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故宫 | 汝窑与秘色,心水瓷器两件~

碗丸同学 碗丸食事 2023-02-11

(宋代钧窑瓷器,作者摄于故宫陶瓷馆)


数日前去看了故宫汝窑展和瓷器馆,终于决定写一下了。虽然在陶瓷方面并无建树,但看到喜欢的物件还是会心房纤颤不已。所以,分享一下故宫瓷器中喜欢的两件。

 

先说汝窑。宋代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时代。虽然陶瓷工艺水平随时代发展不断精进,然而审美意趣并非如此。窃以为宋代刚好在一个陶瓷技艺已经能够很好地表达审美意趣,而审美意趣又十分高雅的时代(说着说着就想起了不靠谱的皇帝+杰出艺术家宋徽宗大人~)。


 
(宋徽宗,图片来自互动百科)


意趣高雅是什么鬼呢?举个例子来说,在故宫陶瓷馆里的这个清乾隆时期的“各种釉彩大瓶”,很多来参观的大叔大妈都被它震撼了,呼朋引伴、唏嘘不已。

 


(各种釉彩大瓶,图片来自故宫网站)


因为它确实很大很华丽,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5层之多,涵盖了青花、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粉彩、珐琅彩、金彩及松石绿釉,高温釉、彩与低温釉、彩结合,代表了很高的烧造水平。可是对我来说,这只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教科书,而不是一件可以让人长久凝视,让人内心平静的器物。但好的汝窑瓷器,是经得起端详的。

 


(宋代钧窑残片,作者摄于故宫陶瓷馆)


宋代的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一般认为以汝窑为魁。一方面,汝窑的开窑时间极其短暂,仅在北宋哲宗到徽宗(1086-1106)的二十年间,随北宋灭亡而成绝唱。所以,汝窑存世瓷器极为罕见,世界范围内存品不足百件,主要收藏于台北故宫(21件)、故宫博物院(20件?)、 英国大英博物馆(含大维德基金会)和上海博物馆等地。因为藏品甚少,成为备受重视的遗珍。

 


(宋代汝窑瓷器,作者摄于故宫汝窑展)


另一方面,相比宋代另外四大名窑,汝窑瓷器更有清幽超然的气质。香灰色胎、淡天青色釉、釉面常开有细碎冰裂纹的特质让汝窑脱颖而出。汝窑的釉色非常别致,称为“天青色”。 天青色究竟是怎么样一种颜色?其实还挺难描述的,感觉是雨后初霁,灰蓝柔晕,略舒朗、略忧伤的颜色。有人说这是因为宋徽宗信奉道教,天青色是代表道家清静感觉的颜色。而古时盛传汝窑的天青色源自烧制时以玛瑙入釉,让汝窑增加了神秘和高贵的色彩,虽然现代科学证明华丽丽的大玛瑙对釉色并不能够有显著影响。



(大家好,我是大玛瑙。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所以,听说故宫在办汝窑展(全称“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还是蛮期待的。然而,此次虽然号称多馆联展,来自大英博物馆的3件展品偏朴拙,而大量来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发掘品、修复品如烧伤复原后的人类皮肤一样,只能靠脑补来完成对展品的鉴赏,并不能从观察本身得到太多美感。其实最终的重头戏还是来自故宫本身。



(来自大英博物馆的汝窑天青釉玉壶春瓶,作者摄于故宫汝窑展)

 

汝窑青釉奁式炉(展品名称写作“汝窑天青釉弦纹樽”,有人称其为“奁式炉”。考虑“樽”和“奁”的定义,认为后者更为贴切)无疑是故宫汝窑藏品中的佳品。在一众盘、盆、碟瓷器中,奁式炉的造型显得格外别致。



(汝窑青釉奁式炉,作者摄于故宫汝窑展)


外观上有青铜古器之风,而材质上以温润的瓷作为表达载体,集凝重与轻盈于一身。无论从侧面看到的七道弦纹,还是俯视时的伶俐三足,都充满不露声色的韵律感,让这个整体上看起来像水桶一样(>_<|||)的器物变得十分有趣。虽然奁式炉不是汝窑独有器型,在定窑、龙泉窑等窑口也有这类瓷器(比较下图),但觉得汝窑瓷器的冰裂纹开片对奁式炉光滑的外壁有神奇的点缀作用,增加了肌理感和呼吸感,咳咳(o_o ....)。

 


(龙泉窑弦纹奁式炉,图片来自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汝窑展同时也展出了一些清代仿汝瓷,也就是清代景德镇御窑厂在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朝烧制的仿照汝窑出品的瓷器。由于技术进步,清代的烧制温度更高,釉面更加莹澈,外观也圆融无瑕,可是就是觉得相比宋代,多了些匠气了。



(清代仿汝瓷器,作者摄于故宫汝窑展)





第二件喜欢瓷器来自故宫陶瓷馆。虽然对陶瓷馆拥挤的陈列和诡异的灯光有些腹诽,但丝毫没有影响对这件越窑青釉八棱瓶的情感。虽然名字起得低调,但在文字介绍中蜻蜓点水的一句“这件越窑青釉八棱瓶亦应属于秘色瓷”暴露了它的特别身份。

 


(越窑青釉八棱瓶,作者摄于故宫陶瓷馆,因为光线问题,必然与实物有色差)


唐代陶瓷有“南青北白”之说,南方以越窑的青瓷为代表,北方则以邢窑的白瓷著称。秘色瓷被认为是越窑青瓷的升级版,是晚唐贡瓷的一种。因秘色瓷原本多为皇家使用、传世不多,过去大家都是从唐人陆龟蒙的诗《秘色越器》中“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来揣测秘色瓷的颜色,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了14件唐代越窑青瓷,同在地宫出土的衣物帐碑上将这些越窑瓷器明确记载为 “瓷秘色”。14件秘色瓷器中刚好有一件与故宫所藏青瓷八棱瓶颇为相似,因此故宫这件青釉八棱瓶也被认为是秘色瓷。



(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位于地宫中室的银香炉之下,图片来自《收藏》杂志)

 

神秘而伟大的秘色,到底是一种什么颜色呢?法门寺出土了秘色瓷,多为青绿基调,但单品色泽也有差异,湖绿、青绿、青灰皆有。相比法门寺出土的几件秘色盘、碟,这件青瓷八棱瓶青绿色调的观感更为突出,灰白胎体映衬出如玉的色泽,相比汝窑的清冷脱俗气质,秘色似乎更为圆柔温雅,宛如一泓春水。



(法门寺出土的唐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图片来自《收藏》杂志)

 

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件青瓷八棱瓶有如同玉石一样的莹润感和通透感,与一般越窑瓷器的光泽度不甚相同。据说这是因为秘色瓷是在一种瓷制的、一次性使用的密封匣钵中烧制而成,瓷器在均衡稳定的烧制气氛中,釉层极其均匀光亮,致密而少气孔。这么昂贵而任性的烧制方法,也只有贡瓷才会尝试吧。



(法门寺出土的唐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秘色瓷碟,图片来自《收藏》杂志)

 

这种瓶子是供唐代皇室用以洗手的净水瓶,长颈、鼓腹,有八棱形纹理。故宫的八棱瓶与法门寺八棱瓶虽然大体形似,但细节上有很多不同。法门寺的八棱纹理集中在瓶腹,而故宫的八棱瓶则通体八棱;法门寺的八棱瓶瓶腹有明显的“肩部”,而故宫的八棱瓶瓶腹浑圆;法门寺的八棱瓶中部的三层棱纹线条粗而密,而故宫的八棱瓶中部的三层棱纹线条细而疏;更为明显的不同是,故宫八棱瓶腰部有交叉的细线条装饰,而法门寺八棱瓶没有。

 


(法门寺出土的青釉八棱瓶,图片来自《收藏》杂志)


以上不同带来的整体感觉就是,法门寺的八棱瓶更为传统、端庄,而故宫的八棱瓶更为“时尚”、清丽,线条感鲜明(设计成这样,真的不是赝品吗……→_→),尤其是腰部的交叉细线条装饰,恶俗地说就是,如少女腰间的绳饰,于纤细处再填灵动,让整件器物的气质都不同了。

 


(宋代定窑瓷盘,作者摄于故宫陶瓷馆)


于是,呆呆地对着两个瓷器和它们的朋友们看了又看,即使保安把我当恐怖分子也没在意,一个下午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我还真是不擅长写结尾,正如我不擅长写标题一样~)。



(就不提后来去吃火锅的事儿了吧 ……^_^")


(图片来源见文中标注,文字由本人原创,转载请与本人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