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瞭望评 | 今天,你会想起曾经的哪位老师

霜与 北京西路瞭望
2024-09-26
今天是教师节,是我国第四十个教师节。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恐怕很多人都会去想想自己曾经的老师。如果哪位老师被我们深深记得,那一定是对我们有着深刻影响的良师。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每个人成长的道路都离不开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每个学习阶段都离不开老师的提灯引路。

从古至今,留下无数关于老师的诗词歌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无一不包含着人们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因此,当人们谈论起“人生三大幸事”之时,“遇良师”,总是被置于第一位。

的确,一位好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领孩子走向未来的筑梦人。就像古人所说,千金易得,良师难求。好的老师用专业知识和言传身教,用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为学生们打开知识之门,教学生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譬如,“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坚守山区40多年,建成针对贫困山区家庭困难女孩的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两千多名山区女孩实现大学梦。像张桂梅这样的良师,令人敬仰。

遇良师,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人生的幸运。或是迷茫时的指点,或是失意时的鼓励,或是得意时的劝诫。遇到一位好老师,甚至会改变人的一生。正如一名网友今天在朋友圈所发感慨,人生很长,总有一两位老师曾为我们点亮人生。举个科学家的例子:数学家苏步青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小学作为插班生时成绩不理想,有一位老师时常主动与他沟通交流,并开导他“我看你的资质不差,只要好好努力,一定会成为有用之才。”这一番话给了苏步青极大的鼓励,让他铭记多年。

今天,越来越多人向往教师这个职业。相关数据统计,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由2012年的22.9万人次跃升至2023年的1265万人次,报名人数屡创新高。更多专业化、高学历的年轻人成为教师,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也将成为新一代学生记忆中难忘的老师。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们遇到更多的“良师”,应该会更加普遍。

良师,也是社会的期待。称呼老师为“大先生”,是社会对老师最高的赞誉。

平心而论,从来没有哪个时候,全社会像今天这样如此高度重视教育。有这样一组数据: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0人中有8人是文盲,到2023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从198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14.7万人,到2022年突破千万人;从1949年各类职业学校在校生仅30万人,到如今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名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数字变化的背后,一方面是包括教育事业发展在内的我国综合国力的巨大飞跃,另一方面,则是数以万计教师队伍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

就在前两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举行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全国585个单位、1790人受到表彰。这样的表彰,对广大教师来说,更是一种荣耀与鼓舞。而向这些受表彰的“良师”代表们学习,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的职业追求和人生理想。

如何成为良师?“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殷殷嘱托,语重心长。而要真正做到这些,确实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

期待承载“立德树人”重任的每一位教师,都能牢记嘱托,真正以教育家为榜样,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争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相信每一位辛勤耕耘的老师,都能成为学生们今后能经常想起的良师。

这种温暖的感觉,会是激励每个人前行的美好回忆。


延伸阅读   

瞭望评 | 让孩子们吃好,是天大的事情

江苏周记丨拉弓满弦继续走在前列

瞭望评 | 多分享一些“人间值得”

瞭观察 | 江苏这次重要会议,"改革味"很浓

继续走在前列!江苏省级机关、各人民团体党员干部这样表示

撰稿 | 瞭望评论员 霜与(徐睿翔)

图片 | 视觉中国

编辑 | 倪方方

责编 | 林元沁

审核 | 耿联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西路瞭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