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生贫穷就不能逆袭了吗

于泽坤 人格与社会 2021-09-22

点击上方,关注“人格与社会

 


英国著名的纪录片《人生七年》(7up)讲的是从1964年开始追踪记录14个7岁儿童的人生轨迹的故事。在这部纪录片里,7岁时上了私立学校的几个来自上层阶级的孩子最终上了牛津大学,成为律师,在56岁的时候收获了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而几个来自底层的孩子在56岁的时候从事的是修理工、保安一类的工作。

这不禁让人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些人的命运具有代表性吗?阶层固化真的如此难以破除吗?贫穷真的是一把不可打碎的枷锁吗?科学界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他们已经有了不那么动听但也不是完全绝望的答案。

1946年3月的一个周,在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共出生了16695名婴儿。一些科学家把这些新生儿的身体数据做了详细的记录,包括他们的头发颜色、DNA、指甲、乳牙,甚至是脐带都被记录和保存了下来。之后对这些新生儿进行了持续地观察和记录,持续跟踪着他们的人生轨迹。这项研究到现在为止仍在继续,是人类历史上历时最久的人类发展研究,这些人可以说是这个地球上被研究得最透彻的人类。

后来英国政府又持续资助了四代人的人生追踪研究,这批包含着整整5代英国人的7万人的数据成为了医学、流行病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宝库。这些人的数据产生了超过6000篇学术论文和书籍,并推动了在妇产、幼教、基础教育、经济学、社会流动性、医疗等方面的政策的制定,其意义可谓深远。然而这样有影响力的研究却很少有人听说过,可能和研究得到的结论不无关系。

先说一下研究的结论。这些研究揭露了70年来英国社会的阴暗面,即社会的不平等一直存在,阶层的流动缓慢而粘滞。在5代人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的令人心碎的现象:出生在贫穷家庭的孩子的学习更差,也更可能找不到工作,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健康问题。



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英国政府在1944年通过了《1944教育法令》(1944 Education Act)。该法令规定,不论阶级出身,而按照资质将孩子分为3类,并给予相应的教育培养:资质最好的孩子上文法学校,中等资质的孩子上现代中学,资质平庸的孩子上技术学校。决定一个人进入哪种水平的学校学习的主要因素是一个名为11-plus的考试,该考试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一视同仁,只看分数不看阶级。但是真的可以只看天资,不受阶级的影响吗?

答案是令人痛心的。相关研究显示,即使是和中产和上层阶级的孩子一样聪慧,来自工人阶级的孩子更不可能通过11plus考试。这种现象被称为“天资的浪费”。2012年,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人类发展和政策教授Ingrid Schoon和同事调查了出生于1989/90年的近一万人(the Longitudinal Study of Young People in England)和出生于1970年的近1.3万人(British Cohort Study)在18岁时的就业和受教育情况。结果发现,来自最贫困家庭的孩子在18岁的时候更可能处于“三无状态”——没有工作、没有上学、也没有在接受培训。

在社会流动性方面,得到的结论也是残酷的。从5代人的数据来看,英国社会的阶层流动性正在变得越来越低。和1958年出生的那代人的收入相比,70年出生的人的收入和父母收入的相关性更高。这说明社会流动性变低了,一个人的经济状况愈发取决于他的父母,改变一个人的阶层变得更难了。


越穷越不健康

在研究开始的40年代,战争刚刚结束,那个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基本上没有肥胖的孩子。但是到了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这个时候胖子的比例也迅速增加。这些研究的数据表明,肥胖的儿童更可能长成肥胖的成年人。在千禧年左右出生的肥胖或者体重超标人群中,23%的人在3岁的时候就已经肥胖了。

虽然不同的阶级的人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胖,但是贫困人口的变胖速度却超过了其他阶层。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孩子更可能肥胖,也更可能患上高血压以及心脏病。



贫穷但依然有希望

从这5代英国人的数据来看,生在贫困家庭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消极影响,限制了一个人在社会阶梯上可以爬多高。但令人欣慰的是,每一代“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都有“麻雀变凤凰”的案例。那么这些孩子是如何摆脱贫穷的魔咒的呢?

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解答。父母在孩子的幼年对孩子的关注,以及父母向孩子传输的某些世界观和价值观可以抵消一些贫困的影响。

先看幼年教育。相关研究表明,父母在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年的教育投入对孩子摆脱贫困来说最为关键。什么是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呢?不是一味地给孩子报兴趣班而是多和孩子说话,多关注孩子的行为,多表现对孩子的爱意,这样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更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在校成绩,更有可能摆脱贫困的影响。

另一个能帮助孩子摆脱贫困的因素就是父母的三观。父母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儿女日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2012年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NIESR)的首席宏观经济学科学家Angus Armstrong对1958年出生的那些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进行了调查。他发现,相较于家庭收入,父母是否相信“世界是公正的”(belief in a just world)这个指标能更好地预测孩子的在校成绩。也就是说,如果父母相信世界是公正的,相信一个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成功,那么他们的孩子就更有可能摆脱自身贫困家庭的影响,提高自己的阶级。

所以说出生在贫穷家庭的人很难逆袭,但不是不可能逆袭。还是要相信那句老话:有志者,事竟成。

 

文/于泽坤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参考文献

 Armstrong, A. (2012).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children's cognitive scores. National Institute Economic Review222(1), R7-R19.

 George, A., Stokes, L., & Wilkinson, D. (2012). Does early education influence key stage 1 attainment? Evidence for england from the millennium cohort study. National Institute Economic Review, 222(1),R67-R80.

 Viner, R. M., & Cole, T. J. (2005). Adult socioeconomic, educational,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outcomes of childhood obesity: A national birth cohort study. BM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30(7504), 1354.


 往期回顾:

 巧用框架效应 助推再分配政策

 心理学家眼中的幸福:快乐×意义


 新书速递:

走进心理学系列教材:人格心理学纲要



原创内容    |   转载需授权

欢迎长按下图关注“人格与社会

(公众号:personpsy)


更多资讯尽在“人格与社会”:

www.personpsy.org

(郭永玉教授官方网站)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