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内循环农民应该抓住哪些机会?
中央多次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已被提到了中长期战略高度,很可能会被纳入“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规划。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期间,由于西方列强的封锁,我国经济一直以内循环为主,并且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了国家全面工业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我国经济逐步由内循环为主转变为外向型为主,积极融入国际市场,形成了以外循环为主的双循环。随着国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贸易战的不断升级,加上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外循环经济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压力越来越大,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势在必行。
此次中央提出的内循环为主体与2008年的扩大内需有本质的区别,高层会议提出,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也就是说,这个政策是战略性的基调政策,中国经济将来是以内需为驱动的。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各方面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国内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下,农民应该抓住哪些机会呢?本文简单分析如下。
内循环为主体的环境下,国内投资和消费就成了重点,而未来的投资和消费与传统意义有所不同,必然会发生重大改变,农民的机会也要围绕投资和消费领域的这些改变来把握机遇。
新基建为主的国内投资给农民带来的新机遇。
新的发展模式下的投资拉动将以新基建为主,突出特点是新,而且,对农业的投资力度会更大。农民主要的机遇如下。
一是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更多农民将就近转入城镇。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国内循环为主体的格局下,国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将加快,投资会加大。我国农业人口众多,人多地少,资源有限,着重发展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镇是比较合理的城镇化发展方向。农民可以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改善居住条件,还可以通过合村并镇获得补偿收入。
二是农村产业投资兴旺,农民可以分享产业红利。
国内循环为主体的格局下,国内需求将不断升级,许多消费潜力也得到释放,食品和农产品的市场将迅速扩大,需求层次也会更高,必然推动农业产业投资,而农业产业项目的投资也将会大大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同时,农业产业的发展也使农民收入更加稳定,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紧密衔接更多地分享产业红利。
另外,产业兴旺也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坚实基础,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加快,规模经营势在必行。
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将会是新的投资热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及设施农业等大批建设项目将陆续投入。这些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一方面会全面提升农业综合产能,另一方面,也为农业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就是说,未来农业的规模经营效益更高,农民可以通过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组织来实现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获得更高收益。
四是农产品流通中的短板将会逐渐补齐,农村电商会迅速发展。
新基建将会重点补齐制约农村商品流通的短板,仓储、物流、冷链运输等方面的能力将会全面提升,农村电商网络会更加健全,农村电商将全面迅速崛起。农民在这方面的机会越来越多。
在投资加大并将向农业农村重点倾斜的背景下,农民要抓住更多机会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一是紧跟政策,适当加大生产性投入。二是迅速组织起来,实现规模经营。这两个方面是抓住投资机会的重要基础前提。
三是国内消费不断升级,促进农业向优质高效转型。
就目前情况看,优质农产品供给已经严重不足,供需矛盾加剧,一方面农民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优质农产品供不应求。
国内消费升级给农民创造巨大市场空间。
国内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模式下,扩大内需消费具有无限潜力和空间。而且,此次的扩大消费绝不是价格的比拼,更是价值的提升,是消费的升级。对农民来说,主要的机会有四个方面。
一是优质农产品市场不断扩大。
在扩大内需消费的推动下,优质高端农产品需求将会迅速增长,优质高端农产品供求矛盾会加大。这就要求农民从低收益的粮食生产中分离出来,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发展“三精农业”,即精细农业、精品农业和精致农业。“三精农业”的实施,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还可以吸纳更多就业,是农民致富的重要方向。
二是农业文旅将成为时尚。
消费升级的重点方向之一就是消费形态的转变和升级。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农业文旅,包括乡村游、农家乐、农村亲子体验、农业采摘等。这是农民一个重要致富方向,是个很好的机会。
三是农村康养蕴藏巨大潜力。
随着消费升级,大量城里退休人员会回归农村养老,享受田园生活。农民可以结合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在农村发展健康养老产业项目。
四是服务业将吸纳大量农民就业。
消费升级将使服务业有长足发展,而家政、快递等许多服务业将会吸纳大量农民就业,这也是内循环经济下的一个机会。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