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十三课《不求甚解》教案
《不求甚解》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理解'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态度和方法的合理性,学习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
2.学习课文针对对方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展开反驳的方式。
二、教学设想:
1.一事一议,多从生活实际中的感受选定题目,切中人们的思想状况。从探讨作者论证思路入手,学习课文注重说理,深入分析的写作特点。
2.安排两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作者简介: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又名邓云特,福建省闽侯县人,是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幼年酷爱文学艺术,1930年加入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在30年代就开始发表散文。1945年初在晋察冀边区主持编辑了我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建国后,曾经任《人民日报》总编辑。1958年秋,调任北京市委书记,主编理论刊物《前线》。60年代初以\'马南村\'等笔名,创作了一批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杂文,其中最著名的是《燕山夜话》和与吴晗、廖沫沙合写的《三家村札记》。在\'文革\'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制造了所谓\'三家村反党集团\'冤案,邓拓首当其冲,被诬为\'三家村主将\'而遭受残酷迫害,于1966年5 月18日含冤去世。
在30年\'笔走龙蛇\'的生涯中,邓拓留下了大量散文瑰宝,以杂文的成就最突出,仅代表作《燕山夜话》就发行数十万册。《燕山夜话》包括150多篇杂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知识丰富,不拘一格,做到了于知识之中见思想,在议论之间藏情趣,熔百家典籍于一炉,寓郑重严肃于愉悦,具有极强的战斗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被誉为一部\'小百科全书\'。老舍先生读后,情不自禁地称赞作者是\'大手笔写小文章,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邓拓是一位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的利益至为关切的作家。本篇谈论的是学习中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态度和方法的合理性,以及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但角度与众不同,教育性极强,对于今天有志于为祖国富强而学习读书的人,特别是青年人,无疑是极好的治学修养的教科书。
(二)解题:
\'不求甚解\',本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意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现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一词的辩证,提倡读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文章反弹瑟琶,新人耳目,在轻松愉快中使读者受到教育。就其根本思路来说,乃是对\'不求甚解\'的否定之否定。就其立意来说,是\'不求甚解\'的新解。
(三)解释词语:
会意:会心。
咬文嚼字:指过分地斟酌字句。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死抠:kōu在字句上钻研或找错。
豁然:一下子彻底晓悟;开阔;顿时通达。
开卷有益:打开书本就会有收获。
(四)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 对不求甚解否定之否定。(1自然段)
先提出现在人们对\'不求甚解\'古义的否定,用\'对任何问题\'指出这种确否定属于看问题绝对化,不作具体分析,用\'一般人\'、\'常常\'指出持这种观点的为数不少,并非偶然。\'其实也不尽然\',表明对今人否定之否定,然而语气委婉。\'不尽然\'谓不把话说死,自然而然地正面表明自己的态度:\'虽然不必提倡,但也不应该盲目反对\'。不必提倡的是什么样的不求甚解? 什么又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这是本文议论的核心。
第二部分: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意。(2--3)
一是全引全文,言之有据,认为它不好的原因的断章取义,\'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这是何苦来呢? \'语气幽默,态度和平,被批评者都会感到亲切。
二是对引文进行全面的辩证。首先,\'一定要好读书\',好读书,\'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其次,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要诀,全在于会意\'。\'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是对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热情赞扬。
三是全面解释陶渊明式\'不求甚解\'的两层意思:一戒\'自负\',二戒\'固执\',旧词翻出新意,宛如一股清风吹进读者的心扉。
第三部分: 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彼此字句的\'甚解\',要\'活\'读书,要理解\'精神实质\'。(4--9)
一引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的例子,强调今天学习\'应该抱虚心的态度。\'
二引诸葛亮的例子,赞扬\'观其大略\'式的\'不求甚解\'的高明。
三引宋儒陆象山的语录,说明\'未晓处且放过的方法与陶渊明的提法\'很相似。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个\'且\'字,说明\'放过是暂时的\',只要认真\'会意\'\'未晓处\'最后还是会晓的。
三处例证、引证,或古或今,或中或外,信手拈来,自由骋笔,恰到好处。
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呢?\'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这就是结论。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