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年级下册三课《安塞腰鼓》朗读、教案

3 安塞腰鼓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2.理解排比手法的类型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理解生命的内涵。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

1.理解排比手法的类型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在电视节目中看过陕西安塞地区的腰鼓吗?我想大家一定会被安塞腰鼓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舞姿深深打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安塞腰鼓的散文,即刘成章的《安塞腰鼓》,看看作家对安塞腰鼓是如何欣赏、体会的。 

二、整体感知

1.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忘情 狂舞 闪射 火烈 亢奋 晦暗 羁绊

碰撞 搏击 烧灼 奔突 辐射 翻飞 淋漓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正课研讨

放教学录像。(安塞腰鼓曾在我国多种大型活动中演出,可把其制成多媒体教学录像。在正式讲解课文时,放出来,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学生的情绪。要求学生边看录像边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1.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看了录像后的感想。在学生谈观感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引导:

①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②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高度和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③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宣泄,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

2.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齐读、轮读、个别读均可),然后给课文划分结构。

明确: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第二部分:从“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第三部分:从“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到结束。

3.第二部分可以分成几层?

明确:分为四层。第一层:从“但是”到“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写安塞腰鼓的舞姿及给人的联想。第二层: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写安塞腰鼓的响声给人的感受。第三层: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第四层:从“好一个黄土高原”到“成了茫茫一片……”,总结上面三层的意思。

4.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

明确:从背景写,是一片高粱地、咝溜溜的南风;从人物写,是茂腾腾的后生;从性格写,是朴实的;从神情写,是沉稳而安静的;从腰鼓写,是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5.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

明确:壮阔、豪放、火烈。

6.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和排比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恰当。

7.8段用了哪些反义词?有什么好处?

明确:(空气)冰冷—燥热;(阳光)恬静—飞溅;(世界)困倦—亢奋。用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特点。

8.“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句话怎么理解?

明确: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四、课堂小结

文章描写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先实写,用连喻,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然后虚写,通过联想、想象,写安塞腰鼓给人的感受,写出了陕北人的性格特征。

五、布置作业

给下面的词配上一个同义词。

忘情() 闪射() 火烈() 亢奋()

晦暗() 羁绊() 搏击() 辐射()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层,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安塞腰鼓的。

二、正课研讨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重音、感情。

2.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舞的响声的?

明确: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产生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土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3.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气势不同凡响。

4.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三层怎样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

明确:先写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疾速地、大起大落地搏击着,使人感到震撼、烧灼、威逼,使人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使人感受到陕北农民的那种取之于人的甚少、奉献给人的甚多的精神。写出了作者心灵深处的感悟。

5.“黄土高原啊”这一段写了什么?

明确:写只有黄土高原这么深厚的土层,才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才能有这么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

6.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明确:因为江南的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已经没有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了。

7.第二部分的第四层写了什么?

明确:总结上面三层的意思。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幻,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从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写给人心灵的净化,从后生们生命中喷发出来的力量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震撼。

8.为什么说“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明确:人们已经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动,当腰鼓“戛然而止”时,人们已经不习惯这样寂静、冷清的世界了。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静。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9.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明确: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是以“鸡啼”反衬寂静;“鸡啼”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

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10.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分别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句内部的排比:“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句与句之间的排比:“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些排比句、段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11.请把第1216192124段置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里进行思考,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我们的民族显然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太多的束缚和挫折,但我们总能神奇般地重新崛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祖国走进了一个令人振奋和自豪的新时代,只要我们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我们就一定能够再造辉煌。

12.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13.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明确:文章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可从句式、修辞和节奏角度思考:①铿锵的短句;②激昂的排比;⑧疾猛的节奏。

三、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了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昂扬激越,增强了文章震撼人心的力量。

四、布置作业

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温馨提示

本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需下载请输入如下关键词获取百度网盘下载码:“七年级下册课件”“八年级下册课件”“九年级下册课件”“七年级上册课件”“八年级上册课件”“九年级上册课件”“语文知识点”,不仅可以获取当册的课件,同时可以获取教案、朗读等资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