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有教无类
其他
民办大学早稻田
政党作为博弈工具,逐一时利害长短可以理解,教育却是为了长远未来收获。或许正基于此,学校才以标榜追求学术独立为最核心的目标。文丨秦轩全文共3377个字月前,在早稻田大学大隈讲堂听了一天纪念中日关系50周年的学术研讨。然后我就被早稻田大学迷住了。查资料,窜访。了解越多,越觉得它神奇。日本的私立大学多且发达,无论从学校数还是承载的学生数都远高于公立高校。这本身在非西方国家里极其罕见。早稻田大学是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但教育排名算不上一线。它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其他。我总觉得,这所大学的气质和我所追问与在乎的问题与价值,有共鸣。新宿站坐JR线,几分钟就到高田马场站。从站台到出站口,最醒目的户外广告牌被日语培训机构包了,广告语是中文,联系方式留有微信和QQ。按史料说,这一片地方从清末就是中国留学生的汇集地。先上语言学校,再去早稻田大学念书。一代又一代,流传至今。车站到早稻田大学有短途公交,高峰期5分钟一班车。百余年前这里是东京西北郊区田地。现在则是市中心地段,人口密集,以大学生浓度高著称。我第二次去大学,选择了步行。沿着早稻田大道走,一路都能听到有人说汉语。一来中国学生多,二来,日本人在街上说话的相对少。这里的中国元素更中国些。一般街道的中餐牌子上标着“中华”,卖天津饭、炒菜盖饭和煎饺。这里是麻辣烫、沙县小吃、兰州拉面、小龙虾和羊蝎子,简直是国内高校周边的标配。早稻田大学和中国连接极深,极久,堪称全球之冠。接收清国留学生、革命党、知识分子,和中国各大政治势力有密切交流乃至合作,至战后接待中国官方代表团。学校历史馆陈列有一封当年孙文给学校创始人大隈重信的密信,配有大隈款待孙文的欢迎会照片。早稻田有位翻译过毛选的汉学老师,著书《早稻田大学与中国》,密信也收录在内。书中料不少,我最喜欢读的,是战时大学教汉学老师的日常记录。早稻田大学还是出记者的地方。前几天在早稻田大学旁听纪念中日建交50周年的演讲,主讲人之一是认识的日本记者朋友,早稻田出身。我和他说以前就听说贵校出记者。他说是,提到当年有过新闻界半出早稻田的盛况,并解释说当时学校风气如此,排斥当官,但又关心公共事务。赶巧学校历史馆有“言论人”的专门展览,讲的几乎都是早稻田新闻人的事迹。展览介绍大意说知情权、公民表达、信息过剩时代专业记者的价值、早稻田创校宗旨云云。介绍文末出现反骨精神,可惜我的翻译软件没扫描上,不知道是不是主张站在权力对立面的意思。坦率说,我在这个展览逗留的时间不长。最好的十多年献给了新闻业,看这些展示,心里的感触、感慨冒出来,伤心。早稻田的名字也有意思。一般大学起名,要么引经据典,要么以城市、国家命名。尤其是在后发国家,一所现代大学的出现往往寄托着时代精英的期待。而早稻田,是指这片田里的稻子是早稻,属于地方俗语,有点像张家湾、二道沟这类的称谓。至今,早稻田也是新宿辖区下的町级单位,听上去和宋庄、五道口级别相同。国内名校中,南开取名和早稻田相似,据说取名自南开洼。很巧的是,两所大学建校之初都是私立。今天一说私立,往往和精英、高学费挂钩,显得比公立高级。但在百余年前,所谓私立恐怕更偏向民办教育。当然学校的创办人大隈重信,并不算民间人士,他是两次组阁的朝堂大佬,东亚舞台的弄潮儿,和伊藤博文、犬养毅等一个量级。据说创办学校起源于他和福泽谕吉的谈话。后者当然大名鼎鼎,堪称日本近代教育之父,同时也是庆应大学的创始人。由此可见,日本近代化的带头大哥们普遍有做民办教育的心。前两天查资料,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筹办国民大学,首任校长宋教仁,也是效法早稻田。早稻田大学校历史馆的资料显示,建校15年的1897年,创校人大隈王爷才走上前台,出现在开学典礼上。考虑到彼时朝堂政局激烈,他的谨慎,多少也是为了少惹麻烦。彼时,学校的名称是东京专门学校,开设政经、法、理学三大科,外加英语。20世纪初,学校和官方的关系缓和,学校得到认可升格为早稻田大学,大隈的密友兼政敌伊藤博文参加了改名次年的开学庆典。历史馆内展览着一张描写挂牌局面的漫画。上面有几个看起来憨憨傻傻、穿着邋遢的年轻学子,欢天喜地地换上校牌,颇有种得便宜卖乖的暴发户感。据记载,早稻田大学校友廖承志在接待日本访华友人时,经常会唱当年大学生改编的在野版校歌:都城西北早稻田林中铁皮屋耸着天我们住在这里面一钱萝卜五厘豆甜又甜。最后重复唱,瘦了
2023年1月4日
其他
复课了,但如果你还不想把孩子放回幼儿园
练习自我关怀:每天花一点时间与自己相处有时候,妈妈觉得自己要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稍有疏忽就会感到自责。疫情让妈妈感觉带娃更费妈。这时候,妈妈更需要学会爱自己。曾经听到过一句话:
2023年1月3日
其他
三年网课, 青少年到底失去了什么?
即使线上授课的模式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仍能看到学生们的读写水平出现显著下降。文丨温志鹏全文共3262个字过去三年,“网课”这种事物的出现频率可能已经达到了它整个生命线的峰值,给处于人生过渡阶段的青少年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带来复杂的挑战。笔者总是在想,上了这么久网课的学生们,他们的成长心曲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网课的重塑?但是,换个角度来看,网课的环境也能在某些方面有助于青少年个人心理的发展。比如,学生不用再受到固定教学场所(学校,教室)的束缚,不用机械的遵循统一的课堂规划,有更多更灵活的时间去感受个人活动带给他们的愉悦感。学生不必像在学校上课时那样时刻保持着端正的坐姿,因为在课上进行的一系列微小的动作不会再轻易被老师批评,可以活动活动肩膀,或是随时看一眼来窗外的阳光。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会激发出青少年更多的创造力和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这种相对放松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给他们带来愉悦感。但是,网课出现的初衷仍旧是以教学为主,而非其他。有相关研究发现,网课会让青少年产生更多抑郁,焦虑和孤独的症状
2022年12月28日
其他
一个阿富汗留学生的中场战事
Imran的个人脸书账号有近1.5万名关注者。塔利班掌权后,他的账号受到监视,不再更新任何动态,哪怕是来香港以后。文丨吴坤玲全文共3234个字飞机终于冲破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云层时,Imran在飞机靠椅上长舒了一口气。仅仅两个小时前,机场工作人员拒绝放行手持电子签证的他。没有其他办法,他只能试着给他辞职之前的领导、故乡赫拉特市的一位塔利班官员打电话。他想好了,再三保证自己出境只是为了学习、学成后会回到阿富汗来建设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绝无其他目的。谢天谢地。在阿富汗独立日、公休假期的这一天,这位在塔利班政府中比较开明的领导接起了电话,最终通知机场将Imran放行。此时距离飞机起飞,只有不到一个小时。劫后余生的庆幸没有持续太久。此行没有直行航班,Imran需要从阿富汗先飞往迪拜,当晚再经泰国,然后才能到达目的地香港——他要去香港大学,完成新闻学院研究生课程。尽管精神十分疲惫,他依旧无法入睡。他用手机拍下飞机即将降落时窗外的陌生大陆、拍下陌生的机场和自己疲惫的脸,心里充满了对未知的、不确定性的忧愁。在这之前Imran从没到过香港,准确地说,他从未想过此生会到香港,这甚至是他26岁的人生里,第一次离开阿富汗。“一切都发生得太快——17天!”Imran出生在阿富汗的中产家庭,家中兄弟姐妹7个,几乎都有不错的工作。2018年,先后完成了新闻学和金融学两个本科学位后,Imran进入赫拉特市的国家媒体工作。他既是播音员又是记者,同时积极寻找着领域内更好的工作机会,一直准备继续深造。“我算得上是个上进的人,但基本上是跟大多数人一样,大家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一份好的工作、然后再晋升…那时候生活还是希望的”,
2022年12月20日
其他
解封了,却更不安了?你需要这份心理贴士
面对病毒,人类需要乐观,但完全不在乎感染病毒的心态,本身是一种防御和否认。过度松懈和过度紧张,后面都是人们面对病毒的焦虑。文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2022年12月12日
其他
《龙猫》走上伦敦舞台:种点橡子,帮它慢慢长大
久石让认为,只有小孩子能看见“龙猫”:“它提醒人们,为了融入成人世界,大家都失去了什么”。《龙猫》舞台剧宣传海报文丨FT中文网专栏作家
2022年11月18日
其他
访学记:在高尾山和涩谷看见日本本土现代化
高尾山和涩谷,传统与现代,都在尽量尊重个体的身心、情绪与欲望。这是文化自信,本土现代化的一种体现。文丨秦轩全文共2618个字高尾山的山脚下,贴着几条登山路线和山上红叶的宣传海报。在维基百科的介绍中,这座海拔只有几百米的山被称为世界上登山人数最多的山。山在东京的西侧,京王线铁路的尽头。对标北京的话,这就是东京人民的香山。初来东京,一切都没安顿好,我们先上了趟高尾山。沿途几条路线,我们选择跟着社区老人们徒步,走一条大约100分钟的山路。起初遇到的树有碗口粗,不知道是不是战后才长出来的。走不远有座石桥,跨过山溪。桥对岸是神社里的人修行之所。再往上走,路开始陡峭,树也逐渐粗壮、高耸,有点像天目山。山路的尽头是一座寺庙。进庙的沿途有不少仪式感,纪念物、山门、像这些不提,其他宗教也有。但是一路贴着一米多长的木板,每块板上写着人名,都是给庙里捐赠的人。到了庙里,接待中心门上挂着牌匾,匾上列着祈福业务的品类清单:家内安全、商业繁昌、事业繁荣、交通安全、厄除、入学成就、开运、当病平愈、身上安全、心愿成就、良缘成就、安产成就、进学成就、灾难消除、身体健全、寿命长久、工事安全、福寿圆满、奉纳杉苗,共19项。这里的业务范畴,从身心到家庭社会,基本上人生大事都包圆了。可见这座深居山林之中的庙宇其实也挺接地气的。看到时,我有股冲动想建议他们加上微信安全、网群安全之类的项目。在接待处的侧墙,列着两排木牌,每个木牌大概10公分大小,同样写着名字,和来自哪个地区。原来这里会为游客提供一个折页小册,看起来很古朴。游客每登山一次,可以去盖个登山印。一个册子有20几个折页盖印。印完再换。册子印刷精美,费用只有几百日元,估计也就是个工本费。盖满一个册子,就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录在木牌上。牌子上按册数分隔,最多的集齐了99本。我在中东、南亚、东南亚和东亚等后发国家乱窜多年,“封建迷信”的地方去了不少,但是老实说,这么贴近客户的迷信营销与运营还没见过,真是服务意识强,与世俗的关系紧密。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就不会如此直白地把祈福业务名录挂在门上。后来我去小饭馆吃饭,他们也是把菜单写在木牌上挂起来,一个套路。另一个让我震撼的点是用户管理系统。他们怎么那么喜欢把客户的姓名公之于众,我在国内的庙宇清真寺见到过,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列的如此兴师动众,明目张胆,无处不在,确实鲜见。登山纪念印册这种,简直就是社区软件产品经理必备的本领,将用户行为拆解,完成一个小任务就给一个奖励。奖励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升级换取大礼包,以此保证用户的复购和黏性。或许其他地区的“封建迷信”也有繁琐的用户系统,但OPEN程度差得太多。日本似乎是最喜欢把个人名字展示出来的社会。欧洲和拉美公寓门牌上会有住户的姓名,其他地区我没什么印象。前两天逛东京的另一座庙,山门的门梁上盖满了手掌大小的人名印章,错乱无序,给人一种用力过猛的感觉。我猜这说明这里的个人声望比别的地方更值钱。这究竟是一种复古还是现代现象,还真不好说。毕竟,在古代日本,大多数人都不太需要有名字。传统和现代听起来就是对立关系。后发国家的传统多些,“封建迷信”的浓度高,这个很普遍,从西亚到南亚、东南亚都普遍。到了远东,似乎要少些。比如着装,中东有长袍、头巾、南亚有长袍、沙利,东南亚有笼基。我还记得在缅甸国会参观看那些议员穿着传统的笼基长裙和人字拖时的震撼。这也算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耦合。相比而言,东亚社会的现代化似乎更彻底一点,男人爱穿西服或现代休闲装。大陆有过长衫、旗袍,但在日常生活里,长衫已经消亡。年轻人流行汉服,与其说是传统,不如说是传统消失后寻求的一种替代品。不像日本,和服不仅在节假日穿,地铁里也能看到。而且这年头敢穿和服上街的,似乎都有点家庭地位。前两天逛另一个庙赶上七五三节,大人们带着穿和服的孩子们在庙堂里跪着,听几个和尚念经。和尚念完起身对着孩子们再念一阵,手里的拂尘转几圈。我猜大概也是说一些祝你们健康成长之类的吉祥话。简单说吧,在日本逛的这些天,让我越来越觉得这地方很传统。这里的传统不是逢年过节的习俗,而是日常。传统在这里不是书本上的知识,或者某些口号里的概念,而是影响普通人每天的行为、关系的东西。年轻时候在中东转悠多,那时对中东的一个反思是,这片土地现代化太难,传统把人的身体、生活和社会绑的太死,很难变革。现在在日本转悠,发现也许这个思路不对。日本的现象说明,非常现代的社会也可以传统。考虑到东亚诸国的现代化成绩,我甚至觉得或许这边的传统存在着某些更有利于让社会现代化的因素。简单粗暴地说,现代的方法,更强调标准化、量化与理性。而传统似乎是依据人的感官觉察衍生出的套路。前者更科学,但也更机械。后者则有经过长期检验形成,符合人性经验的情绪与社会关系管理手段。前者可能是根据一套逻辑清晰的知识化规则建立秩序,后者更非标,更经验。事实上,我们其实比想象的更容易接受传统。前两天,有朋友在微信群里说为什么那么多人去过西方的万圣节,批判他们无知。刚巧,我在万圣节前一天跑去涩谷看了一眼。据说涩谷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路口。有个哥们说那里人多的时候,一个绿灯会有三万人穿梭其间。万圣节当晚人确实非常多,好多自媒体干脆对着路口做直播。不时有各种奇形怪状的妖怪、Cosplay玩家穿梭其间。大概是因为韩国首尔之前的踩踏事件,涩谷路口也站着一堆警察,拿着大喇叭指挥秩序。我在附近逛了几圈,也看到中国的玩家出现,有的穿着汉服。还看到两个大白,不知道是不是他们扮的。当时我脑袋里蹦出的词是当代威尼斯狂欢节。在我看来,这个时空发生的事情,和几百年前在威尼斯或者人类文明史很多时期发生的事情没有本质区别。完全陌生的智人们从世界各地聚集到同一空间,彼此连接,默认是同一物种,以完成某个充满意义张力的仪式......或许人类就是这样一种生物,需要通过对自我符号的重新定义来疏导情绪和表达自己的某一面。这一点涩谷万圣节和高尾山上那个庙所代表的传统一脉相承。万圣节究竟是西方的,还是宗教的并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人们总要找到一些方法、方式去疏导、管理自我的欲望。狂欢也好,克己复礼也好,相辅相成,张弛有度。高尾山和涩谷,传统与现代,都在尽量尊重个体的身心,情绪与欲望。我觉得,这是文化自信,本土现代化的一种体现。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所谓的“封建迷信”,需要重新被认识。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
2022年11月10日
其他
英国首相的精英学校起跑线
来自外乡的苏纳克,“凭借他的私立学校风范和他在斯坦福大学形成的远大抱负,赢得了提名“。文丨武质全文共2182个字英国新任首相苏纳克身上交织了两组对立的身份,他是移民后代,有色人种,和印度教信奉者;但他也是私立精英学校和牛津大学毕业生、跨国公司白领、美国名校留学生和英国保守党议员,后一组身份是耀眼的主流精英标志。前一组身份是与生俱来的,后一组身份是后来获取的,在我看来,升级的关键一步,在人生成长初期的起跑线,苏纳克的起跑线就是一所精英中学。精英寄宿学校从家长手里接管了孩子,学校以全人教育为目的,其成功是给孩子身上打造了一身名校风范,这种风范能给孩子日后在社会上打拼提供助力。英国报纸“卫报”今年8月在一篇介绍当时的政坛新星苏纳克的报道中说,“苏纳克的根也许就在这里(指伦敦西北部印裔人聚居地-
2022年11月10日
其他
查尔斯国王中学时代的“快乐学习”
探险精神,艺术兴趣,学术目标,和社区服务,可以反映英国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正是名牌大学招生要在一个学生身上寻找的亮点。文丨武质全文共2491个字BBC近日以“培养了国王的学校”为题介绍了查尔斯亲王中学时代的学习情况,文章透露了许多有意思的细节。作为一名在英国长期从事留学顾问的从业者,这篇文章,在我看来不啻是一份关于英国优质寄宿学校传统以及英国教育理念很好的解读,信息量不小,值得推荐给国内对海外教育英国教育有兴趣的人士。跟之前的王室子弟在宫内跟着请来的老师读书不同,1962年,时年13岁的查尔斯亲王被父亲菲力浦亲王送进了自己曾经就读的寄宿学校Gordonstoun。这是一所位于苏格兰山野间的寄宿学校,由德国知名教育家Kurt
2022年9月27日
其他
高分韩剧《非常律师禹英禑》是否美化了自闭症?
states)。每个人都有心理状态。例如说,我喜欢你,那么“喜欢”就是一种心理状态。一个人知晓另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可以通俗地形容为“心理理论”(Theory
2022年8月9日
其他
大学生初入职场容易缺失的思考环节
“新人需要自己发展出一套有效的沟通方式,来与主管和同事交流,有利于迅速适应新的环境。”文丨袁漪琳全文共2379个字编者按:即将或者刚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如何面对和适应充满不确定的就业环境?FT中文网邀请到了香港教育大学助理学生事务处处长Sandy
2022年8月2日
其他
“水硕之歌”:海归废物的一次温柔反攻
威利斯提出,社会能动者在“意义创造”的积极过程中,理解自身生存处境,包括经济地位、社会关系以及为维护尊严、寻求发展和成为真正的人。在这一过程中构建起来的认同和策略,包裹着文化特性。保罗
2022年7月25日
其他
中国国际教育何时腰杆能够硬起来?
在面对国际教育各重大事项上,中国国际教育界没有话语权。但问题是,中国可是全世界最大的出国留学生源国。文丨肖经栋全文共1721个字今年因疫情原因导致国际考试在部分地区不能举办。最近一段时间,我在拜访国际学校时会向学校了解此事对升学的影响程度。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各种国际考试取消并非是完全一刀切。比如A-level考试,在部分地区是取消了考试,但如果学校早已安排高三学生在校集中上课,且学校举办考试的疫情防控措施得到了当地教育局和防疫部门的认可,剑桥考试局会同意并安排学校照常进行考试。但遗憾的是,类似剑桥考试局这样有担当的国际考试机构并不多。我在调研学校时,听到有学校反馈,按照考试机构的要求做好校内各种考试疫情防控措施,也得到了当地教育局的许可,但最终仍然不能在校内顺利举办考试,这大大影响到了学生最终的录取。由于没有国际考试成绩,导致申请英国大学的学生无法满足录取条件,使得最终选择英国大学的学生急剧减少。面对这种状况,学校尽管很愤怒但又无可奈何。面对国际考试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国际学校所采取的对策往往是处处开花,即尽量多提供多种课程,多种考试方式等。这也是由于中国学生不能顺利出境参加SAT考试,导致ACT考试最近三年在中国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不过,增加课程和设置不同的考试,会大大增加学校的运营成本,也会导致整个国际教育变得十分的复杂,让原本就对国际教育不熟悉的家长、学生对走国际教育路线更加犹豫。国际考试如此,再来看大学的录取,2022届毕业生在申请美国大学时,名校录取中国学生的数量普遍在下滑。下滑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但业内针对这种下滑趋势和现象,是没有制止措施。各学校也只能想办法在有限的录取名额当中获得更好的表现,这样导致中国学生申请国外大学变得更加得内卷。综上所述,在面对国际教育各重大事项上,中国国际教育界没有话语权,说得难听一点是令人宰割。但问题是,中国可是全世界最大的出国留学生源国。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分析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中国没有自己独立的国际教育评估体系。无论是国际课程还是国际考试,均是需要依赖于英美加澳体系。但问题是,和本国学生体量以及全球整体相比,中国市场又显得很小,基于成本考虑,并没有必要对中国学生另眼相待。疫情爆发,中国国际教育依赖于国外教育评估体系所存在的风险暴露无遗。有A-level、IB和AP考试取消导致大学录取出现问题,还有因教师资格证书导致加拿大课程学校会碰到师资问题。另一方面是中国国际教育界并没有形成合力,难以对外形成谈判筹码。观察国际教育8年来,我很能理解为何很难形成合力。有国际学校性质不一缺乏互动的基础,还有在招生和升学上存在竞争关系导致缺乏互动的动力。这样一来,国内只有长沙等极少城市,学校之间有很好的互动和联系。因此,要破解腰杆不硬的问题,也建议业内是需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入手,即一方面建立中国自己的国际教育评估体系。自200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后,国际教育在中国发展已经有20年了。经过这20年的摸索,以及中国基础教育在世界上的逐步得到认可,中国推出自己的国际教育评估体系时机已经成熟。我看到目前国内有部分教育集团也已经在尝试这块,比如枫叶集团在推自己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行业互动和联合。比如建立诚信监控体系,制止行业不正行为。加强和大学的互动和联系,争取到更多的录取名额。加强行业内部的互动和学习,提升整体发展水平等等。从全球来看,国际教育的市场化程度是比较高。无论是各类国际考试还是大学,以私立机构为主。基于对等原则,中国的国际教育也应该是需要民间机构来进行对接和联系。疫情爆发,中国国际教育界各类问题凸显,这很考验业界应对智慧。中国国际教育界是否能够将此危转为机,为业内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这是至关重要的。疫情终究会结束,但中国国际教育界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不会因为疫情结束而消失。这需要行业重新审视现有困局,并为此做出改变。也只有通过壮士断腕,行业才可能获得家长、学生信任,大学的重视与认可,中国的国际教育才可能进入到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作者为宜校创始人责任编辑
2022年6月30日
其他
宠物是最好的人性满足方案吗?
宠物是人和自然共同合作了无数年共同创作的某种产品,它又比任何的人造物都更不“自然”。文丨秦轩全文共2817个字那天打开大门,看见一只1个多月的小奶猫侧躺在土上,毛一缕一缕地翘着,身上爬满蚂蚁。7岁半的女儿反应比大人要快,当我感到不妙的时候,她已经蹲下去抓住了小猫的身体。小猫当然毫无反应,全身僵直,像一只塑料玩具任人摆弄。我赶紧告诉她小猫死了,又让她去洗手。小猫是几天前跑到我们院子里的,一共3只,灰灰的,上面有黑色白色的条纹。朋友看过照片说这是很常见的狸花猫。有一只大猫跟着他们,我们猜应该是猫的妈妈。3只里有一只胆子大,第一眼见到我们就敢无畏地跑过来,即使被抱在手里,也不会留下心理阴影。另外两只则会躲躲闪闪,小心地靠近,吃到东西,叼走,如此反复。所以很自然地,勇敢的小猫最受青睐。看到死猫,女儿难过,不一会儿叫了妈妈下来,
2022年6月27日
其他
2020s艰苦留学组“搁浅”上海滩之后
这三年里,他们被抛掷到反反复复的不确定性中。他们清楚,自己最深层的焦虑仍然没有被解决,也可能永远都无法得到解决。文丨FT中文网教育编辑
2022年6月21日
其他
家中的自然教育:从园艺开始重建生命的日常
夏令营、亲子户外的培养本质上是脱离日常的时空,在让孩子和自然连接的同时,也在切断孩子与日常生活的连接。文丨秦轩全文共2859个字在我们这儿,好像每家都有点特产。橄榄家有砍瓜,恬恬家有山楂,朵朵家没种菜,门口有几株碗大的月季。原来在“宋庄down
2022年6月14日
其他
英国最新“抢人”计划只看学校排名,说明了什么?
以排名作为便利的抢人工具,将是一个很长时间内无法改变的现实。文丨武质全文共1749个字全球几家主要的大学排名自问世以来,可谓“名满天下,谤亦随之”。近日,大学排名又引发了关注和热议。5月30日,英国正式启动了其最新的海外“抢人”计划:英国以外的全球大学,如在三个主要的大学排名榜中的两个名列前50名,其毕业生可申请英国工作签证。申请人无需找到英国雇主,可携已婚或未婚伴侣,且这个计划不设人数上限。英国政府已公布他们敲定的2021-2022年度英国以外37所大学名单。名单中有中国内地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亚洲区还有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加坡理工大学,和日本两所大学。美国有20所,加拿大3所,欧洲有5所大学,另有澳洲一所被英国移民当局选入。英国政府依照的三个大学排行榜为“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和上海软科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其中两项英国的排名前段时间在国内由于一些大学宣布退出排名而引发关注。可以预料,英国政府的这项抢人计划出台后,这些大学今后申请人数会增加,也很可能新增科目吸引更多学生,特别是海外学生。毕竟,只要是这些大学毕业的,就可以申请来英国发展,而不问专业,不问出身国家。这样,申请大学时参照这3个世界知名的大学排名,似乎又多了一个理由。英国已经脱离欧盟,很多廉价劳动力不能在英国呆下去,所以廉价劳动力机会将逐渐返还给英国本地人。英国在2021年7月已经开通了PSW签证(Post-Study
2022年6月7日
其他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中文教育?
纵观我们多年的中文教育,总是浪费了太多时间去理解,却花了太少时间去感受。文丨竺晶莹全文共2890个字近来,人教版小学教材的插图引起热议。80后90后纷纷打捞起记忆中那些描摹着时代剪影意趣的课文插画。这让我想起打小从中国文学里获得无数细碎快乐的那些日子,以至于此刻不免思忖,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中文教育?所谓「漂亮的中文」又是什么?我已然不清楚现在的学生在读什么课文。直到年初,我的表妹Lindsey——在上海一所国际学校念Year
2022年6月6日
其他
网课家长自救:“弹性轮值带娃”会是好办法吗?
父母带娃能力并不与他们读了多少育儿书、看了多少育儿课程成正比,反倒和身心状态息息相关。文丨秦轩全文共3383个字3月中,北方的春天还没稳固,女儿在家上网课却进入了常态。女儿现在小学一年级,正是给学习打基础的时候,上网课教学质量恐怕和去学校没得比。整天对着屏幕学习,视力保护是问题,运动、社交也是麻烦事。不过,相对来说,我的心态可能比城里的大多数朋友们要好不少。在城里“住在水泥窟不知社区为何物”(我妻子语)的朋友们,要把绝大部分带娃压力在家庭内部消化。在我们村,有街坊邻居互助,可以搞“动态联合式弹性轮值带娃”,简称动轮带娃。动轮带娃,就是几家人商量好,把孩子都丢给一家,由一家负责监护,相互轮换。轮值的家长要多费心,多喂几张嘴,不轮值的家长可以把时间省下来干自己的事儿。理想状态下,一周轮值一天,剩下4天工作日和以前一样,该干嘛干嘛。不理想的状态下,几家人临时凑个把小时,解决课后活动问题。第一次启动“动轮带娃”,是3年前疫情刚兴起时。说实话,几家人还是承担了风险。万一有人感染了,都跑不掉。考虑到武汉疫情带来的恐慌感,大家能决定联合,不容易。我当时在东二环边上上班,每天固定坐地铁往返。后来大小爸说,当时他们觉得我风险最高,其他人都居家办公了。也因为上班,我没有亲自下场带娃,一直遗憾。不过,与感染的潜在风险相比,孩子每天身心上的收益和不轮值家长时间精力的收益要大很多。大家还是觉得划算的。这次学校通知网课,第二届动轮带娃自然启动。大家很默契地把一周时间安排好了。我挺兴奋,感觉可以补上上一次没带一堆娃的遗憾。不过,带了一两周发现有问题。孩子在一起,上网课有时候会互相影响。我的办法是在墙边搬把椅子坐着当督导。那个感觉一下子就让我想起小学的教导主任,挺尴尬。可是不这么干不行。老师在屏幕里使劲浑身解术持续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但未必一直有效。女儿喜欢改名字,一会儿叫叮当,一会儿叫叮当宝宝。课上到一半又开始换背景图,搞得老师提问都回答不了。我其实挺担心她去别人家会不会更散漫。估计其他家的家长也有类似担心,后来更多会选择在家上课,下课了再把孩子凑一起。这两月,我经常会想,幸亏当初我们离开楼房小区,搬到宋庄来住。在这里收获的不仅是小院子、葡萄架,更是一群有趣的邻居和更野一点也更真诚的生活。几家人孩子基本都在一起上幼儿园,住的也不远。我家和橄榄家离得最近,隔几条胡同,步行3、5分钟,再远一条胡同是豆豆家。和小区比,我们这里更容易形成熟人社群。走在村子里,随时撞见熟人。那天去新开的饭馆吃饭,一会儿阿诺过来,一会儿橄榄、大小来了,再一会儿沐乐也来了。吃完孩子们在饭馆外的工地废墟上玩,橄榄爸看着他们,一会儿我再过去,其他人在饭馆里吃饭聊天。也没有人安排,都很默契。邻居们串门也比城里要频繁。在家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敲门来送砍瓜,当然,送过来的也可能是小孩。我们这里有院子,有树林,有空地和胡同。孩子们玩得野,每天跑跳,耍的很开。他们不那么需要依赖手机、iPad充当电子保姆,不需要躲到屏幕后面不出来。第一次动轮带娃时,有次看邻居群里发孩子玩的视频,有个院子超级大,跟古代的王府一样。后来才知道,恬恬妈带他们去美术馆里耍了。上网课倒也不完全是坏事,孩子的学习肯定受影响,但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增加了,邻居们一起带娃的时间增加了。这种生活其实比孩子去学校念书,更接近我们的智人祖先所熟悉的群居生活。一直觉得,这个时代对生活挺残酷的,不鼓励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生活。所谓996,简直就是消灭生活。主流鼓励每个人自我驯化,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上,学习怎么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技能,怎么自律,和社会发生连接,换取金钱和权力。再用消费买方便,买快感。如果说疫情有什么意外的好处,可能就是强迫大家停下来,慢下来,反思一下怎么陪伴家人,怎么带孩子。现代的日常生活需要懂得大量的物理、化学、心理学知识,但又不是靠知识就能掌握。父母带娃能力并不与他们读了多少育儿书,看了多少育儿课程成正比,反倒和身心状态息息相关。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和邻居们过的生活,可能比在小区里要舒服一些,也会有不一样的经历,仅能提供有限的参考价值。那天上午11点下了数学课,橄榄妈说带橄榄去挖野菜,地点在我家边上那条沟对岸的林子里。大小妈也说去。4月下旬,日头正浓,天蓝沟亮,青蛙在这条“家边沟”里聒噪,起伏不停。我和叮当戴上新买的草帽、劳动手套,从院子里找到两个小铲子和一把小铁耙,放进骑行包,很快出发了。叮当坐在车后架上,一路和我说着他们上次挖荠菜,又说了几句橄榄的搞怪事。过桥,进林子。大小那辆新的24寸山地车摆在旁边。两个小孩在跟着橄榄妈识草。橄榄妈让我们闻草的味道说这是黄瓜菜,可以凉拌吃。叮当指着开着小花的草说,这个是荠菜,几天前她跟着朵朵家摘过。橄榄妈说,这种长高的荠菜已经老了,你摘的时候先掐一掐根,看能不能掐得动。大小妈说,上回来摘的时候合适,现在有点过季了。几个大人开起了玩笑,说着万一买不到粮,不用准备菜,就来这里挖野菜,沟里也还能捞点鱼。孩子们挖了两铲子就去边上玩,一会儿把车链子弄掉了,一会儿把铲子弄弯了。到中午饭点,各自回家吃饭。再说一个我自己比较得意的带娃故事。孩子们喜欢我们这的一个地方是宋庄美术馆。宋庄美术馆东侧有个大广场,小半个足球场大,铺着一尺见方的石板砖。以前美术馆组织少儿绘画活动,让孩子们在砖上用丙烯画画。现在没法搞活动,画还在。广场东边有一排杨树,树后种着矮矮的黄杨。不知道谁在树上绑了一块小号的篮球篮板。孩子们在空地上骑车、玩滑板、滑轮、踢球。我们大人也带着他们玩过因地制宜版的棒球和丢沙包。美术馆一带有不少喜鹊。去年年底封村的时候,我带叮当过去玩轮滑,忽悠她说外星人来了,把人都抓走了。外星人就是那些喜鹊,来自喜鹊星。它们叫个不停,就是在招呼同伴来抓我们。附近院子里的狗和路上的野猫是我们的朋友,他们在保护我们。可是路过那个牵狗的人走路姿势很奇怪,搞不好是机器人。一天下午下课后,大小爸爸@我,说他带着大小和妞妞在美术馆。我把飞盘、大中小3个棒球手套、一个软棒球塞进自行车货架上挂着的骑行包里,催促叮当快走。太阳还有2个多小时落山,她在家闷了一天,得出去晒晒。到了广场上,大小和他爸玩飞盘。我和叮当、妞妞扔了会儿棒球也没啥兴致。我为怎么能让他们多运动运动发愁,忽然灵光一现,临时发明娃抢飞盘的游戏,说白了就是狗叼飞盘的儿童版,几个孩子一起比赛,为了让他们能做几次无氧运动,跑起来。这事听上去简单,实操起来还真要点技巧。我和孩子们商量,由我在孩子们身后扔飞盘,孩子们冲出去抢,一共扔10次,谁抢到的次数多,可以奖励一根冰棍。叮当不干,和我谈判条件,从人人都得有冰棍吃到她必须得第一个挑等等,我一气之下说你再啰嗦就不玩了,大家都没冰棍吃,她才妥协。后来是妞妞。妞妞5岁,和大小、叮当根本不是一个量级,跑了两次抢不到就开始嚎,撕心裂肺的嚎。这时候两个大的同意让她的起跑线在前面7、8米的样子。妞妞后来也抢到2次。大小很快抢到4次,妞妞抢到2次,叮当一次没有。然后叮当又不干了,说这个游戏对她不公平。她是女生,大小的短跑又是他们同学中最好的。我索性说这个游戏就不是给你设计的,如果每个人都公平,都考虑到就没法玩了。你就忍忍吧。而且你的耐力比大小好。头几次他领先,后面你就有优势了。后来我在扔飞盘的时候,刻意往叮当边上站一站,让她有点小优势。果然,到第9次结束,大家的成绩变成了大小4次,叮当3次,妞妞2次。这时候我开始担心最后一次的结果,如果大小赢了,显得他领先过多,妞妞赢了,叮当或许会想自己怎么能和3岁小孩一样的结果。叮当赢了,大小会不会不干,非要分出个胜负?哎,带娃这事比在企业做管理也简单不了哪去。幸亏我脑子快,喊上王老师让他扔,我也下场去“叼”飞盘,并成功抢到成为第4名。这样,3个娃的排名3个娃都很满意,皆大欢喜。我和王老师领着他们开开心心地去广场对面的小卖部买冰棍。3个人按胜利的顺序挑冰棍,最终却都选了一样的,双棒奶油冰棍。我有点相信,网课再上下去,也许有人能发明个堪比足球的复杂游戏出来。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作者作者为前媒体人,博雅小学堂系列节目《胖叔叔带你去旅行》主播责任编辑
2022年5月5日
其他
名著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当下?
序言落款时间是一八六二年一月一日。穿越上百年,人类的悲欣依旧相通。我想,名著之所以能成为名著,就是因为它们有这样的魅力,和任何时代都有交集和共鸣。1851年出版的《Moby
2022年4月27日
其他
该不该和女儿谈,我亲临战场的感受?
战争和教育相通的地方,或许在于,它们最不重要的就是知识。文丨秦轩全文共4612个字这段时间,我的身心有一部分被战争裹挟了,时而兴奋,时而沮丧,时而和意见不同的好友争执。有时候女儿凑过来,问我视频里是什么。如果没有出现过于暴力和残酷的镜头,我就给她看,比如烧毁的坦克、导弹的袭击和战俘。我女儿今年7岁,她生长在物品丰盈、信息爆炸的年代。与乌克兰和阿富汗需要逃难的难民相比,她要幸运的多,但是未来呢?当前这场战争是人类目前离第三次世界大战最近的一次。世界大国悉数卷入,现行国际秩序的支柱正在崩塌,核污染的风险在提高。我们的日常生活,必然会被这场战争和它的后续影响,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影响自然也不仅仅是油价涨了1、2块钱那么简单。接下来,人们或许需要二三十年去消化这件事的后果。在这个意义上,基辅离我们的距离,远远比想象的要近。我想和孩子聊聊这件可能和她的未来相关的大事,但是聊的话,聊到什么程度是个问题。首先,我得找到她能接受的点,得让她真的感兴趣的话题。说来也巧,这两天给女儿读的睡前故事是《丁丁历险记之蓝莲花》。故事的背景是日本侵略中国时期的上海。其中又个桥段是日本在上海的特务炸铁路,污蔑是中国暴徒干的,然后煽动舆论,日本出兵入侵上海,维持秩序。故事有太多硬伤,有些部分推进得比武侠小说都尴尬。但是女儿很爱读。我发现对她来说,故事的叙事逻辑、真实性统统不重要,重要的是丁丁的行动够不够刺激、好玩,甚至够不够杂耍。我想女儿对于真实战争的态度,恐怕和对丁丁历险记的态度差不多。其次,我一点都不想跟她聊俄乌战争的背景知识。我一直觉得,有些家长过于看重知识。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说出15种恐龙的特点和他们所处的年代,记住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某年某月某日开始到某年某日结束,记住九大行星的拉丁文名字。但我觉得,当下的孩子缺少的是对日常生活的觉察与爱。家长们太希望自己的孩子大脑发达,知识丰富,以便于考上好的大学将来可能有社会地位,但却忽视孩子身心感受的需要。何况,10岁以下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她不大可能懂什么是主权国家、帝国主义。记住乌克兰和俄罗斯两个国家的名字的地方对她又有什么意义。何况这里面的事情,大人都整不明白。战争和教育相通的地方,或许在于,对于这两者来说,最不重要的就是知识。我自己对战争是有些直观感受的。在我眼里,战争从来不是电影电视作品中的大决战场面,不是英雄儿女的意志较量。战争与其说是一场起伏跌宕的大戏,不如说绝大多数时刻是焦虑、无聊和煎熬。战争,就是彻头彻尾的悲剧。20年前,我在黎巴嫩去过贝鲁特南部的巴勒斯坦难民营。那个难民营是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结果。1948年第一代难民逃离家园,从英属巴勒斯坦地区迁移到这里,从此成为没有国籍的居民。在难民营有小姑娘向我乞讨,给我看她头上的癞疮。有小男孩拿着铁管子敌视地看着我,大声呼喊。也有在难民营待了一辈子的老人,在街上卖阿拉伯肉夹馍。我想着,那些孩子其实可以通过电视看到外面的世界,但却没有办法拥有黎巴嫩同龄人享有的自由。黎巴嫩本身也是一个战争废墟随处可见的国家。还有一次我在贝鲁特街头散步,看着弹孔斑驳的墙体,转过头就看到一位大妈在晾衣服。在战争开始之前,她应该还只是个小学生。对于她而言,战争结束,但战争带来的后果,一直在发生着。10年前,我去利比亚采访,从班加西坐飞机去首都的黎波里。当时利比亚的统治者卡扎菲刚刚从他的皇宫阿齐齐亚军营逃走,不知所踪。飞机降落,我从窗户向外看去,外面没有机场,没有塔台,只有无尽的荒漠,旁边站着一群等着登机从的黎波里去班加西的候机者。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最直接感受到战争进行时的气氛。从沙漠里的临时机场到的黎波里,有大约140公里的路程。我们同行的几个人坐着皮卡一路向前,途中路过一个检查站。检查站在一条三岔路口,有三、四个守卫。他们的责任是,所有过往车辆都要登记。这些守卫自称年龄在16岁左右,穿着AC米兰队服和拖鞋。手里拿着冲锋枪。我们有机会拿着枪合影,在我走向少年士兵的瞬间,我的心中突然出现强烈的排斥、厌恶和恐惧。我忽然想到只要将枪口对准别人,指头用一用力,就可以决定另一人的生死。不管握着枪的人是我,还是16岁的少年。从那以后我就知道自己不太可能摸枪了。我能感受到身心对热兵器的强烈厌恶。前几天,我其实也有过和女儿分享过去围观战争经历的冲动。我想给她看当时照的照片,告诉她,我们人类很善于互相杀戮。我想让她能够了解到人类是世界上哺乳动物中少数能够屠杀同类,且花样繁多的物种。人性的复杂在于,个体既可以拥有各种知识,可以熟读托尔斯泰,在聊天软件里发可爱表情包,可以是好爸爸、好妈妈的同时,也可以杀死另一个从未谋面的同类。我也想告诉女儿,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战争时可以轻而易举地被推翻。食物、饮用水、居所都可能成为问题。我最希望传递给女儿的,是自己曾经的对战争,对武器的感受。可是,我最终还是放弃了。还是老问题,不到10岁的孩子,只看照片,她感受的非常有限,太复杂的背景我也讲不明白。很偶然地,我在微信群里刷到几个视频。一个视频是住在乌克兰的中国男子的独白系列。主人公叫王吉贤,北京人。他的表达,在我看来,正应了古代词人元好问那句,赋到沧桑句便工。他对着镜头,讲着防空警报、买菜,他怎么和朋友相处,声情并茂,真实感人。我觉得这种汉语是当代最有力量,最生动的汉语。他表达中的赘语、重复,不连贯都不是问题,反而让整个表达更为生动,比好莱坞大片里那种能量满满修辞丰富的台词更生动。我把视频分享给女儿,让她倾听一个非常时期真挚的活人如何说话。另外一个视频是关于俄罗斯战俘的。那是乌克兰人拍到的一群俄罗斯战俘。战俘站在泥地里啃着干粮,有一搭没一搭地讲着闲话,讲自己怎么困在这里,没有人管。对话内容的信息量其实不大,没有仇恨、没有哭喊,没有审判,就是问你们的头儿在哪,有多少人,在这儿多久了之类的。这也是演不出来的。因为从环境、台词和人的表情状态看起来,太浑然一体。视频呈现的是最细节的,最真实的一线士兵的状态。这种状态和电影里演的刚好相反,完全没有戏剧性。它所展现的,是一群疲惫、茫然的活人。这些视频是我认为在这场战争中最特别的,也是适合给孩子看的视频。以往关于战争,我们大多通过媒体去围观、感受。但这次战争不同,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普及,让大量更为碎片化的短视频传播出来。有些视频是刻意的,煽情的,但也有这种,能够呈现出最真实的人的状态。我相信,看这种视频对于女儿体会战争有帮助。有两本书对我怎么和孩子聊战争,有深刻影响。影响到我会拿书里的案例作为自己决定要不要和孩子聊,以及怎么聊的参考。尤其是其中的一本,《我在伊朗长大》。2003年,伊朗女作家玛赞•莎塔碧的自传体小说《我在伊朗长大》在法国出版。这是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全球最火的一部关于伊斯兰世界生活的书之一。在美国的中学里,它被当作课堂探讨的参考必读书。小说是以图画叙事的形式写的,可以理解为漫画。书里记录的是作者8岁到14岁的成长日常。这一日常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当时生活在伊朗的首都德黑兰,经历了巴列维王朝的倒台、伊斯兰共和政权的建立和死伤百万的两伊战争。所以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向非伊斯兰世界的读者揭开另一个神秘文明的面纱,更在于分享了动荡与战争年代中,怎么养孩子、教育孩子。比如,14岁的保姆带着8岁的小玛赞上街游行,回家要不要挨揍。答案是会。按书里记载,那是母亲唯一一次掌掴女儿的脸颊。理由是女儿游行地段附近发生了屠杀。在学校老师要求孩子们每天早上都要捶打自己的胸口,悼念在前线死去的烈士,家长们要不要去抗议。答案是会。一群家长到学校指着老师的鼻子抗议。刚从监狱里放出来的哥们到家做客讲述在牢房里怎么挨鞭子,某某某被处决并肢解的时候,要不要让女儿回避。答案是不会。小玛赞在旁边听着,脑袋里想象着大人像玩具小人一样被肢解开,所有的关节都断掉,整齐地摆在地上。对于玛赞一家而言,要不要给孩子讲述战争并不是问题,战争就是日常的一部分,食物短缺,空袭警报。邻居家被炸没,母女相拥而泣。苦难真实,无法回避。在理发店,母亲会告诉14岁的女儿,家里的祖训是,当浪头袭来,就低下头让它过去。我很佩服玛赞父母的勇气和教育技巧。他们不在乎谈那些大人话题和残酷现实的时候要不要回避女儿,因为他们能够给予女儿尊重与爱,让女儿从他们身上获得强大的能量,支撑自己的灵魂。和玛赞•莎塔碧的父母相比,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的父母选择则完全不同。在奥兹的自传体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的第二页,他写道:父母能读十六七种文字,能说十一种语言(都带有俄语口音)。母亲讲四五种语言,能看懂七八种。不想让我听懂他们的谈话时,他们便用俄语或波兰语交谈。(这样的情况居多。母亲偶尔当着我的面用希伯来语提到大仲马时,爸爸便会愤怒地用俄语冲她咆哮:你这是怎么啦?没看到孩子就在那里吗?)处于文化方面的考虑,他们大多读德语和希伯来语书,大概用意第绪语做梦。但是他们只教我希伯来语。也许他们害怕懂多种语言会使我受到奇妙而富有杀伤力的欧洲大陆的诱惑。奥兹家的经历和玛赞家不同。奥兹家的父母是东欧的犹太人,赶在被纳粹关进集中营前举家逃跑,躲到耶路撒冷周边的居住区。父母是人文知识分子,有着深厚的欧洲人文主义功底。实际上奥兹的叔叔,在大学教欧洲文学的老师选择留在家乡,最终走进了焚尸炉。换句话说,奥兹的父母面临一个极其恐怖而荒诞的现实,他们所爱的文明正在屠杀他们。所以他们需要在孩子和自己之间建墙。他们要让孩子成为一种新的人类,和老欧洲的辉煌文明做切割的人类。奥兹的父母不太和奥兹聊战争,但是他们同样给予了奥兹力量,让奥兹在逼仄的现实空间中有自己的领地,成为王。在我眼中,奥兹父母面临的挑战,恐怕比玛赞父母的还要更大。两本书虽然都是小说,但是都有真实的历史依据。我相信,今天的战争,未来也会诞生它的文学作品。我们都希望这场战争赶紧结束,也希望21世纪的人类社会不要像上个世纪的上半夜一样动荡。可是,我有时候真的会想起100年前的世界——1920年代的全球中产阶层,享受着日常生活质量的飞升。他们看到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方便、有效率。1927年,福特停产了产量高达1700万辆的T型汽车。茨威格出版了他的全球畅销书《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德文版。通用公司将第一台民用冰箱投入市场,城市居民的日常饮食质量终于与古人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此前一年现代一体化厨房的鼻祖在法兰克福亮相。那一刻几乎是人类现代社会美好年代的顶点,也是现代都市生活基本尺度被发明定义的年代。2年后,1929年爆发经济大萧条,而后是看不见底的世界大战。在历史课本中,大萧条指1929-1933年的全球经济大消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的全球军事冲突。但是,对于普通人的生活而言,这两者并不泾渭分明,并不存在一个裁判或导演在旁边喊开始,结束。对普通人来说,日子从1929年开始下落,缓和,再下落,直到一代人的青春、热情与希望被苦难的日子熬干。我当然不希望女儿要面临这样的未来。我的青年时代赶上了中国的开放与消费社会的丰盈。我的父亲,一个老三届,则因为时代的荒诞遗憾终生。和上一代相比我是幸运的,自然我也希望我的下一代更幸运。祝她好运吧。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作者为前媒体人,博雅小学堂系列节目《胖叔叔带你去旅行》主播责任编辑
2022年3月29日
其他
别让孩子变成“干电池”:如何培养可持续社会人?
trip就像是一个婴儿发展出自己的味觉、触觉、视觉、听觉的过程。这一过程既训练了学习者的实践操作技能,也有利于学习者从不同角度思考自己的社会角色以及人类社会行为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
2022年3月23日
其他
我为什么要为孩童写故事?
成人有成人的话想说,孩子有孩子的话想说,童书可以起到一个“连接”的作用。文丨徐海娜全文共3397个字2022年3月7日,印刷厂来送书,这是我与新加坡玲子传媒出版社合作一年的成果:《儿童心灵健康成长绘本》的第一个系列,4本儿童故事书,3月10日在新加坡各大书店正式上架。其实我从2015年起就开始为孩童写故事了,2017年,香港的博文教育(亚洲)有限公司与我合作,将我写的最初10个故事变成了融入最新科技手段的线上电子互动童书,在香港主流学校使用的eClass平台上与大家见面,从此开启了我的童书创作生涯。身边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要去写童书呢?犹记得2017年9月一个午间,我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听另一位童书作家Su-Ann(Grady
2022年3月10日
其他
国外名校录取中西部学生增多之因
沿海留学发达地区的升学辅导、标化考试培训等优质资源也流向了中西部学校。行业互动在加强,好的经验和做法能够很快得到学习与发扬。文丨肖经栋全文共4125个字我们开始注意到昆明一中是在2017年12月,因其国际部有学生此间拿到了康奈尔大学EDoffer。八所藤校每年向中国学校的学生发放200份左右offer,全国只有50所左右的学校能够拿到藤校offer。因此,但凡能够拿到藤校offer的学校,背后多少会有一些独到之处,需要宜校去探究背后的原因。2018年11月26日,我首次造访了昆明一中国际部。在和国际部总监罗昕博士交流后得知,她在美国长大,本科毕业于UCB,博士毕业于杜克大学。因家庭缘故,2011年罗昕博士回到了母亲的故乡——昆明工作。罗昕博士曾在上海等地长期从事过国际教育工作。当她来到云南时,发现其所面对的国际教育形势困难重重。昆明只有两所211大学,经济主要靠旅游、烟草、茶叶等,能够给学生提供科研的平台少。同时,当地社会将出国留学视为高考的退路,对留学考虑的问题不够全面。面对这些困境,除了做好教学外,罗昕博士带领团队一方面尽可能地开展本地所能提供的活动,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活动,也会从全国范围内找到有价值的活动推荐给家长、学生;另一方面,罗昕博士带领团队通过各种公益活动,并充分借助自己熟悉国外大学优势,加强和家长、学生的交流,让大家了解到一手的信息,还原大学申请本色。罗昕博士提到,昆一中国际部的学生很少去参加需要花钱打造的社会活动,大多数的活动都是由学生自己筹划,找资源联系和开展。每个社团对应的老师像是教练,给出建议,指明方向,但不会取代学生去亲力亲为,但学校要求社团必须要有解决问题的实践。比如学校里一个有关环境保护的公益社团
2022年2月24日
其他
谷爱凌的写作才能比回国参加奥数班更值得关注
突显个人特质,能表达出真情实感的自述,有时会超越语言,比任何标准测试高分更能打动招生官。文丨武质全文共2611个字集滑雪天才、学霸和时尚模特为一身的谷爱凌,在中国既是个体育现象,更“破圈”成了一个教育现象。在小谷夺金后,如何培养出一个谷爱凌天成了各媒体的标配文章,成了妈妈们的热聊话题。小谷在海淀黄庄上10天奥数课抵得上美国一年,小谷参加美国“高考“SAT(美国的一种全国性中学生学术能力考试,用来申请大学)取得1580分,接近满分1600,小谷被名校斯坦福大学录取,这几点重重扣击了中国家长们的心弦,与自由式滑雪夺金一起冲上了热搜。本人在英国大学从事过大学招生工作,现在在英国为国际学生提供英国学校入学申请咨询,我对以上热搜的几点,能够理解,但我要说的是这些并不是美国英国教育及升学的重点,他们成为热搜反映的是国内家长对国际教育不无偏差的理解。就拿SAT接近满分这一点来说,这类标准考试分数只是美国大学申请的一部分,而根据美国主要的大学申请平台comm
2022年2月16日
其他
“双减”政策或促进中国教育国际化
“双减”本身对国际教育并不会带来较大影响。但在促进国际学校研发自主课程、让中国教育更加国际化,进而吸引更多外国学生来华留学方面应会有促进作用。文丨
2021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