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在“疫”线| 旁边在滴水,下雨了?是队长的汗往下滴!

胡兰兰 北京西路瞭望 2021-09-27
“现在已经回到正常的工作岗位了,但其实也没有完全‘正常’。”这段时间,江苏省级机关医院90后护士周紫涵在护理工作之外,还参与守好医院防疫的“第一道关卡”任务,在院入口预检分诊。

 

“请正确佩戴口罩”“麻烦填写一下流调表”......这些都是她做分诊时要重复很多遍的话,要是碰到一些不配合的,需要花更多时间耐心劝解。在周紫涵看来,“这些看似琐碎,却事关防疫安全,作为一名年轻的预备党员,今年年底就要成为正式党员,我当然要更积极地冲在前。”

 

事实上,这已是本轮南京疫情发生以来,周紫涵“冲在前”的第二个抗疫“战场”。她的第一个“战场”还要从支援核酸检测采集说起。

 


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部分人员核酸检测出现阳性,敲响疫情防控的警钟,开展核酸检测找出病毒感染者、阻断疫情扩散成为当务之急。当时,核酸采集点人手不足,省级机关医院在院内发起核酸检测支援动员,周紫涵第一时间报名,成为首批50名支援队伍的一员。支援队分成五队,21日一大早乘坐大巴前往江宁区5个采集点。

 

周紫涵所在小组到的第一个采集点是江宁区青源社区附近的英华达工厂,一天内需要完成6000余人核酸采集任务。从上午10点开始准备,一名医生搭档一名护士,一口气忙到半夜12点,直到最后一个工人核酸采集完成,才收拾收拾赶往临时驻点酒店休息。“虽然腰酸背痛,热得不行,但好在工人们配合得很好,还算顺利完成第一天的任务。”周紫涵说,当时她也不知道会留多久,想的就是随时待命赶往下一个采集点支援,能多检一点是一点,不能给病毒时间。她数了数,她和小组队员们一共支援了5个采集点,前后待了12天,一共参与三轮全市全员核酸检测。

 

“天气热,任务重,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这些天我的队友们给了我很多力量,可爱的南京市民给了我很多温暖。”周紫涵回忆,7月25日他们到鼓楼区郭家山采集点支援,三十五六摄氏度的高温炙烤,地面和大棚像是把人夹在蒸笼中间,加上不透气的防护服,又闷又潮湿,整个人只能靠藿香正气水“续命”。“但所有人没有一个说坚持不下来,大家四个小时一班轮流上阵,在市民积极配合、社区有序组织之下,核酸检测越来越顺畅,排队的队伍越来越短。”

 

在采集点上,周紫涵第一次真正体验到什么是“汗如雨下”。那几天,只要摘下N95防护口罩,大家的脸一定是通红的,汗水从额头滴进眼睛再流进嘴巴,从脖颈淌到脚底,白色的防护服都被浸成透明色,双手被汗水泡得发白发皱,褶皱里都是黏成线的滑石粉。


“有一回我转头看到旁边在滴水,还以为下雨了,仔细看是队长吴烨的汗顺着口罩下缘和防护服的领口往下滴,砸在地下。但他一点也不在意,跟我说了句:这年头流血少了,若是汗都不流,怎么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这句话,令周紫涵备受触动和鼓舞,“那一瞬间我深刻感受到,我们身上担负着着党员和医务工作者的双重使命,要永远把人民挡在身后,放在心里”。

 

虽然不容易,周紫涵却打心眼里觉得这样的坚持很值得。她想起,郭家山的一位老爷爷结束采集对她说:谢谢,辛苦了。她简单回了一句“为人民服务嘛!”没想到随后爷爷向她敬了一个礼后才离开。虽没有过多交流,这个举动却让她感觉心里暖暖的又酸酸的,“现在就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快点平息,让我们早日回归安稳的生活”。


延伸阅读  

孙春兰在扬州调研时强调:坚持从严从紧、科学精准 一鼓作气打赢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国家医疗救治组专家杨毅介绍危重型患者救治情况
扬州新增确诊病例18例均来自隔离人员,定点康复医院启用最新!南京江宁区禄口街道由高风险地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南京昨无新增确诊病例,江宁一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胡兰兰

编辑 谷雨

校对 徐睿翔值班主编 郁芬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