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晚点独家丨阿里调整中国数字商业板块:淘宝天猫全面打通,聚焦客户价值

晚点团队 晚点LatePost 2022-05-16

戴珊上任后的第一个大动作。



文丨管艺雯

编辑丨宋玮

 

 

自阿里巴巴去年底宣布升级为 “多元化治理” 的组织战略之后,中国数字商业板块首先迈出了调整的第一步。

 

《晚点 LatePost》独家获悉,2022 年的第三个工作日,戴珊(花名:苏荃)正式担任阿里中国数字商业板块分管大总裁的第 6 天,她在内部发布邮件宣布调整,具体如下:

 

  • 淘宝事业群和天猫事业群融合为 3 个中心,分别是用户运营及发展中心,由玄德负责;商家维度成立产业运营及发展中心,由吹雪负责;成立平台策略及运营中心,由思函负责。

  • 淘宝直播和淘宝逛逛将继续单独运营,分别由道放和千城负责。

  • 犀牛智造等创新业务将继续采取业务总裁分管制。

  • 阿里妈妈将继续由家洛负责。

 

阿里新组建的中国数字商业板块,包括了大淘宝(淘宝、天猫、阿里妈妈),B2C 零售,淘菜菜,淘特和国内贸易(CBU)等一层组织。

 

这次的调整,主要集中在淘宝和天猫体系,意味着淘宝和天猫将全面融合。多位阿里员工表示,戴珊对大淘宝的调整比他们预想得都要快,也更彻底。作为唯一一个还在负责一线业务的十八罗汉(阿里最初创业的 18 个人),戴珊擅长调兵遣将和调配资源。

 

戴珊,是阿里的第 11 号员工,员工们习惯称呼戴珊为 “MM”。她是马云在教师生涯带领的最后一届学生,从 22 年前阿里创业之初就跟着创始人马云。在 2017 年初出任 B2B 事业群业务总裁之前,戴珊负责的多为销售、市场、客服、人力资源等职能岗位。

 

一直以来,相较阿里的淘宝、天猫以及本地生活等业务,戴珊作为一号位的 B 系并不太受外界关注。但在最近两年,情况有所变化,无论是年度买家超过 2.4 亿的淘特,还是去年 3 月整合阿里内部多条社区团购业务后成立的淘菜菜,都让外界看到了 B 系的战斗力。

 

从分管业务的重要程度来看,戴珊目前掌管着整个阿里营收占比三分之二的业务,在阿里的地位和重要性快速上升。

 

《晚点 LatePost》了解到,戴珊在 2021 年末面向中国数字商业板块的高管会议上,要求淘宝天猫全面回归客户(消费者和商家)体验的打造。

 

 

淘宝天猫全面打通

融合为 3 个中心

 


此次调整最主要的变化是将淘宝天猫全面打通,设立 “3 + 2” 的组织设计 —— 从原来两个独立的淘宝事业群和天猫事业群,融合为 3 个中心;原来设立在平台业务之下的淘宝直播和淘宝逛逛 2 个内容电商业务,此次调整后地位提高,负责人直接向戴珊汇报。

 

3 个中心分别面向用户层面、商家层面和平台层面,三个中心的负责人均向戴珊汇报。

 

用户层面,成立用户运营及发展中心,由玄德负责。负责开发和运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包括 88VIP、省钱月卡、红包卡券等在内的会员产品,以及用户增长和店铺产品等商家工具。

 

商家层面,成立产业运营及发展中心,由吹雪负责。这是整个淘宝天猫最核心的业务,整合了过去淘宝和天猫覆盖的十几个大行业和聚划算、天天特卖等业务。

 

戴珊在邮件中强调,该中心将从行业运营转向产业运营,更加深入产业。也就是说,过去阿里单纯帮助商家卖货,接下来还将和商家一起把产业做大,比如目前渗透率还不高的生鲜、旅游、家居等品类。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不排除这个中心和 B 系业务进一步整合。

 

该中心负责人吹雪是一名老阿里人,最早是淘宝彩票和淘宝教育等淘宝非核心品类的运营。2018 年 3 月,吹雪出任了新成立的天猫消费电子事业部总经理,2020 年底管理范围扩大到整个天猫行业。从负责消费电子到掌管整个天猫淘宝最重要的产业运营,吹雪用了不到四年。

 

平台层面,成立平台策略及运营中心,由思函负责。该中心负责开发和运营千牛等商家运营、营销工具、搜索产品等,同时还将设立专门负责中小微商家成长的团队。

 

一位阿里人士称,全面打通淘宝和天猫,并设立 “ 3 + 2 ” 的组织,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和客户价值。

 

天猫的前身是淘宝商城,诞生于 2008 年 4 月,最初是淘宝网旗下的各种品牌企业向消费者售卖商品的一个频道。到了 2011 年,为加强品牌认知度,与淘宝网的 C2C 商家做区分,淘宝商城从淘宝网分拆独立,并在第二年更名为天猫。

 

时隔 11 年后,淘宝天猫再次走到了一起,这也符合商业逻辑。这 11 年间,淘宝和天猫的产品运营长期集中在淘宝一个 App 中,而商家端的运营却一直由两个团队负责,此前淘宝 C 店商家由张凯夫负责,天猫 B 店商家则由吹雪负责。

 

一位阿里人士称,放眼国内和全球互联网,区分品牌商家、个体卖家,好像也只有阿里是这样做的,“(这)已经显得不符合行业实际情况,自己给自己搞局限了。”

 

 

增长不再是阿里电商唯一重要的事

 


在 2021 年末的阿里投资日问答环节中,不管是围绕淘特、淘菜菜还是对淘宝的期待,戴珊都反复提及 “消费者体验” 和 “价值创造”,她说,“消费者体验是最后能赢得消费者尊重的选择。”

 

戴珊高度重视客户体验,这也是她在 2022 年对淘宝天猫体系的期待,她希望自己负责的业务和产品,能让更多消费者喜欢,让更多消费者在使用时,能够有 “ WOW / 哇哦” 的感觉。

 

增长已经不再是阿里电商最重要的事了。去年第一自然季,过去一向注重业绩增长的阿里首次提出要将所有新增利润全部进行再投资,这意味着阿里终于下定决心,要像个创业公司一样,在有潜力的业务领域加大投入。

 

在截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的一年里,在阿里的中国零售市场平台中购买过的人数已经达到 8.63 亿,这意味着阿里在持续获取新用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留住最有价值的用户。

 

消费者在平台上的购物体验变得更加重要。从 2021 年开始,阿里已经开始从一个超级 App 转向推出 App 矩阵,帮助阿里满足各类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典型如淘特 App 之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闲鱼 App 之于有闲置交易需求的消费者等。

 

增加内容也成为过去一年淘宝的主要变化,淘宝直播在这期间的累计观看用户数增长超过 6000 万,短视频也成为淘宝首页信息流的主要内容之一;《晚点 LatePost》了解到,阿里的搜索正变得更加垂直,围绕不同的搜索词和不同的品类,会呈现出千人千面的结果。

 

商家的体验也是阿里客户体验中的重要部分。在去年底的投资者日上,CEO 张勇称,2021 年以来,淘宝天猫平台陆续推出生意参谋等商家运营工具免费等超过 30 项商家扶持举措,阿里已至少为商家降低经营成本约 150 亿元人民币。

 

过去一年,阿里称其为服饰、快消、消费电子、家装等主要品类的商家带来超过 1 亿新客。大淘宝还启动了中小商家普惠计划,预计将覆盖 100 万商家,过去一年销售过百万的淘宝店铺增加了 15 万家。

 

淘宝天猫体系的调整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中国数字商业板块、海外数字商业板块以及整个阿里,都还会陆续调整,《晚点 LatePost》会持续报道。



- FIN -




晚点团队出品


更多内容,点击下方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