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医育儿经:孩子的问题,病因却在父母身上!




在中医诊所里,经常看到因饮食无度而搞坏脾胃,而没有食欲的孩子;经常腹泻久治不愈的孩子;动辄就发热咳嗽的孩子;体重超标,严重肥胖的孩子……

在这些无辜的孩子身旁,往往都有一群疲惫不堪的家长,最常听到的抱怨就是数落自己的孩子不省心,比如,“喂他吃饭就像打仗一样”、“没点抵抗力,动不动就感冒了”,“出门都要人抱,根本不想走路”……

然而父母们却不一定知道,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多半都是他们爱孩子的方式出现了问题。

 小儿养生要注意保护好阳气 

若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年,儿童时期即是一年的春天。春天对应于五行的木,孩子得木气而生机勃发。

我们知道,顺应天地自然规律,春天的养生就是养阳气的生发。同理,孩子养生,也要把阳气养起来。

而阳气最怕寒邪,寒邪侵袭,阳气先虚,因此说,孩子首要避寒。但现在的家长经常以慈爱之名,来伤害孩子的阳气,比如经常给孩子吃冰淇淋、喝冰冻饮料,包括一些生冷的食物、牛奶、水果等。

 这些东西,偶尔吃一两次,阳气充足健壮的孩子还可以抵抗下。但是过食寒凉,那么,即使是健壮孩子的脾胃也会受伤,继而让肾受伤,孩子体质也渐渐变差,经常感冒生病,生长速度变慢了,厌食挑食了,而且发展出各种慢性病。

 避免过度关爱 
 
以前养孩子,多是放养式的,父母要劳动,没有精力过多地照顾孩子,但孩子生病的却不多,即使感冒发烧了,也多是自愈,而不会滥用药物。

现在孩子成了家里的宝贝,对孩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虽然孩子得到了关爱与照顾,但过度爱护,让孩子变得异常脆弱,不仅情志发展缓慢,而且自我的免疫力下降,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小儿的穿衣原则 
 
经常看到许多孩子穿得像个“充气球”或“不倒翁”一般, 这种做法虽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但实际上是一种对孩子“失衡的溺爱”。


因为,小孩阳气蓬勃(生长旺盛),稍微穿多,或者蹦跳一会便容易出汗,汗出多,毛孔敞开,风寒即可长驱直入。所以,要想小孩少感冒,就得科学穿衣。

我们应该根据季节温度的变化适度、循序渐进地为孩子增减衣物,在此给家长们推荐“两凉三暖”的原则。

两凉:头凉,心胸凉。头部为诸阳之会,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地方,如果捂得过热,会导致头晕心烦,火热过盛。因此,头部保持有凉爽的感觉即可,切不可太过保暖。

心胸部位为宗气所在,小儿心有余,穿得过厚,不仅会压迫到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还会引起心烦与内热。所以,应该保证孩子的心胸凉。
 
三暖:肚子暖、后背暖、脚暖。肚子是脾胃之所,小儿常脾胃不足,着凉就容易肚子疼,损伤脾胃功能,影响到营养的消化吸收。因此,一定要保证小儿肚子暖。

后背有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足太阳膀胱经主表,如果受寒受风,就会引起感冒。因此,保证后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大大减少感冒的发病。

脚部是人体的下端,属阴,寒邪易从脚下生,因此,一定要给孩子脚部保暖。


 保护脾胃运化 
 
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里说:“小儿多病伤于饱。”现在的家长娇惯孩子,经常各种吃的一大堆,随时随地满足孩子的口腹之欲。但是过杂过多的食物会让孩子的弱小脾胃不能有规律、有节奏地运化。

结果有的孩子越吃反而越瘦,体质越来越差了。

更严重的是,脾受伤之后,身体的生长代谢功能自然受损,就没有正气来护卫身体健康了

长此以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小儿疳积”,即吃的东西消化不掉,“积”在身体里,导致小儿日益消瘦,肚子又很大,身体发育处于停滞状态。

另一种情况就是我们临床中常见的饮食不节,日久伤脾,进而伤肺,从而导致咳嗽、感冒频发。因为“脾为肺之母”,母病及子,脾伤了,一定会影响肺的正常功能。

 慎重就医 

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稍有风吹草动,就得马上就医,甚至认为吃药不如输液见效快。

而输液在国外早已禁止,能够口服就不打针,能够打针就不输液,这是国际上的医疗常识。但中国呢,却反着来,能够输液就不打针,能够打针就不吃药。

根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一年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每年输液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

而这些寒凉的化学液体进入最多的群体又是谁?是中国的孩子!中国的孩子承担了输液80%的伤害!


孩子为稚阳之体,其阳气本来就弱小,这些寒凉的液体就算喝到成年人的胃里,胃也会觉得不舒服,何况强行输入小儿的血管!

万物遇温则行,遇寒则凝,寒凉进入血脉中,血液必定流动减缓,接着就会出现面色变暗,手脚变凉,食欲变差,精神不振,于是就会反复感冒发烧。

生活中不少孩子的面色或是萎黄,或是青暗,总之,不够红润,这都是伤了阳气,阳不足的表现。虽然孩子精神还可以,但稍吹点风寒,就很容易感冒发烧。

有的孩子一去幼儿园或学校就生病,这些都是阳气变弱,卫外不固的表现。西医认为是免疫力下降,中医则认为是正气不足,营卫失调。

关于小儿治病

 小儿生病最好治 

阳气是孩子健康的保证。孩子生病了,不管是外感还是内伤,都要重视养阳,要温养阳气,以宣发透邪为主,而绝不能滥用寒凉。

寒凉药物的危害有两条,一则伤阳,阳气一伤,体质即下降;二则寒凉会遏制邪气外透,导致病情缠绵难愈。

聪明的妈妈在为生病的孩子选择医疗手段时,最需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笔者的观点是,每位年轻的妈妈都有必要学点中医,既可保证孩子健康,又能判断医疗的正确与否。

其实,孩子有时候很好治,因为根据笔者的观察,小孩用上药,如果对证了,几副药一定有反应,很快的。因为他脏腑娇嫩,很容易受药物的影响,对药物敏感。

但是如果要用坏了,很容易小孩就受伤了,这个受伤有可能是长期性的,比如说寒凉把他伤到了,这可能导致他长大以后一直阳气很弱,这就特别可惜。

 孩子生病最不应该选择输液 

孩子感冒发烧,可用的治疗方法很多,比如,小儿推拿、中药水煎洗澡、针刺或艾灸、内服汤药等等,都可根据具体病情或小儿的实际要求而选择,但最不应该首选的就是挂水输液!
 
输液绝非治病的首选,输液与手术一样,永远是最后的不得已的选择!


 小儿生病针灸是最佳选择 

小儿能不能针灸?某小儿发烧,建议针灸,其爷爷说,我活了七十岁,没听说三岁小儿也能针灸。针灸能治病,且特别能治小儿病。小儿一出生就能挂水,怎么会不能针灸呢?

事实上,小儿出生后即可针灸,并不限制年龄。而且,小儿稚阴稚阳,天真未散,经络敏感,其针灸的效果远较大人为好。虽针刺略痛,但可不留针。

针灸治疗的优点,一则疗效好;二则不用吃药,不伤脾胃;三则不用挂水,不伤阳气。况且对小儿来说,针灸是最没有毒副作用,又最有疗效的治病手段之一。


小儿稚阴稚阳,其得木气,生机最旺,阴也在长,阳也在长。当邪气外袭时,正邪交争,病情往往会变化迅速,其根本原因在于小儿本身的阴气与阳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说,小儿病针灸最好。

因为针灸可以实时把握小儿的阴阳状态,可以手下见功,应针取效。小儿的常见病症如感冒、发烧、咳嗽、腹痛、腹泻、惊风、纳差等等用针灸最可速效。

还有,小儿外感推拿按摩和刮痧等传统治疗操作简单,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少。每个妈妈学点中医很有必要

推荐阅读:
●生病的孩子,八成都因为伤了心
●一位妈妈的育儿经——孩子,你要懂点中医
●防止性早熟,这些食物不要给孩子吃

关于我们

☯古圣言: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我们致力于成为优秀的新媒体医学学习传播平台。敬请一如既往的关注我们,与我们一道体悟生命智慧

☯咨询微信13810949871 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欲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二维码识别求关注

喜欢,就给我一个“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