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让迁徙的鸟儿从容歇脚,这个“国际班”办到了黄海之滨

卞小燕 北京西路瞭望 2021-09-28


冬日清晨,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秘境一般,成群的水鸟栖息在无边的芦苇丛中,色彩斑斓的滩涂上,丹顶鹤在阳光下舒展翅膀,欢快跳跃,惬意自在。


鸟类的到来,让黄海湿地在清冷的冬天热闹起来。鸟儿们并不知道,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们,以及这片美丽丰饶的滩涂,150名国内外嘉宾几天前来到黄海之滨,在领略盐城湿地独特魅力的同时,参加黄渤海湿地与水鸟保护研讨会暨2020年黄渤海水鸟同步调查培训班。



这个班,名字很专业,办班机构、进班听课的人,同样很专业。12月1日结束的此次活动,由国际湿地协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主办,规格之高可见一斑。参加培训的人,也都是跟湿地、跟鸟儿有关的专家学者,以及保护区湿地管理者、湿地与水鸟保护人员。


为什么要在盐城办这个“国际班”?关于黄渤海地区湿地保护、关于湿地水鸟种群保护,班上讲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发布了哪些最新调查结果?“瞭望君”带大家一起去听听。


01

一个让迁徙鸟儿从容歇脚的驿站


为何选择江苏?为何青睐盐城?


“江苏是全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湿地面积达到282.2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江苏省林业局副局长卢兆庆道出原因。他说,江苏将重要湿地划入生态红线,严格保护并予以生态补助。全省自然湿地保护面积109.1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5.8%。目前,生态地位最重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自然景观最优美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江苏滨海湿地面积全国第一,是黄渤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迁飞中转站,为丹顶鹤等珍稀濒危候鸟提供不可替代的栖息地。每年,超过300万只候鸟迁飞途中在这里歇歇脚,生儿育女。


为什么选择盐城?道理也简单。作为江苏湿地大市,盐城湿地面积大,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地位极其重要。盐城黄海湿地去年跻身世界自然遗产,成为整个江苏最具含金量的“生态名片”之一。“瞭望君”插播一段背景资料——


盐城拥有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滨海湿地,海岸线长达582公里,湿地面积约77万公顷。这片世界罕见的粉砂质潮滩和独一无二的辐射沙脊群,构成全球温带地区最为多样的滨海景观和生态系统。作为全球迁徙候鸟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这里是全球丹顶鹤最大的越冬地和23种国际重要鸟类南北迁徙的主要驿站,为丹顶鹤、勺嘴鹬、黑嘴鸥等珍稀濒危动物提供宝贵的自然栖息地,支撑29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物种的生存。


这段文字的结论是,谈到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件事,盐城有地位,而且“极其重要”。



保护黄海湿地这个独此一份的生态财富,是盐城上下推进生态立市的重要任务和行动自觉。盐城市委书记戴源说,为精心做好申遗的后半篇文章,盐城成立遗产保护管理专门机构,继续举办黄(渤)海湿地盐城国际会议,筹办世界湿地生态旅游大会,牵头做好澳大利亚—西伯利亚沿线22个国家相关组织工作,全力创成国际湿地城市。


这几年,盐城出台《盐城黄海湿地保护条例》《盐城湿地保护修复两年行动计划(2019-2020)》,制定《盐城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19-2030)》,成立黄(渤)海湿地研究院,举办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国际观鸟节,规划建设湿地博物馆、湿地城市公园,创建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可以说,这座与湿地相拥的城市,为了湿地,为了湿地上栖居的生物,付出的努力肉眼可见。



 “我国承诺,将在2022年2月1日前正式申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以保护黄(渤)海区域其他重要的候鸟栖息地。为推进二期申遗工作,目前已成立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工作计划,组建专家团队,各地正在有序开展工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副司长严承高说,盐城作为第一期申遗成功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必将为第二期申遗提供“盐城经验”和“盐城智慧”。


02

一项跋山涉水却又甘之如饴的调查


 “每年,黄渤海水鸟同步调查报告成果发布,都是在中国生态保护史的时间轴上留下的新坐标,记录着此时此刻,中国黄渤海水鸟的数量、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对政府决策具有指导意义,对未来的科学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无论是十年、二十年,还是五十年、一百年之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郭立新认为。


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生态室主任钟震宇也深有同感:


每年春季,调查组奔赴调查区域,“跋山涉水,甘之如饴”。黄渤海水鸟调查不仅为黄渤海区域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同时也将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水鸟们美丽的倩影、坚韧不拔的意志,让人动容。6000多公里的调查路线,也是我们对水鸟保护知识的传播线。”


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是全球9条迁飞路线之一,也是目前水鸟面临威胁最严重的迁飞路线。在这条路线上,每年有数千万只水鸟飞越22个国家和地区。维持水鸟种群数量,需要加强国际重要湿地网络的管理合作,目前已形成国际、国内和当地部门三位一体的水鸟迁徙管理框架。


“在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上,分布着1000多个国际重要湿地,也是迁徙水鸟的停歇地,其中有许多湿地毗邻人类居住地,容易受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干预和影响。”国际湿地高级技术官员吕咏说。



黄渤海湿地位于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北起鸭绿江,经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达长江口止,总面积45.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唯一的海洋类型生态区。黄渤海湿地是迁徙水鸟的重要驿站,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海沿岸地区对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是鸻鹬鸟类的迁飞枢纽,黄海北部海岸是许多鸻鹬鸟类迁往其他区域前的最后停歇地。


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黄渤海湿地正在大量消失和退化,并由此带来水鸟栖息地变化,造成水鸟种群数量发生变化,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湿地的消失,让迁徙的候鸟何处停歇?因此,黄渤海地区迫切需要开展长期持续的水鸟调查与监测。



上世纪90年代,国际湿地就开始关注黄渤海湿地的水鸟保护。1996-2005年,国际湿地连续10年组织中外专家对黄渤海北迁鸻鹬类进行全面调查,范围覆盖黄渤海大部分的湿地,从鸭绿江口、双台河口、锦州沿海、唐山沿海,一直到天津沿海、沧州沿海、黄河三角洲、盐城沿海、长江口、崇明东滩等。


黄渤海湿地水鸟同步调查于2016年由国际湿地发起,联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组织,组织30多家单位的100余人参与春季(北迁)水鸟同步调查。


“瞭望君”了解到,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续5年参加这项调查。盐城保护区濒临黄海,位于江苏中部沿海,是目前太平洋西海岸面积最大,原始生境保持最好的沿海滩涂湿地。盐城保护区现有面积247260公顷,盐城海岸带长达582公里,这么大的面积,调查工作的压力可想而知。



对于这项非常艰苦的调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一级巡视员程良认为不可或缺,因为对水鸟同步调查,实际上是对整个湿地监测的一个重要内容。


“湿地和水鸟之间密不可分,湿地为水鸟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必要条件,水鸟是反映湿地生态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所以,开展黄渤海水鸟同步调查,不但是对水鸟种类、数量、生态状况进行评估,同时对湿地保护的状况也是客观、科学的评估。”


03

让迁徙的鸟儿飞得更安全


今年春天,黄渤海水鸟同步调查如期展开。从4月21日至30日,调查组对黄渤海地区21块湿地逐一摸底,共记录到水鸟种类124种、1072361只,其中未识别的水鸟26825只;统计到的水鸟中,鸻鹬类802915只,占总数74.87%。调查还梳理出个体数量前10位的鸟种、重要和珍稀水鸟分布,并由此确定调查区的保护价值。


目光投向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4月中下旬,这里便对盐城沿海的全部区域展开调查。在去年和今年的调查中,保护区还创新使用网格化调查法,把盐城沿海分成36个网格,按照10 ×10公里的面积为一个网格,根据不同的湿地类型、生态系统、鸟类的觅食地和栖息地,在网格上进行全覆盖监测。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手段的加持,尤其是用雷达监测鸟类,为解决困扰地方多年的“鸟与风机”难题找到答案。调查发现,风机改变了鸟类的飞行路线。当鸟群经过风车时,大部分会改变飞行路线,绕开风机。部分鸻鹬类水鸟飞过风机上空,不仅要飞得快,而且要飞行高,这与鸻鹬类水鸟平时飞行规律有所不同。鸟类在经过光伏发电区域时,也会改变飞行路线。有些聪明的鸟儿绕开风机,改变原来匀速直线的飞行,变为“波浪状”起伏飞行。


为鸟的研究,给鸟儿创造安全。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研究成果很快被运用到实际场景中,盐城已有2家风电企业购置设备,运用雷达与风机联动技术,为风机设定阈值。当设备监测到鸟类飞过时,便会自动关停风机,让鸟类安全通过。


04

英国鸟类专家与北京雨燕的故事


持续五年的黄渤海水鸟同步调查,结果令人欣慰:黄渤海湿地在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飞路线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为北迁的水鸟和部分珍稀鸟种,尤其是鸻鹬提供极为重要的停歇、觅食和中转栖息地。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春季,盐城沿海湿地水鸟群落物种多样性,在22处调查区域中处于最高水平;黄渤海20处被调查的湿地是大量水鸟包括珍稀水鸟的栖息地,但实际被纳入国际重要湿地的仅有4处,因此,对保护黄渤海湿地重要意义的认识有待加强。



根据5年来的调查,中外专家对于黄渤海湿地和水鸟保护提出很多建议。


比如,加大调查范围,获得长期且全面的水鸟数据;优先推动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的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岸滩涂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科学研究;引导相关部门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通过现在机制和平台,促进信息交流与共享;鼓励和支持黄渤海水鸟保护与研究国际合作,定期举办研讨会和培训,对公众开展水鸟保护意识教育……



来自英国的国际鸟类专家Terry Townshend长期居住在北京,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他在北京建立观鸟网站,记录发现的各种鸟类。此次活动期间,他给大家讲述了保护北京雨燕的故事。


“我们给北京雨燕戴上脚环,内置芯片,非常轻巧,鸟儿戴上仍可以自由飞翔。”Terry Townshend说,这样做,是为了追踪北京雨燕的飞行路线。第二年,戴上脚环的30只雨燕仅仅“回收”13只。“它们第一年7月23日离开北京,第二年4月15日回来。在9个月的时间里,它们几乎全在天上飞。第一年10月去了纳米比亚,圣诞节是在南非度过的。虽然没有护照,但它们去了18个国家。”


“不过,近几十年的监测发现,北京雨燕数量在下降。这些鸟儿喜欢北京的老建筑,那是可以筑巢安家的地方,但现在老建筑被新大楼替代,这也是雨燕减少的原因。”Terry Townshend的调查感动了很多人。有些学生动手做起人工鸟窝,挂在枝头,让雨燕安家。还有人写信给建筑师,建议在盖大楼时给雨燕留下筑巢的地方,有的学生为此跟房地产大亨潘石屹对话。潘石屹承诺:在现有大楼上挂人工鸟巢,把护鸟理念传递给更多的建筑设计者,今后在建筑大楼时,将更多考虑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北京雨燕的故事仍在继续。黄渤海湿地上,在这片属于鸟类的天堂里,迁徙的鸟儿南来北往,生生不息。相信,今后一定还有更多像北京雨燕这样的故事,感动你我。


延伸阅读 







生态环境部与江苏省今天召开联席会议,为了什么大事?

江苏省纪委监委通报2起“小化工”背后官商勾结典型案例

十三届江苏省委第十轮巡视完成向被巡视党组织进驻让江与海的手拉得更紧,南通这座江海之城拉了一个“朋友圈”政声 | 张敬华:在担当新的重大使命中展现首位作为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卞小燕图片来源 陈国远值班主编 陈月飞
实习编辑 王晗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