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不爱读书的孩子转变?
徐海娜:只要有心寻找,总会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如果家长有时间便滑手机,宁可打麻将看视频也不给孩子读一个故事,却指望着孩子“看书学习,自动自觉”,还真是天方夜谭呢。
这个世界上有不爱读书和学习的孩子吗?有啊!到家长群体中一了解,认为自己孩子不爱读书学习的还不是少数。“学习上自动自觉,看起书来没完没了”那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刚好生了一个不爱读书,不爱学习的孩子,能怎么办?然而,事在人为,教育就是创造机会,让孩子学习如何成就自己。
父母行动起来,孩子容易转变
孩子不是只要吃好睡好就可以了,他们同样需要精神上的滋养。在过去物质贫瘠的年代,有的父母仍会省吃俭用,买来种类稀少的低幼读物;有的父母再忙也会陪孩子翻翻《小朋友》和《看图说话》。现在社会进步了,婴幼儿读物漫天遍地,要什么有什么,但不见得所有的父母都会为孩子买书,都会陪孩子读书。尤其是在农村和小城镇。有一次,我去一个乡下亲戚家里,带了一整套米菲兔的绘本回去,结果被那里的孩子们视若珍宝,我带去的新衣服倒是没有人看上一眼。这是因为无书可读。城市的情况不一样,有的人家里就像是一座小型图书馆,可是生活在这种图书馆里的孩子中也不乏不爱读书学习的,那又是怎么回事呢?还有历史学和人文知识丰富的老父亲,每天逼着孩子读书,孩子却厌恶读书的例子。
父母作为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尤为重要。我们都知道小婴儿总是从吃奶开始,慢慢过渡到食用固体食物,继而变得可以自主地享受更多种类的美食。然而,除了喂哺食物之外,孩子还需要精神食粮。精神食粮也有这样一个循序渐进、从婴儿般的喂哺到自主进食的过程。好好回忆一下孩子是怎样学会自主进食的,也许我们能从中得到启示。假如我们从未引导过孩子享受读书和学习的乐趣,就指望孩子当“学霸”,那只能是一种空想。想让孩子爱学习爱看书,不妨从引导孩子爱上早期阅读入手。在新加坡政府提供的服务中,一项是新生婴儿的现金津贴花红,之外还有大礼包。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政府对早期阅读的重视也体现在了婴儿礼包中,例如建国50周年的新生儿礼包里就有婴儿图书。最新的消息还包括,如果新生儿父母到图书馆注册的话,会得到包含了三本婴儿英语硬板书、一件互动学习游戏产品、一张婴儿身高表,和一个母语书籍推荐名单的大礼包。新加坡人经常自嘲说,新加坡的政府是一个管家式和保姆式的政府,但促进早期阅读这件事做得很有意义。在孩子成长的早期阶段,把孩子和好书放在一起,会培养出能持续一生的关系。
但是假如我们已经错过了早期阅读的时机,我们也不是无事可做,孩子仍然有可能发生转变。我曾经认识一个特别贪玩的小男孩,最不爱做的事就是读书和学习。但是他的妈妈很有创意,为了让他识字,把课本上的词语用不同颜色写下来,然后和他玩游戏。小男孩每次可以随机选择5、6个词语,然后妈妈会用一个短故事把这些词语串连起来,有时候只是几句话,也能串连起来。妈妈随机编的故事常常能逗得孩子哈哈大笑,孩子也在这个过程中愉快并且高效地掌握了那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还有一个孩子,也是不爱看书。有一次,他自己在文具店买回一本“Word Search”的书当玩具,这种书就是让读者在看似无序的一张字母表中找到隐藏的单词,他觉得很好玩。从一大堆字母里找到指定的单词,他感到很有成就感。但是他妈妈问他,你找到的这些单词你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他摇摇头,指了指那一页的主题“Big Lakes”说,那应该都是一些湖泊的名字。妈妈抓住时机说,不如我们一起上网查一查这些湖泊都在哪里吧?还可以网上搜索一下图片,如果风景优美,下次可以考虑去游玩。还有,你听说过有粉红色的湖吗?见到小孩的眼睛亮起来,妈妈又说,“我们一起来多查一下资料吧,了解一下每一个湖泊分布在哪里,它们的特点都是什么。然后我们写下来它们的地点和特征怎么样?”平时最怕阅读和写字的孩子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还兴奋地告诉妈妈,这本书每一页都是不同的主题呢,对未来基于这本书的学习历程满怀期待!
可见,其中的秘诀还是要顺应孩子的喜好,抓住合适的教育时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现在是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只要有心寻找,总会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如果没有用心陪伴和引导,就算给孩子一座图书馆,有的孩子也未必懂得享受。如果家长有时间便滑手机,却懒得教育孩子,或者宁可打麻将看视频,也不给孩子读一个故事听的话,只是指望着孩子“看书学习,自动自觉”,有时候还真是天方夜谭呢!
好老师做领路人,孩子容易转变
世间有各种各样的人,就有各种各样的老师。前不久,偶遇一位长期从事幼儿师资培训的前辈,她说,学习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可是有的老师自己却把学习当成是一件痛苦的和“吃亏”的事,觉得自己薪水又不高,为什么要辛苦学那么多东西呢?如果老师自己都不爱学习和进步,那么也很难指望他们教孩子们爱上学习。
好在仍然有不计其数的好老师,日复一日影响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有的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之外,持续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一起读一些世界名著,并且还经常进行不同主题的阅读,有时候是美学,有时候是历史,有时候是科幻。虽然说这些好像都是教学内容之外的东西,但是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最重要的是,学生们的精神得到滋养,内心世界开始变得越来越丰富。那些原本不爱读书学习的孩子也重新爱上了阅读。
我有一位朋友,杨老师,是南京市某中学的语文教师。他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们的阅读习惯和能力,还经常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发布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大约从2012年开始,他把自己的藏书拿出几百本来,建了一个小小的阅览室,每周一节课带着学生自由阅读。后来,在多年的实践中,他不断调整着自己带领阅读的方式,做了各种不同尝试。例如,有时候他会要求学生在假期阅读指定的一本书,然后开学的时候专门花两节课的时间来和学生讨论阅读体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仔细的阅读,再加充分的表达,他说才算真正的学习。有时候,他发了指定书目之后,还会买上20本放在教室,以防没买书的学生读不到。令人安慰的是,杨老师的学生都愿意自己买书来读。在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交流自己最喜欢的段落,也提出自己读书过程中的疑问和困惑,然后再就一些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对于中学生来说,同辈的影响往往很大,当全班大多数同学都在热烈讨论某本书的内容的时候,没有人想要被冷落。于是,落后的同学为了能加入讨论,为了起码能说上一两句,也会拼命追赶大家的阅读进度。就这样,杨老师曾经用了一个寒假,再加一个学期的时间,带领全班同学读完了120万字左右的雨果的《悲惨世界》,并且很多学生还读了他提供的背景补充性读物。在整个阅读活动中,学生们提出了不少深刻的问题,代表了这些孩子们真正在思考。然而杨老师却不止步于此,接着带领学生进行了“跨媒介阅读”——读了整本书之后,他又带着学生看了音乐剧《悲惨世界》,比较小说和戏剧的叙事方法,角色、情节和节奏处理上的不同等。他的学生还为此撰写了很多读后感和小论文。后来,他又继续带领学生阅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等名著,就算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他们的阅读活动也不轻易停止。
我回想起我自己的高中英语教师,虽然要面对高考的压力,他还是不像其他老师那样专注地让学生学习课本和操练试卷,而是特别鼓励学生多做课外阅读,他常常都会推荐一些适合中学生的英语读物,每周还会拿出一堂英语课专门和学生讨论课外读物上的热门话题,激起了一些不爱学习英语的学生的学习欲望。我们那一批学生也大约是从高中时代才开始接触课本之外的英语读物,当时我们很多学生都在他的推荐下订阅了适合中学生看的英语周报,轮流从他那里借阅《新概念英语》,我还买过全套的《双向式英语》。那还是九十年代初期的事情,在那个年代,我们英语老师的坚持难能可贵。
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的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果能够常常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到什么也是一种快乐。用心教学的好老师,就像是一个魔法师,在孩子面前点亮一盏一盏灯,照亮一个一个新的天地。而每一个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都具有天然的向外探索的欲望,教育就是不仅保护他们对这世界的热情,还要令他们探索的欲望得到成长。
凡是不爱读书学习的孩子,若不是有特殊障碍,便是没能从中体验到乐趣。那种乐趣不是一时的快乐,而是从中得到精神养分的一种长久的愉悦。而成人们,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想要下一代幸福,便没有理由令他们与这种深层的精神愉悦相隔绝。行动起来,方法总是可以找到的。例如儿童文学作家和教育工作者Esmé Raji Codell 所著的How to get your child to love reading一书就提供了大量可供家长和老师参考的方法,比如书籍主题的生日会和科学大冒险活动等等。这方面的图书其实挺多的,无论父母,还是老师,只要愿意花时间去学习,便会改变,孩子们也会跟着改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全文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推荐阅读
做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专家——爱因斯坦如何跨界谈教育?
07-24
人工智能走进考场 变革监考与阅卷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