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激发学习原动力!打破时空的MTSAE教学模式


合作共创新模式 中西交流畅无阻

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让国内的学子不出国门便可以沉浸式体验国际课堂情况,赋予学生与教师同时交流的权利。

由沈昊宇、周赛春、陈佳、钟国伦、应丽艳等教师创设的《仪器分析》课程采用MTSAE新教学体系,获得本年度宁波市高等教育教学突出成果一等奖和浙江省研究生协会教学成果一等奖,另曾获2016年曾获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已在多所高校推广使用。

沈昊宇等老师所获奖状和荣誉证书

MTSAE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慕课MOOCs+团队作业Team project+学术研讨seminar+国外-国内课堂互通abroad + domestic classroom+全方位评价evaluation in all dimensions,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构建出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MTSA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国内外课堂互动模式让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与在校学生交流,打破了时空限制,在校学生可以即时接触国际前沿讯息,构建出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拓展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交流水平,从而更好的追踪学术前沿和一流的检测技术。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最终提高教学效果。该模式的完成人之一沈昊宇老师将其称之为一场从被动到主动学习的变革。许多学生也表示MTSAE模式让他们受益匪浅。


人才培养重创新  灵活联动解难题

《仪器分析》MTSAE教学模式不单将国际课堂带入课程学习中,围绕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这一目标,还构建了“一主线” “两结合”“三层次”的学习模式

“一主线”是以学生自助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做学习的主人,由此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两结合”是“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和“虚拟实验室与开放实验室”相结合

“三层次”是根据“尖端前沿”、“大型先进”、“普遍使用”仪器的不同特点,展开不同的学习方法。

这一成果已经推广,在应用上形成了“创新实践能力提升”整体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研”一体化建设

作为团队研发的成果,它包含了我校教师沈昊宇、周赛春、陈佳、钟国伦、应丽艳以及宁波大学部分教师经年累月的心血。如今,MTSAE已经成为一种适用于各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新式教学模式。


努力就有收获 师生均有所成

课程组的成绩得到了多方的认可。围绕该教学模式课程组已发表教研教改论文6篇,其中《Using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Develop a Chemistry Course Introducing Students to Instrumental Analysis》(仪器分析课程改革系列措施)在美国化学会主办杂志J. Chem. Edu.(SCI 收录)上发表,并得到J. Chem. Edu.审稿人的高度评价,认为: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做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可以推广至整个化学学科相关课程的建设。“…..the authors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epare a manuscript that will be useful to instructors in all fields of chemistry. ”是宁波市首篇发表在该杂志的教改论文。在课程建设等方面具有示范性与推广价值。课程组还多次参加国际国内教学研究会议宣读论文,研究成果得到同行认可。

课程组教师作为副主编参加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分析化学教程》和《分析化学实验教程》的编写,其中仪器分析部分全部由我校完成。另主编了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现代仪器分析》。     

学生结合课程的学习,以第1作者发表研究论文7篇,通过开放实验参加国家和浙江省大学生科研项目7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与课程相关的科研训练、开放实验和实践实训,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省挑战杯项目4项,在《化学学报》、《中国科学B:化学》、《复合材料学报》、《分析测试学报》等专业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7篇,40余人次获得化学分析工程师等职业技能证书。对学生就业、升学、出国深造、创新创业等有积极帮助。

说到成功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经验,课程组教师沈昊宇表示,是12年的教学经验,带给了她扎根课程、改进教学模式的持续动力,“学习和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积累能推动我们前进。



◆ 推荐阅读 ◆


1.一场与自己的较量,自强“宝藏女孩”要更强

2.6个全国奖,一大波省赛奖正向你赶来!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理工学子硕果累累

3.暖心!在山的那边“心理”支教留守儿童

4.情暖考研路,助力考研梦 祝愿理工考研学子都能成为“上岸的锦鲤”

5.今天,我们用最青春的方式纪念一二•九运动!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 周月桂

▶图片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教师 沈昊宇

▶今日编辑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 姜程科

▶责任编辑丨翁晨丹

-上网不涉密 涉密不上网-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订阅号:nitnews
投稿邮箱:nitnews@nit.net.cn或是直接留言官微后台欢迎大家踊跃投稿一经录用,有小礼品可以领取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