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一声,造车启程 | 深论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蓝字关注我哦~
点击关注陈博每日观察,置顶公众号
每日时事的观察与点评 / 干货集中营 / 分享每月精彩瞬间
(图片源于百度 侵删)
文 ▍陈博
互联网的终点,原来是造车。
这年头,似乎谁不评论几句新能源,就是跟时代脱了节;似乎哪位大佬不折腾造新能源车这门生意,就配不上大佬这个称号。
马斯克先行之后,让国内一众大佬看到了新的奥林匹克之巅,在短短五年内,众互联网科技公司挨个传递起了造车的圣火,量产了新车,跑赢了时间差,还飙升了股价。
现在,这把圣火终于传到了滴滴的手中。
壹
百车大战的时代来了!
近年来,要问中国科技公司的终极梦想是什么?
答案必然是造一款新能源汽车。
从最早的乐视,到新能源汽车三小强,新能源汽车赛道招揽来了数不尽的新参赛者,而且每位还都是顶尖的大佬。这场被誉为继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全球最大的最强风口,即便是已经功成名就、载誉而归的大佬也不甘于放弃赚钱的机会,他们带着资金、研发人员和技术冲了进来,霸占了一个个山头。
现在,曾信誓旦旦说坚决不会造车的滴滴,也终究还是下了场。昨日,滴滴开始启动造车项目,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诚如大家所见,中国造车已经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而且这种“传染症状”还十分强烈。
印象中,还未官宣要造车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似乎就还剩下乘风破浪的拼多多、老铁真香的快手、相对保守的网易和暂未上市的字节跳动,其他的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早就已经占好山头,开始全副武装,辛勤耕耘。
拼多多向来专注于电商业务,而且刚刚取得碾压京东、直甩淘宝的战绩,但以后会不会搞个什么买菜车出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快手虽然不一定会造车,但它可能会直播造车;网易又一贯做派保守,但说不定会下注一家车企;全方位开战的字节跳动则是这四家之中,最有可挑起大梁,下场造车的大人物,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展开21世纪中国科技发展的画卷,其中最浓墨重彩的篇章,非造车莫属。这是一场一掷千金,博弈成分极高的豪赌,每个财富过亿的大佬都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毕竟新能源代表的是未来无尽的财富。错过了机会,错过的绝非是几十亿的问题,而是整个时代。
造车难吗?
难!
正如我一直强调的一样,造车的投入规模比造手机要多数十倍以上,但成功的概率却不会随着投入的增加而提升。眼看现在新能源车的赛道愈发拥挤,鹿死谁手皆为待定。
贰
滴滴为什么要造车?
滴滴的打法,与百度最为相似,其目的都是为提振股价。
近几年,网约车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滴滴受此类事件影响,体验了一段时间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但滴滴还是在乱局之中稳固住了国内市场,同时还在海外市场开拓疆土,而且还在去年推出了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最近,可以看到关于滴滴PR的文章弥漫在网络的缝隙之中,沉寂了两年的滴滴也逐渐回归了往日的高调。
串联滴滴造车前后各种行动轨迹,不难发现,滴滴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即将到来的IPO做准备。有消息称,滴滴预计在今年Q3上市,但上市地点究竟是美国还是香港,滴滴尚未做出决定。
为什么说滴滴造车是为了给自己争取可观的估值和价格?
因为,现在造车是电、造车是光、造车是当前科技界唯一的神话。还记得没有官宣造车前的百度,股价萎靡了多久吗?足足三年!但当一纸造车公告被传开时,百度的股价光速开启了第二春。
现在滴滴入局造车正当其时,滴滴声称:“目前团队已经开始从车厂挖人,不过尚不清楚滴滴造车的具体形式和规划。”即便这个新闻稿看似模棱两可,但我们还是能从其中看出端倪。我猜测,滴滴可能并不会像雷总一样实打实地去造一台“年轻人的第一辆车”,更多还是借用“造车”这个概念去提高估值,毕竟这才是滴滴的核心诉求。
再加上之前D1铺垫的基础,因此我个人认为,滴滴应当会继续采取由滴滴出设计,让第三方出解决方案,再由代工厂做整车生产,这种联合造车模式。而且,未来这款滴滴新造的车,未必会对外销售,可能会成为滴滴的自用车型,和D1本质上并不会有太多差别。
滴滴这个思路非常别出心裁,既玩好了概念,还非常贴合自身实际情况。现如今,造车的赛道比通勤高峰期的地铁还拥挤,滴滴正面突击,反而可能会吃力不讨好。况且,造车本就难,卖车要比造车还难。放眼望去,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早已让消费者乱花渐欲迷人眼。光是卖车都已经很困难了,而且想要挣钱就必须得把车卖出一定的规模,这对于还没造出车的滴滴来说,明显是一道超纲题。在这种情况下,滴滴与其把车卖给别人,不如卖给自己。
滴滴绝不是自产自用的第一人,像是吉利这样的老牌车厂不也打造了网约车业务吗?这都是为了消化自有的车辆产能。反观滴滴,它的网约车业务本就有大量的用车需求,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推出定制款车型满足自用才是它的第一需求,就算推出少量车型去市场上拼销量,充其量也只是为了PR。
除了滴滴之外,极狐和华为也“联姻”了,昨天华为与ARCFOX极狐汽车同时发布海报,宣布联合打造的第一款车型阿尔法S,新车将搭载华为的HI解决方案。
华为在手机赛道上遇阻之后,转型去做汽车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做不仅可以把原来造手机的技术和产能转移到造车上去,同时也能为华为带来一线生机。华为不论是在整合设计还是智能驾驶系统上都是业内的顶流。既然极狐欲当新一代智能豪华纯电轿车,选择与华为"联姻"必是绝配;华为欲想摆脱手机瓶颈,发展自己的智能汽车,赋能极狐也是极明智的选择。
叁
造车如此多娇,
引无数大佬竞折腰。
当所有爱拼才会赢的大佬们都下场之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发生什么?
现在中国的造车赛道分为三大阵营:
一种是以吉利、比亚迪为代表的传统车厂;另一种是以百度为带头大哥的新兴互联网巨头;还有一种就是以华为、小米为首脑的手机厂商。
这些公司都来造车,谁的胜算最大?
胜算包含两个要素:其一是强大的软件技术;其二则是顶端的品牌力量。当二者相融与共时,才能孕育出最强王者。
目前来看,华为是优胜者的最佳人选。即使华为造车的时间算不上久,但是其研发投入极其可观。仅是在汽车上投入的研发队伍就超过1万人,而且各个都是顶尖的资深研发工程师。反观其他车厂的投入连华为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排在第二顺位的是百度。百度是中国积累最深厚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之一,尤其是在AI技术上,除了谷歌,百度谁人能敌?接下来就要看,百度是否有all in 的决心,一旦百度下定决心投入更多的兵力,它将会成为一个令人畏惧的竞争者。
小米也是一个实力不容小觑的劲敌。前几天,雷总掷地有声地告诉我们,小米钱多,研发队伍也规模浩大,足有一万多人。但话又说回来,总数超一万人的研发队伍,确实还不能撼动光是造车队伍就超一万人的华为。小米和华为相爱相杀的故事,在造车领域,还会继续上演。在汽车产业上,小米也许掐不过华为,但是和其他手比起来,小米仍然绰绰有余。雷总艺高人大胆,钱多人还帅,相信既有操盘能力又有多支优秀的研发队伍的雷总,能把造车的大局也规划的像模像样。
三小强最大的优势就是先发制人。但若是在前三位巨人赶上来之前,三小强还不能奋力奔跑,那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是在研发的积累上,三小强必须再加一把力,尽快堆高研发的壁垒。后续入场的玩家,无一不是研发实力超一流的存在,三小强是否能顶得住压力,我们只能先打下一个问号。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这20年间,陆陆续续也发生过很多小规模的单点竞争。但像是什么千团大战、共享单车大战等都没有新能源汽车这场终极之战,玩家参与最多,声势规模最浩大,成果最丰厚。
毫无疑问,这场战争是中国科技力量积累的侧面反映,就算是灯塔国都不具有这样的力量,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汇集群雄涌入一个全新的赛道。
在新能源时代,中国的科技必将实现弯道超车!
想要成为Rap star吗?
不对!
!!各位同学小编要搞大事啦!!
想要每天都能和Tony老师直接对话吗?
想要获得更多的福利吗?
!!那你还在等什么!!
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入我们的粉丝群吧~
!!!风里雨里 我在粉丝群等你!!!
福利来了
往下看有惊喜哦!
2018年《每日观察》合订本现已推出,有需要的粉丝们可以私信小编。经审核之后,小编会和您联系,免费送出!
往期推荐
*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
友媒未经授权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