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占有物品的时候,物品也在占有你!



“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

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

是不需要花钱买的。”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名著《瓦尔登湖》百年前的娓娓道来,却在当今时代的浮光掠影中显得越发深刻。


在消费时代背景下,极简主义(Minimalism)生活方式正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与精英阶层的自我选择。“如果可以,我想购买简单”——这不是“苦行僧”式的自虐,而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经济环保而又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


1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她们看起来朴素,崇尚一切从简,经常被当成“另类”。


这些自嘲为“另类”的女孩,还有另外一个名字:


极简主义者。


她们认为:衣服不必花哨,简单、耐久、实用就好。


白、灰、蓝,素色百搭款,极少装饰和花边。对崇尚极简的女孩来说,干净的纯色才是历久不衰的经典款式,耐久和实用是第一硬指标。


更重要的是,崇尚简单并不意味着降低生活质量。


苹果公司神话的开创者史蒂夫·乔布斯,一生信仰“少即是多”,《乔布斯传》里描述他年轻的时候因为觉得家具不好看,房间里除去一盏灯再无其他。


但他过得不好吗?并没有,一生他都做着改变世界的事,精神富足,即便家中空无一物。


数十年来永远是同一套装束:单色高领衫、普通的牛仔裤和板鞋。


这样简单的设计,其实出自日本著名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之手。“无结构模式”的服装理念,看似平凡无奇的装束,所流露的禅意令无数人为之倾倒。


最精湛的工艺不害怕折旧,最简单的设计不会落后于潮流。


行为和言语始终保持一致的乔布斯,还有过这样的思考:“苦行和极简让人更加敏锐,匮乏即是富足,自律产生喜悦!要明白一个大多数人不知道的道理:物极必反!”


这就是极简主义者的信念:数量做减法,质量做加法。


极简主义者们:希望能过上一种“不役于物”的生活。


她们的生活方式遵循“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有意识地提升我们最重视的一切,摆脱妨碍它的任何东西。”




2

你占有物品的时候

物品也在占有你


人和物品的关系,其实是人内心的显现,你占有物品的时候,物品也在占有你。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人放下的越多,就越轻松。


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的女主角麻衣,对整理东西有种偏执的热爱,包包衣服排列整齐,搭配一目了然;厨具餐具各归其位,做饭才从橱柜里拿出;遥控器纸巾盒都安静摆在柜子里,需要用才拿出来。


维持这样的状态,难免和家人发生冲突。


当麻衣扔掉奶奶准备拿来喂鸟的布丁杯时,她俩再次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在两代人不同的生活态度面前,麻衣坚持:只保留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一旦买了就好好保养,为长久使用而用心维护。


“需要的东西好好使用,不必要的东西早日断舍离”,是最好的生活态度。


举例来说:当你要阅读的时候,面对的是一张堆满杂物的书桌,你需要扫开这些东西,腾出一个看书的地方……相比之下,如果书桌上只有一个台灯,一本笔记,一支笔,连阅读的心情都会愉悦许多。


这不仅符合极简主义审美,更是懒人的福音。


人们往往是囤积了一批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登场的杂物,把家里活生生折腾成一间仓库,既占空间,又增加自己收拾整理的压力。


相比之下,简约、温馨、舒适,才是居家空间最高的追求。



3


谨慎的拥有,

珍惜的使用,勇敢的舍弃


极简主义者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对她们来说,眼花缭乱的关系网只会把生活搅成一团社交的碎片。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无疑,简化信息来源是一件相当重要的工作。


没有多余的APP,没有吵闹的推送,没有杂七杂八的关注列表。


极简主义的核心其实是:找到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所谓的极简生活,并不仅仅是所谓的“乞丐式”穿搭、简化物品、削减人际交往,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找到并贯彻对自己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


梦想、事业、家庭、朋友、信仰、美……每个人都有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在去掉了所有喧嚣繁杂之后,我们可以把时间积聚起来,在自己最喜欢的道路上前行。


这就是“精神上的极简主义”。


那些奉行极简主义的人,丢掉的不仅是不必要的杂物和社交关系,更是生命里一切不必要的干扰项,让她们找到最轻松、最有意义的生活。



(THE END)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喜悦心自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