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歌实现乡村孩子自由的情感表达 | 第 1373 期诗歌是浪漫的起源,它承载着人类的充沛情感。为分享诗歌的温情,栏目「留声」与您见面。
在本栏目的每期推送中,我们都将会与您分享一首由是光诗歌的读诗志愿者朗读的动人诗歌,以及他们录制朗读音频背后的小故事。这些朗读音频将用于是光诗歌的课程教学。截至2022年9月,已有130000多名孩子在晨读课上听到了他们的声音。
今天为大家读诗的是志愿者小七,所朗读的诗歌叫做《为什么》,来自“是光”小诗人刘钟湘。让我们一同聆听,愿温柔的诗歌流进你的心里,为你带来柔软与爱。
刘钟湘,“是光”小诗人,家在广东。小诗人自述喜欢诗歌,因为诗歌给她带来了很大勇气。10岁时,她写下了这首小诗,“我写这首诗时很开心。我想变成冰,让人们雕出各种精美的冰雕;我想变成水,滋润花草树木;我想变成雪,能听到小朋友们玩雪时的笑声。”“大家好,我是小七,一名努力保护头发的大学生。很喜欢读书、发呆、散步、看海,很开心可以为‘是光’的小诗人们读诗,阅读大家真诚又深情的文字是我平凡生活中期盼而确定的幸福。”小七上高中的时候,在某个用来积累作文素材和人物案例的APP里第一次认识了是光诗歌,得知了康瑜老师的故事,还被小诗人写的诗深深打动。当时,有一首诗歌是这样写的:“老师/如果你是礁石就好了/那我可以变成海浪去拥抱你/但你是天上的星星啊”,这样真挚的情感流露,像一记直球,触动了小七心中最为柔软的部分。后来,小七便经常把是光诗歌当成素材写进作文里。诗歌虽然不是高考评价体系所囊括的文体,但在小七的笔下它摇身一变,以故事和事例的形式得以精彩呈现。在小七看来,诗歌是一种主动的、创造性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对孩子们来说,诗歌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美的启蒙。因此,她觉得是光诗歌正是从一个特别且必要的角度来支持乡村的教育事业。参加公益,源于同行。小七对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一直保持着很强的行动力,也很喜欢通过公益去了解和认识更多的人,听到他们的故事,并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能够真实地帮助一些人。在大学期间,她一有时间就会去做义工,比如去给贫困的小朋友们上课,去做一些健康科普教育。她也喜爱图书馆的氛围,因此除了常去借书阅读,她也会积极参与图书馆的志愿服务。小七认为应该更多地走到实践中去看一看,一方面自己会得到一些启发,另一方面这种陌生的连结也带来一种奇妙的感觉。同时,她相信“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小七参与是光诗歌的音频征集活动便始于热爱,而且只要可以,她愿意一直陪伴小诗人们度过接下来的更多春夏秋冬。“写诗需要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乐于感知的心灵。希望大家一直保持这种对生活和身边事物的洞察力与同理心,能够更多地表达和记录下最自然的情感流露,更多地发现和享受表达之美、感受之美、领悟之美。愿每个人都可以在诗歌中,探索世界,找到自己。”
音频 | 小七 采访人 | 庞庞
封面&编辑 | 可馨 校对 | 王伉
昆明市呈贡区是光四季诗歌青少年服务中心(简称“是光诗歌”)是国内首家且规模最大的乡村诗歌教育公益组织。从2016年10月开始,“是光”通过为当地教师提供诗歌课程包和培训,解决乡村孩子缺乏心灵关注和情感表达渠道的问题。截至2022年9月,“是光”已经服务中小学1400余所,130000余名孩子有了人生的第一堂诗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