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改革》2023年第1期目录及内容摘要

改革杂志 2024-02-05

更多精彩,请点上方关注我们



目录

本刊特稿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与多维价值

      ......刘嗣方(1)


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

      ......任保平  迟克涵(18)


国民经济


重振增长  释放活力

      ——2023—2027年中国经济发展展望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31)


“三重压力”下宏观政策的效应评估

      ——宏观政策评价报告 2023

      ......陈小亮  刘哲希  陈彦斌(51)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专栏


党的二十大后的“放管服”改革与宜商环境建设

      ......李军鹏(72)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现实约束与路径选择

      ......陈蕾  李梦泽  薛钦源(83)


数字经济研究专栏


数字经济时代大型平台企业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

      ......李海舰  赵丽(95)


数字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困境及其破解之道

      ......陈旎  李志(109)


农业经济


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现实基础与战略构想

      ......高鸣  种聪(118)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

      ——基于全国10省(区)2448个农户家庭的调查证据

      ......林珊  于法稳(128)


公共管理


数字政府建设的地方实践与完善策略

      ......宁琪  谭家超(144)


《改革》社评


坚守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文丰安(扉页)



0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

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与多维价值


刘嗣方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是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领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源自中国共产党百年与时俱进不懈探索的经验积淀,根植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变革思维,在于习近平对改革内在特征和规律认识的不断升华,蕴含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文化逻辑和主体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在内容上包含根本保证论、道路方向论、目标主轴论、人民中心论、问题导向论、重点突破论、改革攻坚论、系统工程论、社会动力论、全球治理论,从内在逻辑上构成了包含根本保证、逻辑起点、立足基点、主题主线、价值立场、基本原则、方法路径、内在要求、重要保障的有机整体,形成了完整而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彰显出重要的政治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文化价值和世界价值,为新时代新征程谋划推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行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指导。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方法;全面深化改革;生成逻辑;内涵要义;多维价值


作者简介:刘嗣方,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02

数字经济背景下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


任保平   迟克涵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是指既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迎来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模式得以重塑,现代化新动能得以培育,现代化新优势得以形成。从阶段性目标来看,经济体系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三个方面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发生了内涵上的拓展。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面临着推进和拓展的任务,包括由单一发展战略向综合发展战略的拓展,由外向型发展战略向内外结合型发展战略的拓展。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要坚持并联式发展道路,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协调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构建数字平台体系。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数字经济;社会主义现代化


作者简介:任保平,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迟克涵,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


03

重振增长   释放活力

——2023—2027年中国经济发展展望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摘   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中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中国将经济增速长期保持在合理区间。当前,国民经济仍然承受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中国在消费、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市场、外需等方面存在的八大问题仍然需要关注。如能充分发挥中国的高国民储蓄率、高质量人力资源、统一大市场等九大潜力点,中国经济仍将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通过综合有效施策,重振增长,释放活力,中国长期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在合理区间,为2035年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总体目标打好基础。

关键词:2035年发展目标;经济增速;宏观经济形势;发展潜力


课题组组长: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课题组成员:厉克奥博、吴舒钰、陈大鹏、黄张凯、李冰、陆琳、郭美新、龙少波、冯明、伏霖、徐翔、石锦建、金星晔、张驰、张鹤、郎昆、侯韫韬、李璐佳、王子航、陈香、肖民昊、李雅萍、宋嘉宝。本文执笔人:厉克奥博,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吴舒钰,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郭美新,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陆琳,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


04

“三重压力”下宏观政策的效应评估

——宏观政策评价报告2023


陈小亮   刘哲希   陈彦斌


摘   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需要宏观政策加力增效为经济运行保驾护航。基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从政策目标设定的合理性、政策整体效果、政策力度、政策传导效率、政策空间、预期管理、政策协调性七大维度构建宏观政策评价体系,对2022年中国宏观政策进行系统评价。总体上看,2022年中国宏观政策目标设定合理,有力地保证了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基本实现了既定的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目标。不过,经济恢复基础仍需巩固,“三重压力”依然不小。展望2023年,宏观政策需要继续兼顾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双重稳定目标,加大政策力度并强化预期管理,通过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新思路提高整体调控效率,从而更好地应对“三重压力”。

关键词:宏观政策评价;三重压力;高质量发展;宏观政策“三策合一”


作者简介:陈小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编审;刘哲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陈彦斌,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宏观政策评价”课题组组长:陈彦斌,课题组主要成员:陈小亮、刘哲希、陈伟泽、刘凯、郭豫媚、姚一旻、郭俊杰、韩少华、王兆瑞、谭涵予、刘玲君、陈衎。


05

党的二十大后的

“放管服”改革与宜商环境建设


李军鹏


摘   要:新时代“放管服”改革面临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势,要求构建具有可预期性、市场决定性、服务优质性、引才竞争性、公平法治性、可持续性的国际一流宜商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放管服”改革持续稳步推进,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显著增强。我国“放管服”改革和宜商环境建设的总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形成具有可预期性、市场决定性、服务优质性、引才竞争性、公平法治性、可持续性与智慧性的国际一流宜商环境。为此,要营造可预测的政策环境与可预期的经济治理环境,加强对政府自由裁量权与经济干预权的监督和制约,优化面向全民的公共服务与涉企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人才准入与技术移民制度,完善科学的合规管理制度与竞争中性制度,推进可持续的生态治理与智慧治理。

关键词:“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宜商环境建设


作者简介:李军鹏,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06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

现实约束与路径选择


陈  蕾   李梦泽   薛钦源


摘   要:建设数据要素市场是推动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数据要素市场基础设施及交易环境日益完善、市场活力持续增强、市场法律制度基本确立,但也存在产权界定不清晰、交易机制不健全、数据安全监管及隐私保护能力不强等问题,面临要素供给成本偏高、要素流通渠道及规模受限、安全稳定发展存在挑战等现实约束。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应更多关注数据要素供给能力提升和高质量数据要素交易平台搭建;明晰数据要素的“权”与“利”,丰富数据要素交易模式,完善数据要素估值定价机制,构建数据要素统一市场体系,加强数据要素市场监管及反垄断;推进数据要素市场法治建设,加快数据安全技术创新突破。

关键词:数据要素;要素市场建设;数据要素市场


作者简介:陈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梦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博士研究生;薛钦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讲师。


07

数字经济时代大型平台企业

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


李海舰   赵  丽


摘   要: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群”的蓬勃发展使员工从强单位从属性向弱单位从属性转变、用工模式从固定制向灵活制转变。单位从属和用工模式的变化,颠覆了传统企业员工劳动权益保障机制,使得企业员工劳动权益保障机制由“单位化”向“社会化”转变。当前“单位化”劳动权益保障机制面临劳动报酬保障制度缺失、算法偏见和算法霸权频发、医疗/养老保险制度缺失、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缺失、第三方侵权责任主体不明、劳动权益保障主体责任缺失六大困境。建立“社会化”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需要建立劳动基准账户、科学规范算法规则、完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健全职业伤害保障体系、明确平台企业组织过错责任、强化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最终形成系统化的劳动权益保障机制,以此实现好、维护好、落实好大型平台企业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

关键词:大型平台企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


作者简介:李海舰,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08

数字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

融合发展困境及其破解之道


陈  旎   李  志


摘   要:数字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理论上看,数字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主要以数字赋能贯穿全过程,从而促进数字要素与涉农主体和农业产业之间的充分交互。现阶段,我国数字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面临数字化基础设施配备不足、核心技术薄弱、乡村人才缺乏、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困难、资金投入不足等困境。为此,应加快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突破核心数字技术、提高乡村人才数字素养、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强化资金投入保障,进而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关键词:数字乡村;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者简介:陈旎,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志,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09

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现实基础与战略构想


高  鸣   种  聪


摘   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新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的基本遵循,是我国“三农”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历史经验,也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现实需要。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农村改革的现实基础,对标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和愿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农业科技的主要思路是统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充分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同步推动技术进步和推广应用,关键任务是推进种源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构建更高水平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深化农村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在改革中保障和增进农民利益,关键任务是深化新阶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持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关键词:农业强国建设;农业科技;农村改革


作者简介:高鸣,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种聪,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10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

——基于全国10省(区)2448个

农户家庭的调查证据


林  珊   于法稳


摘   要:农业绿色发展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仅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的有效途径,而且是保障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农民是农业生产主体之一,其行为直接影响着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基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运用Logistic模型,结合全国10省(区)2 448个农户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和农业生产服务应用程度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生态宜居”维度政策下会促进农户采用绿色生产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治理有效”维度与“生活富裕”维度的政策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均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区域因素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存在异质效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围绕重点领域,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推进农业生产要素的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可持续性和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关键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强国建设


作者简介:林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于法稳,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11
数字政府建设的地方实践与完善策略


宁  琪   谭家超


摘   要:数字政府建设是以信息技术来驱动政府职能转变,进而增强政府的整体性治理效能。在数字政府建设中,各地主要呈现以顶层设计为统领、以机构改革先行为突破口、以数字应用为核心的基本特征,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实践模式,如广东省的“整体布局推进,市场运营建设”、浙江省的“以点带面推进,政企合作建设”、上海市的“立足一网通办,加强平台创新”、北京市的“坚持一体规划、加强统筹建设”、贵州省的“立足数据优势,国企操盘建设”等。但总体来看,我国的数字政府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在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创新应用、数据共享、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不足。新阶段数字政府建设要突破技术赋能的局限,全方位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在具体完善策略方面,要以整体性理念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政府职能的数字化转型,优化公私合作模式,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关键词:数字政府建设;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治理


作者简介:宁琪,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谭家超,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公众号ID:gaige-zazhi▼

最新动态

扫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改革》2023年第1期目录及内容摘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