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央视点赞的这个漂亮“转体”背后,有来自浙大宁理科研团队的百日攻坚
“哐哐哐~”“哐哐哐~”
生活园区边上的地铁施工地每每起大早
同学们的清晨美梦总会“经历险阻、饱受折磨”
这地铁什么时候才能建好啊?
不知道毕业前能不能赶上这趟地铁开通?
除了“哐哐哐”,就没传来什么好消息?
当当当当~
好消息传来了~
作为特殊的桥梁结构,该转体桥为减少施工对铁路行车的影响,首先在承台基础和桥墩之间设计球铰,随后在球铰上部建造桥墩、桥梁,最后利用铁路行车的“天窗点”,使用液压千斤顶拉动“磨盘”,使原本平行于铁路的桥梁实现精准对接,技术要求高,作业环境要求十分严格。
转体过程中,倾覆风险较大,整体式球铰在安装时就要往受力重的地方偏置,确保转体时结构重心与球铰中心重合。桥墩设计为异形薄壁空心墩,类似于一个空心的梯台,内部作业。
7月16日凌晨,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上跨杭深、萧甬铁路转体桥实现精准对接,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桥梁结构强动力安全与智能化控制团队参与其中,负责本项目施工监控和科研服务工作。
团队为本次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上跨萧甬、杭深铁路的转体刚构桥的顺利转体提供了技术保障。团队开展《小半径曲线区段不对称连续刚构桥转体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的相关课题研究,并承担该转体桥梁的施工监控和称重试验等相关工作。在近两年的课题研究中,集中研究了小曲线大偏心连续刚构桥的线形控制理论、施工安全控制技术以及顶推力计算方法等关键性问题,并且在桥梁转体前进行了称重试验。与常规的直线桥梁转体前称重试验不同的是,曲线桥梁要进行纵横两个方向的称重试验,且纵横两个方向的不平衡力矩相互影响。经过团队成员的技术攻关,最终,圆满完成了桥梁转体前的称配重试验任务,为大桥的顺利转体提供了关键性保障。
团队负责本项目施工监控和科研服务工作,解决了转体桥长悬臂状态空间线形控制、大吨位转体双向平衡称配重等一系列复杂技术难题,后续还将继续为桥梁转体后合龙控制与成桥线形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桥梁结构强动力安全与智能化控制团队由王银辉教授作为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包括陈闯、王韬、罗征、马佳星、杨晓艳等5位老师,目前在校研究生13人。近三年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21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4项公开中,授权软件著作权1项。纵向科研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地市级自然科学基金3项。横向科研项目14项,包括浙江省建设厅1项,宁波市交通运输局科研项目2项以及其他横向技术服务项目11项,累积科研经费超过300万元。
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上跨杭深、萧甬铁路工程施工总里程长1.5公里,是4号线建设的咽喉要道和通车关键节点。此次转体桥的顺利对接,标志着国内最大曲线偏心转体桥顺利实现转体,打通4号线年底建成通车的关键节点。地铁通车,我们翘首以盼。为我校桥梁结构强动力安全与智能化控制团队点赞!
年底地铁通
外滩城隍分分钟
告别369
宁波站不愁滴滴拼友
Skr~
◆推荐阅读◆
1.满分挑战,2020年浙大宁理独家主题考卷来袭
2.暖心接力,为爱前行!徐东泉,浙大宁理师生为你加油!
3.坐标:121.6°E,29.8°N!在这里,有你想要的大学生活!
4.“初次见面,请多关照!”2020高考后“三位一体”考生赴约再战浙大宁理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
▶图片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
▶视频丨央视 “宁波轨道交通”微信公众号
▶今日编辑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 潘美蓉
▶责任编辑丨郑弟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