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 |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南京启程进击新目标
瞭望江苏13市党代会⑬
今天,属于南京的热词是“典范城市”。
10月27日上午,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开幕,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代表南京市委向大会作报告。着眼新的坐标和使命,在“十四五”规划明确建设“四高”城市基础上,南京确立“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的奋斗目标。
立志打造一座“典范城市”,将带来哪些改变和机会?对于生活在这里的931万南京人,以及无数心向往之的人们,这究竟意味着什么?“瞭望君”现场聆听报告,为您找到了一串答案。
三个“最”字,见证五年发展跨越
奋楫潮头、逐浪前行。五年来,南京市委紧紧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高质量发展大调研,全面展开“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工作布局,圆满完成南京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个高水平建成、六个显著”目标任务,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次的党代会报告,用三个“最”字概括了过去五年南京的发展跨越。
五年砥砺奋进,“强富美高”成为最鲜明的标识。
经济总量连跨四个千亿级台阶、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迈进全国大中城市十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富美高”新南京的图景越来越清晰。
五年步履铿锵,高质量发展成为最激昂的旋律。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抓创新、转方式、调结构,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连续三年获得全省综合考核第一等次,以南京的“稳”和“进”为全省全国大局作出积极贡献,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的地位越来越凸显。
五年赶超跨越,提升综合首位度成为最坚定的追求。
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始终以奋发进取的精神探索创造、勇争一流,创新实力位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4位,人均GDP、每十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数等指标居全国前列,成为国家规划建设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省会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提升的步伐越来越稳健。
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过去五年,南京经历了一系列严峻挑战和重大考验,每一份成绩的取得都来之不易、弥足珍贵。韩立明在报告中指出:“特别是在这两年抗击疫情的斗争中,我们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用科学务实的行动守护了城市安全、群众安宁;全市上下用坚守和奉献,彰显了南京这座城市骨子里的英雄气质——平时看着温润质朴,但当风雨来袭时,却迸发出昂扬的斗志、凸显出顽强的韧劲、磨砺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意志品质!”
全球找坐标,争当现代化典范城市
“要把现代化建设放在‘两个大局’中谋划,放在历史长河中审视,放在全球全国先进城市的参照系中去考量。”站在新的起点上,南京市委鲜明提出,南京要努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扛起担当、走在前列。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重大使命,省委提出“苏南地区要打造可以代表国家水平、引领未来方向的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南京的党代会报告分析,作为先发地区,南京人均GDP、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等核心指标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城乡形态基本具备,有条件打造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发展方向的现代化城市典范。
百尺竿头再进一步。这次南京党代会报告指出,在“十四五”规划明确建设“四高”城市基础上,南京确立了“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的奋斗目标。
宏伟蓝图不会一蹴而就。南京市给出了三步走的阶段性目标。
今后五年,要全面完成“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人均GDP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区域创新高地,为全省全国现代化建设作出先行示范。
展望2035年,南京经济总量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建成创新活力与人文魅力交融、古都风韵与时代风尚辉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样板。
再经过15年的努力,在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时,南京创新实力迈入全球城市前列,成为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典范城市。
实现这一蓝图,必须找准战略抓手。南京市提出,要发挥创新这个最大优势,激发开放这个最大潜力,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内需拉动的经济循环,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澎湃动能。
南京要聚创新之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协同推进理念、制度、文化、政策等全面创新,最大限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的巨大潜能。聚焦以实体经济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全方位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通道,推动制造业高端化、集聚化发展,加快把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竞争优势。
南京要乘开放之势,以强大国内市场为依托,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重点,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更好服务长三角和长江中上游、中西部地区;以国家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契机,更大力度发展开放型经济,持续深化制度型开放,全面提升开放通道、平台能级和国际化营商环境,显著增强对全球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高端要素的集聚力,加快把交汇点区位优势转化为双循环枢纽优势。
典范城市,五个方面做示范
南京市党代会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是南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的起步阶段,今后五年的具体目标是:
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上做示范。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实现重大突破,初步建成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级服务业中心城市和东部地区重要金融中心,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以上水平,建成1个万亿级、2个5千亿级等创新型产业集群。
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上做示范。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建成枢纽经济高地和资源配置高地,南京都市圈成为跨区域都市圈建设典范,市域范围形成中部“田园都市”与南北“都市田园”融合发展格局,国际化大都市风范和现代化城乡形态基本形成。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做示范。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机制基本形成,环境质量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能源、土地、水等资源配置利用效率持续提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向碳达峰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南京经验。
在包容友好、共同富裕上做示范。率先建立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优质均衡,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在制度创新、治理变革上做示范。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创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城市更具韧性、更为安全,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成为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样板。
典范之城,全方位走在前列
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一个重要标识是各项事业发展均走在前列。南京提出,要以建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示范区为主抓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充分彰显现代化建设的创新性、探索性、引领性。具体来看,就是要在八大方面走在前列:
聚力落实国家战略,构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链接枢纽。
全力开动创新引擎,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强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大力增强综合承载功能,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绘就美丽中国的南京画卷。
致力放大古今交融特色,提升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影响力。
倾力创造更高品质生活,塑造共同富裕的民生幸福标杆。
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走出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
其中,在构筑链接枢纽上,南京提出要促进内外需市场循环畅通,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宁宣黄成长带、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推进南京都市圈“东进”“西融”。建设东部地区重要金融中心,规划建设超级总部集聚区。完善南京站、南京南站、南京北站、禄口机场站“四站”联动格局,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在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上,南京将推动紫金山实验室承担更多战略任务,支持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集群,加快信息高铁综合试验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项目,打造麒麟科技城战略科技力量承载区。
同时,南京还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实施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加快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两大优势产业,做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先导产业,新培育3—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创新型企业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翻一番,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500家,不断壮大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性企业。
在塑造民生幸福标杆上,南京提出要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快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同时推动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动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探索义务教育校长和教师流动机制。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推进“新五区”三甲医院全覆盖。推进基本便民服务社区全覆盖,打造更具可及性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追求有故事有温度有生活的典范
“让城市拥有可聆听的故事、可感知的温度、可安放的生活。”南京追求的典范城市,是让生活其中的人们能感受到的典范。
南京将继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下足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扎实开展省“美丽宜居城市”试点,统筹老旧小区“留改拆”有机改造、公共空间环境综合整治。
着眼江南与江北、主城与新城无缝衔接,加密过江通道布局,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快速路网体系,实现区域快联快通,建成更高水平的“畅达都市”。
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高标准建设运营综合管廊,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让城市运行更具韧性、更加高效。
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提升紫金山—玄武湖城市中心公园,统筹郊野公园、口袋公园和城市绿道建设,实现城市“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好展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美丽景象。”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断面长制”,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推动水环境治理从巩固消劣向全面提质转变。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全面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水平,致力建设“无废城市”。
坚持“与江共生、拥江发展”,坚决落实“十年禁渔”,保护生物多样性,持续推进沿江产业转型转移、岸线功能调整优化,加快滨江风光带建设,塑造山水城市主轴、魅力人文江岸。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稳固“一带十片、两环多廊”生态格局。
加快钢铁、石化、建筑等行业绿色化转型,全领域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努力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建设低碳重大科创平台,加强前沿技术攻关,抢占绿色低碳科技和产业制高点。倡导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探索创建碳中和示范区,形成绿色文明新时尚。
实现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南京提出,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严把政治方向,筑牢“两个维护”的绝对忠诚。严密组织体系,打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严管厚爱干部,锻造堪当重任的骨干力量。严实工作作风,激发担当作为的进取精神。
南京是一个有着厚重历史积淀、悠久文化传承、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也是一方拥有强劲创新动力、充沛创业活力、无限创造潜力的热土。相信在现代化新征程上,南京一定能登高望远,更进一步,书写“典范城市”的传奇篇章,正如韩立明在报告中所畅想,“未来的南京,时时跃动着创新创造的时代脉搏,处处散发着醇厚隽永的人文气息,人人都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梦想成真的机会、情感归属的认同,成为一座居者安、近者悦、远者来的典范之城!”
延伸阅读
吴政隆许昆林看望慰问正省级老领导老同志吴政隆在省委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省委机关走访调研时强调:形成最大公约数 政声 | 射阳县委书记吴冈玉:向海图强 绿色发展 加快打造长三角北翼绿色转型先行区
画出最大同心圆 汇聚肩负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磅礴力量
保障“一老一小”,江苏将有这些“大动作”
政声 | 扬州市委书记张宝娟:用奋斗书写“好地方”的现代化篇章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仇惠栋 董翔
摄影 崔晓 冯芃 孙中元
图片 视觉中国
编辑 王君
值班主编 陈月飞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