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Enlightener专访 | 杨春萌:向着光亮那方

这是光 是光诗歌
2024-08-24


用诗歌实现乡村孩子自由的情感表达 | 第 1314 期






杨春萌

Enlightener简介


春萌,“是光”117号成员,研发部志愿者。来自云南大理,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21年6月加入是光诗歌,次年9月成为核心志愿者。“天日昭昭”小组成员,是光诗歌分级读本《不爱说话的河》编者、“诗人来了”大师课执行者之一。

 








海平面上新现的岛屿总是拥有让所有航海者灵魂振奋的魅力,春萌早早望见它,并执着地要登上那座目的地。扬帆者乘风破浪,若有海上列车,沿途定也轻松惬意。只是春萌心中的岛是讲台、课室,乃至课堂之外,岛上郁郁的草木等待的不是征服,而是关爱与培育。在成为教师的路上,她更多的是在潜行——要置身其中,去感受海水的温度和水下翻涌的生机。

 


进入“结界”


幼儿园的时候想当幼儿园老师,小学的时候想当小学老师。“但是中学的时候不想当中学老师,因为感觉压力太大了。”

 

如今在读博的春萌想当大学老师,倒不是为了循回孩童时期理想的某种规律,而是在始终如一的自我探索后寻得了方向。

 

本科时期,春萌作为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员,每周去给农民工子弟小学的孩子们上课。地图上的圆点一路向着北京西南郊区移动,直至五环外的小清河一带,水泥路面已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凹凸不平的石子路。学校是由一个歌厅改建的,教室里还留着夸张的装潢。师资不足,只有四五六年级,有时候,不同年级的学生要在一起上课。

 

对于初上大学的志愿者们而言,这些孩子比较难管,一个老师讲课需要配两个老师在台下负责管纪律。但在每周的相处中,他们也渐渐熟络起来。有一年,他们在学校办了元旦晚会,志愿者老师和孩子们都贡献了节目。春萌作为晚会的主持人之一,对和孩子们一同笑闹着迎来的新年伊始印象深刻。

 

后来再到学校上课,春萌陆续听孩子们说要和爸爸妈妈回老家了。学生走了很多,不久后,学校便被撤掉,不复存在。

 

2019年夏天,春萌在文学院的组织下回到家乡云南大山深处的漭水中学参加暑期支教活动。

 

那是一段非常愉快的支教经历:参加夏令营的孩子都经过选拔,大多是镇上年级里前一二名的初中学生,非常认真好学;漭水中学的校长很开明,喜欢创新,且很有执行力;当时作为美丽中国支教老师的樊彩莹师姐也在漭水中学,她懂得支教团队需要什么,给予了他们很多帮助。

 

和漭水的孩子们在一起


春萌曾听朋友说起在山区长期支教的境遇:住在被弃置的老房子里,需要轮流为老师和所有同学烧水做饭;有的支教老师被学生气得绝望,坐在田埂上闷声抽烟。春萌能感觉到,在这个备受呵护的夏令营里,自己没有接触到最真实、最一线的情况。

 

但她依然全情投入其中,用心地感受她和孩子们之间正发生的一切。在给孩子们准备的三堂课上,她由历朝的诗歌,讲到不同文化的差异,再教他们学日语,写俳句。在同行的伙伴眼里,春萌平时和老师同学交流还有些羞涩,讲课时却是完全不同的感觉。仿佛讲台上有个结界,她走进去后,整个人就换了一种状态。

 

今年夏天,在云南墨江再次参加夏令营支教的春萌同样倾注心力,也不断尝试着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我的课堂没有对错,鼓励积极举手发言,有任何问题请及时提问”,她用这样的约定给予初见的学生自由表达、积极讨论的安全感。

 

在“国王天使纸信箱”(学生和志愿者老师之间通过小纸条交流的信箱)里,她收到了来自孩子们直白流露的喜爱:

 

“开始时我就很喜欢你,有一见如故的感觉,祝你愉快!”

“您的课堂真的很有趣,我真的认为您不内向,您像一个快乐的小天使,走进了我们的心里。”

“可能不太爱说话,不会用言语表达,但是,是真的真的好喜欢你!”

 

面对孩子们对支教老师交心的信任,春萌和支教团的其他老师常常回复到深夜:

 

“学习真的需要自律吗?”

“一开始我其实不太想来这次这个夏令营的,我很害怕这个陌生的地方……”

“非常感谢你这几天对我的鼓励,让我能够有勇气在课上发言。”

 

在支教结束后的反思里,支教团的志愿者们总结道:

 

“老师的位置,更理想的或许可以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和作为学习客体的知识内容之间的一个中介,更多起到的是一个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的作用,自己对知识的一些主观化的认知、理解、判断则应该谨慎地带给学生。”

 

从小到大,春萌无数次想象自己以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常常是坐在台下听课,脑子里却模拟着如果是自己上台讲应当如何。她觉得自己很幸运,整个学生时代遇到的老师都很好。当自己因老师的引导和帮助而得到启发时,她也会想,“我以后就想成为这样的老师。”

 

和墨江的孩子们在一起

 

自尚为孩童时的观察模仿,到大学时期的亲身实践,直至在墨江的支教结束后,反思里所写的“以一种平等的地位与学生共同探索世界的未知”——大概那便是春萌理想中身为人师的追求。

 


如梦初醒的意外


春萌知道“是光”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最初的印象来自师弟浩天的朋友圈——他总是用最热烈真挚的语气分享着关于“是光”的一切:几行撩拨思绪的小诗,一个温暖到心底的故事……“是光”的轮廓在春萌的理想世界里逐渐清晰,就像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骑着单车穿过林荫小路,阳光穿过树叶的间隙洒下来,余温落在肩膀上,不着痕迹。

 

直到在国学院的讲座上听康瑜讲“是光”的故事,春萌的脑海中“是光”的模样有了更真实的色彩。讲座结束后,春萌主动上前和康瑜搭话,“居然当晚就和康康和田田一起吃饭、加了微信,直接打入领导层内部了。”如今回想起来,她开玩笑的语气中仍带着当时那种意料之外的欣喜。

 

硕士研究生期间,从小对日本文化比较感兴趣的春萌曾到日本北海道大学交换学习,在当地参加了和日本的小朋友交流的活动。学校很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拓宽孩子们的眼界,经常组织低年龄段的孩子参观当地的企业,甚至是城郊的小农场。像许多欧美国家的学校一样,孩子们从小学开始就把参与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作为学习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在童年时期接受的教育里,他们用尽可能多样的方式拓展自己的眼界、建立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尽管只去当地的小学参访过一次,但那一次已让春萌触动很深。回国后,春萌在网上了解了许多创新教育的案例,发现其中很多就在自己的家乡大理。她开始将致力诗歌教育的“是光”与这些创新教育连接在一起。

 

在作为独行者专注于个体的体验和思考的漫漫路途中,她收到了康瑜的信息——邀请她加入“是光”的诗歌读本编写工作。

 

前二十余年的人生里,她总习惯于按部就班、在每个阶段做“该做的事”。而在即将迎来研究生毕业的春天,春萌错过了已经准备好的日语考试,落下了其他许多任务,奔赴四川一隅,与读本编写小组的王庆叔叔、浩天、意寒一起,享受一场“精神按摩”。

 

小黑屋的成员们

 

他们把聚在一起选诗、读诗、讨论诗的房间称为“小黑屋”,大概因为它承载了几个人将近一周的白天和黑夜,也因为在那里,他们高度集中地投入于诗歌的探讨,肆意自由地徜徉于诗意的境界。在纯粹黑暗的空间里,对于光的一切想象都被勾勒得更加清晰,仿佛触手可得。

 


“对我来说,那是毕业前很棒的一段回忆和经历。”

 





诗歌读本

《不爱说话的河》


从小黑屋回来后,春萌与浩天、意寒一起在王庆叔叔的带领下陆陆续续写读本的鉴赏部分。虽然大家都忙于自己学业上的事情,但每周还是会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聚在一起复盘讨论、读诗鉴诗。

 

恰是冬季,每当在寒风萧瑟的夜里走近那一方温暖明亮的桌台,似乎便有一双手在一件件地为他们卸下挂在身上的疲惫。他们谈论诗歌,字字斟酌地写鉴赏,研究怎么更好地引导孩子们理解和体会。有时也谈谈心事,互相倾诉,气氛自然而温馨。

 

那时候,春萌刚上博一,原来身边的好朋友都不在人大了,有时候她会感到孤独失落,状态不好。每周和他们在一起,就像是潜泳者浮上水面汲取一口氧气,给了她许多能量。


拿着诗歌读本的孩子们


今年暑假,春萌在“是光”组织的第一届“种子教师成长营”做助教。她与乡村教师们一起在亭台上读诗,与晨间初醒的万物交换默契;一起参与到每一天的诗歌课堂培训中,探索优化改进的方式;也一起和着晚风围炉夜话,听老师们诉说自己教学路上的困扰和心事。春萌第一次深入到这么多乡村教师当中,老师们有的活泼可爱,有的心思细腻。和春萌从小到大遇到的许多老师一样,他们为教育尽心尽职,只是在课堂教学之余,他们有更多需要处理的琐事,很不容易。


是光诗歌第一届“种子”教师成长营

 

在不久前刚结束的月捐节里,春萌负责统筹工作,在每个时间节点推进各项工作的展开。她感觉到“是光”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十分高效,第一次跟进月捐节工作,她看了一遍之前的资料便能清楚地了解需要做什么以及需要额外注意的地方。最近,她和意寒、浩天的“天日昭昭”小分队又合力组织了是光“诗人来了”系列讲座,准备每个月请一位诗人老师来和诗歌教师聊聊……






“种子”教师成长营

的合照


 

在诗歌读本《不爱说话的河》开篇,春萌在“编者的话”里引用了诗人王家新老师的话:“好的诗歌,一定要真,但又要出人意外,能够如梦初醒般地唤醒我们的感受。”她希望读本中入选的每一首诗歌,都如“一场如梦初醒的意外”,唤醒读者生生不息的思考和感动。

 

春萌在“是光”,就像置身于这样的诗中,充满惊喜与想象。行路漫漫,水面翻涌的浪或粼粼的光,都映衬着生活的诗意。


 

采访


by 丢丢


手记

初见春萌,是在教师营结束前一天晚上。乡村教师、志愿者和“是光”的工作人员围坐在烧烤摊,春萌就着桌上的陶器给大家介绍家乡大理烧陶工艺。她讲话清晰,很有逻辑,语气沉稳,却很能抓住听者的注意。我一时以为她也是教师。


总觉得用“有气质”来形容一个人太过笼统抽象,于是试图去细细感受春萌身上那种气质的内涵:或许源于诗书的积淀,或许源于长久的理性的思考,或许是对一项事业流露的出自真心的喜爱和不可遏制的兴趣,也或许如她在朋友圈致谢中勉励自己的那样,是“坚决护持真善世界”的决心。

    丢丢     


 

 

成员 |杨春萌   撰文 | 丢丢

校对 | 青雨&田田

编辑 | 馨文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公众号如需转载或使用文章
请在对话框后台输入“转载”,联系授权 


Read More

[孩子的诗] 《转笔刀》 | 《云朵》 | 《勇气》

[成员专访] 徐太颖:我用长夜找寻》


关于我们

昆明市呈贡区是光四季诗歌青少年服务中心(简称“是光诗歌”)是国内首家且规模最大的乡村诗歌教育公益组织。从2016年10月开始,“是光”通过为当地教师提供诗歌课程包和培训,解决乡村孩子缺乏心灵关注和情感表达渠道的问题。截至2021年9月,“是光”已经服务中小学1200余所,110000余名孩子有了人生的第一节诗歌课。

点击这里,进一步了解“是光”


支持我们

↓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是光”月捐计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是光诗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