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美记忆|孙桂铨:一脉相承,续写学校的党建故事

回顾历程的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2022-12-23

编者按

    2021 年,是个特别的年份。建党百年正是风华正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写下最美诗篇;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也迎来了二十岁“加冠”之礼。20 年,7305 天,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旧貌换新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迎来了奋进百强的新希望。《最美记忆》编写组邀请了 60 位教师、40 名学生参与口述回忆,涉及二十年来的各个时段,《最美记忆——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建校二十周年口述校史访谈录》集结出版。往廿载,风雨同路共书精彩。新十年,接续奋斗再谱华章!

一脉相承,续写学校的党建故事

2005 年,浙江大学对中层干部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整。按照当时中央关于干部管理的 7 号文件精神,原则上干部在同一个岗位的任期是两届,而我从党办副主任到主任已连续任职十七年。在当时的情况下,离开党办这个岗位是顺理成章的,同时,我也有这个愿望。所以,在分管组织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找我谈话后,我选择了自己认为更为合适的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书记的岗位。因为此前我对宁理有一定的了解,师生的精神状态,办学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及学校发展势头,都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另一个原因是我已经到了退休前的最后一个任期,这更值得珍惜,我希望在新的岗位上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到宁波可以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本职工作。

建校的前四年,学校发展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规模发展,并建立良好的教学和管理秩序。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前任领导班子提出将学校办成“千亩校园,万人规模”的目标如期实现。我们这一任是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把工作做好,使学校再上一个台阶。上任伊始,正逢全省高校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准备阶段。这项活动,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一个契机。另外,学院中层干部到了换届的时候,对干部进行合理调整,也是做好起步工作特别重要的抓手,需要我们重视。

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中层干部调整的准备工作同步进行。当时正值暑期,在时间上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我和许为民院长到校后,在班子其他成员的配合下,按照常规的工作办法先进行调查研究,分别找部分中层干部和老资格的教师进行一对一谈话,谈好的和不好的,谈对我们新班子的意见建议。这样的谈话持续了两三天,然后我们对谈话记录进行汇总分析,对学校的概况有了比较直接的了解,对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做到心中基本清楚。紧接着,我们把谈话情况和对中层干部调整的初步设想在学校领导班子中进行通报,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形成了统一的意见。意见统一后,我们开始进行具体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我们花约 2 个月时间,继续排摸中层干部的情况,进一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向刚离任的两位老领导进行咨询,及时与浙大党委组织部进行沟通。随后,根据中央 7 号文件和浙大关于学院干部管理的精神,并考虑宁理的实际情况,我们起草了比较系统的关于中层干部任免和管理的文件,经浙大党委同意后印发执行。这个文件,使下半年开学后较大范围的中层干部调整得以有序进行,中层干部的积极性、责任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并且为今后学校干部的规范管理立下了规矩,对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起到了比较明显的作用。另外,借此机会,我们与浙大党委组织部协商,明确了学校干部管理的关系问题,这对提高中层干部任免的效率起到了一些有益的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紧锣密鼓地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主要对学校和中层班子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研,起草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动员报告,准备教育活动的骨干培训材料,落实学校党委和各党总支开展活动的相关工作。与此同时,根据党的工作属地管理的原则,我们与宁波市委有关职能部门和派出的巡回检查组保持联系,接受他们的指导。教育活动从 7 月开始筹备,8 月底进行骨干培训,9 月初全校党员动员,到 12 月底结束。其间,全校各级党组织开展学习讨论、参观考察、座谈会等约六七百次。这次教育活动,我们从反馈上来的意见中归纳出六十几个问题,之后再浓缩,归结为十二大类,五十个具体问题。找到问题的目的在于改进工作和作风,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解,分别落实到班子成员和相关职能部门,并及时进行督查。活动中和活动结束后,我们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整改,列出的五十个问题绝大多数得到了解决或基本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向党员做了说明。这次教育活动得到了市巡回检查组的肯定,也对党员、党组织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经过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中层干部调整,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党员和师生的认可,可以说起步还是比较顺利的,学校整体呈现出很好的发展势头。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使学校快速、稳定地发展。首先,学校班子对发展目标进行了认真研究,在原先提出的建设同类一流大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稳定地居于全国同类大学前列”的目标。当时我校已被划入独立学院序列,这个前列应该是三百余所独立学院的前十,甚至更靠前。目标其实就是一面旗帜,在它的指引下,经几任班子和师生的努力,学校较早地实现了这一目标。在武书连大学排名榜里,我们 2013 至 2019 年连续七年稳定地名列全国独立学院之首,这是极其不容易的。

我们班子还清醒地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是事关学校发展的根本大计,作为异地办学的大学,本地可借用的师资力量非常有限,学校有一支属于自己的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是领导班子也是学校的紧迫任务。为此,人事等有关部门按照学校的意见,起草了教师引进、管理方面的相关文件,实施效果比较明显。按照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党委全力配合行政做好高素质教师的引进和培训工作。在我任期结束时,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在宁波高校中已位居前列,而且继续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

谈到我对宁理印象比较深的问题,我想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学校的两任领导班子围绕既定的发展目标,都非常团结,专心一致地谋划并实施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班子的团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当然,这种团结是在大原则一致的前提下的团结。班子对一些问题存在不同意见,引起讨论甚至争论是正常的,讨论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我在任时,总的感觉是班子整体工作协调,班子成员尽全力努力做好分管的工作,大家心情舒畅。我习惯于在会前对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或者有可能意见不容易统一的问题,个别征求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在取得意见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再上会讨论,这样不但容易解决问题,会议的效率也比较高。2007 年 7 月底,学校领导班子再次调整,其中新增两位非中共党员,他们主要分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列席党委会议。党委会前我会更多地征求他们的意见,会议涉及有关的议题,也会尽可能地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少建议都很有参考价值。我和许为民院长相互常有沟通,绝大多数工作我们配合得比较默契。

第二是学校和中层领导班子以及绝大多数教职员工对学校都有很强的归属感。朱向荣副院长提出的“进了宁理门,就是宁理人”的口号,得到了全院教职员工的高度认同。大家都非常认真敬业,把职业作为事业,心无旁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例如,有的教师为了带领学生参加学科性竞赛,把节假日也用于学生的培训上,其精神使人感动,成果也令人自豪。正因为学校有这样一支素质不错的干部和教职工队伍,学校才有欣欣向荣的局面。

2007 年学校班子调整后,加上前期各项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学校进入了稳定的良性发展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领导班子有必要,也有精力考虑学校发展上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其中,明确学校的体制就是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很多教职工非常关心的问题。它涉及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涉及教职工自身的发展。只有明确了学校的定位,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制订阶段性建设规划才有基本的依据。那时,全国三百余所独立学院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办学条件、管理模式、办学水平相差较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独立学院的发展又缺少明确的意见,大家都在摸索中办学。但从总体而言,它们的办学水平与当地办学时间较长的本科院校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独立学院依附于母体,在很多方面得不到与本地本科院校公平竞争的机会,得不到本来可以享受的部分教育资源,这增加了办学的难度。浙大和宁波合作创办宁理时,协议明确宁理为宁波市属全民事业单位。所以,我们的愿望是把学校转变成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省属或市属公办大学。为此,我们曾多次向省教育厅、浙大和宁波市教育局做过汇报和沟通,同时也希望通过浙大向教育部汇报,争取转制的问题有所进展。这件事实际上从建校开始,历任领导班子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十多年来,事情虽然没有实质性进展,但它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教育部有关部门的关注。我想,我们历任班子所做的努力,市校、省厅不间断的工作,与教育部最后做出独立学院分流的意见多少有一些关联。

孙桂铨书记(中)

转公对学校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毕竟一所公办大学跟独立学院的性质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我盼望学校能够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瞄准设定的目标,稳步地向“国内百强,省内一流”的目标前进。最近,我看了软科的大学排行榜,我校在主榜排名 251 位,还不包括一批高水平专门类的大学。在各校竞争十分激烈,各显神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校要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跻身国内百强,难度非常大,领导班子和教职员工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各校发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项,有针对性地研究、分析与我校层次和水平相近的学校,研究借鉴领先于我校的省内外高校的办学经验,有利于调整我们的决策,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浙大的学科优势和宁波的区位优势对我校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外部条件。作为宁波举办的学校,努力为宁波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与宁波的发展融为一体,争取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对办好学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在宁理工作四年,退休后的四年又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在历任班子成员中,我工作的时间是比较短的。这是我工作的最后一站。在这个阶段,学校有了较快的发展,同事之间也有愉快的相处,不少事令人印象深刻。所以,我对学校怀有很深的感情,更希望她能在新的征程中发展得更好,学校确定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说到对教职工和学生的寄语,我希望教职工以学校发展为己任,敬业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学校发展、学生成才的同时,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希望同学们努力读书,勤于思考,质疑创新,注重自身的人格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深受社会欢迎的优秀人才。


采写记录整理 / 高婷婷 张唯佳 周 璐 马利文



孙桂铨

 1949 年出生,浙江绍兴人,副研究员,中共党员。1976 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2005 年 7 月至 2009 年 7 月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曾任浙江大学党委秘书、党委办公室主任,当选中共浙江大学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宁波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长期从事党务管理工作,在高校党的工作和学校管理上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曾是浙江大学党委重要文件、材料的主要起草者和审核人之一。任学校党委书记后,在前任工作的基础上,着力对涉及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全局问题和重大事项进行超前思考并做出理性判断,与班子成员一起,提出学校阶段性发展的概念和建设目标,使之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


推荐阅读


1.一对波兰夫妇的中国乡村调查: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钱”

2.忆|校园:浙大宁理历史上的今天(11月1日)

3.从B到N,一起描绘浙大宁理的模样!

4.忆|校园:浙大宁理历史上的今天(10月30日)

5. 气温骤降?看《披荆斩棘的浙大宁理学子》热度不减!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图文来源丨《最美记忆——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建校二十周年口述校史访谈录》 ▶今日编辑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 傅嘉莉▶一审丨卢帆▶二审丨李青青▶终审丨韩晶晶

-上网不涉密 涉密不上网-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订阅号:nitnews
投稿邮箱:nitnews@nit.net.cn
或是直接留言官微后台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一经录用,有小礼品可以领取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