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2023年第2期目录及内容摘要
更多精彩,请点上方关注我们
本刊特稿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创新的影响
......史 丹 孙光林(1)
平台经济: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力量
......夏杰长 杨昊雯(14)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实践探索与基本经验
......王 欣(28)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2035 年发展目标与实践方略
......朱鹏华 刘学侠(47)
“双碳”研究专栏
碳标签推广应用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策略
......黄俊勇 刘世锦(62)
中国水污染治理的政策效果评估
——来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证据
......邵 帅 刘丽雯(75)
国民经济
“共富式”金融的生成逻辑与发展取向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例证
......曾学文 徐拓远(93)
人力资本积累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关系探究
——基于服务消费与技术创新的双重视角
......徐紫嫣(105)
企业发展
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有企业创新:倒U型关系及其形成机理检验
......乔翠霞 马一森 刘韵致(118)
制度环境变革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
——基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许晨曦 牛志伟 董启琛(139)
《改革》社评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文丰安(扉页)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
对绿色创新的影响
史 丹 孙光林
摘 要:基于我国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在测度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仍然处于低度融合阶段,分区域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较低,由东向西表现为从高到低的融合空间分布格局。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高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有利于促进绿色创新;机制回归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可以通过增大研发投入规模和技术市场交易规模促进绿色创新。异质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不显著。
关键词: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数实融合;绿色创新
作者简介:史丹,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光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在读博士后,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平台经济:
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力量
夏杰长 杨昊雯
摘 要:经过近两年的专项治理,我国平台经济已进入常态化监管阶段,将继续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离不开平台经济的有力支撑,平台企业大显身手正当时。当前,我国消费互联网平台趋于饱和,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潜力正逐步释放,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平台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穷,新兴数字就业岗位不断被创造出来,吸纳了更多的劳动者就业;平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作用日益凸显,实体中小企业可以“借船出海”,通过跨境平台推动“中国制造”走向全球,平台企业还可以直接“走出去”将中国成功模式引入海外市场,带动国内产业向外延伸,提高全球化发展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未来,对平台企业要坚持支持发展与监管常态化并重,持续发力,充分发挥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和国际竞争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平台经济;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
作者简介:夏杰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昊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建设
世界一流企业的实践探索与基本经验
王 欣
摘 要:培育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内在要求,是推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强化和完善推动中央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顶层设计,系统回答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五个基本问题,即“要不要”的战略方向问题、“为什么”的价值意义问题、“是什么”的基础认知问题、“什么样”的建设标准问题、“如何做”的推进路径问题。在实践中,中央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探索形成了以战略层面导入为引领、以对标管理提升为重点、以示范标杆创建为抓手、以深化国企改革为依托、以完善推进机制为保障的做法,价值创造能力、创新力、现代治理能力、国际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使命驱动、坚持内外兼修、坚持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的基本经验和鲜明特征。在新发展阶段,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共同发力,从分类分步推进、深化专项行动、构建动态能力、加强评估评价、优化制度供给等多个方面,多措并举推动中央企业朝着世界一流企业方向走深走实走新。
关键词:世界一流企业;中央企业;国有企业改革
作者简介:王欣,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2035年发展目标与实践方略
朱鹏华 刘学侠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2035年我国将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也将实现新的发展目标。从新型城镇化已取得的重要成就出发,新型城镇化2035年发展目标可概括为“四重高质量”,即高质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高质量城镇化空间布局、高质量城市发展和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机统一。从新型城镇化已积累的重要经验出发,在迈向2035年发展目标的征程上,要将新型城镇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机统一起来,以系统思维激活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
作者简介:朱鹏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研究员;刘学侠,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碳标签推广应用的
国际经验与中国策略
黄俊勇 刘世锦
摘 要:碳标签是将产品温室气体排放信息通过标签标示出来,从而引导公众低碳消费,促进企业低碳生产。国际经验表明,碳标签对推进本国低碳转型、提升国际低碳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推广应用碳标签取得了积极成效,推动了企业节能减排、促进了公众参与,但还存在一些短板。为此,中国应加快完善标准体系,补齐基础数据库短板;加快培育第三方机构,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鼓励企业推广应用碳标签,促进低碳生产;引导消费者认可碳标签,促进低碳消费。
关键词:碳标签;低碳经济;双碳
作者简介:黄俊勇,吉林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北京)博士研究生;刘世锦,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研究员。
中国水污染治理的政策效果评估
——来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证据
邵 帅 刘丽雯
摘 要: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愿景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但鲜有文献对其具体实施效果予以关注。将2004—2018年国家主要流域水质监测站点的周观测数据和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数据相匹配,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借此对中国水污染治理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显著改善了以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为主要表征的水环境质量,基于多种方法和策略开展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这一结论是可靠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水污染治理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较高、水资源禀赋较低的城市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主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环境治理投资效应和公众环境关注度效应四个作用渠道改善水环境质量。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城市;水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简介:邵帅,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丽雯,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共富式”金融的生成逻辑与发展取向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例证
曾学文 徐拓远
摘 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共富式”金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内在要求,是强化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重要体现。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在探索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共富式”金融体系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与条件。目前,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在转型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农村产权金融、金融科技等领域深入开展产品和服务体系创新,充分发挥了金融的要素配置功能,助推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未来“共富式”金融体系的完善仍需在强化顶层设计与协调机制、扩大转型金融成果运用范围、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金融服务精准性、构建完善金融产品创新政策体系、建立“三农”数据统筹共享机制等方面不断优化调整。
关键词:“共富式”金融;收入分配;共同富裕示范区;共同富裕
作者简介:曾学文,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徐拓远,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博士。
人力资本积累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关系探究
——基于服务消费与技术创新的双重视角
徐紫嫣
摘 要:在服务经济领域,服务业因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而导致的“成本病”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从人力资本角度来看,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动力,其外部性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效应和消费溢出效应两方面。基于2005—2019年我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人力资本积累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积累通过促进服务消费和加快技术创新来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进而有助于缓解“鲍莫尔成本病”问题。为了更加清晰地描绘这种关系,将服务业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并分别进行考察,发现人力资本的积极作用和作用机制在生产性服务业中更加显著。加大服务业人力资本投资,完善劳动者技能和教育培训体系等公共服务保障,缩小高技能劳动者与低技能劳动者之间的技能差距,是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人力资本;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服务消费;技术创新;鲍莫尔成本病
作者简介:徐紫嫣,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有企业创新:
倒U型关系及其形成机理检验
乔翠霞 马一森 刘韵致
摘 要:提升国有企业创新水平对于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以中国A股2008—2020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持股与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代理问题和内部控制在非国有股东持股与国有企业创新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且非国有股东持股与代理问题之间存在U型关系,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商业类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高市场化水平地区的国有企业中,非国有股东持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倒U型关系更为显著;非国有股东向国有企业委派董事、监事和高管可以有效提升国有企业创新水平。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改革;非国有股东持股;企业创新;代理问题;内部控制
作者简介:乔翠霞,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一森,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刘韵致,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
制度环境变革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
——基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许晨曦 牛志伟 董启琛
摘 要: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出发,建立理论模型刻画自贸试验区设立影响下企业融资行为决策过程,并以2009—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设立有利于提高企业外部融资总额,主要表现为权益融资,其原因是自贸试验区政策带来的制度环境变革改善了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缓解了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政策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好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效果更为明显,并最终使得企业间同行借贷规模有所上升,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自贸试验区设立对优化资本市场信息传递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融资方式;制度环境变革;信息不对称
作者简介:许晨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牛志伟,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启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
▼公众号ID:gaige-zazhi▼▼
最新动态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