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2023年第12期目录及内容摘要
更多精彩,请点上方关注我们
庆祝《改革》创刊 35 周年会议专栏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暨《改革》创刊 35 周年座谈会”综述
......《改革》编辑部(2)
本刊特稿
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理论机理与策略选择
......李海舰 李真真(12)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现实价值、短板约束与重要举措
......郑联盛(28)
数字经济研究专栏
网络化开放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悖论情境下的协同机理与价值实现
......蔡双立 李莉(41)
企业数字化对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秦际栋 方潇(58)
财政金融
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林木西 肖宇博(78)
金融结构、资本运行效率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张翔宇 谢贤君(95)
农业经济
数字乡村建设的“数据治理”驱动:功能、场景及路径
......廖成中 翟坤周 毛磊(113)
我国耕地安全治理困境及其破解策略
......张亨明 尹小贝 傅之琦(128)
生态经济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特征、推进思路和关键任务
......王红帅 董战峰(138)
“双碳”目标下中国“碳解锁”发展研究
......程娜 桑一铭 李博文(151)
《改革》动态
《改革》2023 年总目录
......《改革》编辑部(163)
《改革》社评
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文丰安(扉页)
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
理论机理与策略选择
李海舰 李真真
摘 要:发展数字经济与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高度一致性。数字经济可从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两方面促进共同富裕。从价值创造来看,数字经济具有渗透性、赋能性、替代性、创新性、双高性的特点,可通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数字化治理等路径加速价值创造,具有速度经济、精准经济、网络经济、预期经济、尾部经济、全时经济、空间经济、零工经济、共享经济、生态经济等若干效应;从价值分配来看,数字经济具有平等性、普惠性、免费性、共生性、透明性的特点,可通过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金融、在线文化、在线政务等路径优化价值分配,具有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促进乡村富裕、促进精神富裕等特殊作用。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存在数据垄断、算法操纵、就业替代、数字鸿沟等问题。为此,要在充分认识各类问题的基础上,制定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相关策略:一是加速数字经济价值创造,包括统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构建数据授权运营体系、拓展数据应用场景领域、规范数字平台企业发展、打造数字经济生态体系;二是优化数字经济价值分配,包括运用共有共建共享共治理论指导、完善数字经济三次分配制度体系、构建数字时代政府市场全新规则、健全合规可信安全平等治理制度。
关键词:数字经济;共同富裕;价值创造;价值分配
作者简介:李海舰,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李真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现实价值、短板约束与重要举措
郑联盛
摘 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中国已是金融大国,但与金融强国目标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明确发展目标,着重强化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提高金融监管效能;将建设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作为金融强国建设的首要工作,提升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强化内外金融利益关联,大力发展跨境金融基础设施、跨境金融业务和国际金融中心;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实现长期、包容、内外互动的高质量发展,使改革、开放、发展和稳定相互支撑。
关键词:金融强国建设;现代金融体系;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简介:郑联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网络化开放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悖论情境下的协同机理与价值实现
蔡双立 李 莉
摘 要:跨边界的知识流动与外部联结为组织网络化开放创新提供了无限机会,但也会让组织陷入知识产权保护悖论困境。以网络化创新下知识产权保护悖论情境为理论观察点,探寻悖论情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价值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在网络化开放创新下,传统的内生式封闭创新和链式协作创新难以满足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面对竞合和开放悖论,需要建构一种新的知识创新和价值转化范式。在网络化开放创新范式下,创新主体参与协同创新既有竞争性与矛盾性的一面,又有价值共创与利益互补的一面。企业网络化创新和价值共创是创新过程的横向协同和创新价值的纵向融合;企业知识产权的市场和资产属性的要素组合决定着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价值实现策略选择,网络化外部效应决定着价值创造模式和知识产权保护边界。
关键词:网络化创新;开放合作悖论;协同机制;知识产权管理;网络外部性
作者简介:蔡双立,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莉,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企业数字化对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秦际栋 方 潇
摘 要:数字化是企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变革,对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07—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企业数字化对劳动力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显著提升了劳动投资效率;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主要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代理成本、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三条路径提升劳动投资效率。区分劳动投资效率方向发现,企业数字化同时降低了劳动投资过度和劳动投资不足;区分不同数字技术发现,大数据、智能制造、信息化技术提升了企业劳动投资效率,而互联网商业模式没有提升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当企业属于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传统行业以及所处环境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更高、要素市场发展更好时,企业数字化对劳动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关键词:企业数字化;劳动投资效率;信息不对称;代理成本;人力资本结构
作者简介:秦际栋,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讲师;方潇,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
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
准自然实验
林木西 肖宇博
摘 要:基于2014—2021年城市相关数据,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的实施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试验区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和机制。研究表明:试验区政策能够显著推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相较于非试验区城市,试验区政策的推行可以提升试验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并且政策具有空间溢出正效应,结论通过了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试验区政策对不同资源禀赋和不同行政等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机制检验发现:试验区政策通过资本产出效应和绿色要素替代效应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以绿色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边际效益更大化为指引,及时并有针对性地扩容试验区和推广相关政策,可优先选择资源型城市和低级别城市进行扩容或推广相关政策,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施行区域差异化引导政策。
关键词: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作者简介:林木西,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宇博,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金融结构、资本运行效率
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张翔宇 谢贤君
摘 要:在厘清金融结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机制的基础之上,运用200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机制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总体上,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显著促进对外直接投资,但在不同阶段下,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对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不同的作用。同时,一系列内生性问题处理方法也验证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和可靠性。机制分析表明,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通过提高资本形成效率、改善资本配置效率和提升资本产出效率的机制促进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和对创新水平的匹配性,有助于显著增强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对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应。
关键词:金融结构;对外直接投资;资本运行效率;适宜性金融结构
作者简介:张翔宇,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谢贤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数字乡村建设的“数据治理”驱动:
功能、场景及路径
廖成中 翟坤周 毛 磊
摘 要:进入数字文明时代,数据业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要素和嵌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战略资源,基于“数据治理”的数字能力建设构成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基本内容。当前,相对于城市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步伐,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打造“良政善治”的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乡村敏捷高效治理的进程相对滞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和优化乡村治理“秩序”,亟须实现从既有研究突出“技术重构乡村”到“数据治理乡村”的前提构设情景转换,建构基于“功能—场景—路径”耦合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新范式。对此,数字乡村建设不仅要突破传统治理方式的弊端,更要立足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超越纯粹“数字技术主义”的认识迷误,在“数据”的精准化、图像化、具象化层面重塑“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复合化价值功能,在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方面重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具象化运用场景,在主体、技术、空间、制度等维度重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的集成化赋能路径,以此摆脱“数字技术”驱动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功能“模糊”、场景“悬浮”、路径“排异”以及与乡村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数字化治理“不兼容”困境。
关键词: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共同体;数据治理
作者简介:廖成中,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西南科技大学中国西部县域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员;翟坤周,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西南科技大学中国西部县域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员、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创新团队责任教授;毛磊,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我国耕地安全治理困境
及其破解策略
张亨明 尹小贝 傅之琦
摘 要: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提升粮食产能以保障农产品稳定供给的关键性因素。基于我国耕地保护取得的成就和经验,针对耕地供求矛盾突出、耕地质量下降、耕地生态保护任务艰巨、耕地“非粮化”现象普遍等问题进行分析,从树立新型耕地保护观、强化耕地科技支撑、提升耕地抗灾能力、提高耕地种粮效益等方面提出建议,以增强耕地生产能力、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耕地安全;粮食安全;耕地质量;耕地技术
作者简介:张亨明,三亚学院旅游与国际酒店管理学院二级研究员,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内涵特征、推进思路和关键任务
王红帅 董战峰
摘 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任务。伴随国家战略体系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发展以及经济社会转型呈现一系列新特征,生态环境治理面临新的治理任务和治理需求,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重要的先导性课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强调形成与治理任务和治理需求适配的治理能力,要求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重视推动绿色发展、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科学精准、加强空间治理、强化法治保障、深化国际合作,具体可遵循“深化制度建设—明确责任主体—强化基础支撑”框架确定关键任务,以形成多方共治新局面。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作者简介:王红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董战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所长、企业绿色治理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双碳”目标下中国“碳解锁”发展研究
程 娜 桑一铭 李博文
摘 要:因经济发展对碳基技术、传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不适配制度和社会嵌入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而引发的“碳锁定”问题,制约着中国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目前,产业结构升级、绿色创新意愿、政府环境规制、受教育程度对“碳解锁”发展的影响尤为显著,中国“碳解锁”水平较低且存在回落现象,区域间“碳解锁”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东北地区“碳解锁”路径较其他地区选择余地更小。应从技术、经济、制度和社会四个维度入手,构建区域差异化的“碳解锁”机制,建立“多主体—多路径”的区域治理体系,进而推动绿色技术革新,助力“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关键词:“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碳解锁;碳减排
作者简介:程娜,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基地(上海大学)研究员,上海大学智能哲学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桑一铭,上海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李博文,上海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公众号ID:gaige-zazhi▼▼
最新动态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