松动,应使其复位并紧固锚栓;若拉杆螺栓松动,应予拧紧;若吊索锚头出现松动,应予更换。吊杆复位后应进行索力检测。

10吊杆的保护套,止水密封圈、防雨罩等应保持完好,若发现老化、开裂、破损要及时修补、更换。

11吊杆的减震装置要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发现异常或失效要及时检修。

12未作衬砌的岩石锚室或锚洞,若有表面风化或表面裂纹,应用环氧树脂砂浆或钢丝网水泥砂浆进行处理。

4.8.2加固方法及适用范围

1减少悬索桥竖向变位的加固方法:

1)设置中央构件,把加劲梁与主缆索在跨中联结起来。

2)把直吊杆(索)改为斜吊杆(索)或交叉斜吊杆(索)。

3)增加斜拉索改变结构受力体系,斜拉索可设在主跨四分之一跨径区段,并妥善解决斜拉索与加劲梁及索塔的锚固,同时注意解决索塔受力平衡问题。

2减少悬索桥横向摆动的加固方法:

1)在桥的两岸上、下游对称增设侧风缆,风缆锚固于悬索桥的加劲梁上,锚固位置可选在四分之一跨至跨中之间。

2)在桥的上、下游各架设一根跨河钢缆,其高度可略低于桥面,用钢丝绳将加劲梁与过河钢缆作多点联结,适当张紧形成抛物面网络。

3)加强加劲梁的水平风撑,加大横向刚度。

3主缆垂度调整。

对采用少量索股的悬索桥,结构条件许可时,才可对主缆的垂度进行调整。

先将要调整的主缆一侧的恒载卸载,放松索夹,用卷扬机或其他张拉设备逐股张紧主缆索索股,再用调整索股端头的螺杆固定。

4索鞍座复位。当索鞍座偏移超出设计允许值时,可用千斤顶将辐轴归位。

5锚碇及锚室结构开裂、变形,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加固处理。锚碇板开裂,可增补钢筋混凝土锚碇板,支撑开裂或破损可增加型钢支撑,若锚室发生变形、位移,可用增加压重等方法处理山体。

4.9桥梁支座的养护与更换

4.9.1日常养护

1支座各部应保持完整、清洁,每半年至少清扫一次。清除支座周围的油污、垃圾,防止积水、积雪,保证支座正常工作。

2滚动支座的滚动面应定期涂润滑油(一般每年一次)。在涂油之前,应把滚动面揩擦干净。

3对钢支座要进行除锈防腐。除钗轴和滚动面外,其余部分均应涂刷防锈油漆。

4及时拧紧钢支座各部接合螺栓,使支承垫板平整、牢固。

5应防止橡胶支座接触油污引起老化、变质。

6滑板支座、盆式橡胶支座的防尘罩,应维护完好,防止尘埃落入或雨、雪渗入支座内。

4.9.2支座维修与更换

1支座如有缺陷或产生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应及时予以修整或更换。

1)支座的固定锚销剪断,滚动面不平整,轴承有裂纹或切口,辐轴大小不合适,混凝土摆柱出现严重开裂、歪斜,必须更换。

2)支座座板翘起、变形、断裂时应予更换,焊缝开裂应予整修。

3)板式橡胶支座出现脱空或不均匀压缩变形时应进行调整。

4)板式橡胶支座发生过大剪切变形、中间钢板外露、橡胶开裂、老化时应及时更换。

5)油毡垫层支座失去功能时,应及时更换。

2调整、更换板式橡胶支座、钢板支座、油毛毡垫层支座时采用如下方法:在支座旁边的梁底或端横隔处设置千斤顶,将梁(板)适当顶起,使支座脱空不受力,然后进行调整或更换。调整完毕或新支座就位正确后,落梁(板)到使用位置。

3需要抬高支座时,可根据抬高量的大小选用下列几种方法。

1)垫入钢板(50nim以内)或铸钢板(50~100mm)。

2)更换为板式橡胶支座。

3)就地浇筑钢筋混凝土支座垫石,垫石高度按需要设置,一般应大于100mm。


05

桥梁下部结构养护

5.1墩台基础的养护与加固

5.1.1日常养护与维修

1应采取措施保持桥梁墩台基础附近河床的稳定。桥梁上下游各200m的范围内(当桥长的1.5倍超过200m时,范围应适当扩大)应做到:

1)应适时地进行河床疏浚。每次洪水过后,应及时清理河床上的漂浮物,使水流顺利渲泄。

2)在桥下树立警告示牌,禁止任何人或单位在上述范围内挖砂、取土、釆石、倾倒废弃物,禁止进行爆破作业及其他危及公路桥梁安全的活动。

3)不得任意修建对桥梁有害的建筑物,因抢险、防汛需要修筑堤坝、压缩或拓宽河床时,应事先报经交通主管部门或公路管理机构同意,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发现任何有可能破坏桥梁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制止。

2若基础冲刷过深或基底局部掏空,应立即抛填块石、片石、铅丝石笼等进行维护。

3桥下河床铺砌出现局部损坏时应及时维修。若砌块损坏,可补砌或采用混凝土修补。

4对设置的防撞、导航、警示等附属设施应经常检查、维护,保持良好状态。

5.1.2墩台基础的允许沉降

简支梁桥墩台基础的沉降和位移,超过以下容许限值或通过观察裂缝持续发展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加固:

当墩台变位所产生的附加内力影响到桥梁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时,或桥梁墩台基础自身结构出现大的缺损使承载力不够时,必须进行加固处理。

5.1.3加固方法及适用范围

1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可采用下列措施进行加固:

1)重力式基础的加固

在刚性实体基础周围浇筑混凝土扩大基础。一般应修筑围堰,抽干水后开挖基坑,再浇筑混凝土。新旧基础(承台)之间可埋置连接钢筋,并将旧基础表面刷洗干净、凿毛,使新老混凝土连成整体。

当梁式桥桥台基础承载能力不足时,可在台前增加桩基及柱并浇筑新盖梁、增设支座。这时梁的支点发生变化,应根据结构受力变化对主梁进行检算及加固。

对于拱桥基础可在桥台两侧加设钢筋混凝土实体耳墙,并将耳墙与原桥台用钢销连接起来,增大桥台基础面积,提高桥台承载力。

当桥下净空允许时,可在台前加建新的扩大基础及台身,将主拱改建为变截面拱支承到新基础及台身上。新老基础之间用钢筋或钢销进行连接,有条件时可在台前新基础下增加短桩,以提高承载力。

2)桩基础的加固

加桩。可用钻孔桩或打入桩增设基桩,并扩大原承台。

对单排架桩式桥墩采用加桩加固时,如原有桩距较大(4~5倍桩径),可在桩间插桩。如原有桩距较小,但通航净空有富裕时,可在原排架两侧增加新桩,变为三排式墩桩。

对钻孔灌注桩桩身损坏,露筋、缩颈等病害,可釆用灌(压)浆或扩大桩径的方法进行维修加固。

3)人工地基加固

对墩台基础以下的地层,采用注浆、旋喷注浆或深层搅拌等方法,将各种浆液及加固剂注入或搅拌于土层中,通过浆液凝固使原来松散的土固结,成为有足够强度和防渗性能的整体。所采用的材料应通过试验确定。

2墩台基础防护加固

墩台基础局部被冲空时,可分情况釆取下列加固措施。

1)水深3m以下,可筑围堰将水抽干,以砌石或混凝土填补冲空部分。桥台基础采用上述方法加固时,还应修整或加筑护坡。

2)水深3m以上,可在基础四周打板桩或做其他围堰,灌注水下混凝土。也可用编织袋装干硬性混凝土(每袋装量为袋容积的2/3),通过潜水作业将袋装混凝土分层填塞冲空部分,填塞范围比基础边缘宽0.4m以上。

3)当基础置于风化岩层上,基底外缘已被冲空时,应先清除岩层严重风化部分,再用混凝土填补。对基础周围的风化岩层还应用水泥砂浆进行封闭。

4)当河床不稳定,基础埋置较浅,冲刷范围较大时,可采用平面防护加固,其范围要覆盖全部冲刷坑。方法如下:

打梅花桩,桩间用块、片石砌平卡紧;

用块、片石防护或用水泥混凝土板、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

用铁丝笼、竹笼等柔性结构防护。

5)墩台周围河床冲刷严重,危及基础安全时,除分别采用上述方法进行防护加固外,应在洪水期过后,按本规范第10.2节的规定,采取必需的调治构造物防护措施,或按第11.2.4节对河床采取防冲刷处理,以防再次被冲坏。

3桥台滑移、倾斜的加固

桥台发生滑移和倾斜时,应分析原因,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下列加固方案。

1)梁式桥或陡拱因台背土压力过大,造成桥台向桥孔方向位移,可采取下列方法进行加固:

挖除台背填土,改用轻质材料回填,减轻台后土压力,以使桥台稳定。拱桥在换填材料时,应维持与拱推力的平衡,如在桥孔设临时拉杆或在后台设临时支撑。挖去台背填土,加厚台身。

对于单跨的小跨径梁式桥,可在两桥台基础之间增设钢筋混凝土支撑梁或浆砌片石支撑板,支撑顶面应不高于河床。埋置式桥台可采用挡墙、支撑杆或挡块等进行加固。

2)拱桥桥台产生向台后方向位移,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下列加固方法:

在U形桥台两侧加厚翼墙。翼墙与原桥台应牢固结合,增大桥台断面和自重,借以抵抗水平位移。若为一字型桥台,可增设翼墙变为U形桥台。

当桥台的位移尚未稳定时,可在台后增设小跨引桥和摩擦板,以制止桥台继续位移。

当桥下净空许可时,可在墩台之间设置拉杆承受推力,限制水平位移。对于多孔拱桥,要注意各孔之间的推力平衡。

3)拱桥在加固墩、台时,必须保持推力平衡,注意安全。

4墩台基础沉降的加固

若桥梁墩台发生了较明显的沉降、位移,除按本节前述的方法加固外,还可采用下述方法使上部结构复位。

1)梁式桥上部结构状况基本完好,桥面没有损坏,下部地基较好时,可对上部结构整体或单孔顶升,然后加设垫块、调整支座。

2)梁式桥上部结构状况基本完好,但桥面损坏严重时,可凿除桥面及主梁之间的连接,将主梁逐一移位,加厚盖梁,重新安装主梁,并重新铺装桥面。

3)拱桥桥台发生位移,使拱轴线变形较大,承载能力不足时,可采用顶推方法调整拱轴线,恢复其承载能力。

5.2墩台的养护与加固

5.2.1日常养护与维修

1保持墩台表面整洁,及时清除墩台表面的青苔、杂草、灌木和污秽。

2对发生灰缝脱落的坊工砌体,应清除缝内杂物,重新用水泥砂浆勾缝。

3墩、台身士亏工砌体表面风化剥落或损坏时,损坏深度在3cm以内的,可用水泥砂浆抹面修补,砂浆强度等级一般不应低于M5。当损坏面积较大且深度超过3cm时,不得用砂浆修补,而须釆用挂网喷浆或浇注混凝土的方法加固。

4坊工砌体镶面部分严重风化和损坏时,应用石料或混凝土预制块补砌、更换,新老部分要结合牢固,色泽质地应与原砌体基本一致。

5墩台身坊工砌体的砌块如出现裂缝,应拆除后重新砌筑。

6墩、台表面发生侵蚀剥落、蜂窝麻面、裂缝、露筋等病害时,应采用水泥砂浆修补。因受行车震动影响,不易用水泥砂浆补牢的,应考虑采用环氧树脂或其他聚合物混凝土进行修补。

7墩、台混凝土裂缝宽度超过限值时,裂缝的修补方法参见4.2.1条。

5.2.2加固方法及适用范围

1由于活动支座失灵而造成墩台拉裂,应修复或更换支座,并按上述方法修补裂缝。

2墩台身发生纵向贯通裂缝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围带、粘贴钢板箍或加大數台截面的方法进行加固。

3因基础不均匀下沉引起墩、台自下而上的裂缝时,应先加固基础,再采用灌缝或加箍的方法进行加固。

4U形桥台的翼墙外倾时,可在横向钻孔加设钢拉杆,钢拉杆固定在翼墙外壁的型钢或钢筋混凝土梁柱上。

5当墩台损坏严重,如出现大面积开裂、破损、风化、剥落时,一般可用钢筋混凝土“箍套”加固,对结构基本完好,但承载能力不足的圆柱形墩柱可用包裹碳纤维片材的方法加固。

6钢筋混凝土墩台出现缺损,而墩台身处于常水位以下时,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围堰抽水或水下作业的方法进行修补。

5.3锥坡、翼墙的养护

5.3.1锥坡应保持完好。锥坡开裂、沉陷,受洪水冲空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加固。

5.3.2翼墙出现下沉、断裂或其他损坏时,应及时维修加固。

06

通道、跨线桥与高架桥养护

6.1通道的养护

6.1.1通道的上下部结构及桥面养护与一般公路桥梁相同,可参照有关章节的规定执行。在进行结构或道面维修时宜维持行车与行人,但应有严格的安全措施。

6.1.2通道混凝土出现裂缝、渗水,可按照下列方法进行修理:

1混凝土表面的细裂缝和网状裂缝可釆用涂抹或喷涂的方法修补,也可加罩新面层。加罩面层前,应将原混凝土表面凿毛。

2用嵌填法堵漏时,先将裂缝凿成深度不小于3cm、宽度不小于1.5cm的V形槽,清理干净后,用水泥胶浆或石棉膨胀水泥填实,厚度为1.5cm。经检查无漏后,再用抗渗水泥砂浆填平余下的1.5cm。

3当渗漏严重时,宜采用注浆堵漏,或采用其他可靠的堵漏方法。

6.1.3通道的沉降缝或连续缝止水带应保持完好,定期更换,有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6.1.4釆用自燃排水的通道的沟管一般较长,纵坡偏小,容易积水和淤砂,应经常养护清理,特别是进水口的沉砂井和出水口必须保持完好状态,使水流畅通。洞内排水明沟每星期应清扫一次,洞内排水暗沟每季度应疏通一次。

6.1.5采用机械排水的通道,其排水泵、阀及其他设备、排水管道应保持功能完好、运转正常,并作定期检修。

1水泵的定期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抽流泵累计运行3000h、离心泵累计运行4000h、混流泵及潜水泵累计运行5000h、不经常运行的水泵每隔3年,均应解体维修。

水泵维修后,其流量不应低于设计流量的90%。

2泵房应配备备用泵一台,泵房蓄水池每季度应清捞污泥一次,泵房内的电器、机电设备及水位仪等每年应校验一次。

3其他配套设施如集水井、沉淀池(井)应经常清淤,排除杂物,以防堵塞管道。

6.1.6对设有照明设施的通道,应保持照明设备处于完好状态,照明灯具和输电线路若有损坏应及时更换、修理。

6.1.7通道应设置明显的限高标志并保持完好。通道端面应涂设立面标记,并保持颜色鲜明,一般每年涂刷一次。

6.2跨线桥与高架桥的养护

6.2.1跨线桥、高架桥的上、下部结构及桥面的养护维修与一般公路桥相同,可参照有关章节的规定执行。

6.2.2采用封闭式排水系统的跨线桥、高架桥,应保持排水系统完好。将桥面水按规定的方向和地点排出,防止桥面水向下行道任意溢流、渗漏。

6.2.3桥上防撞墙、护栏应保持清洁完好。对于金属护栏,每年要进行油漆,防止锈蚀损坏。

6.2.4跨线桥、高架桥上的防抛网,隔音墙应保持完好、整洁,及时清除垃圾等杂物,并修理或更换损坏部件。

6.2.5注意加强对跨线桥、高架桥桥孔的检查和管理,桥孔下不能被任意占用或违章堆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2.6跨线桥、高架桥桥上的照明设施应保持完好,照明器具和输电线路若有损坏,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6.2.7跨线桥与道路交叉部分应设限高标志并保持完好。跨线桥的墩柱及侧墙端面应涂设立面标记,并保持颜色鲜明,一般每年涂刷一次。

6.3通道、跨线桥和高架桥的加固

通道、跨线桥和高架桥的加固,可根据桥梁结构类型和损伤情况渗照第4章、第5章的加固方法进行。

07

桥梁抗震加固

7.1桥梁抗震加固原则

7.1.1处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大于等于0.10g地区的桥梁,应按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抗震加固措施。处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小于0.10g地区的桥梁,除特殊规定外,可采取简易设防。

7.1.2加固后的桥梁必须满足桥梁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变形要求。加固采用的裸露钢构件必须进行防锈处理并正常养护。原有结构打孔、凿槽后的外表应抹面修饰。

7.1.3桥梁抗震加固的重点为针对顺桥向震害的加固。

7.1.4对重点桥梁应作好震后抢修准备和预案,争取震后尽快恢复交通。

7.2桥梁抗震调查

7.2.1处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大于等于0.10g地区公路桥梁调查的重点是上、下部结构抗震薄弱部位。

1上部结构的薄弱部位,有下列各处:

1)梁式桥:跨中、横梁、支座;

2)拱桥:拱顶、拱1/4跨径处、拱脚及腹拱与立柱联结处;

3)其他形式桥梁:除跨中和支座部位外,还有设计部门提出的抗震薄弱部位。

2下部结构的薄弱部位,有下列各处:

1)墩台帽、墩、台、基础等相互结合的部位及截面突变处;

2)水中墩(桩)干湿交替风化严重的部位;

3)基础冲刷严重的部位;

4)混凝.土桥墩的混凝土工作缝处。

7.2,2地震区桥梁震害~般有下列情况:

1在梁、板桥中,主梁纵、横向移位及落梁,撞击造成梁端损坏。

2在桁梁桥中,桁梁扭曲、位移。

3在拱桥中,拱上建筑局部挤坏、腹拱与立柱联结处开裂或脱落;拱圈变形、开裂;拱脚移位、开裂等。

4支座倾倒、脱落,锚固螺栓拔出或剪断、销钉损坏、滚轴脱离。

5基础下沉、滑移、倾斜、断裂;桥台胸墙开裂、剪断、墩台身及桩柱开裂;地基土液化,地基承载力降低。

7.3梁桥的抗震加固

7.3.1防止顺桥向(纵向)落梁的抗震加固措施,可采取下列方法:

1加固桥台胸墙或重做钢筋混凝土胸墙,在梁端和胸墙间填塞缓冲材料(如沥青油毡或橡胶垫),也可安装防落梁装置。

2设置纵向挡块,在墩台帽上增设锚栓、挡块,阻止梁纵向位移。

3固定主梁(板):

1)用卡架把梁(板)固定在桥墩上。卡架与梁(板)或墩之间填塞橡胶、油毡、软木等弹性材料,以保证梁(板)在温度变化时能自由伸缩。

2)板端钻孔固定。采用油毡支座的板梁,可在每片板梁上钻孔至墩、台帽内,放入螺栓,固定端填以环氧砂浆,活动端应扩孔并填以弹性材料,以利温差伸缩,最后上紧螺帽。

3)悬臂梁端固定。在悬臂梁端钻孔,固定螺栓可由上向下穿透挂孔及悬臂端,也可将联结钢板置于梁顶面或梁侧,钻孔并用螺栓固定。

4将主梁连成整体:

1)增设横向钢拉杆或钢筋混凝土横隔板,提高主梁的整体性。

2)纵向在两跨梁间安装防落梁装置或在端隔板之间用螺栓或其他钢构件连接,限制主梁纵向位移。'

5梁与桥台胸墙纵向连接。用螺栓、钢板等将梁端与胸墙连接起来,以防落梁。

7.3.2防止横向落梁的抗震加固措施,可采取下列方法:

1设置横向挡块或挡杆。在边主梁外侧墩、台帽上钻孔埋入锚筋,浇筑钢筋混凝土横向挡块,或埋设短角钢、钢轨、槽钢作挡杆,防止落梁。

2在边主梁外侧设置三角形钢支架及在边主梁外侧墩、台帽上埋设钢锚栓,将三角形钢支架固定,并在边主梁与钢支架间填塞垫木以固定主梁。

3对无桥面钢筋网的多梁式桥梁,可进行桥面改造,加铺钢筋网。

4用钢拉杆或横隔板加强主梁之间的横向联结。

7.3.3防止支座破坏的抗震加固措施,可采取下列方法:

1设置支座挡块。对于采用平板式滑动支座、切线式滑动支座、板式橡胶支座或油毡支座的桥梁,若墩、台帽较宽,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纵向挡块进行加固。

2对于摆动、滚动支座,可在梁两侧设置挡块,并把挡块同下部构造连接起来,使之成为“U”字形或一字形承托。

3对钢支座可将相邻跨径的两支座用钢筋纵向连接加固。

7.4拱桥的抗震加固

7.4.1防止拱圈落拱,可在拱脚处设置防落拱牛腿,或在横桥向加长墩、台身或墩、台帽。

7.4.2将主拱圈连成整体,可采取下列方法:

1在双曲拱桥拱肋的横系梁间交叉设置钢筋斜拉杆,中冋用花兰螺栓拉紧。各部分外露钢筋均应涂刷油漆防锈。

2双曲拱桥结构整体性较好时,可只在拱顶范围三道横系梁间设置交叉拉杆,两端焊接在横系梁的钢板箍上,中间用花兰螺栓拉紧。

3在石拱桥拱圈的跨中和1/4跨处加设三道钢板箍,用螺栓将钢板箍锚固在拱底及拱侧的钻孔上,锚固孔用膨胀水泥砂浆填充。

7.4.3加强拱脚与墩、台的连接。在拱座凿孔,埋设钢筋,一端伸入拱脚和埋设在拱肋上的锚栓相联,最后浇筑混凝土。

7.4.4对空腹式拱桥,当拱上立柱较高时,可增设横系梁加强立柱间的连接。

7.5墩、台和基础的抗震加固

7.5.1桥墩的抗震加固以增强整体性和稳定性为原则,根据构造特点可采取下列方法:

1柱式桥墩

1)在柱之间安装用槽钢或角钢做成的横撑和斜撑,并用螺栓将其拧紧,或釆用电焊联接。

2)用钢套管加固,套管用钢板卷焊而成。柱应先打毛,套管与柱之间的空隙,用水冲洗后填以水泥砂浆或小石子混凝土。

2对多孔长桥,可增设抗震墩。即在原有桥墩两边加设钢筋混凝土斜撑,斜撑尺寸视原墩高度和跨径而定。

3若桥墩截面偏小,可采用加大桥墩断面或加设套箍来加固。将原结构表面凿毛洗净,植入连接钢筋,使加大部分与原结构连成整体。基础扩大时,应同时对地基进行处理。

7.5.2桥台的抗震加固以增强抗滑、抗倾覆及抵御台背的土压力为原则,可分别采取下列方法:

1当桥台的抗倾覆及抗滑动稳定性不能满足安全要求时,可采用加筑围裙的方法。

2当桥台台后填土在地震力作用下因土压力变化,危及桥台安全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在台背增设挡墙或桥孔,新挡墙或新桥孔的桥台应能单独承受填土土压力;

2)在台前修筑扶壁或斜撑,扶壁和斜撑与原桥台共同承受土压力;

3)将埋置式或一字式桥台改为U形桥台。

3地震后拱桥桥台发生位移,引起拱抽线变形较大,承载能力不足时,可采用顶推方法调整拱轴线,恢复其承载能力。

7.5.3原未做抗震设防的桥梁墩、台、基础及地基,应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M)补作验算。若地面以下20m范围内有可能液化的饱和砂土或饱和亚砂土层,应釆取以下的方法加固地基:

水泥浆灌注法。在基础四周钻孔,放入注射管,进行压浆。水泥浆按水灰比约1:0.8或经试验取得的水灰比进行配制。

旋喷灌浆法。将带有特殊喷嘴的钻具,送到土层中预定深度,用2kPa左右的压力将水泥浆(或其他固结材料)射入,通过钻孔中钻具的高压喷嘴,使浆液与土体搅拌混合形成胶糊柱体,待硬化固结后起到加固地基的作用。

硅化法。将水玻璃(硅酸钠Na2O-SiO2)用注射管注入土中,然后再注进氯化钙溶液,产生一种有胶性的硅胶膜强化土质。还可将水玻璃和磷酸溶液的混合液同时压入土中,产生硅胶,固结地基。

7.5.4对盖梁和承台的加固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大截面,或采用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对于承台还可用增加厚度的方法进行加固,以提高其刚度。

08

超重车辆过桥措施

8.1一般规定

8.1.1超重车辆是指大于桥梁设计荷载标准及公路管理部门公布的限载量,必须采取技术措施方可通过桥梁,经过公路管理机构审批同意在指定公路上行驶的特殊车辆。

8.1.2组织超重车辆安全通过桥梁的技术、管理措施有:

1收集查找桥梁技术档案,现场査看桥梁状况,依据桥梁的技术资料,按超重车辆的实际荷载,对结构进行强度、稳定性、刚度检算。

2必要时进行荷载试验,以判定桥梁的承载能力。

3对不能满足通行条件的桥梁进行加固处理。当有多条线路可通行时,应选取桥梁技术状况好,加固工程费用较低的路线通过。

4对超重车辆通过桥梁进行现场管理。

8.2超重车辆过桥的检算及荷载试验

8.2.1对超重车辆所要通过的所有桥梁,均应按桥涵设计规范进行必要的计算,以确定需要进行加固的桥梁及需加固的部位及构件。

8.2.2对于计算所需的桥梁技术资料有以下要求:

1经批准的正式竣工文件。施工质量良好,使用时间不长时可直接采用竣工文件。

2无设计(竣工)资料或虽有竣工资料,但施工质量不好,使用时间较长已经出现破损的,应以量测的桥梁实际状况为计算依据。

8.2.3结构检算应选取符合实际、安全可靠的计算图式。结构检算应包括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及地基等部分。

8.2.4当检查及检算不足以作出判定时,可进行荷载试验。加载大小应使试验的荷载效应与超重车通过的状况相近,一般只需按一组最不利位置布载。

8.2.5对已有荷载试验资料的桥梁,应将实测资料和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8.3加固措施

8.3.1基本要求

1当桥梁承载力不足时,应对其不足部分如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地基以至全桥采取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加固措施。特大桥梁的加固宜至少提出两个加固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

2加固时应尽可能地采用易于实施及拆除,构件可回收利用的临时措施。

3当采用永久式或半永久式加固措施时,可与桥梁的技术改造及提高荷载等级一并考虑。

4桥梁通过加固仍无法达到通过超重车要求时,可在原桥址附近修建临时便桥及便道或新建桥梁,保证超重车通行。也可另选通过线路。

8.3.2加固方案

1小跨径梁桥和拱桥,在下部结构和地基承载力许可时,可在桥台处设临时支点,在桥面上临时架设钢板梁或钢桁梁全桥跨越,以供超重车直接行驶通过。

2多跨桥梁当桥较长而无法采用全桥跨越时,若下部结构及地基承载力允许,可采用部分跨越法。在台、墩处的梁端部设临时支点架设钢梁,以减小临时钢梁跨度。

3梁式桥跨径较大,或下部结构及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时,可另增加基础,釆用竖向多点支承法或八字支撑法进行加固。

4当拱桥跨度较大,地基较好时可采用拉杆加固法。

5其他用于加固上、下部结构及地基的方法均可用于超重车过桥的加固措施之中。

8.4超重车辆过桥的技术管理

8.4.1超重车辆过桥时,遵循以下规定:

1一般情况下,超重车辆应沿桥梁的中心线行驶。

2车辆以不大于5km/h的速度匀速行驶。

3不得在桥上制动、变速、停留。

4必要时可调整牵引车与平板挂车的行驶距离或让其分别通过桥梁。

5超重车辆过桥时,可酌情临时禁止其他车辆及行人通过。

8.4.2超重车辆过桥时,应观测桥梁各部的位移、变形、裂缝等,并予记录。必要时,还应观测应变、反力等。

8.4.3不宜在行洪等可能发生灾害的时候组织超重车辆通过桥梁。

09

漫水桥、漫水路面养护

9.1一般规定

9.1.1漫水桥、漫水路面的行车道两侧应竖立水深导向标桩,保持完好,鲜明醒目。水深导向标桩间距宜为4m,高出行车道顶面60cm,应定期涂刷油漆。

9.1.2漫水桥、漫水路面的行车道宽度小于接线路段的行车道宽度时,应对停车视距长度范围内的接线路段采取压道措施,限制行车道宽度。

9.1.3漫水桥、漫水路面的允许通车水深与水流速度、水面宽度、行车道宽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桥(路)面上的水深小于0.3m时可允许大型车辆通行,当水深超过表9.1.3所列数据时应中断交通,并设置临时禁止通行标志。禁行标志与桥头的距离不小于停车视距。

9.2漫水桥的养护

9.2.1日常养护

日常养护的内容和要求参见一般公路桥梁的相关部分。漫水桥的行车道应保持平整坚实,漫水期间能保障车辆正常通行。

9.2.2在洪水期或流冰到来之前,对漫水桥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1与气象部门、河道及上游水库管理部门保持联系,了解水文信息,以便做岀计划安排,采取应急措施。

2修缮上下游的导流构造物,清除桥孔下及桥位上游的堆积体。

3加固、检修上部结构,对易被浮起的桥跨结构应将各部件、块件连成整体,加强基础的防护以抗冲刷。设有活动栏杆的应予拆除。

 9.2.3在洪水期间,要防止漂浮物堵塞桥孔,威协桥梁安全。

9.2.4每次洪水、流冰过后,应及时进行下列检查和养护,确认行车有安全保障后放行交通。

1清除存留于桥梁各个部位、缝隙中的淤泥、杂物,并进行冲洗。

2修复破损、剥落、锈蚀的部件。清除桥孔下的淤积,保持水流顺畅。

3检修导流构造物的缺损部位,防止河流改道。

4下部结构遭受局部冲刷发生位移、沉降时,按本规范第5章的规定处理。上部结构遭损坏,按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处理。

5桥头锥坡、翼墙如有冲空或下沉,应及时修补,并根据洪水流向进行改善加固o

6桥孔上游河段有严重淤积时,可作必要的开挖,也可作导流工程,或加大桥跨、桥长、提高桥高以利泄洪。

7清除的泥石堆放应注意环境保护。

9.3漫水路面的养护

9.3.1日常养护

1及时清除淤泥、砂石和漂浮杂物,保持路面密实、整洁,铲除积雪、冰棱、铺撒防滑材料。

2未铺筑正式路面的漫水道路要保持车道基本平整,随着河床的变化要竖立临时标桩,引导车辆行驶。

3对砌石路面已松动、冲失的坊工砌体,应及时用石料或水泥混凝土进行修复,砌块间的缝隙用砂浆填塞紧密。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路面出现的病害按有关规范要求修复。

4对于已破坏的路基边坡可用浆砌块、片石或混凝土预制块护面,护面应伸入河床到原基础顶面。清除的较大石块宜运至下游边坡脚处堆放,以利过水时消力。

9.3.2漫水路面的改善和加固。

1防止冬季地下水引起路面冻胀及表面形成冰堆,可釆取以下措施:

1)冰冻期前,在上下游不小于50m的范围内清理河床,消除积水,在可能的条件下增设涵洞。

2)在路面下铺垫厚度20cm以上的砂砾垫层隔断毛细水。

2在水的作用下路面发生沉陷、断裂时,可参照下列措施进行改善:

1)路基为砂质填料的,在两侧设置灰土隔墙,厚度一般不少于30cm,并在路基顶面铺筑20cm厚的水泥稳定砂砾填密压实。上游的灰土隔墙应尽可能切入河床床面以下至少1.0m,然后用浆砌块、片石或混凝土预制块铺筑路面。上、下游的边坡护面同9.3.1.4条。

2)路基为粘土填料的,可在粘土中掺入10%~12%的石灰或4%-6%的水泥分层夯实,厚度20~30cm,再用浆砌块、片石或混凝土预制块铺筑路面。边坡护面同9.3.1.4条。

3漫水过深,阻车时间过长,应分不同情况按下列措施处理:

1)加大漫水区段的长度,扩大过水面积。

2)对漫水路面下游的河床,采取疏浚挖直、排除阻塞、加大纵坡的措施改善过水条件。

3)在适当位置增设涵洞、明渠、小桥。

4)提高漫水路面的标高与增加泄水构造物同时进行。

5)按照河床形态将一处漫水路段改为多处漫水路段。

4扇形漫滩上的漫水路面,应保持路面基本平整、密实,上游导流构造物要稳定,不宜急于加设涵洞等泄水构造或铺筑较高等级的路面,待主流与路线稳定后再予处理。

5改善漫水路面的线形。

1)漫水路段内不宜设置平曲线,若设置,应采用较大的平曲线半径,不设置逆水流向的超高。

2)漫水路段的纵断面线形宜采用双曲线,或中间有一段直线的圆曲线,已设为单圆曲线的,应通过改造予以改善。漫水路段的纵坡不得大于4%,与不漫水路段接合的10~20m范围内不宜变坡。

3)漫水路段两端的路面为砂石路面时,其两端的标高至少要高出常年洪水位以上。

10

调治构造物养护

10.1调治构造物的日常养护

10,1.1导流堤、丁坝、顺坝、格坝和透水坝等调治构造物,应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弓|导水流均匀、顺畅地通过桥孔,防止和减少桥位附近河床和河岸的变迁,保证桥梁、桥头引道和河岸的安全与稳定。

10.1.2洪水前后应巡察,及时清除调治构造物上的漂流物。

10.1.3导流堤、梨形堤、丁坝或顺坝的边坡受到洪水冲刷和波浪冲击,坡脚发生局部破坏时,应及时抛填块石和铁丝石笼等进行防护。

10.1.4对河道改变而增设的护岸工程,应注意坡面有无变化,基础是否牢固,发现缺损应及时处理。

10.1.5河滩、河岸的路堤边坡外侧,可种植生长迅速、根系发达、枝叶茂密的乔木或耐水的灌木作为防护。其布置以乔、灌间种的多行带状或梅花式为宜。

10.2调治构造物的维修与加固

10,2.1将竹木、铁丝石笼等临时性的调治构造物有计划地改为浆砌块、片石或混凝土的永久性结构。

10.2.2调治构造物由于洪水冲刷及漂浮物撞击,发生基础冲空,砌体开裂时,应及时维修。

10.2.3若调治构造物不足以抗御洪水冲击,则应进行加固。可采用植草皮、干砌或浆砌片石、铁丝石笼、抛石等,亦可用梢捆、柴排、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板、土工织物等进行加固。加固时,应综合考虑水深、流速及波浪冲击等因素。加固的高度,淹没式的应加固至坝顶,非淹没式的应高于设计洪水位以上至少50cm。

10.2.4河床冲刷严重,危及墩台基础时,可分别进行下列处治:

1水深较浅的,结合本规范第5章的有关规定,在枯水季节修整墩台基础冲空部分,中、小桥可对桥下河床做单层或双层片石铺砌,必要时可铺设挑坎防护。

2水深较深、施工困难的,可采用沉柴排、沉石笼、抛石护基等方法。

3对于流速过大或河床纵坡过大、冲刷严重的不通航小河,可在下游适当地点修筑拦砂坝。拦砂坝的高度、间距应根据河床的标高和纵坡确定,下游坝顶标高一般应与上游桥址处河床的标高相等。

10.2.5通过观察,发现调治构造物的位置不当,数量、长度不合理,不能发挥正常作用时,应在洪水退后进行改善。

10.2.6因河道变迁、流向不稳定,或因桥梁上下游河道弯曲形成斜流、涡流危及桥梁墩台、基础、桥头引道时,应因地制宜地增设调治构造物。新增的调治构造物的布设应进行多方案比选。调治构造物的增设与加固参见《公路工程水文勘察设计规范》(JTGC30)。

11

桥梁灾害防治与抢修

11.1—般规定

11.1.1危害桥梁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水、冰冻、泥石流、地震等。应根据桥梁的水文地质条件,所在地的气象特征,结合对桥梁进行的技术检查,综合分析评估桥梁的抗灾能力及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

11.1.2对于桥梁灾害,应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保证安全”的方针,积极防治,作到治早、治小、治轻以至根除隐患。应通过社会效益、技术经济的综合比较来确定治理措施。

11.1.3重要的大中桥梁及易遭受灾害的桥梁,宜事先储备必要的材料和设备,制定应急预案O一旦发生灾害,及时组织抢修,抢修时应以尽快恢复交通为第一位,确保安全通行。确定抢修方案时,要考虑其在后期恢复工程中能够被充分利用。

11.2水毁防治

11.2.1防洪能力评定

1桥梁抗洪能力评定一般每3~6年进行一次。如遇设计洪水或超过设计的更大洪水,宜结合水毁调查,于当年进行一次抗洪能力评定。对经常受洪水威胁的山区公路桥梁宜每年进行一次抗洪能力评定。

2根据桥长及孔径大小、桥(孔)位置、桥下净空、基础埋深、墩台病害等情况,将公路桥梁的抗洪能力划分为强、可、弱、差四个等级。现场检查与测量后,按公路桥梁原有的技术等级进行检算评定。其评定标准见表11.2.10

11.2.2应在汛期进行必要的水文观测,掌握洪水动态,并与当地气象、水文部门取得密切联系,及时收集洪水、雨水预报资料,或向沿河居民进行调查,了解洪水的发生情况、到达时间等,以判断对公路桥梁的危害程度。

11.2.3将防洪能力评定及水文观测资料作为制定桥梁维修加固方案的依据。对抗洪能力评定为弱或差的桥梁,应及时进行处理。

11.2.4水毁预防

1每年汛期前应对公路桥梁进行一次预防水毁的技术检查。其主要内容如下:

1)桥梁墩、台、调治构造物、引道、护坡、挡墙结构是否完好,基础是否冲空或损坏。

2)桥下有无杂草、树枝、石块等杂物淤塞河道。桥位上下游有无堆积物、漂浮物。

3)桥梁上游河道是否稳定,水流有无变化,桥梁下游是否发生冲刷。

4)有无挖砂、取石对桥梁上、下游河道造成的破坏情况。

5)调查桥梁上游附近有无水库及其设计标准,是否存在病害隐患。

2为防止或减轻洪水对桥梁的危害,在雨季和洪水来临之前应进行下列水毁预防工作:

1)做好河道清淤。

2)修理、加固、改善或增设各类调治构造物及基础防护构造物。

3)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漂浮物大量进入桥孔。

4)做好抢险物资和设备的准备。

3在漂浮物较多的河流,为避免漂浮物撞击桥墩,可在桥墩前一定距离处设置防撞设施。其形式可根据水流缓急、水位高低、漂浮物多少、流量大小等选择,一般可采用单桩、群桩或三角形护墩等。

4在汛期应组织人员对所辖路线上的桥梁进行昼夜巡査,防洪指挥部门应实行全天24小时值班。小的水毁及时进行处理排除;发生严重毁坏,危及行车安全时,应立即在桥梁两端设立警告标志或禁止通行的标志,组织抢修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11.3洪水期的抢险与维修

11.3.1洪水期的抢险,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1监视漂浮物在桥下的通过情况,必要时用竹杆、钩杆等引导其顺利通过桥孔。对堵塞在桥下的漂浮物,应随时移开或捞起。

2洪水时,如桥梁墩台、引道、护坡、锥坡发生冲刷,危及构造物安全时,应采取抛石、沉砂袋或柴排等紧急措施进行抢护。但抛填不能过多,以免减少泄水面积而增大冲刷。抛填块石时,可设置临时木溜槽,以控制抛填位置。

3遇特大洪水,若采用抢险措施仍不能保障安全的重要桥梁,在紧急情况下,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用炸药炸开桥头引道渲泄洪水,以保护主桥安全渡汛。

11.3.2桥梁锥坡、路堤和导流堤等,应视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防波浪措施逬行防护。

11.3.3便道、便桥

1公路桥梁一旦被洪水冲毁而中断交通时,应安排车辆绕行,并组织抢修便桥、便道,尽快恢复交通。

2在抢修便道、便桥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便道、便桥应选择在被毁桥梁附近较窄的河段上,两岸地形较高、工程量较小处,且不会影响恢复原桥或新建桥梁的施工。

2)便道、便桥应就地取材、施工方便,有利于快速建成。

3)在宽滩性河流上修筑便道、便桥时,可采用漫水式,必要时应对便道上、下游边坡作防冲处理。

4)便桥可采用较小跨径及较短桥长,能满足渲泄水流最低要求即可,可采用钢梁桥或木桥,宜用简单的结构形式。无论何种便桥,必须满足承载能力和稳定的要求。

5)漫水便道、便桥应设置鲜明的警示水位标志,限速、限载标志、行车道宽度标志。

6)便道、便桥宽度可根据通行要求确定,一般不小于4.5m。

7)便道、便桥附近应备有应急的抢修物资,以随时修复便道、便桥的损毁,保证交通。

11.4冰害防治

11.4.1预防冰害的措施

1应根据以往的治理情况,结合现场调查,对桥梁冰害进行分析研究,以制定预防和抢修措施。

2对于河流水源不大、入冬后河面结冰,且冰面上升造成桥孔被堵或在路上形成冰坝的情况,可选择下列方法进行防护:

1)桥梁上游如有大片低洼地,可用土坝截流。

2)河床纵坡不大的河流,可于入冬初在桥位下游修筑土坝,使桥梁上、下游约50m范围形成水池。水面结冰坚实后,在水池上游开挖人字形冰沟,同时在下游河床最深处挖开土坝,放尽池内存水,保持上下游进、出水口不被堵塞,使水从冰层下流走。

3)在桥位上下游各30~50m的水道中部顺流开挖冰沟,用树枝、柴草覆盖,再加铺土或雪保温,并经常进行检查维修,使冰沟不被冻塞,解冻开始时将其拆除。

3防止流冰对桥梁墩、台、桩的危害,可采取下列防护方法:

1)解冻前,对桥梁上游5km河道中的冰层及其厚度进行调查、测探。为防止流冰威胁桥梁安全,应备足抢护材料、工具和照明设备。在流冰期由专职小组进行检查、观测和抢护。并提前在桥边设置悬梯,在墩台和破冰体之间搭设跳板以利抢护工作进行。

2)解冻临近时,在桥位下游用人工或爆破方法开挖冰池。开挖长度为河面宽的1~2倍,宽度为河面宽的1/3~1/4,并不小于最大桥跨。当河面宽度小于30m时:开挖长度宜增加到河面宽的5倍,冰池下游应开凿0.5m宽的横向冰沟。当冰块很厚有强流冰发生•时,可在桥台、墩、桩、破冰体周围及桥位下游20~25m范围内,开挖纵横冰沟。对冰池、冰沟应经常检查,若有冻结应反复捣开。危急时刻,可在下游用撬棍、长杆、钩杆等工具,将凿开的冰块逐一送入冰层下流走。

3)流冰临近时,应清除上游冰层。冰层厚度在30cm以下的,可用人工撬拨,大于30cm的,宜用炸药炸碎。对较大的流冰体,应在上游用炸药炸碎。

11.4.2冰凌爆破

为防止桥梁遭受冰害,一般在解冻前采用爆破法在桥墩四周炸出宽0.5m的冰槽,或用爆破法开凿流冰槽。当大量冰排聚结在桥梁附近时,应及时进行爆破送走冰排。

11.5冻害防治

11.5.1位于寒冷地区的桥梁,因墩、台、桩、调治构造物的基础埋深不足,出现基础冻胀、融沉、桩基冻拔、翼墙开裂等冻害时,根治的办法是通过改建,将基础埋置于冰冻线以下一定深度。

 11.5.2融沉防治。防治融沉主要采用保护覆盖法,即尽量不破坏基础周围的地表覆盖层,尤其对草皮和泥碳层更应注意,以减少热量散失。对已发生轻微融沉的桥梁,应在融化前釆用隔热保冻措施,用隔热性好的材料或土壤换填铺覆,保证地基土处于冻结状态。

11.5.3冻胀防治。其主要措施如下:

1基侧换填抗冻胀性能较好的砂砾等。

2改善基础侧面光滑程度,减小对基础的冻结力。

3在冻土层内的桩壁加分离式套管。

11.5.4桥台水平冻害防治。

1增强桥台抗冻胀能力。可用锚杆、锚碇板来平衡水平冻胀力,或将八字墙与前墙连成整体,增加台身配筋等。发生冻害后的处理,可参见第5章桥台加固的条款。

2减弱水平冻胀力。可采用换填、排水和保温措施。如在台背换填不冻胀的纯净砂砾,在台背设排水盲沟及在台背和路面下层铺设保温材料。

11.6泥石流防治

11.6.1泥石流的防治,成遵守下列原则:

1当桥梁位于经常发生粘性泥石流的河段及规模较大的稀性泥石流河段时,可考虑改线绕避,无法绕避时须釆取治理措施。

2调治构造物的布设,应根据桥梁所在位置的地形、沟槽宽度、泥石流性质、流势等综合考虑,宜导不宜挑。

3与有关部门协商,进行工程和生物防治与水土保持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11.6.2在泥石流形成区,采取平整山坡、填筑沟槽、修建阶梯及土壇等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和防止滑坍发生。

11.6.3在泥石流流经区,可在储淤条件较好处修建拦挡坝及停淤场。

11.6.4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挑导坝、丁坝、导流堤相结合的综合调治措施。

12

涵洞

12.1一般规定

12.1.1确保涵洞行车安全、排水顺畅和排放适当;保持涵洞结构及填土完好;维护涵洞表面清洁、不漏水。

12.1.2涵洞养护工作内容包括:经常检查和定期检查,日常养护、维修、加固与改建。

12.1.3涵洞开挖维修时,应维持好交通,并设立安全标志及护栏。

12.2涵洞的检查

12.2.1涵洞检查分为经常检查和定期检查。

12.2.2经常检查:

1经常检查每月至少进行两次,在洪水、冰雪前后及行洪期间应加强检查。

2经常检查内容包括:进水口是否堵塞、沉砂井有无淤积、洞内有无淤塞及排水不•畅;洞口周围是否有杂物堆积,涵洞是否清洁、漏水;周围路基填土是否稳定和完整;涵洞结构是否有损坏。

3经常检查中发现有排水堵塞或有较大损坏需要进行维修的,应做好记录并及时报告。

12.2.3定期检查:

1定期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在接到较大损坏情况的报告后应增加检查。

2定期检査内容包括:

1)检査涵洞的过水能力,包括涵洞的位置是否适当,孔径是否足够,涵底纵坡是否合适。若过水能力明显不足,经常造成内涝及路基损毁的,应考虑改造。

2)进水,口铺砌、翼墙、护坡、挡水墙、沉砂井等是否完整,洞口连接是否平整顺适。

3)出水口铺砌、挡水墙、翼墙、护坡等是否完整,排水是否顺畅。

4)涵体侧墙是否渗漏水、开裂、变形或倾斜,墙身砌体砂浆是否脱落、石块是否松动,基础是否冲刷淘空。

5)涵身顶部盖板或拱顶是否开裂、漏水、变形下挠,拱顶砌块是否松动脱落。

6)涵底是否淤塞阻水,涵底铺砌是否完整。

7)洞口附近填土是否有渗水、冲刷、空洞,填土是否稳定。

8)涵洞顶路面是否开裂、下沉。行车是否安全。

3定期检査中,检查人员应当场填写“涵洞定期检查表”(附录D);实地查明损坏情况,根据涵洞的技术状况及排水适应状况,参照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相关结构类型,对涵洞的技术状况综合做出好、较好、较差、差、危险等五个级别的评定,提出日常养护、维修、加固、改建等建议。

12.3涵洞的日常养护

12.3.1涵洞的洞口应保持清洁,发现杂物堆积应及时清除。涵洞内应保持排水畅通,发现淤塞应及时疏通。

12.3.2洞口和涵洞内如有积雪应尽快清除,被清除的积雪应堆放在路基边洶以外。经常积雪或积雪较深的涵洞,入冬前可在洞口外加设栅栏,或用柴草捆封洞口,融雪时及时拆除Q

12.3.3涵底铺砌、洞口上下游路基护坡、引水沟、汇水槽、沉砂井发生变形时,均应及时修理。

1234涵底铺砌出现冲刷损坏、下沉、缺口应及时修复。路基填土出现渗水、缺口应及时封塞填平。

12.3.5涵底和涵墙出现渗漏水,应查明原因,分别采取下列方法处治:

1疏通水道,使洞口铺砌与上下游水槽坡道平齐顺适。

2保持洞内底面平顺,并有适当纵坡。

3用水泥砂浆对涵底和涵墙重新勾缝。

12.3.6涵洞出水口的跌水构造应与洞口结合成整体,若有裂缝应及时填塞。

12.3.7浆砌石拱涵的砌体表面风化、开裂、灰缝剥落,局部石块松动、脱落,或砌体渗漏水,可分别按下列方法处理:

1用水泥砂浆重新勾缝,或局部拆除后重砌。

2表面抹浆或喷浆。

3在砌体背后压注水泥砂浆或化学浆液。

4加设涵内衬砌。

5挖开填土,对砌体进行维修处治,并加设防水层。

12.3.8混凝土管涵的接头处和有絞接缝处发生填缝料脱落,引起路基渗水时,应及时封堵处理。可用干燥麻絮浸透沥青后填实,或用其他粘弹性材料封堵,不宜用灰浆抹缝,以免再次脱落。

12.3.9压力式涵洞进水口周围路堤发现渗流、空洞、缺口或冲刷现象时,应及时进行修补处理。洞口周围路基可用不透水粘性土封堵,洞前做铺砌或修挡水墙。

12.3.10压力式涵洞或倒虹吸管的涵顶路面出现浸渍,应及时处理。可采用对涵内顶部表面抹浆、喷浆或衬砌的方法处理。

12.4涵洞的维修及改建

12.4.1涵洞进、出水口处如已严重冲刷,可采用下列方法维修:

1位于陡坡上的涵洞或直接受水流冲击的涵洞,其入口处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2用浆砌块石铺底,并用水泥砂浆勾缝。铺砌长度视土质和流速而定,铺砌的末端应设置混凝土或浆砌块石抑水墙。

3流速特别大的涵洞,应在出水口加设消力设施,如消力槛、消力池等。消力槛的末端应设置混凝土或浆砌块石抑水墙,或设置三级挑槛。

12.4.2涵洞经常发生泥砂淤积时,可在进水口设沉砂井,以沉淀泥砂、杂物。

12.4.3管涵的管节因基础沉陷而发生严重错裂时,应挖开填土处理地基,再重建基础。也可直接采用对地基及基础压浆的方法处理。

有絞涵管如变形大于直径的1/20时,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12.4.4波纹管涵发生涵管沉陷、变形,应挖开填土进行修理。管底应按土质情况做好垫层,管上加铺一层防水层,并注意对回填土分层夯实。

12.4.5涵洞的侧墙和翼墙,如有倾斜变形发生,应查明原因后加以处理,如因填土未夯实发生沉落,或填土中水分过多土压力增大而引起的,应更换透水性好的填土并夯实;如属基础变形引起的,则需要修理或加固基础。

12.4.6因加宽或加高路基导致涵洞长度不足时,应接长处理。一般可将原涵洞洞身接长,两端新建洞口端墙和路基护坡;当路基加高、加宽不多时,也可采用只加高两端洞口端墙或加高加长洞口翼墙的方法。

12.4.7承载力不足的涵洞应进行加固或改建。可分别采用下列方法:

1挖开填土,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加大原涵洞断面。

2涵内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预制块衬砌加固或用现浇衬砌进行加固。

3挖开填土,用新构件分段进行更换改建。

12.4.8当涵洞位置不当,过水能力不足时应进行改建。改建施工宜分段进行,并做好接缝的防水处理。


附录

加小编微信进群

长按关注公众号

两拐专注交通管理

不忘从警初心,永葆见习心态。

QQ群389240004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两拐丨交通安全知识传播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