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优一先”先进事迹丨王银辉:砼心砼向,筑力前行

积极进取的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2022-12-24


两优一先

“两优一先”,是表彰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他们切实发扬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早日实现“省内一流,全国百强”的高水平创新性应用型大学作出了突出贡献。

今天展播的是我校获评2021年度浙江省教育厅优秀党务工作者王银辉的先进事迹。



浙江省教育厅 优秀党务工作者 王银辉


主要事迹:王银辉,男,1972年4月出生,浙江诸暨人,199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在他的带领下,土建学院党委积极构建“一点三圆”党建共同体,严规范,突亮显,树标杆,打造专业特色党建“砼”文化,先后获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宁波市模范集体,通过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验收。他倾心育人工作,注重团队建设,提出了“画、做、算、写、说、协”六大专业能力培养方法,将教书育人与培育团队、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深度融合。2020年带领师生技术攻关团队,为市轨道交通4号线跨杭深、萧甬铁路线桥梁转体精准对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成功实现国内最大曲率曲线桥梁的偏心转体,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

一身藏蓝色西装,带着微笑的脸庞,这是初印象。他是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银辉,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悠悠百年党史,王老师已经跟随党一同走过25年的征程,在教书育人这条漫漫长路上,撒一片星光闪耀,播一片绿色如荫。

提及入党的初心,王银辉书记这样回忆道:在本科期间,周围同学纷纷递交入党申请书之时,他未曾动笔,“党员的标准非常高,我认为自己远没有达到,需要继续努力”。研究生阶段,随着学识的积累和思想高度的提升,他的入党信念也越来越强。“我内心坚守的信念就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而且愿意终身为这个目标去努力。”就这样,王银辉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赓续初心,怀揣信仰,砥砺前行。

2018年年底,王银辉老师担任土建学院党委书记。从专业老师变为党委书记,身份的转变,职责的改变,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我原来担任学院副书记,在之前,没有党内任职过,更没有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经历。”作为一个接触党务时间并不长的“新手”,王书记始终在学习并创新的路上。他带领学院党委构建“一点三圆”党建共同体,即以党的政治建设为中心,发展育人同心圆、责任同心圆与事业同心圆。把牢政治建设这个中心圆点,三个同心圆层层嵌套,相互支撑。育人是学院中心工作,是每位教师、每个党员、每个土建人的责任,党委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把育人工作做到位,把责任担当落实到位,这样学院事业发展才有生机活力。学院事业发展必须把育人工作放在核心位置,推动工作,落实责任,而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是核心中的核心。只有围绕中心圆点形成一个个同心圆,各种力量才能充分形成向心合力,各项工作才能始终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学院事业的发展才能越来越快,越来越好,且不偏离方向。身处SA三楼,土建学院的外墙至办公室,标杆院系建设思路遍布角落,党建的元素渗透进每一个土建人的灵魂。其中的压力与艰辛难以用苍白的语言勾勒,或许从荣誉和成果——宁波市模范集体、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顺利创建验收中才能窥知一二。“我只是将前任书记的想法落实到每个环节”,谈起取得的成就,王书记谦虚地说道。

“砼”是土建学院近些年广泛流传的一个字。“砼”是一个新造字,意为混凝土,是土木建筑行业应用最广的一种材料,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结合专业特色与党建文化,王书记将砼的特性融合到党建文化、学院文化和育人理念之中。“砼”谐音“同”,砼心、砼向、砼行、砼享与砼盟是学院,也是王书记对每一位土建学子的期许。他希望土建学子们能像混凝土一样,有高度的凝聚能力,有极强的抗压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无惧压力敢于担当,朝为国为党奉献这一方向坚定不移、大步向前地迈进。“这应该成为学院的特色文化,更应该成为是从浙大宁理走出去的土建学子一生的品格烙印。”

生于水乡,从小与桥打交道,又真切感受过那个年代交通的落后,选择桥梁与隧道工程这个专业,不仅是兴趣的推使,更有对桥梁的特殊情怀、以微薄之力建设祖国的殷殷期盼加持。纵使不再奔赴在设计第一线,王银辉老师不曾忘却自己的初衷。“我希望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主动学习和经验积累。”2020年,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跨越萧甬铁路和杭深高铁的桥梁成功转体对接,王老师带领的团队为这个工程提供了关键性技术支撑。疫情爆发导致工期滞后加上线路开通时间大幅提前,使得团队在完成转体这项关键工作中没有了容错的时间,必须在一个预定铁路天窗期也就是两个多小时时间内完成。工期的压缩,一次性成功转体的背后,是大量的计算,是剧增的工作量,是更为忙碌的奔波,是失败又重启的模拟实验。王老师和团队扛住压力,在调整空间极小的情况下带领学生们顺利完成进度。他用拼搏浇灌的桥梁梦,于实践中开出最璀璨的花。


推荐阅读


1.我校信息学子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再夺国家奖

2.春夏咻冬|这个十二月,你“咻”了吗?

3.忆|校园:浙大宁理历史上的今天(12月11日)

4.打开课程思政的N种方式——“校长导学”篇③

5.忆|校园:浙大宁理历史上的今天(12月10日)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图片来源丨王银辉▶文字来源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 采编部 杨露萍 毛诗情▶今日编辑丨卢帆▶一审丨李青青▶二审丨卢帆▶终审丨韩晶晶

-上网不涉密 涉密不上网-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订阅号:nitnews

投稿邮箱:nitnews@nit.net.cn

或是直接留言官微后台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一经录用,有小礼品可以领取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