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古人如何治疗 “高考” 后遗症

国医国药 中道生命文化 2023-04-14


今年的高考因为疫情已经推迟到现在,高考学子们正在紧张战斗中。过两天这种身心紧张的状态将结束,学子们必将个个如释重负,然而高考的余震仍牵动着众多学子与家庭的心。


部分学生因无法适应高考压力的瞬间释放,“高考后遗症”不请自来,给学子们和很多家庭带来无尽的烦恼。

1



什么是高考后遗症?


考生高考后由于受高考压力或其影响所产生的一系列不正常或不良反应。这种现象如不及时开导或进行心理咨询等会产生一些难以预料的后果。



2



高考后遗症的表现


【症状一】:过度兴奋


考后的瞬间压力释放,导致很多考生过度放纵,让自己长期处于极度兴奋与狂躁中,譬如过多应酬、聚会狂欢、暴饮暴食、沉迷娱乐等行为,而兴奋过度的后果,便是身体上超额负荷和精神上极大空虚。





【症状二】:茫然抑郁


高考后的长假,易让很多学生产生生活失去目标、动力和希望的迷惘感;这期间,若学生认为自己发挥的不理想,还会表现出寝食难安,情绪抑郁的表现,严重者短时间内出现身体不适、恶心、难受、呕吐等感觉。

【症状三】:焦虑紧张

这类考生把高考看得很重、经常有挫败感,将高考与前途挂钩,认为高考失利就是未来前景黯淡,进而放大痛苦的情绪体验,带来较强烈的紧张感、挫败感。与父母、亲戚或朋友交谈时,时常表现出不自信、懊悔的身体语言。


3



看古人如何治疗“高考”后遗症


50多岁的范进屡试不中,猛然听说得中举人,喜极而疯,一边拍手,口里高叫“噫!好了!我中了!”一跤跌在池塘里,挣扎起来,两手黄泥,一身湿淋淋的,披头散发,鞋也丢了一只,仍不停地拍掌,高喊“噫!好了!我中了!”在家人悲伤和邻里的惋惜声中,一个报喜官差出主意,找一个他平素最害怕的人抽他一记耳光,并对他说他不曾中,就能治好他的疯病。于是人们找来范进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户,他仗了仗胆子打了这个“文曲星”一个嘴巴,还真的让女婿清醒过来。

吴敬梓在小说《儒林外史》里精彩演绎了一个“高考”后遗症的故事。其实在那个时代,范进们的“高考”后遗症还真不少,不过这些真实的事例中,一些医生还采取了更为巧妙的法子去医治。 据清刘献廷《广阳杂记》记载:明朝末年,高邮县有一个叫袁体庵的人,是个很有名的医生。一天,有个书生在乡试考中了举人,高兴至极发狂,整天大笑不止,前来求他医治。
袁体庵仔细看了来人,略思片刻,吃惊地对他说:“不好了,你的病没法治了,过不了几十天就会死去。你还是快快回家吧,晚了就怕来不及了。”说着,袁体庵写了一封信,递给新举人,“你回去路过镇江时,把这封信交给当地的何医生,让再给你看看,也许还有救。”
新科举人来到镇江时,他的病却意外地好了。他还是找到了何医生,把信交给了他。何医生看完信又递给举人看。只见信中写道:“这位举人因高兴过度而发狂,所以心窍开张而不能闭合,这种病不是药物和针石所能治好的。因此,我用危言让他害怕,并以死来吓唬他,使他的心情忧愁抑郁,这样心窍就会闭合。等他到镇江时,病就该痊愈了。”新举人看罢这封信,十分佩服地面朝北方拜了两拜,然后离去了。


从范进到这位新科举人,治疗的办法不同,但是效果一样,心病还需“心药”医,这就叫精神情志的调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理疗法。《内经》里就提出了“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悲胜怒”的五情相胜理论,显然袁体庵大胆运用于实践,效果显著。
在使用心理疗法上,历史上还有一例,也是中了举人后的病症。这次的医家可不是一般人,他就是清代的名医叶桂——叶天士。据清代青城子《志异续编》记载:某省督抚的儿子,刚满20岁,就高中举人,前来贺喜的挤破了门。谁知,没几天,这公子哥乐极生悲,忽然双眼红肿,疼痛难忍,一天到晚喊叫不停。督抚便请来了大名鼎鼎的叶天士。
叶天士诊看后说:“眼病倒没啥,很快就会好的。可怕的是,7天之内,你的脚心必定生疮,一旦疮毒发作就没法治了。”因为都知道叶天士医术高明,不敢不信,这公子哥听得此言,非常害怕,恳求叶天士救他命。叶天士说:“好吧,你就按我的法子试一试吧。”公子哥连连点头。叶天士接着说:“你平心静气地坐着,用自己的左手按摩右脚心360遍,再用右手按摩左脚心360遍,每天这样做7遍,等过了7天以后我再来看。”
如是,七天以后,又把叶天士请来。公子哥说:“眼病果然像你说的那样很快就好了,但不知疮毒是否还会发作?”叶天士笑着回答:“我前几天说的毒气发作是骗你的。你现在富贵双全,事事心满意足,而害怕的就是死。因此,只有用死来吓唬你,才能使你消除杂念,专心注意你的脚。同时,用手按摩脚心,能引火下行,这样眼病自然好了。否则,心越燥,眼就越疼,即使天天吃灵丹妙药,又有什么用呢?”叶天士的心理疗法取得了成功。督抚看着儿子的病好了很高兴,赠送给叶天士很多礼物。
古代名医们治好“高考”后遗症的故事,今天读来还是挺有趣的。眼下,今年的高考结束后,我们衷心希望考生们正确对待“中榜”和“落榜”。其实,人生处处有蓝天,只要脚踏实地、心向前方,都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推荐阅读:

提心吊胆是致病的根源,无意识紧张偷走了我们的健康



关于我们

☯古圣言: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我们致力于成为优秀的新媒体医学学习传播平台。敬请一如既往的关注我们,与我们一道体悟生命智慧

☯咨询微信13810949871 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欲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二维码识别求关注

喜欢,就给我一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