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在“疫“线| 好好守着这个“家”,直到胜利的那一天

林元沁 北京西路瞭望 2021-09-27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小单元,楼栋单元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米”,密集的核酸检测、生活物资运输、垃圾清理,每一样行动都考验着基层社区的运转能力。扬州疫情发生以后,一个又一个党员志愿者挺身而出,到最需要的岗位上去,到风险最高的地方去,筑成一道道战疫风景线。


人在“疫”途

他曾一天骑行100公里


晚上7点,夜幕降临,脱掉穿了一天的防护服,换上利索的短袖短裤,网格员夏磊熟练地跳上电瓶车,乘着晚风在空无一人的大马路上疾驰,这是他一天中最为放松的时刻。8月19日,这是四季园小区封闭管理的第23天,夏磊在运货的途中总算挤出一点时间接受记者的采访。


“特殊时期,这电动小货车可帮了大忙,最热的那几天也最忙,运货、送药、采购,我一天能骑着它跑100多公里呢。”夏磊告诉记者,这一趟,他的目的地是四季园小区附近的卜桥社区,半个小时前接到社区书记通知,这里到了一批新物资需要立马运回。作为四季园小区冬梅苑网格的网格长,封闭管理20多天来,夏磊在这样的不停奔波中,晒黑了,也瘦了。



直面病毒的500多个小时里,几乎有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被汗水浸泡着,这场“仗”,夏磊直言打得有点辛苦。“一开始,小区内不断新增确诊病例,精神体力上都倍感压力。”后来,由于频繁转运确诊和密接人员,原本并肩作战的其他13名同事一个接着一个被隔离,武塘社区就只剩下社区党委副书记蒋健和他两个人。“这么大的社区,情况我们最熟悉,没有退路,必须顶住。”夏磊坦然地说着,电话那头传来呼呼的风声。


“其实说实话,起初也不是没担心过,但同事们隔离前都特意带上了笔记本电脑,从线下转为线上工作,为我们前方工作减轻不少负担。”作为一名党员和退伍军人,夏磊总是很乐观,被隔离的同事高美心疼他连续忙转运人员和配送物资,48小时没合过眼,发微信表示恨不能帮一把忙,他却大大咧咧用扬州话回一句:“不得事哦!”


“吱呀”一声刹车,晚上8点20分,载着物资的电瓶车在四季园小区南门口停下,一扇绿色铁皮大门在偌大小区与外界之间划下“分隔线”,门里门外都安静无言。这些天,夏磊常常觉得,数百趟的来回奔忙下来,回到里面的世界反而更加安心。“同事被隔离后,春竹苑、夏荷苑、秋桂苑和冬梅苑四大片区共119栋楼,只剩下我这一个网格长,我可得好好守着这个‘家’。”


“小夏,套餐里什么时候能有西红柿,你能不能帮我们反映一下?”“家人想喝牛奶,如果能加上这个选项就更好了。”晚上9点,夏磊的微信群里又热闹起来,随着扬州管控不断升级,居民们“足不出楼栋”“足不出自然村”“足不出巷”宅家抗疫,需求也愈发多了起来,也给夏磊他们的工作带来更多考验。



“小区内已经连续7天没有新增确诊人员,这是好事,但隔离期何时结束?谁也说不好,隔离时间不断拉长,居民们的生活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多做一点事,就能让他们更舒心几分。” 这几天,夏磊最牵挂的是居民们的订餐买菜问题,目前针对封闭小区有A、B两个套餐可选,A套餐包括黄瓜、茄子、白瓜、胡萝卜等一些不固定搭配的蔬菜和配料,价格是50元。B套餐比A套餐种类略多,价格是80元。


“居民反映最多的还是觉得菜价偏贵,还有人表示土豆萝卜什么的已经吃腻了,肉类品种上也期待更丰富一些。”面对一个个细碎的问题,夏磊不嫌烦,他把大家的需求都一一记下来,和联谊批发市场的负责人反复沟通,争取为小区里居民提供多一些选择。“除了菜肉问题,还有豆制品和蛋奶需求也比较旺,接下来我还想和附近的超市联系一下看看有没有可能集中采购。”夏磊觉得,居民们隔离在家也很辛苦,他能做的,就是用无微不至的关心,让他们足不出户也能安心。



让100多名独居老人好好吃饭


“餐到了,赶紧来领。”8月20日中午12点,满载午餐的餐车抵达武塘社区服务中心门口,陈晨赶忙和几位工作人员上前帮忙整理。封闭管理的这些日子里,在四季园小区,“扬州四季园547890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们成了居民们的贴心人,陈晨正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他也是一位退伍军人。


“‘54’即青年,‘7890’即70后、80后、90后、00后,代表着各个年龄段的志愿者邻里守望、同心抗疫。”陈晨告诉记者,目前团队里24人都是本小区热心业主,有企业员工、私营业主、教师等,但到了岗位上,大家都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抗疫志愿者。



作为最早到社区请战的8名志愿者之一,陈晨见证着这支“青年突击队”的壮大。7月29日,98年的大学生谈瑶卿来了;7月30日,党员顾立保来了;8月10日,年轻的党员小夫妻宗枢和叶帅来了......很快,陈晨他们又有了新的“困扰”:光解决了人力的问题还不够,偌大的小区封闭后,无数的需求怎么对接?那就分工分组!A组5人,负责线上整理8000多人的用药需求;B组2人,负责在网格站里接听居民的求助电话;C组10余人,集中负责解决一件迫切的事——小区96位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


“四季园是一个老小区,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超过90名,年纪最大的已经95岁。特殊时期,他们无儿无女,又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我们把热乎的饭菜送到家门口,每天还不重样,看到老人们舒心,我们也就安心。”陈晨说,从7月31日开始,负责分餐的志愿者被分成“春夏秋冬”四个组,每组两人进行派送,早餐七点半左右送到,中餐十二点,晚饭是六点左右,一般接餐后30分钟内就会送到老人手里。



随着封闭时间不断拉长,需要服务的送餐对象还在不断增长。根据武塘社区党委书记袁昶提供的一份老人花名册,陈晨他们又进行了细致的摸底,一些子女无法前来照顾的高龄老人,也被纳入到这份服务名单,名单逐渐增长至115人。在陈晨提供的一份最新名单里记者看到,志愿者们贴心地备注了每位特殊情况,比如冬梅苑的独居老人戴永林,因为耳朵听力不好听不到敲门声,志愿者在经过他的同意之后,每天用钥匙开门,把饭菜交到老人手上后,还会贴心地用小纸条告诉老人核酸检测时间以及防疫注意事项。


自7月29日下午5点到社区报到算起,尽管天天就在家门口干活,但陈晨他们已经22天没回过自己家了。武塘社区为他们腾出一间网格员办公室,办公室内2张床、3张沙发都让给了女同志,陈晨和其他男同志就打起地铺、拼着桌子睡。“累的时候倒头就睡,不觉得苦。”陈晨说,大家就盼着疫情早点结束,我们的四季园小区早点恢复往日的生机。



整理数据到早上5点

他洗把脸又去点上支援


“刚才我们开了个短会,针对增援晚间巡逻人员力量作了一些对接。”8月20日晚8点,记者拨通扬州市维扬实小北区校校长李文富的电话时,他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从8月6日起,李文富带领着学校22名教师志愿者,在武塘社区另一个高风险封闭小区秋南苑(西)开展服务。由于家住在10公里之外,他每天4点就要起床,6点前准时到岗。



“一开始最难适应的还是穿脱防护服,穿上20分钟就浑身湿透,说出来不怕你笑话,第一次穿着防护服配合上门核酸后,衣服就像是从水里捞上来的没法穿,我是只穿了一件裤衩开车回去的。”李文富表示,从教师“变身”为防疫志愿者,一开始确实有诸多需要克服的障碍,比如说对小区情况不熟悉,对工作流程陌生等等,他们都在努力想办法快速进入状态。


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对信息的掌握和梳理。38岁的郭寿稳是维扬实小北区校总务副主任,支援一线以来,他几乎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觉。除了泡在服务点,统计物品、分发物资、协助核酸检测之外,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团队里的“数据小能手”。“我们从社区民警那里拿到了小区居民的信息册,通过初步摸排后我们发现,这些数据的精确度还不到50%,有些居民已经搬走了,有些是出租户,如果不清楚人头,核酸检测和派送物资都会出现漏洞。”因为比较熟悉各类信息软件,郭寿稳便主动揽下了这个活。



郭寿稳告诉记者,本以为就是做做数据核对和整理,谁知道这是块特别难啃的“骨头”。“千头万绪,仿佛一下就把我‘淹没’在信息的大海里了,从8月6日晚上11点开始,我一直做到了第二天早上5点,洗了把脸就又出去干活了。”但繁琐的数据梳理工作并没有难倒郭寿稳,随着一条条信息被校正和补充,他和团队里的同事都逐渐尝到了甜头,“你看,现在谁做了核酸谁没做,漏测的居民有什么特殊原因,从表上都看得一清二楚。”从8月10日开始,一份498人的详细名册成了他们开展工作的“导览图”,郭寿稳笑着说,现在闭上眼睛都能背出哪一栋有多少人,有哪些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确保一个不漏一个不少。



“不好意思,刚刚又通知马上要来菜了,我得马上赶回去帮忙。”晚上8点30分,刚到家扒了口饭的郭寿稳又急急忙忙出门了。“菜大概9点多才能到,我们小组负责83份,需要装袋、贴标、配送,估计忙完得12点,哈哈,我这澡又白洗了。”


这意味着,今夜他又将挑灯“战”数据,这般辛苦滋味,只有星星和月亮知道。


延伸阅读  

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负责同志专题视频会议今天举行娄勤俭在扬州检查调研疫情防控工作:思想上不能有丝毫松懈 防控措施继续从严从紧
截至8月19日24时江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国家省扬州市疫情防控调度会和扬州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会议召开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江苏工作组慰问扬州一线医务人员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林元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谷雨

校对 陈明慧

值班主编 孙巡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