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不病,谁能病我?



导语: 潜意识总是用疾病来保护你,使你避免承受不了的负担;工作太累了,它让你感冒,休息一下;吃多了,它让你腹痛,少吃一点;它用疾病惩罚你,转化释放你的自疚、惭愧、不安;它以疾病的方式使你避开不愿承担的各种责任:病了,可以不工作;精神失常,则连法律责任都可以不负……

我不病,谁能病我?

潜意识是仁慈的,也是冷酷的

潜意识是保佑你的“神灵”,又是惩罚你的“神灵”。潜意识与整个人类的潜意识相通时,与宇宙的意念场相通时,就更表现出“神灵”的神灵。它保佑你,又惩罚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它执行裁判。

这神灵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它可以知道一切、制造一切。它不仅可以制造疾病,也可以制造事故。各种自我过失性事故,都是潜意识假你之手制造的。切菜时怎么会失手切伤手指?

在工作中操作失误怎么会伤了自己?……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情绪激动时会失手打碎杯盘碗碟,各种自我过失性事故,都是如此性质的。不仅如此,就连那些非自我过失造成的事故,也是你的“神灵”所为。

它有时鬼使神差地使你躲过了灾难,例如,你刚要乘飞机去外地,但是,路上交通堵塞,或汽车出了故障,使你误了起飞时间,结果,那架飞机遇到了空难。有时候,它又鬼使神差地使你“撞上”灾害。你明明要从那条路上走,一时心血来潮,改走这条路,正好遇到桥梁坍塌,你便掉到河中。

潜意识是具有某种预测能力的。它可以“保佑”你避免这一切灾害;然而,又可能不保佑你避免其中某个灾害。神灵的这种“选择”,就是一种裁判。

体察身心之间的联系

凡是思想中有不通的地方,往往会反映为生理的不通。

一个人遇到发愁的事,马上会愁眉苦脸,皱着额头。不要以为这时只有脸在发愁,你的整个身体都在发皱。脸上的肌肉放松,表情放松,全身的肌肉都是放松的。生命是个相互联系的物质,脸的不同部位与身体的不同器官是相联系的。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一根头发就可检测出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中医的耳针则通过对耳部的针灸,达到治疗全身的目的。

当一个人的脸在发皱时,不仅身体会发皱,五脏六腑也在发皱。什么叫“提心吊胆”,什么叫“胆战心惊”,什么叫“心平气和”,不要只把它们作为一般的形容词,这是一种状态。

当一个人恐惧时,不光脸上是恐惧的表情,他的脏腑也在恐惧,所谓“胆战心惊”。当一个人心态祥和的时候,不光是脸的表情安详,他的身体同样是“心平气和”的。所以要体察身心之间的联系。

潜意识造病的过程:满足需求,带来好处

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原因压入潜意识后,竟经过曲折的途径,最后表现为生理的疾病,如瘫痪、口吃、面部抽搐、胸肋胀痛、某些心脏病、消化系统病等等很多病症。当患者潜意识中的心理病因去除后,生理上的病症很快就好了。

癔病的例子就说明:癔病几乎包含了绝大多数疾病的奥秘。人类绝大多数疾病都是与心理、潜意识相关的。只是人们还远未认识到这一点。

人在社会生活中,每日不知有多少紧张、忧虑、压力、愤怒、疚愧、不安、烦躁、苦闷、恐惧、惊怯、无聊、仇恨、嫉妒、懊恼……这些心理因素,最终都累积转化为生理状况了。

绝大多数疾病(除外伤、中毒等),都有心理原因。再加上种种环境因素,你有生病的需要;你有生病的好处;你有生病的自我心理暗示;你就自然、必然要生病了。

许多病都是在“需要”时生的,心理的需要,应付环境的需要。而这需要往往与生病的“好处”相联系。人生病又总是与不自觉的自我心理暗示相联系。一个被世俗生活中千种牵挂、执著纠缠的人,万念交心,不得清静,怎么会不得病呢?

不要再“自造病相”了!

我们曾反复讲过潜意识是如何制造疾病的。现在用更简洁的说法,即是“造病象”。或说“造病相”。要健康,首先是不要“自造病相”。

人不仅“自造病相”,还“自造疲劳相”,“自造苦相”。一个人若善于自我分析的话,可以审视到,你的疲劳,无论是脸色的疲劳,身体的疲劳,精神的疲劳,在相当程度上是“自造疲劳相”的结果。

它与你的劳动支出并不成正比。当你做不愿做的事情时,当你伺候你不心甘情愿伺候的人时,当你的劳动有勉强、畏难、厌烦等心理时,你是很容易疲劳的。你会发现,自己的潜意识在制造疲劳相。

你每天不自觉地造各种病相,疲劳相,苦相,你不病吗?你不衰老吗?林黛玉就是自造病相的典型。她是自造病相而死的。

人要大度,大超脱,这样就无病。“我不病,谁能病我?”如果你有悟性,为什么不可以“自造健康相”?为什么不可以“自造年轻相”?

不是在理智上给一个健康年轻的意念就行了,而是要深入到潜意识中,修炼、培育出这样的潜意识。它不是制造你的病相、疲劳相,而是无时无刻不在制造你的健康相、年轻相。


来源 《破译疾病密码》:疾病背后的潜意识心理

推荐阅读:

●从你习性爱好竟能诊出潜在疾病

●心病还需心药医

●我们所谓的“不适”,大部分都是“心病”


长按识别





关注我们



关于我们

☯古圣言: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我们致力于成为优秀的新媒体医学学习传播平台。敬请一如既往的关注我们,与我们一道体悟生命智慧

☯咨询微信13810949871 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如欲转载请注明出处!

喜欢此文,请给我鼓励,点个赞和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