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著作选读》是新时代的记录和反映,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宣言和纲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最有效的路径和方法就是深入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认认真真读、原原本本学、仔仔细细悟,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特别是知其原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特别是知其所以必然,搞清楚、弄明白其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
——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林建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戮力同心、艰苦奋斗,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是一个需要思想理论的时代,是一个产生思想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在伟大变革中不断推动思想理论向前发展的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这一重要思想的引领下,我们正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以下简称《习近平著作选读》)的编辑出版,恰逢其时、正当其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学习中,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一、党在新时代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的总纲要总集成
《习近平著作选读》贯通新时代10年,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的147篇最重要、最基本、原创性、标志性的著作,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不断夺取新胜利的伟大历史进程,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历史进程和重大成果,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立体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动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是党在新时代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的总纲要总集成,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是社会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经典文献。
《习近平著作选读》处处凝结着思想的魅力、闪耀着人格的光芒。这部著作充满感召人、鼓舞人、凝聚人的精神力量,彰显着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深沉的人民情怀;这部著作富有思想的穿透力、逻辑的生命力、语言的感染力,彰显着习近平总书记广博的文化积淀和坚实的哲学素养;这部著作饱含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彰显着习近平总书记宝贵的从政经验和过人的政治胆略。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历史主动精神、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以许党许国、矢志不渝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铁肩担当,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不愧为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不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路人。
二、不断回答重大时代课题,推动当代中国和中华民族走在时代前列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就此而论,“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必答题,不是选答题。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具有方向性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他强调:“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康庄大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并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全局上确立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和部署,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形势决定任务,目标决定路径。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集中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建构起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施工图和时间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出“中国之治”新奇迹,我们党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基本内涵和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必将像“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改革开放”一样载入史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具有根本性的重大时代课题。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我们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致力于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新时代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基本做法、基本经验。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著作选读》全面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创立和丰富发展的基本脉络,生动体现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守正创新的科学方法论。
三、“人民”是关键词、高频词,人民至上的理念凸显于天地之间,人民领袖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中,人民不仅改造客观世界,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也改造主观世界,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决定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人民史观、群众史观,是贯穿《习近平著作选读》的红线和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满足什么样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怎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具有本质性的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枝叶总关情。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崇高境界、深厚情怀。2014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记者布里廖夫采访时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习近平著作选读》通篇都贯穿着唯物史观和为民情怀,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用来指导解决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在这里,同时也有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服中国的水土的问题,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亦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问题,同时推进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进程,接续形成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实践证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在2023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是对“两个结合”重要意义的新认识。“两个结合”归根到底就是要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世界性贡献。
五、坚持胸怀天下,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构建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怎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具有战略性的重大时代课题。对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充分体现了我们党胸怀天下的情怀,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使命、中国担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为世界谋大同”的美好愿景,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新时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这是历史逻辑、现实境遇与未来旨归的高度契合和有机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坚信,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小康、大同,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诉求,是中国文化最为珍贵的思想遗产之一。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自由人联合体、大同、人类命运共同体,虽然意涵不尽相同,但同向同行。
“中华文明历来主张天下大同、协和万邦。”“从历史的长镜头来看,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胸怀天下,“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这就要求我们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弘扬和践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六、树立大历史观,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启智增慧,更好前进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了解历史,才能看得更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更远。在意大利访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所谓大历史观,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基于历史的总体性理解过去、把握当下、展望未来,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知晓来龙去脉、凝炼经验、明悟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善于总结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壮大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党的经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我们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视域中,《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10条历史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10条历史经验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在新中国70年的视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我们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团结全体中华儿女,继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奋斗;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既是对70年经验的总结,也是未来的遵循。
在改革开放40年的视域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即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0年的视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五个必由之路”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
七、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党的理论创新过程是一个总结经验、探求未知、发现真理的过程,就是一个把握事物之间内在联系、揭示客观规律、预见事物发展必然趋势的过程,由此形成的理论成果自然是一个科学系统、逻辑严密、有机统一的整体。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正确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髓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其要义就是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归根到底,就是使党的创新理论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其要义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归根到底,就是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其要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同时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归根到底,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使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其要义就是增强问题意识,科学对待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深刻懂得党的创新理论的根本任务旨在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不断开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其要义就是新时代中国伟大的社会变革和独特的实践创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和复杂矩阵,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归根到底,就是认清我国基本国情,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将往,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维方法,真正做到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其要义就是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始终站在人类进步一边,归根到底,就是海纳百川,美美与共,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六个必须坚持”是基本点,也是生长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判断形势不准确,应对风险不主动,处理复杂矛盾问题顾此失彼、进退失据,往往都同没有把握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精髓要义密切相关。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确保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八、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武装头脑、坚信笃行,提高能力、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谋求发展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著作选读》是新时代的记录和反映,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宣言和纲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最有效的路径和方法就是深入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认认真真读、原原本本学、仔仔细细悟,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特别是知其原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特别是知其所以必然,搞清楚、弄明白其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把党的创新理论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著作选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要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着眼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增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谋求发展上下功夫,做到深学细悟笃行。
新时代产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实践。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高度自觉,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编辑出版《习近平著作选读》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推动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的重要战略举措。新时代新征程,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我们要学出政治忠诚、学出使命担当、学出实干精神、学出深厚情怀、学出斗争本领、学出清醒坚定,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深刻体悟思想的力量、真理的味道,更加坚信、坚定科学理论指引的正确方向,更加积极主动投身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奋力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新的伟大成就。
来源:《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2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