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党百年•浙里我家】从海中岛到城中村

追忆岁月的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2022-12-24

编者按

追忆百年岁月,写读百家故事。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联合思政育人品牌“行走的新闻”开设青年写读「建党百年•浙里我家」专栏,用00后青年视角,体察生活百味,书写身边故事,用青春之声,把祖国发展读给你听。


从船夫到店主


声 | 制作 | 谢准 新闻201班
文 | 王楚琪 新闻学专业201专升本班
1973年我的母亲来到了这个世界。农历十月初六,她出生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高亭镇渔山村的一个渔民家庭。外公出海捕鱼后,外婆便带着母亲和阿姨外出劳动,维持一家生计。8岁时,母亲上了村里的小学。岛上没有中学,母亲走出了海岛,来到了大沙中学,开始了她的初中生活。

在这里,温文尔雅的母亲认识了调皮捣蛋的父亲。父亲早年丧父,奶奶独自抚养其长大,父亲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父亲说,奶奶为了供他上学,卖掉了家中下蛋的母鸡,又因为家中供不起这么多的孩子上学,只好让二阿伯退学回家帮忙。

有一天噩耗传来,外公所在的渔船因为触礁而沉没,外公因为救人,自己没能逃出来,这对原本就不富裕的渔民之家更是雪上加霜,不得已母亲只得退学回到海岛,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在码头边开起了小店。而父亲因为成绩不好,没有考上高中,只好跟着别人做起了学徒。

码头边来来往往的渔民成了母亲小店里的常客,也是店里主要的收入来源。可惜好景不长,码头因为需要维修不再允许船只靠岸,母亲的小店顿时失去了主客源,没过多久,便宣布倒闭。1992年,母亲再次离开海岛,来到舟山定海羊毛衫工厂做女工。干了两年后,母亲逐渐掌握了技术要领,正巧大阿姨来到定海开了自己的羊毛衫工厂,邀请母亲过去当工厂的管理者。就这样,母亲顺利地当上了白领,有了自己的一间小民房,虽然不大,但比起十几个人的寝室已经好的太多了,工资也上涨到了一个月400左右。

母亲省吃俭用终于攒够了500元钱,买下了人生当中第一辆车子——海狮牌自行车。有一天母亲让父亲载着她去参加同学聚会,可是粗心的父亲忘记锁上了自行车,等到酒足饭饱后,才发现自行车早已不见了踪影。

离开学校后,父亲在亲戚的介绍下来到定海,跟着水电工师傅当起了学徒。做学徒的工资很少一天只有8元,就连一碗紫菜汤都要分成两碗,中午喝一半,剩下的晚上倒点开水继续喝。为了赚更多的钱,父亲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帮工地开拖拉机运沙子,每车5角钱,最多的时候能拉个10车左右。

听别人说卖棒冰很赚钱,打听清楚后,父亲果断向师傅请了两个月的假,回到大沙老家卖起了棒冰。一根棒冰卖5毛钱,买来却只要2毛5,除去租小冰箱和自行车的钱,一天最好的时候能赚50元左右。

回到定海后,在师傅的帮助下,父亲开始独自承包活计。但因为水电工行业不景气加上父亲年龄尚小,又是外地人,干完活后,有许多人拖拖拉拉地不结账,就这样第一个工程很快以亏本告终。后来父亲发现装修产业未来前景非常广阔,在朋友的介绍下,决定转行装修产业,凭借着自身的努力,父亲终于在装修产业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1997年,父亲和母亲在朋友的介绍下,终于走到了一起。第二年,我便出生了。父亲一直觉得我们要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才能算真正融入这个城市。于是父亲和母亲在定海共同奋斗了三年后,决定在定海城东街道大洋岙村的山顶买下属于自己的第一幢房子。起初那是三间小平房,外面下大雨时,里面总会下起小雨,地上放满了接雨的锅碗瓢盆。母亲说,这时候刚学会走路的我总喜欢出来踩水,一不小心摔了个跟头,就变成了个小泥人,但总也不吸取教训,第二次下雨还是会继续出来晃荡。

有了一定的积蓄后,父母决定把小平房建成小别墅,父亲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又问亲戚朋友借了20万,半年后,房屋落成,我们终于有了能够为我们遮风避雨的家。

在建房子时,因为我们不是本村人,而是从外地迁过来的,村里人都很瞧不起我们,经常把石头等杂物扔在通往我们家的必经之路上,不让我们装材料的车通行,还每天轮流派人来监管我们,怕我们多占了他们村里的土地,外婆气不过跑去和他们争论,还被他们弄伤了手。

不管村里的人怎么说我们,父亲总是笑嘻嘻地和他们打招呼,还自掏腰包为村里把通往山顶的泥泞路铺成了水泥路,方便村里的老人上山耕种。

现在,我们已经从山顶搬到了山脚下,重新建新房子的时候,村里的好多人都来帮忙,有的帮我们混混凝土,有的拉材料,还有的把自家的小推车借给我们运沙子。村里的老人刚种上来的蔬菜,每次都会在我们家门口放上一把,有时母亲下班回到家都不知道是谁放的呢,以至于我们家现在都不用怎么买蔬菜了。

2019年国庆,超强台风“米娜”登陆,鸿毛湾水库因没有及时放水,导致水库外泄,我们家正好在水库下面第一个,于是成了本次险情的重灾区。洪水直接冲破了我们家的玻璃门,母亲正好站在门后,被玻璃划伤,割断了手筋和脚筋,血流不止,而消防部门又因为水势湍急,一时之间无法进来。村长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带着村里的干部搭着人墙走了过来,把母亲背到水势较为舒缓的一处,用村里的吉普车把母亲送往了最近的医院。

第二天一大早,有些邻居不顾自己家中也还处于洪水过后需要整理的情形,纷纷赶到我们家中,问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有些甚至直接把家里的洗衣机、晾衣架等生活用品都搬到了我们家里。看着一个个热心的村民们,听着他们一句句温暖的话语,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深深体会到父亲以前说的话。

如今,我想我们已经成为了真正的“村里人”。 

2014年父亲为方便经常回家探望老人和运送货物,买下了我们家的第一辆汽车——日本铃木,当时的价格是17万元左右,也算是家里的一大笔开销了。提车回到家的当天父亲自豪地对我们说从此以后我们家就又多了一名新的成员了,于是,我亲切地称呼它叫“大白”。

就这样“大白”正式上岗,每天父亲会开着他接送母亲上班,此时此刻的我正在读初中,对于家里的新成员也只是偶尔坐上一次,有时候还会为了抢副驾驶的位子跟母亲动足了脑筋。想起来,都是满满的幸福快乐回忆。

中考后,我来到了金塘中学,需要上高速才可以到,于是每个星期负责接送我上下学的任务就光荣地交到了“大白”身上。直到现在,我已经从金塘考到金华再到宁波,每次父亲都是开着“大白”送我去学校,又把我接回来。

2017年,父亲创立了他的第一家公司——定海区优正维修中心。父亲说“优正”的“优”代表着优秀和优胜,而“正”则是公正、正直和正规的意思,父亲希望他的公司在行业里是优秀的,是公正、正规的代表。

现在,我们家的生活正蒸蒸日上,幸福快乐的画卷也由此缓缓展开……

“行走的新闻”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坚持十数年的文化育人、课程思政品牌,是专业课讲出思政味的成功探索,是行与学相结合丰富育人形态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自2018年以来,“行走的新闻”每年聚焦重大主题,始终坚持“行、访、叙、写”融合,以青年学生视角深耕“家”的故事,已经出版《我家四十年》《国是千万家》《我的小康之家》等成果。本篇选读文章来自“行走的新闻”新作《浙里是我家——“百年百家”观察笔记》。



推荐阅读


1.名副其实的践行者:作为一名土建人,要把匠心带到工作中去

2.忆|校园:浙大宁理历史上的今天(7月3日)

3.【建党百年·宁波百人百事】党章的秘密守护者:张人亚

4.忆|校园:浙大宁理历史上的今天(7月2日)

5.忆|校园:浙大宁理历史上的今天(7月1日)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图文来源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王楚琪(新闻学专业201专升本班)
▶音频来源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 谢准
▶今日编辑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 邬恬妮
▶责任编辑丨郑弟升

-上网不涉密 涉密不上网-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订阅号:nitnews
投稿邮箱:nitnews@nit.net.cn或是直接留言官微后台欢迎大家踊跃投稿一经录用,有小礼品可以领取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