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瑾书单:了解女性,其实就是在了解人性

徐瑾经济人 FT有教无类 2023-01-11


成为女性,意味着什么?女性的成长,首先意味着成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成长,是成为“自己”,这需要在碰撞中不断打磨方能成型。




文  丨   徐瑾

全文共2723个字



每年三八节,关于女性的话题总是不乏例行公事的热闹。


以前说“妇女”,现在流行“女神”,我们对于女性的认知,真的发生了多少变化?这是一个女性谋生也要谋爱的时代,在事业、家庭、育儿等多重身份之间,女性的探索与困惑,不仅对他们有意义,本身映射着社会的转型——正如革命导师马克思所言,女性解放的程度是衡量社会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


在过去为经济人读书会的书单中,我选了几本与女性有关的书,与大家分享。出于个人偏好,我没有推荐太多女性理论的书,哪怕是经典。我推荐的书,更多是与女性的生存体验直接相关,个人认为,经验比起理论,更不容易出错,也更丰富——毕竟,这不是人人都需要再去重读波伏娃《第二性》的年代了。


对于女性而言,从女孩、女生到女人,这种成长或者成熟,首先也意味着成为一个人——或者说,更重要的成长是成为自己,而这种“自己”,是需要在碰撞中不断打磨方能成型。因此,某种意义上,了解男性,是了解女性的潜在命题,而了解女性,其实也就是在了解人性。



《向前一步》


作者: [美]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译者: 颜筝

出版年: 2013


推荐理由:

多数人读这本书,主要是为作者身份而来。作者担任过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办公厅主任,是Facebook(现在改叫元宇宙了)首席运营官。


这本书似乎是女性励志书的不可不谈的流行书。关于女性的职场与领导力,这本书确实给了不少中肯切实的建议与洞察,比如事业选择的指标应该看重“成长潜力”,比如“男性关注的是怎样经营业务本身,而女性关注的则是怎样规划职业;男性想要答案,而女性则希望获得许可和帮助”。


因为有一流背景和业界经验背书,本书水平几乎可以说这些年这类流行励志书的天花板了——这类书的多数,总有鸡汤鸡血兼灌水的倾向,可以略过不读。


有意思的是,宣传语上一句说“她是全球最成功的女性之一,下一句“是马克•扎克伯格的左膀右臂”,最成功的女性与最成功的男性的“左膀右臂”,大概也道出大众的潜在认知,映射商界女性的真实而微妙的处境。不过,扎克伯克不可能一直是媒体眼中的“当红炸子鸡”,而这本书总结的经验与建议,却可能超过Facebook的生命周期,这也就是写作的意义所在。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作者:林奕含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8


推荐理由:

这也是很近些年很流行的书,但这对这本书并不太公平,好像各种话题性掩盖了其文学意义。


我读本书很多次,每次都没读完,因为文字的信息密度太大,字符背后的张力似乎时刻跃然而出,扑面而来,没读几页,我都被迫停下来,喘口气,深呼吸,接着读。


林奕含说自己的梦想是“从书呆子变成读书人,再从读书人变成知识分子”。她未必是知识分子,但却是极好的作家。正如朋友说,“她是张爱玲之后最好的女作家”,能做到“得心”和“应手”,这评价诚不我欺。



《女性贫困》


作者: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译者:李颖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推荐理由:

《女性贫困》是一直想看的书,和《无缘社会》同一个系列,都是NHK纪录片改编。非正式雇佣、少女妈妈、单亲家庭都是女性贫困的关键词。


站在底层女性的真实处境,不少视角都与旁观者大相径庭。比如,书中有些意外点是,色情业为不少单亲女性提供了了最后庇佑,而不是人们想象的仅仅是压榨,一位二十一岁夜店女子就说,“这种工作工资高,如果女儿将来说想干这一行的话,我觉得我会同意。”


性贫困,是日本社会越来越多被谈及的话题,其实这背后也隐藏了更深的问题,就是男性贫困——女性如果拿非正式工作得到工资低,那么非正式工作的男性如何自处,如何养家?这背后,其实道出一个处境,即日本普遍社会“下流化”(往下流动),或者我总结的“软阶层化”,即社会中产普遍有阶层滑落的风险。


类似的社会变迁话题,几年前在东京与大前研一和三浦展等社会观察者交流过,我会陆续整理,在《跨越软阶层》等书中陆续与大家分享。



《裸女》


作者:戴斯蒙德•莫里斯

译者:施棣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推荐理由:

在“身体政治”呼啸的当下,女性或者人类,真的理解自己的身体么?专业的力量,此刻更应该得到尊重。


人类也是动物,这是对人类认知的起步,但认知也不应该止步于此。著名人类学家戴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 Morris)从人类学入手,综合进化与社会学等多种视角。他写过《裸猿》,也写过《裸女》,前者从动物学角度说人类,这本则从侧重文化历史角度解析。我倒是认为,了解女性,不仅应该读《裸女》,也应该读《裸猿》。



《不要和你妈争辩》


作者:[瑞典]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译者:陶曚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果麦文化

出版日期:2020


推荐理由:

临近在书单的结束,我想推荐一本轻松的书。巴克曼是瑞典作家,1981生人,据说撰写博客和专栏起家,处女作《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就很成功。有意思的是,他还是两个孩子的爸爸,这本书看起来是谈妈妈,其实更多是一个新手奶爸的碎碎念,不少爸爸对儿子的私语。


据说这是他的首部非虚构随笔集,也是我看他的第一本书,有趣、温暖,自嘲也很到位。更有意思的,因为这是一本爸爸对儿子之间谈话,其实涉及了不少对于性别的思考,如何对待两性平等,如何看待今天的男子气概。比如,他对儿子说,“而当你妈笑出声的那一刻,就是我觉得自己最男人的时刻”——行文风格,可见一斑。


关于性别等话题,有人评价说这书还是有偏见,但转身想想,文学本身,难道不就是偏见的产物么?



《太太的历史》


作者:玛丽莲•亚龙

译者:何颖怡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出版日期:2016


推荐理由:

鲁迅善于断章警句,但也因此有些话也疑义不少,比如他曾说“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妻性是逼成的,只是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 至于什么是妻性,他此后再也没有引申谈论,因此也引发不少议论。事实上,妻子的角色也是人类观念建构的结果,其定义在人类历史之中一直变化,特点也随着社会的演进而不断变化。


对此,《太太的历史》可谓提供一面镜子,从历史中解析妻子的身份,从旧约说到现代,以妻子地位变迁窥探家庭制度演变。作者玛丽莲•亚龙就读卫斯理学院、索邦大学、哈佛大学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不仅是女性,而且已经有数十年的妻子经验,她长期关注女性研究,曾写过类似的书,如《乳房的历史》,这本书各类材料芜杂,作者组织叙述得力,读来轻松有趣。


看似说妻子,其实不仅仅说妻子,也是在叙述人类的历史,“妻子是丈夫的动产、依赖者、取得合方法嗣的途径、孩子的照顾者,也是他的厨师与管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更多书单可见作者公号《重要的是经济》(ID:econhomo)与《经济人读书会》,读者微信ashes-18



推荐阅读

如何与孩子谈论战争



谷爱凌的写作才能比回国参加奥数班更值得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