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功伟绩是他们的,你只是那个代价
每个人都有帝王情结和英雄情结,很容易把自己想像成帝王和英雄,却鲜有人把自己代入为被奴役的人和被屠杀的人。而历史上帝王和英雄就那么几个,被奴役被屠杀的人却如恒河沙数。
北宋末期,徽钦二帝被掳至北国,岳飞等主战派视之为奇耻大辱,什么臣子恨靖康耻啊,什么直捣黄龙迎还二圣啊,全出来了。为了同样是人的那么一个花鸟皇帝,岳飞他们宁愿死再多的百姓都无所谓;他们以为主子在北国挨饥受冻,殊不知赵佶只是刚开始因跌落云端而受点失衡之罪,其实后来的生活一直很好。
赵佶书画自成一绝,由此而使得漫长的囚笼生活并不枯燥,更要命的是被俘期间前后又生了十几个儿女,还和敌对势力结为亲家。
岳飞连战连捷,赵佶翘首盼归。可赵构在稳住地位和地盘后,还希望他老子回来吗?他用杀掉岳飞这一铁的事实来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刘禅当皇帝41年,比十届美国总统任期还多一年。
蜀国灭亡后,司马昭问刘禅:“你思念蜀国吗?”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
殊不知这是刘禅主观上用一人的“自取其辱”,客观上换取了身后所有蜀国子民的安全。对于后世旁观者,刘禅是庸弱无能之辈。对于蜀中子弟,刘禅又何尝不是伟大的“救星”。
刘禅很少杀人,不喜欢打仗,也不大兴土木。他没有统一天下的野心,觉得诸葛亮六次出兵劳民伤财。刘禅并不昏庸,反而非常精明。诸葛亮死后,他立即把丞相的职权一分为二,命蒋琬主管行政,费袆主管军事,两人相互制衡,防止一家独大。
战争的主导权总是掌握在个别利益集团手中。对于百姓,无非是能过个安稳日子。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谁愿意流血牺牲呢?即使参与战争,绝大多数人也是被裹挟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所谓的爱国、王道和一统,在百姓眼里,有时候还没有一顿饱饭重要。
诸葛亮为了所谓的汉室正统,六出祁山却出师未捷。每场战争都以成千上万人的死亡为代价,他自己得到的也不过是"万古冲霄一羽毛"的英名。相比"委曲求全"的刘禅,诸葛亮既是状妖(鲁迅语)的冷血动物,又是无情的战争狂魔。百姓在他眼里,就是可以利用的数字、棋子和工具,哪里有一点体恤的温情?
丰功伟绩永远记载在帝王和诸葛岳飞等这些王侯将相的名下,百姓们只是一个代价。我们不得不对刘禅表示敬意。这是一个真正懂得爱的人,在他的内心深处,排在最前面的是百姓的生命安危。而自己的江山、家族声望,个人在史书上的名声地位,都是次要的。
刘禅不在乎他的江山,没就没了吧,只要不让百姓流血,他不觉得寄人篱下有什么大问题。此间乐,不思蜀。他不在乎当一个被人笑话的亡国之君,他问心无愧,他真的活得很好,吃得好,睡得好,还不像以前那么操心。自己的下属和原来的百姓,也都避免了血光之灾,只是改朝换代而已。
谁当皇帝有那么重要吗?
《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也有这个疑问:这上面坐的是东方不败,还是任我行,又有什么区别?
但是,如果坐着的是刘禅,那就有本质的区别,因为他不会让人民为了他的江山去送死。
秦、西晋、隋、元,这是中国历史上四次大一统的时代,却都是不足百年的短命王朝。这大一统,不过是帝王的雄心勃发、好大喜功的"杰作",对于老百姓,又有什么实惠和成就感呢?除了压榨还是压榨、奴役还是奴役。兴亡皆苦,这是老百姓永远摆脱不了的噩梦。
不管哪朝哪代,不管哪个统治者,只要不与民争利,只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只要一心为人民服务,就都是好的。反之,即使再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是反动的、邪恶的、丧天害理的。
(全文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