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年级下册十七课《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教案

 

辽宁省大连市长兴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付丽娜

 

一、分析教材

《壶口瀑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主题是“人与自然”。《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同时通过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文章借助比喻、拟人和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全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极具渲染力。这些都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细细体会。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反复朗读,能对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谈出自己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写景散文的赏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职场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诵读法   讨论法   点拨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感情

说起“瀑布”,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么壶口瀑布是否也如诗中所描绘的如一道白练从天而降呢?它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壶口瀑布》。(板书标题)

新授:

(二)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并朗读给小组成员听,然后讨论交流这些句子体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

3、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朗读体现壶口瀑布的句子并说出其特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可适当点拨、追问。

(三)品读语段,体验感悟

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随着画面近距离的去感受一下她的气势。

播放壶口瀑布视频,并配以文字解说:

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两省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瀑布,滔滔黄河至此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由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奔腾着,狂放向前,像浊流化成了利剑,劈开两岸的河床,站在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汽弥漫,惊涛拍岸,只见黄河像一阵急速的飓风从眼前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急流卷走,这就是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1、学生朗读文章描写瀑布的精彩片段,把壶口瀑布震撼人心的气势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悟、体验读出来。

2、教师安排学生诵读描写瀑布的精彩片段。(配乐:黄河船夫曲)

3、学生品评揣摩这一精彩片段。(从形、声、色、气势、写作手法引导)

四)探究联想,领悟情感

作者梁衡从声音、形态、气势、伟力等方面描写了壶口瀑布的特点,给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但是阅读这类借景抒情类的散文,我们能不能只关注那些优美的写景句子?不能,我们还应该透过文字看到文字背后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意图。

那么这篇文章中作者写了几次到壶口?是否平均用力呢?想写哪次?为什么?两次有什么不一样?(生:雨季,枯水季节。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特点更多姿多彩,千变万化。)

那么作者写壶口瀑布这么多的特点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旨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56两段。

思考:作者想借壶口瀑布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有什么写作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透过壶口瀑布探寻黄河的性格,从黄河联想到中华民族历尽艰辛、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突破教学难点。

(五)拓展练习

描写你熟悉的某一自然景观,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能有感情的向同学介绍。

要求:

内容:抓住景物特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语言:运用普通话、语言流畅、清晰、语速适中

表现力:仪态大方,表情自然

(六)课堂小结

这篇借景抒情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透过瀑布我们看到了黄河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坚强性格。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用黄河的性格面对自己未来职场的生活。

(七)布置作业

1、收集、摘抄有关描写瀑布的诗句。

2、搜集一组壶口瀑布的照片,运用Dreamweaver制作网页。

板书设计:

壶口             黄河           中华民族

气势磅礴         博大宽厚         宁压不弯

多姿多彩         柔中有刚         勇往直前

五、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小组分工不够细致,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表达的不够到位,语言组织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去探索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