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何小鹏:最重要的是节奏感
“口号没有用。昨天有人说,不要随便说 all in。”
采访 | 王海璐
文 | 程潇熠、程曼祺
编辑 | 程曼祺
新的新造车企业入场,比 5 年前更难了
《晚点》:关于小米造车,雷军是怎么跟您沟通的?
何小鹏:打电话聊天。挺好的。我从头到尾建议雷总做。
《晚点》:从头是从他刚投资的时候开始?
何小鹏:(从)没投资(开始)。
《晚点》:有种说法是,未来 5 年汽车行业会快速进入淘汰赛,头部的几家车企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复刻手机行业的格局。有新造车公司提到,到 2025 年要造 100 多万台车,你怎么看?
何小鹏:我现在比较少用手机比喻汽车。现在慢慢觉得,手机和汽车差别还是蛮大的。手机是快销品,它对品牌、交付、品质的看法,很多(跟汽车)都不一样。手机的中国化和全球化有很大不同,供应链的风险管控跟汽车也不太一样。这些就会导致你的产品、生产、物流、品牌、市场、销售、店的布局都不一样。
2025 年是新造车企业和新兴造车企业、老造车企业分晓的主要时间点,这时候上去的比较明显,下去的也比较明显。在中间的,可上和可下还不明显。至于那个时候会有多少台车,每家都有心中的目标,各自努力。
《晚点》:老汽车品牌、新汽车品牌,和新兴汽车品牌,今天下场造车和 5 年前造车相比,市场、竞争、资本环境有什么差别?
何小鹏:Time。今天如果一家类似 6 年前出来的(造车新势力那样)车厂,没有技术积累、资本积累,再进来,大家会觉得很难。
车不像互联网和快销品。互联网和快销品,到了最后,裂变速度真的很猛烈。消费产业一直相对比较简单,很难裂变,裂变需很长的时间。
《晚点》:有人觉得智能化时代会加剧裂变的速度,就像手机一样。
何小鹏:这是肯定的,但是核心是,什么叫好的智能企业。现在有很多(人)的逻辑我是不认同的,比如把一个车用了很多好的硬件组合——FF 就是这样,即使 2021 年来看,它的硬件也不算低端,好的硬件组合代表有想象力吗?可能有,绝大部分是反例。
《晚点》:今天下场造车,和 5 年前相比,是更难还是更容易了?
何小鹏:我觉得对于全新的、没有基础的公司肯定更难,因为今天竞争激烈了。你以前花 100 块钱获得的人才,今天要花 200 到 300 块钱。第二就是时间有限,对于全新的公司一定更难。
大公司还有一波机会,下半年说不定还有一些大公司说我们造车了。如果原来有技术积累,就会好很多。苹果 2015 年招汽车人,2016 年开始有团队,2017年已经换了一个团队,到现在已经有 6 年的积累,这个积累是一步一步走上来的。
《晚点》:有可能抄近道吗?因为现在有些供应商起来了,说可以做智能坐舱和自动驾驶集成的方案,用这个方案快速实现智能化。
何小鹏:我觉得达到当时 70 分的速度变快了。但那时候的 70 分,现在可能是不到 50 分。在这么复杂的软硬件组合里,想走捷径意味着,将来某个时候你会走弯路,这是公平的。
《晚点》:你们在智能化方面投入很多,但有些车企接下来的计划比你们更加疯狂,比如要自己做芯片、OS。小鹏是怎么思考的?你们做什么、不做什么?
何小鹏:口号没有用。昨天有人说,不要随便说 all in。随便说不计成本吗?这是创业企业最难的。我觉得现在新的大公司来造车,在这个行业算创业企业,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节奏。今天你做三件事,明天做另外两件事,后天做后面两件事可能更好。我觉得好的创业企业,最后对于节奏的把握都非常好,当然也有运气在。
《晚点》:小鹏有打算做自己的芯片和 OS 吗?
何小鹏:目前如果我们要做肯定会跟大家说的。
小鹏 P7 的辅助驾驶渗透率在 50% 以上
《晚点》:您平时开小鹏 P7,会用开启 NGP 辅助驾驶功能吗?
何小鹏:我实际上用的 NGP 没有我们平均数那么高,因为我现在经常会客,让司机开,司机是不愿意开 NGP 的。这个问题我批评过不止一个司机。我心里感觉,第一,他们觉得不可控。第二,他们开车绝大部分都不在高速上。还有一个潜在原因,如果将来都是(自动驾驶),司机的工作是不是有点压力。
我上下班自己开车。我到公司非常近,看都能看得到。全是城市路段,没有高速。我们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产品都会有城市 NGP 了。那就很棒了,现在的 NGP 主要是服务高速。
《晚点》:有效数据是自动驾驶行业的关键壁垒,在这方面特斯拉遥遥领先,而且在以最大的速度增长。特斯拉会和我们的差距越来越大吗?中国车企想要赶超,还有什么机会?
何小鹏:你的第一个问题我认为是正确的。但我认为绝大部分整车厂没有理解数据能产生什么价值?为什么更多数据产生更大价值?我们认为,大的数据是更有价值的,就看你怎么布局。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今天从我们的数据来看,自动驾驶在中国的接受度比我想象的高。某友商最近自己也说,他们(在中国)的渗透率在 1~2% 之间,海外是 7%。
《晚点》:你们的渗透率(已激活 NGP 功能的车辆中,使用了 NGP 的里程占可用该功能的里程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何小鹏:P7 是 50% 以上。
《晚点》:等于说你们的车主非常信赖你们的车?
何小鹏:我们很高兴看到,但是也有很大的压力,因为要把它做得更好。
《晚点》:最近一些车企传出了自动驾驶 “失控” 的消息,你们有去分析过那些案例,都是因为什么原因吗?
何小鹏:很多种原因,大部分我们所看到都是识别错误。车的深度学习从来没有学过这个东西,它不知道这是什么。这是摄象头的逻辑。它看到一个东西,但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
《晚点》:你们是怎么做安全冗余的?
何小鹏:我们后面的车,高等级的会用到激光雷达,这就是安全冗余的一部分。第二,现在 OTA 会把更多的摄像头都整合起来,最开始的 NGP 只整合了一部分摄像头,没有整合全部。比如说 5 月份我们又会将远距离摄像头整合起来,可以看到 250 米以外的某些场景。但是也可能会碰到一些挑战,比如说今天我们不敢确定,地上井盖被偷的情况下怎么办,这是我们后面要去做的事情。
《36 氪》:视觉的方式,或是说特斯拉的方式,会是自动驾驶一个主流的方案吗?
何小鹏:我们不认为。我们今年第一个量产(激光雷达的车),规模会很大。我们是 2019 年开始策划用高精地图,包括用激光雷达,而且很有可能是明年全球用激光雷达最多的整车厂。因为我们的车后面全部都带激光雷达。
我们下一款车就没有 xPilot 2.5了,都是 3.5。再往后的车,如果到了 4.0,可能就没有 3.5,你可以选择没有自动驾驶,也可以选择最高等级的辅助驾驶。这点我们是蛮相信互有好坏,因为人的眼睛和大脑跟机器的眼睛、大脑是两种不同的体系,我觉得激光雷达实际上跟它们一起,一个是左眼一个是右眼,可以使整个辅助驾驶安全性大大提高。
三年之内,只做软件自动驾驶的公司面临转型挑战
《远川》:您 2017 年去过硅谷,那时您觉得自动驾驶行业有很大泡沫,这两年尤其是疫情之后,每个月都有自动驾驶拿到巨额融资的消息出来,您觉得这个原因是什么?还是存在泡沫吗?
《晚点》:这个事是对小鹏打造品牌有好处,还是真的把它当成一个生意去做?
何小鹏:真正的生意,独立融资。
《晚点》:为什么不专注在把手上的事情做得更好,再开始下一步,就像您说的,有节奏感地推进?
何小鹏:这就是节奏感,你在外面搭一个数百人,将来到两千人的团队,这是节奏感的问题。
《电动星球》:有没有想过目前小鹏最需要突破的障碍是什么?很多人会觉得小鹏走得很顺。
何小鹏:哪里?我们压力一大堆。
《电动星球》:好像没有挨过所谓的生死关头。
何小鹏:我们哭的时候你不在场。
《电动星球》:所以就很好奇,你心目中目前认为小鹏最需要解决的东西或者需要突破的东西是什么?
何小鹏:打好基础。
《电动星球》:这个基础包括组织架构、内部人员吗?
何小鹏:很多,比如说组织上过一万人,一万人管得好可以到三万,三万如果再管得好可以到十万,组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 FIN -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晚点 LatePost》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