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有口疮,下有便溏,10个人9个都有的上热下寒,这样解决才对




昨天早上有个读者说了他的情况:人到中年,最近3年开始大便溏泻,在每日4~5次,常常晨起即便,便稀溏。之后上午有时还有2—3次,经常出现反复性的口腔溃疡。


我一边听一边想:这可是上火下寒,这样的病最难处理。清上热要用苦寒药,苦寒伤胃则大便又要受影响;温下焦要用热药,温燥药必然加重口腔溃疡的发作。


如何来解这样的寒热错杂,我们先按下不讲,先来看下为何大部分人都有上热下寒的情况。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病。


我们这个时代有一种病,很流行,十个人当中九个人都有,这种病就叫上热下寒。



为什么会出现上热下寒?

因为上面动得太多。眼睛老在动,看手机;嘴巴老在动,吃各种各样的垃圾食品,喝各种各样的冰镇饮料,服用各种各样的抗生素;脑子老在动,各种念头潮水一样袭来,操心完国家大事又操心自个小事……


唯独不动的就是下半身,老坐着。


上面动的太多,血不足,气有余便是火,这火本来可以引到下面,温暖我们的手脚,但由于久坐与饮食的原因中焦脾胃不通了,火被阻挡了,咋办?只好反弹上去呗,于是出现了上热下寒。


天地有大宇宙,地气温煦向上,天气下降,天地交泰,才有了万物生灵。人体也有自己的小宇宙,心火要往下走,温暖我们的下半身,肾水要往上走,滋润我们的上半身,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平衡,就像太极图一样,是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具体来说,上热的症状是:动不动就上火,脸上长痘痘、口腔溃疡、喉咙痛、眼干眼涩是常有的事,有时还牙龈出血,流鼻血……


下寒的症状是:大便不成形,便溏,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尿频,还有宫寒痛经……


简单来说,上热下寒就是由于中焦不通、阴盛于下、虚阳上浮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上热下寒并不是你真的阳虚得厉害,而是身体里的火没有被利用起来。真正阳虚的人全身都会是一片寒凉的迹象,而不仅仅是下半身。


上热下寒到底怎么调理?

张仲景不仅给了我们思路,还给了我们方子,善哉善哉。


思路是:打通我们的中焦脾胃,再把上面的火往下引,这样上下对流,自然就上不热下不寒了。


打通中焦脾胃是扶正,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引火下行是祛邪,扶正祛邪双管齐下,既治标又治本,岂不妙哉?


我们来看张仲景的方子,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甘草泻心汤:要想打通中焦,首先要建中,要固住脾胃的正气,张仲景用了炙甘草、干姜、大枣。


小伙伴们是不是对这三味药很熟悉呢。对了,这是张仲景健脾养胃药中的三味,还有一味人参。如果食欲不振,脾胃非常虚寒,又不缺银子的可以加入人参。


中焦有邪气怎么办?比如湿气比如积食比如有痞块,这时候半夏就派上用场了,半夏的作用就是降逆的,比如呕吐,比如打嗝,它都可以搞定。

胃气以降为主嘛。


上面有虚火又咋整?不怕,咱有干将黄连、黄芩呢,这两味药可以把上焦的火清掉,还可以把阻塞中焦的痞块啊结节啊等一切绊脚石扫除。



这个方子有升有降,有守有攻,有温药也有凉药。


不像有的大夫一看见上火就只用凉药,结果火暂时去掉了,很快就反攻,而且比上次更猛,频率也越来越多,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让患者苦不堪言啊。


当然也不能一看觉得自己对症就去使用,在使用之前还需仔细辩证清楚,不能单一而论。

推荐阅读:
▲一个经验方赶走体内寒气,让女人不再手脚冰凉
▲一味中药,化解心律失常,早搏、房颤、心律不齐都可以用

喜欢此文,请给我鼓励,为中医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