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短文两篇》微课+知识点(收藏回放)


电子课本(点击直接链接人教网可查2020所有教材,最权威)

七年级微课

八年级微课

七年级下册十六课《陋室铭》朗读

七年级下册十六课《陋室铭》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十六课《爱莲说》朗读

七年级下册十六课《爱莲说》教案

                                                                                

微课



微课 二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七年级下册全册视频)

原文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知识点


《陋室铭》知识梳理


()课文字词详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惟吾德馨。

名:出名有名。灵:灵验。斯: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舍。惟:只。德馨:品德高尚。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素琴金经。

上:长上。入:映入。青:青色。鸿儒:博学的人。鸿大。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调:调弄。素:不加装饰的。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丝竹乱耳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指弦乐器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乱:使……,扰乱。案牍:指官府文书。劳形:使……劳神伤身。形,形体、躯体。之: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重点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7.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课文分析

1.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那么本文的主题应如何概括呢?

本文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类比的写作手法。_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的性质。

4.文章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陋室特征:雅。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反面虚写。__写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这一主题。

8.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9.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爱莲说》知识梳理


()课文字词详解

说:古代一种文体也称杂说。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草木:草本。可爱:值得喜欢。者:……的花。蕃:多。独:只。自:从。

世人甚爱牡丹。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zhuó)清涟而不

甚:特别十分。予:我。独:只。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染:沾染(污秽)濯:洗。清涟:清波。妖:过分艳丽。

通外(màn)益清亭亭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通:贯通通透。直:挺立。蔓:生藤蔓。枝:生枝茎。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益:更加。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谓:认为。隐逸者:指隐居避世的人。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菊之爱陶后(xiǎn)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噫:叹词表示感慨。鲜:少。闻:传闻。同:和……一样。宜:应当。众:很多。

()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课文分析

1.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

2.莲之爱(君子形象)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大度、行为端正;香远益清是香气志洁行廉美名远扬。

(3)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3.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的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4.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名远播的君子。

5.本文以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来源 | 网络


初中语文助手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